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课外拓展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课外阅读拓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深夜,那盏灯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的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
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
整天除了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我还能做什么呢?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课本。
她把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
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
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地拾起来,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
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cǎn)黪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shàn shān)窗户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
”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与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
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写作,才17岁,就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里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
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
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
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zhuànɡdònɡ)楼,轻轻地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
这时,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了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
”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
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
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那叮咛的声音:“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请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故乡的野菜》周作人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
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
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
《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
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径上,以厌虫蚁。
侵晨村童叫卖不绝。
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
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
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
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第5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脆弱(cuì)洪亮加速证实B.恐怖(bù)玻璃盲人齿轮C.单调(diào)呈现神秘和谐D.丑恶(wù)蟋蟀唯恐清脆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马观花(走:跑。
)B.自愧弗.如(弗:不。
)C.声泪俱.下(俱:都。
)D.不以为然.(然:这样。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列举了几个事例,下列不是用来证明的一项是()A.花圃里的花儿开放。
B.石蕊试纸的制成。
C.蚯蚓的分布。
D.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4.下列与“见微知著”意思相近的词语是()A.司空见惯B.标新立异C.一叶知秋D.无独有偶5.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A.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锲而不舍)B.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追根溯源)C.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百看不厌)D.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是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无独有偶)6.下面关于辩论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B.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C.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情绪要激昂,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D.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二、填空题7.读拼音,写词语。
xí ɡuàn lǐnɡ yùqiū yǐnhuā pǔsōu suǒmánɡrénkǒnɡ bùchū bǎn bō li tái jiē8.形近字组词。
援( )辩( )悉( )涡( )诞( )缓( )辨( )蟋( )锅( )延( )9.句子积累。
(1)《学弈》一文中,同样是跟着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学习表现却截然不同,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填四字词语),用一句话概括两人的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重口味”的科学家(节选)科学,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有时却意味着让普通人受不了的“重口味”。
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重口味”的东西,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这群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人,被称为“自体实验者”。
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要问他们为何干出这些事来,那实在是一部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子”。
1981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合作,推断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巴里开始做实验:他把一支试管放进自己的喉咙,让它滑入胃中,蹭下几片胃黏膜来做检查,确认自己既无肠道感染,亦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过一段时间等胃壁愈合后,他便吞下了事先培养好的幽门螺旋杆菌。
没过几天,他就没精打采,还开始呕吐。
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大餐”起效了。
巴里肠道组织的一系列活检报告显示,他出现了严重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接着他们又证明了除去幽门螺旋杆菌后,症状完全消失。
1984年4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立刻在学界引起轰动。
200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
“重口味”的科学家终于获得了认可。
1.【品词析句】短文题目中的“重口味”是指()A.普通人接受不了的口味。
B.科学家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但他们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
C.味觉量的浓度大。
后来指给人带来冲击,带来感官刺激的行为或事物。
2.【整体感知】短文通过列举事例讲述了科学家的“重口味”,简要概括的事例是();具体介绍的事例是()。
(填序号)A.注射患者的血液B.往心脏送导管C.吞下幽门螺旋杆菌D.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E.在后背做伤口3.【品词析句】用“____”画出短文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事。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
《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3.本单元课时安排14文言文二则...............................2课时15表里的生物...............................2课时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17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1课时口语交际辩论.................................1课时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2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案与反思第【1】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方案教材解析《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小说中写的是玛琪从一本旧书中了解到几百年前学校的学习生活,流露出内心的孤独,反思了人类教育的一些缺失以及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等问题。
也留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机器代替人的活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课前导读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品读、想象,了解作者笔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与今天的有什么不同。
与 100 多年前的现在进行比较,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能与同学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你想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吗?你能想象100 多年以后,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吗?学生充分交流。
2.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而奇特,而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笔下未来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3.引导质疑,梳理问题:(1)“他们那时候”在做什么?(2)现在的我们是怎样学习的?(3)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4.认识作者。
5.什么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
科幻小说,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里,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课外拓展阅读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是我想要的,义气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生而选择义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备注: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今山东曲阜fù)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
列子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御寇)所著经典。
课外阅读拓展专项合练-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②道③之,闻之于宋君。
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④曰:“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溉(ɡài)汲(jí):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打水。
②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③道:讲述。
④对:应答,回答。
⑤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2)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________2.文中的丁氏、闻而传之者和国人各有什么过错?宋君的做法对在哪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摘录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课外拓展阅读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是我想要的,义气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放弃生而选择义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备注: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今山东曲阜fù)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