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揠苗助长(含答案)全国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2022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嫦娥奔月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⑤,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⑥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⑦令伐树。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羿(yì):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hé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蟾蜍(cháng chú):也叫蛤蟆(há ma)。
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癩刺。
⑥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⑦谪(zhé):被处罚。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羿请不死之药②常斫之③学仙有过④过故人庄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乡村给文章加标点: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答案见第2 页)答案: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原文: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1 中,武陵人2 捕鱼为业3。
缘4 溪行5,忘路之远近6。
忽逢7 桃花林,夹岸8 数百步,中无杂9 树,芳草鲜美10,落英11 缤纷12。
渔人甚异之13。
复14 前15 行,欲16 穷17 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 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创作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①狙之欲。
俄而匮②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日:“与若芋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日:“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①充:满足。
②匮:缺乏,不足。
③诳(kuáng):欺骗,迷惑。
④茅(xù):栎实。
[1]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损”字的义项如下:①减少②损害③丧失。
“损其家口”中损”,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宋有狙公者者:______ (2)狙亦得公之心得:______(3)俄而匮焉而:______ (4)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之: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出自选段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
拔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下面我们来对这篇文言文进行详细的阅读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
问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闵其苗之不长”中“闵”的意思是:担心,忧虑。
“揠之者”中“揠”的意思是:拔。
“芒芒然归”中“芒芒然”的意思是:疲倦的样子。
“谓其人曰”中“谓”的意思是:对说。
问题二:翻译下列句子。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翻译为: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问题三:宋人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宋人的做法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自然规律。
禾苗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节奏和周期,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也需要时间来逐步发展。
而宋人急于求成,通过人工强行拔苗的方式来让禾苗看起来“长高”,实际上却破坏了禾苗的根系,导致禾苗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最终枯萎死亡。
问题四: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往往会事与愿违。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遵循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进。
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和结果,不注重过程和方法,最终可能会遭受损失。
在学习方面,有的同学想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于是采取死记硬背、熬夜刷题等过度消耗精力的方法。
这样或许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来看,不仅损害了身体健康,还可能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而导致成绩难以持续提高。
在工作中,一些人急于完成任务,不注重质量和细节,结果导致工作出现很多错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
在生活中,比如锻炼身体,如果为了快速达到减肥或增肌的目的,过度运动或采用不科学的饮食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之,我们要吸取宋人的教训,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以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问题五: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宋人看到禾苗枯萎后的心理活动。
宋人看到禾苗枯萎后,满心懊悔和自责。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宋人有闵其苗闵(_____________)揠之者揠(_____________)予助苗长矣予(_____________)[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________)⑵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________)[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仁者爱人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答案本文是中国考试网()教学设计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揠苗助长》文言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文言文揠苗助长阅读答案篇二《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揠苗助长阅读题答案[10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揠苗助长阅读题答案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揠苗助长阅读题答案(一)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⑪谓其人曰()⑫今日病矣()⑬予助苗长矣()⑭其子趋而往视之()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闵其苗之不长B、其子趋而往视之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⑪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层以__________为主,第二层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
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⑪告诉,对……说⑫疲倦⑬我⑭快步走2、A3、⑪天下不想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很少。
⑫禾苗却枯死了。
(重点字词翻译准确)4、寡谦鲜耻、孤陋寡闻、薄情寡义、寡不敌众等5、“||”应标在“苗则寡矣”的后面;记叙;议论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
小升初语文冲刺试卷(四)一、语文常识1.下列划线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阿(ē)谀奉承B. 天阙(qiè)C. 迥(jiǒng)干春风碧云里D. 怂(sóng)勇2.下列成语中的“发”字与“披头散发”中的“发”读音、意思都相同的一个是()A. 发愤图强B. 发人深省C. 百发百中D. 怒发冲冠3.下列哪一组词不是同一类的?()A. 金桂飘香秋风习习五谷丰登B. 摇头晃脑手忙脚乱披头散发C. 百发百中耳闻目睹七嘴八舌4.“小动物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一句中,“商量”的意思是()A. 意见B. 讨论C. 讨价还价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写文章只追求语言美,而忽略了文章内容的具体真实,就是舍本逐末。
B. 平常学会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融会贯通后无异于邯郸学步。
终有一天,这些词句会成为你的语言。
C. 遇到困难要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从细微之处人手,才能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6.“因释其末而守株”中“因”的意思是()A. 因为B. 于是C. 放下7.词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A. 医治疾病治理国家B. 惩罚严厉考验严格C. 解救人类解放思想D. 驱走寒冷驱赶猛兽8.下列作品中由巴金创作的是第()个。
A. 《草原》B. 《海上日出》C. 《太阳的话》D. 《落花生》9.泼水节中,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向对方泼水,是为了表示()A. 大家都在欢度泼水节。
B. 相互祝福。
C. 泼水节必须互相泼水。
10.我帮句子排排队。
①我们一定要消灭它!②它身上携带60多种病菌。
③苍蝇身体内的细菌比体外细菌多816倍。
④一只苍蝇有6只脚,一只脚携带100多万个细菌。
⑤你看,这不是大敌当前吗?⑥一只苍蝇一生至少能繁殖36万只后代。
⑦苍蝇是传播细菌的坏蛋。
A. ⑦②④③⑥⑤①B. ①④⑥③⑤⑦②C. ⑦①②④③⑥⑤D. ⑥②④③⑤①⑦二、积累与运用11.学以致用。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默写:揠苗助长________2. 解释句中加点字词(1)揠苗助长________(2)闵其苗之不长________(3)芒芒然________ 归________(4)今日病矣________(5)予助苗长矣________((6))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__(7)苗则槁矣。
________3. 用自己的话讲述《揠苗助长》的故事4. (《揠苗助长》)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
5. 哪些句子写出了宋人疲劳奔忙、自以为是的愚蠢形象?(《揠苗助长》)6. 你能想象出其子见“苗则槁矣”时,是怎样表示的吗?写在下面。
(《揠苗助长》)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揠苗助长》)8. 请你用成语:揠苗助长造句揠苗助长﹣﹣________9. 默写《刻舟求剑》________10. 请你用自己的话,讲述《刻舟求剑》这个故事。
11. 解释句子加点字:(1)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4)遽契其舟________(5)入水求之________(6)不亦惑乎________12. 这则寓言用于讽刺的人?(《刻舟求剑》)13. 造句:刻舟求剑﹣﹣________14. 在今天的生活中,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的人和事依然存在。
请你列举出这样的人和事。
(最少两例)(《刻舟求剑》)15.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把标题写在下面。
不少于四个,多一则加一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答案】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动手把它们拔高了一些。
他疲劳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累极了,我帮禾苗长高了。
”他的儿子听后赶快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世上不想帮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
有的人认为不能见到效益干脆不做,这好比种田而不锄草的人;而有的就像这种拔苗助长的人。
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揠苗( ) 闵其苗( ) 耘苗者( ) 苗则槁矣( ) [2]解释下列字词。
揠:闵:槁:寡:[3]看到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宋人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2自然段讲了对想帮禾苗生长持两种态度的人?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1杨震“四知”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字词解释:迁:______ 之:______ 举:______ 谒见:______遗:______ 知:______ 何谓:______ 公:______或:_______ 治:______2公孙仪不受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________(2)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3)臣闻.之___________(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阳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向点燃听说怎么2.B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4.活到老,学到老。
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短文。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未穷.青之技___________(2)自谓.尽之___________(3)秦青弗.止__________(4)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___6.翻译句子。
(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1词多义㈡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⑴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⑵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㈢词类活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副、介、连、助、叹、拟。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鹬蚌相争》 名—动为之足。
《画蛇添足》 名—动㈣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请问这是哪三个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龟兔赛跑》出自《伊索寓言》,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
将《龟兔赛跑》的故事写成文言文。
龟兔赛跑㈠尝有兔与龟,辩速,欲赛,约比赛之日及地点,赛时,兔仗其速之疾,休于途,怡然自得,竟睡。
而龟自知不比兔,却持之以恒,终胜。
龟兔赛跑㈡兔善奔,当世无双,兔亦以此自矜。
然龟兔赛跑,兔中途酣睡,黯然败绩也。
兔悔之无及,惭然谓子曰:“嗟乎,骄兵必败也!”龟窝正传话说在森林以西,有一“英雄”,姓乌名龟,欲与兔相竞速,兔骄傲,败阵下来,龟偶然得胜,便自以为英雄,整日只顾吃喝,或与旧友游山玩水,对大小政事不闻不问。
众人亦觉乌龟“真英雄”,遂与龟推崇之极,整日对其夸赞声不绝于耳。
龟大喜,遂自封为“王者!”,以吾所见,真乃“小人得志”也!南海又出一物,姓窝名牛,以行程短且甚微而“著称”。
终日被人骂为“脓包”,蜗牛闻言大怒,曰:“汝等安能骂吾为脓包耶?吾定要作出一番大事,叫汝等刮目相看!”俄而,蜗牛安备妥当,于大杨山脚出发,历年九载。
攀于山顶,众人大惊,皆言曰:“蜗牛真神人也!为此豪杰,世上安有二乎?”虽败,蜗牛为“豪杰”也。
蜗牛曰:“今此‘豪杰’,吾尚不配,吾此行皆因那些平日骂吾者也!”群中多有曾骂其者,皆自惭而去。
一日,一智者来访乌龟。
此智者姓狐,名狸,西牛贺州人也。
与龟礼毕后,问曰:“君可知南海蜗牛之事乎?”龟曰:“然。
专题十古诗文阅读第二讲断句【知识点拨】考点名称:断句考点解析:断句是文言文的常考题型,是一个难点,也是易错点,考试分值为1-3分。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简答等。
相关知识:长短句的停顿等【考点突破】例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选出停顿不恰当的一项()A.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D.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断句要根据字词句的意思,还要注意个别字的特殊用法,如虚词、语气词等。
B句中的“兮”是语气词,应该划到前面,所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2:读句子划分节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本句出自《揠苗助长》,首先要了解其意思: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
理解意思后再根据句意划分节奏。
例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断句的掌握能力。
D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句意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分攻略】断句主要考查的是我们经常说的停顿、节奏,要做好该类型的题,必须对句子的意思了解透彻,可借助文章内容,通过上下关系的分析来理解,进而判断出正确的停顿位置。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
”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回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病:精疲力尽,这里是引申义。
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快步走。
⑧往:去,到……去。
⑨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谓其人曰谓:__________ (2)今日病矣病:__________ (3)予助苗长矣予:__________ (4)趋而往视之趋: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子趋而往视之。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C.久之,不语。
D.常衔西山之木石。
[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完成练习。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1]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欲:__________乃:__________误:__________或: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请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击皮得实人有负盐负薪者①,同释②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③之物。
惠遣争者出④,顾州纪纲⑤曰:“以此羊皮可拷⑥知主乎?”群下⑦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⑧,曰:“得其实⑨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⑩。
——选自《北史李惠传》(注释)①负:背。
薪:柴。
②释:放下。
③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④惠:李惠,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遣:使,让,令。
⑤顾:回头看。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⑥拷;拷打。
⑦群下:部下,属员。
⑧盐屑:盐末。
用,碎末。
⑨实:事实,真相。
①伏:通“服”。
就罪:承认罪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二人将行将___________________(2)群下咸无答者咸:__________________(3)惠令人置羊皮席上置:___________________(4)以杖击之以:___________________(5)使争者视之使: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同释重担息树阴。
拔苗助长的阅读答案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拔苗助长的阅读答案(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拔苗助长》阅读答案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①病:筋疲力尽,是引申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3分)(1)宋人有悯其苗 ( ) (2)揠之者 ( ) (3)予助苗长矣 ( )小题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小题1:(1)担心、忧虑 (2)拔 (3)我,第一人称代词小题1: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角度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的同时,培养迁移的能力。
篇2:拔苗助长的阅读答案拔苗助长的阅读答案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拔苗助长的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
②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倘若施用外力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卡尔就是这样一个被毁的天才。
少年卡尔在父亲的强迫下,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被父亲隔在门外。
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成就,卡尔8岁学习大学数学,11岁大学毕业。
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
父亲更是一心想他早日成名。
然而不久,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
最后,曾经的天才做了办事员,远远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③教育抢跑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
抢跑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
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
揠苗助长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能力练习二——给文章加标点: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同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答案见第 2 页)练习一答案:1、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2、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庄稼,禾苗全都枯萎了。
练习二答案: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天下不帮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
拓展阅读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注释:欲:想要。
须:一定。
尽:全,都。
方:刚,才。
胜:能够承受。
翻译:一个猴子死后,见到冥王达人,请求冥王让它转世做个人。
冥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必须将身上的毛全部拔去。
”立即叫来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拔了一根,猴子禁不住痛大叫起来。
冥王大笑说:“看你这样一根毛都不肯拔,又怎么做得了人呢?”。
揠苗助长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能力练习二——给文章加标点: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同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答案见第 2 页)
练习一答案:
1、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2、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庄稼,禾苗全都枯萎了。
练习二答案: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天下不帮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
拓展阅读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注释:
欲:想要。
须:一定。
尽:全,都。
方:刚,才。
胜:能够承受。
翻译:
一个猴子死后,见到冥王达人,请求冥王让它转世做个人。
冥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必须将身上的毛全部拔去。
”立即叫来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拔了一根,猴子禁不住痛大叫起来。
冥王大笑说:“看你这样一根毛都不肯拔,又怎么做得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