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65.05 KB
- 文档页数:8
高纯氧化铝陶瓷的制备及应用简介
高纯氧化铝陶瓷是以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晶相主要为α-Al2O3)为主要原料组成的重要陶瓷材料。
高纯氧化铝陶瓷因具有机械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高纯氧化铝陶瓷的制备
高纯氧化铝陶瓷的制备对原始粉体的要求较高,一般是以纯度>99.99%晶相为α相的氧化铝粉为主要原料。
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的特征决定了最终制备高纯氧化铝陶瓷的性能。
在高纯氧化铝粉体的制备过程中,要求粉体的纯度高,颗粒尺寸小且分布均匀,粉体活性高,并且团聚程度低。
这样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制得高纯氧化铝陶瓷。
因此,为制备高纯氧化铝陶瓷,首先要制备出高纯氧化铝粉体。
(一)高纯氧化铝粉体的制备
目前,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主要有改良拜耳法、氢氧化铝热分解法、沉淀法、活性高纯铝水解法等制备方法。
a.改良拜耳法
拜耳法是工业上常用的制备氧化铝粉体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制备氧化铝的过程中,由于原料铝酸钠中含有大量的Si、Fe、K、Ti等杂质,使得制备的氧化铝粉体纯度有所降低。
在传统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铝酸钠及结晶后的氧化铝进行脱杂处理,制备了纯度相对较高的氧化铝粉体,这种方法即为改良拜耳法。
该方法所用的原料主要为铝酸钠,来源广泛,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
但是由于其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导致氧化铝生产效率低,从而限制了。
Al2O3陶瓷制品烧结工艺的影响因素探讨作者:周益平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2期摘要阐述了Al2O3制品的烧结机理,分析了烧成气氛,添加剂对Al2O3制品烧结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升温制度、保温时间。
关键词氧化铝陶瓷制品;烧结机理;影响因素;烧成制度0 前言工业特种陶瓷中, Al2O3制品以其优良的耐酸碱性、耐磨性、耐电性、机械强度高等,在化工磷复肥和有色金属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氧化铝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烧结后的制品显微结构及其内在性能会发生根本变化,也很难通过其他途径补救。
所以研究氧化铝陶瓷的烧结工艺,选择合理的烧成制度,确保氧化铝陶瓷制品的性能和产品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对烧结机理、影响烧结性能的因素、添加烧结助剂进行了探讨。
1 烧结机理和影响烧结性能的因素1.1烧结机理烧结是坯体由于温度变化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得到了致密、坚硬的陶瓷制品的过程。
其物理化学变化包括坯体中残余拌料水分的排除、物料中化合物结合水和有机物分解的排除、氧化铝同质异晶的晶型转变以及固态物质颗粒间的固相反应等。
固相反应在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技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通过物质质点的迁移扩散作用进行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晶体的热缺陷不断增加,质点的迁移扩散由内扩散形式到外扩散,从而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2影响Al2O3陶瓷烧结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如下:1.2.1晶体的结构化学键强的化合物(晶体)具有较高的晶格能量,晶格结构牢固,即使在较高温度下,质点的振动迁移也较弱,只有在接近熔点温度时,才会产生显著的物理化学反应。
所以,由这类化合物组成的坯体不易烧结。
而由微细晶体组成的多晶体相比于单晶体而言,由于前者内部晶界面很多,而晶界是缺位缺陷相对集中和易消除的地方,也是原子和离子扩散迁移的快速通道,所以远比后者易于烧结。
1.2.2物料的分散度物料分散度越高,表面能就越高,所以具有促进迁移扩散的强大作用,有利于烧结。
涂釉氧化铝
涂釉氧化铝主要指的是在陶瓷釉料中添加氧化铝,以提高陶瓷制品的某些性能。
氧化铝是一种常见的陶瓷釉料添加剂,其在陶瓷釉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釉的硬度和透明度:氧化铝可以加大釉面内部的结晶颗粒,从而提升釉的硬度和透明度。
这
对于需要保持釉面光泽且易清洁的厨卫洁具、陶瓷器皿等产品尤为重要。
2.调整温度和膨胀系数:加入适量的氧化铝可增加釉料的膨胀系数,使其更加适合陶器的制作温度,
防止釉料在高温下产生开裂或剥落现象。
3.增加釉料的流动性:氧化铝的添加可以使釉料更加流动,均匀地分布在陶器的表面。
总的来说,涂釉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陶瓷制作工艺,它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制品的硬度、耐磨性、耐高温性等性能,从而扩大陶瓷制品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氧化铝陶瓷氧化铝陶瓷摘要:本文介绍了氧化铝陶瓷的结构、制备、性能及用途。
关键字:氧化铝陶瓷、Al2O3正文:一、氧化物陶瓷简介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陶瓷可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精细陶瓷),这两类陶瓷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陶瓷品种可以一种多用。
工业Al2O3,是由铝矾土(Al2O·3H20)和硬水铝石制备的,对于纯度要求高的Al2O3,一般用化学方法来制备。
电熔刚玉即是用上述原料加碳在电弧炉内于2000—2400℃熔融而制得,也称人造刚玉。
Al2O3有许多同质异晶体,目前已知的有10多种,主要有3种晶型,即Al2O3 、Al2O3 、Al2O3 。
其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在1300℃以上的高温时几乎完全转化为Al2O3。
Al2O3属尖晶石型(立方)结构,氧原子呈立方密堆积,铝原子填充在间隙中,在高温下不稳定,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差,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由于结构疏松,因此,也可用它来制造某些特殊用途的多孔材料。
Al2O3是一种Al2O3含量很高的多铝酸盐矿物。
它的化学组成可以近似地用RO·6 Al2O3和R2O·11 Al2O3来表示(RO指碱上金属氧化物,R2O指碱金属氧化物),其结构由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如[NaO]-层和[Al11O12]+类型尖晶石单元交叠堆积而成。
氧离子排列成立方密堆积,Na+完全包含在垂直于c轴的松散堆积平面内,在这个平面内可以很快扩散,呈现离子型导电现象。
Al2O3属三方晶系,单位晶胞是一个尖的菱面体,在自然界只存在Al2O3,如天然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等矿物。
Al2O3结构最紧密、活性低、高温稳定。
它是三种形态中最稳定的晶型,电学性能最好,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电学性能,一般氧化铝陶瓷都由Al2O3来制取。
二、氧化铝陶瓷的制造工艺氧化铝陶瓷是一种以Al2O3为主晶相的陶瓷材料,其氧化铝含量一般在75%~99%之间。
习惯上以配料中氧化铝的含量进行分类,氧化铝含量在75%左右的为"75瓷”,含量在99%的为“99瓷”等。
氧化铝陶瓷干压工艺技术氧化铝陶瓷是一种常见的高温耐磨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高温环境。
氧化铝陶瓷干压工艺技术是制备氧化铝陶瓷产品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氧化铝陶瓷干压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原料配制、研磨、干压成型、烧结等步骤。
首先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方,将氧化铝和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混合均匀。
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氧化铝陶瓷的硬度和强度,并改善其物理性能。
混合后的粉末需要进行研磨处理,以获得更细小均匀的颗粒,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度。
在干压成型过程中,需将研磨后的氧化铝粉末放入成型模具中,并利用压力将其固定在一定形状的陶瓷模具中。
通常情况下,压力可达几十至几百兆帕(MPa),以保证成型制品的强度与致密性。
干压成型的优点是成型速度快、精度高,适用于制作各种规格和形状的氧化铝陶瓷产品。
成型后的氧化铝陶瓷产品需要进行烧结处理,以增强其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烧结温度通常在1500℃-1800℃之间,烧结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陶瓷产品致密度和晶粒尺寸的重要因素。
在烧结过程中,氧化铝粉末会发生晶界扩散和再结晶现象,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在氧化铝陶瓷干压工艺技术中,还可采用添加剂掺杂、减压烧结等方法,来改善陶瓷产品的物理性能。
添加剂掺杂可以提高陶瓷的硬度、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减压烧结则可以降低成型温度,并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度和强度。
总之,氧化铝陶瓷干压工艺技术是一种制备氧化铝陶瓷产品的常用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通过适当的原料配制、研磨、干压成型和烧结处理,可以获得高致密度、高硬度、高强度和优异的物理性能的氧化铝陶瓷产品。
氧化铝陶瓷导热系数介绍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高导热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氧化铝陶瓷作为一种常见的高导热材料,具有出色的导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氧化铝陶瓷的导热系数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导热系数概述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是衡量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λ表示,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
氧化铝陶瓷的性质及导热机制氧化铝陶瓷的性质•氧化铝陶瓷的化学式是Al2O3,是一种非金属陶瓷材料。
•具有高硬度、高熔点、耐腐蚀、抗磨损等优异性能。
•密度较大,晶粒细小,晶界清晰。
氧化铝陶瓷的导热机制1.晶体导热:氧化铝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晶体结构紧密,原子之间距离小,平均自由路径长,传导热量的速率高。
2.晶界导热:晶界是晶体结构中相邻晶粒之间的边界,晶界带有氧化铝陶瓷制品中的多孔结构,晶界因距离较近可以有效传导热量。
3.粒间导热:氧化铝粉体制备工艺中,由于粒度分布不均,晶粒之间会存在间隙,这些间隙也会起到导热作用。
4.气体导热:氧化铝陶瓷具有多孔结构,内部空隙充满气体,气体在热传导中也会发挥作用。
影响氧化铝陶瓷导热系数的因素晶粒大小和晶界•氧化铝晶粒越小,平均自由路径越长,导热性能越好。
•晶界清晰度也影响导热性能,晶界越清晰,导热性能越好。
孔隙率和孔径大小•氧化铝陶瓷中的孔隙会导致导热系数降低,孔径越大,影响越显著。
添加剂和掺杂物•通过添加剂和掺杂物,可以调控氧化铝陶瓷的导热性能,例如添加少量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等。
提高氧化铝陶瓷导热性能的方法1.改变氧化铝陶瓷的制备工艺,控制晶粒大小和晶界清晰度。
2.控制氧化铝陶瓷中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
3.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和掺杂物,优化导热性能。
4.使用不同比例的氧化铝粉体,制备氧化铝陶瓷件。
氧化铝陶瓷导热系数的应用•由于氧化铝陶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航空航天等领域。
以MnO2-TiO2-MgO为添加剂注浆成型低温烧结Al2O3陶瓷采用注浆成型方法,通过加入MnO2-TiO2-MgO复相添加剂,在1350℃空气气氛中常压烧结,获得了相对密度最大为95.7%的氧化铝陶瓷。
研究了MnO2-TiO2-MgO复相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添加质量分数为3%MnO2,0.5%MgO的情况下,比较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TiO2(1.0~3.0%)对氧化铝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比发现,该复相添加剂能有效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温度,在同一温度下,随着TiO2的增加,烧结体密度也随之增加,强度也有明显差别。
结果表明,1350℃下Al2O3+0.5%MgO+3%MnO2+1.5%TiO2体系烧结效果最好,断口为沿晶断裂,无明显气孔,晶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μm,无晶粒异常长大现象。
烧结体密度达到3.80g/cm^3,抗弯强度为243MPa。
结果表明,添加TiO2 5%、在1300oC时的常压烧结密度可达到理论值的97%.固定CuO(0.4%)和TiO2(4%)的添加量、改变TiO2(0--32%)和CuO(0--3.2%)的添加量(质量分数, 下同), 研究了CuO--TiO2复合助剂对氧化铝陶瓷烧结性能、微观结构、物相组成以及烧结激活能的影响, 以揭示复合助剂的低温烧结机理。
结果表明, 在1150--1200℃TiO2固溶入Al2O3生成Al2Ti7O15相, 并生成大量正离子空位提高了扩散系数, 从而以固相反应烧结的作用机理促进了氧化铝陶瓷的致密化; TiO2在Al2O3中的极限固溶度为2%--4%, 超过固溶极限的TiO2对陶瓷烧结没有促进作用; 添加适量的CuO(0.4%)可将TiO2在Al2O3中的固溶温度降低到1100℃以下, 并以液相润湿作用促进氧化铝陶瓷的致密烧结。
陶瓷烧结激活能的计算结果定量地印证了上述烧结机理; 当在Al2O3中添加4%的TiO2和2.4%的CuO,可将烧结激活能降低到54.15 kJ ? mol-1。
19影响氧化铝陶瓷烧结的因素分析刘国祥(214221江苏省陶瓷研究所7401314)摘要阐述了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机理,分析了烧成气氛、物料分散度及添加熔剂等因素对氧化铝制品烧结程度的影响,总结出理想的升温制度、保温时间、绘制烧成曲线。
关键词氧化铝陶瓷烧结机理影响因素烧成制度1前言进入“九五”以来,工业特种陶瓷得到了迅猛发展。
其中氧化铝陶瓷以其优良的特性如耐酸碱性、耐磨性、耐电性、机械强度高等,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深入研究氧化铝陶瓷的生产技术及其发展,服务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氧化铝陶瓷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原料制备、成型、烧结还是冷加工,每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坯体烧结后,制品的显微结构及其内在性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很难通过其它办法进行补救。
因此,深入研究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技术,合理选择理想的烧结制度确保产品的性能,对氧化铝陶瓷生产极有帮助。
2烧结机理烧结是指坯体由低温到高温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得到致密的、坚硬的制品的过程。
其中物理化学变化包含坯体中残余的拌料水分的排溢、物料中化合物结合水和有机物的分解排除、Al2O3同质异晶的晶型转变以及固态物质颗粒间直接进行反应———固相反应等。
固相反应在氧化铝陶瓷烧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实质上是通过物质质点的迁移扩散作用而进行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晶体的热缺陷不断增加,质点迁移扩散由内扩散形式到外扩散,并更加充分,从而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见图1)。
如图1所示,假定颗粒是圆的,温度升高,颗粒界面相互融合,形成勃颈并不断扩大,颗粒径距缩短,气孔变小并逐渐排除,晶粒长大,体积收缩,最后形成致密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固相反应的关键是迁移,提高质点的迁移速度和效率,就能有效地促进烧结和致密过程;反之,就起阻碍作用。
3影响烧结性能的因素影响氧化铝陶瓷烧结程度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3.1晶体的结构化学键强的化合物(晶体)具有较高的晶格能量,晶格结构牢固:即使在较高温度下,质点的振动迁移也较弱。
烧结工艺对透明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摘要:透明氧化铝陶瓷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特性的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化工等领域。
烧结工艺是制备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影响其性能。
本文以透明氧化铝陶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烧结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添加剂等因素对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影响机制。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烧结工艺优化的建议和结论,为提高透明氧化铝陶瓷的性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透明氧化铝陶瓷;烧结工艺;性能;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引言透明氧化铝陶瓷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对透明陶瓷的需求和发展。
传统的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在透明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人们开始寻求开发具有透明性能的陶瓷材料,以满足光学、电子和其他领域的高级应用。
当前,透明氧化铝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合成改进、工艺优化、性能提升和创新应用开发等方面。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透明氧化铝陶瓷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烧结工艺对透明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1.1烧结温度对透明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透明氧化铝陶瓷的晶粒尺寸增大,并且结晶度也提高。
较高的烧结温度可以促进晶粒长大与结晶度的增加,从而改善陶瓷的光学和机械性能。
烧结温度对透明氧化铝陶瓷的致密度具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烧结温度有利于颗粒间的熔合和结合力的增强,从而提高陶瓷的密度和致密度。
这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的透明度和强度。
透明氧化铝陶瓷的透明度主要受烧结温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较高的烧结温度可以促进晶粒长大和晶界的消失,从而提高陶瓷的透明度。
然而,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晶粒长大过快,引起不均匀的尺寸分布,从而降低透明度。
烧结温度的选择对透明氧化铝陶瓷的机械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烧结温度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从而增加陶瓷的抗磨损性能和耐用性。
1.2烧结时间对透明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较长的烧结时间有利于晶粒的生长和结晶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