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欧洲循证共识精要
- 格式:ppt
- 大小:775.01 KB
- 文档页数:59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最全版)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
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10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1,2],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
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共识意见。
近年来,对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最近欧美各国亦对IBD诊治的共识意见作了相应修订。
我国消化界近年来对IBD相当重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
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
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深入,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本共识主要针对成人IBD的处理,对于儿童IBD的处理、IBD患者围妊娠期的处理等问题,因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本共识未加讨论。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1)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主要观点(声明)并组织证据收集(Delphi程序[3]);(2)各工作组通过网络或会议在成员间进行讨论,然后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3)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4)专家会议上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声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以选择①+②者所占比例>80%为通过;(5)总负责人根据专家会议意见及表决结果修改全文,发至专家会议各成员,得到认可后为初定稿;(6)初定稿在我国IBD学组和协作组全体会议中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为最后定稿。
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3版[译者按]为普及和提高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及治疗水平,推动中国炎症性肠病事业的发展,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组织和实施了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三版的翻译。
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三版代表了当今全球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的最高水准,值得借鉴。
关于对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三版的借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取舍,切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断章取义。
同时,也应该结合医者自身的临床经验,灵活运用该共识:在缺乏临床经验时,应该注重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在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应该注重诊断和治疗的个性化,从而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三版的翻译工作是由近50位有志于中国炎症性肠病事业的专业人士完成的,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虽然该共识的翻译工作是枯燥和繁琐的,但是,所有参与者都是自愿加入的,而且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在此,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向所有参与翻译、校对和审核的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经过翻译、校对和审核后,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三版的中文翻译版如今按计划在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内部正式发布。
值此五一节前夕,谨以此共识作为对所有辛勤从事炎症性肠病工作的同仁的献礼,恭祝各位安康!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在此郑重声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三版的中文翻译版的任何内容用于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内部个人学习之外的任何其他活动,包括商业活动。
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三版的翻译、校对和审核流程如下。
1.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发起欧洲溃疡性结肠炎循证共识第3版的中文翻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付妤副教授根据各位参与者的专业领域负责组织和分配任务,并负责翻译稿的回收和汇总。
3.各章节的翻译者自行进行翻译和校对,为彰显责任和荣誉,每一位翻译者均在各自负责翻译的内容末尾署名。
4.翻译稿第1-8章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缪应雷教授进行第一轮审核。
第三版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欧洲循证共识意见(八)本小节与第二版相比,有了较大的更新。
翻译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科欧阳春晖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CCCF—IBD学习驿站出品)前情提要:本版共识意见摘译特点:精要摘译:方便阅读新旧版对比:全面了解进展译者点评:思索与探讨- 编者按第九部分手术(一)9.1 一般情况在这一部分中,总结了关于UC患者手术问题的ECCO 共识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强有力的证据支撑,关于UC手术的证据等级相对保守。
UC的外科手术已经得到改进,从而为需要接受结肠切除的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手术的金标准仍是结直肠切除术和回肠造口术,少数情况下使用回直肠吻合术。
20世纪60年代末期引入了Kock 自制性回肠造口术,虽然与采用传统造口的结直肠切除术相比似乎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未得到广泛认可。
在过去20年里,恢复性结直肠切除术并回肠储袋肛门吻合术(IPAA)成为了新的金标准,该术式不改变身体外观,没有造口,而且保留了肛门排便。
然而,由于肠功能并不能恢复,因此IPAA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仍需与回肠造口术进行比较。
■小结:本节内容与第二版相比,强调了关于UC手术证据的等级趋于保守。
9.2 技术因素9.2.1 急性重度结肠炎的手术治疗ECCO声明9A手术的延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增加相关(EL4)。
对于每天服用超过20毫克泼尼松龙长达6周以上,或者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无效的重度结肠炎,推荐以结肠次全切为起始的分阶段手术治疗。
(EL3)如果有良好的技术,推荐进行腹腔镜手术。
(EL3)■本声明内容与第二版相比,提出了生物制剂失败也是考虑选择手术的原因。
资深外科医生与资深内科医生的紧密协作仍然是急性重度结肠炎安全治疗的关键。
虽然药物治疗对很多病例有效,但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合理手术的延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对于已经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激素治疗(服用超过20毫克/天的泼尼松龙长于6周)而无效的急性重度结肠炎患者,分阶段结直肠切除术(首先行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明智且首要的一步。
解读新版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于2018年编写更新了《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
新版共识的内容,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杨红教授,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上,解读了新版《共识意见》的溃疡性结肠炎部分。
下面请看“情报官”来自会议现场的听课笔记。
一、中国和西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差异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西方高于中国。
•黑龙江省大庆市:1.86/10万•广东省中山市:2.05/10万•湖北省武汉市:1.45/10万•欧美国家:24.3/10万2.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和病变范围病变范围:•西方国家:直肠型(E1)、左半结肠型(E2)、广泛结肠型(E3)型各占30%•中国:直肠型(E1)占14.8%,左半结肠型(E2)占51.4%病情程度:•西方国家重度患者,比例占12-25%•我国重度患者,比例占7-15%3.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共识意见制定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我国自己的共识意见指导临床实践。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1.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流程:临床疑诊:•典型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临床拟诊:•结肠镜特征•放射影像特征临床确诊: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特征2. UC共识更新部分解读-诊断标准2012年广州共识:诊断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2018年北京共识: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学表现综合分析,若诊断存疑,在一定时间后进行内镜和组织学复查。
共识解读:肠道超声、CTE对肠壁累及范围和程度有一定价值。
UC诊断没有金标准,需要与缺血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等许多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需强调定期复查肠镜及活检的重要性。
3. UC共识更新部分解读-内镜表现描述2012年广州共识: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性或接触性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3.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黏膜桥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基于欧洲共识和中国共识万健;吴开春【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治疗难度大.近年国内外发布了诸多关于UC诊治的共识意见.本文在欧洲共识和中国共识的基础上就UC的治疗作一综述.【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9(024)003【总页数】3页(P173-175)【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治疗;共识【作者】万健;吴开春【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10032【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程长期反复,治疗难度大,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的治疗药物和方式逐渐问世[1]。
2017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发布了第3版关于UC的诊治共识[2](以下简称欧洲共识)。
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亦推出了新修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3](以下简称中国共识)。
中国和欧洲共识均强调UC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疾病复发频率、既往药物治疗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肠外表现等因素制订方案,均强调识别重度UC并收入院积极治疗。
本文在欧洲共识和中国共识的基础上就UC的治疗作一综述。
一、活动期UC的治疗1. 直肠炎:欧洲共识强调,轻中度直肠炎首选美沙拉秦栓剂1 g/次,1次/d。
局部美沙拉秦治疗比局部激素治疗更有效。
局部美沙拉秦与口服美沙拉秦联合应用则更加有效。
难治性直肠炎可能需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中国共识在欧洲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轻度UC可视情况单独局部用药,中度UC则应联合用药。
局部用药包括:美沙拉秦栓剂0.5~1.0 g/次,1~2次/d;美沙拉秦灌肠剂1~2 g/次,1~2次/d。
并指出难治性直肠炎产生的原因包括患者依从性差、药物黏膜浓度不足、局部并发症、诊断有误以及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等。
胃肠病学2019年第24卷第3期综㊀㊀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基于欧洲共识和中国共识∗万㊀健㊀吴开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32)DOI:10.3969/j.issn.1008 ̄7125.2019.03.0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81421003)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81627807)#本文通信作者ꎬEmail:kaicwu@fmmu.edu.cn㊀㊀摘要㊀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ꎬ治疗难度大ꎮ近年国内外发布了诸多关于UC诊治的共识意见ꎮ本文在欧洲共识和中国共识的基础上就UC的治疗作一综述ꎮ关键词㊀结肠炎ꎬ溃疡性ꎻ㊀治疗ꎻ㊀共识TreatmentofUlcerativeColitis:BasedonEuropeanConsensusandChineseConsensus㊀WANJianꎬWUKaichun.StateKeyLaboratoryofCancerBiologyandXijingHospitalofDigestiveDiseasesꎬAirForceMedicalUniversityꎬXi an(710032)Correspondenceto:WUKaichunꎬEmail:kaicwu@fmmu.edu.cn㊀㊀Abstract㊀Ulcerativecolitis(UC)isachronicnonspecificintestinalinflammatorydiseasewithunknownetiologyandthetreatmentisdifficult.Manyconsensus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UChavebeenpublishedinmanycountriesinrecentyears.ThisarticlereviewedthetreatmentofUConthebasisoftheEuropeanconsensusandChineseconsensus.Keywords㊀ColitisꎬUlcerativeꎻ㊀Therapyꎻ㊀Consensus㊀㊀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ꎬ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ꎬ病程长期反复ꎬ治疗难度大ꎬ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ꎬ新的治疗药物和方式逐渐问世[1]ꎮ2017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发布了第3版关于UC的诊治共识[2](以下简称欧洲共识)ꎮ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亦推出了新修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3](以下简称中国共识)ꎮ中国和欧洲共识均强调UC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㊁病变范围㊁疾病复发频率㊁既往药物治疗反应㊁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肠外表现等因素制订方案ꎬ均强调识别重度UC并收入院积极治疗ꎮ本文在欧洲共识和中国共识的基础上就UC的治疗作一综述ꎮ一㊁活动期UC的治疗1.直肠炎:欧洲共识强调ꎬ轻中度直肠炎首选美沙拉秦栓剂1g/次ꎬ1次/dꎮ局部美沙拉秦治疗比局部激素治疗更有效ꎮ局部美沙拉秦与口服美沙拉秦联合应用则更加有效ꎮ难治性直肠炎可能需要使用激素㊁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ꎮ中国共识在欧洲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轻度UC可视情况单独局部用药ꎬ中度UC则应联合用药ꎮ局部用药包括:美沙拉秦栓剂0.5~1.0g/次ꎬ1~2次/dꎻ美沙拉秦灌肠剂1~2g/次ꎬ1~2次/dꎮ并指出难治性直肠炎产生的原因包括患者依从性差㊁药物黏膜浓度不足㊁局部并发症㊁诊断有误以及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等ꎮ2.左半结肠炎或广泛结肠炎:欧洲共识强调ꎬ轻中度左半结肠炎和广泛结肠炎应先用美沙拉秦灌肠液ȡ1g/d联合口服美沙拉秦>2.4g/d治疗ꎬ治疗无反应者和中重度UC患者适用激素治疗ꎮ轻中度左半结肠炎患者是否需口服激素取决于患者对5 ̄氨基水杨酸(5 ̄ASA)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情况ꎬ若患者症状加重㊁直肠出血超过10~14d或在40d适当的5 ̄ASA治疗后未达到所有症状缓解ꎬ即需给予口服激素治疗ꎮ中国共识推荐的ASA制剂使用方法:美沙拉秦2~4g/dꎬ分次口服或顿服ꎻ柳氮磺吡啶3~4g/dꎬ分次口服ꎻ巴柳氮4~6g/dꎬ分次口服ꎻ奥沙拉秦2~4g/dꎬ分次口服ꎮ中㊁欧共识均强调美沙拉秦顿服与分次服用等效且顿服并不增加不良反应ꎮ口服5 ̄ASA与口服柳氮磺吡啶等效ꎬ但5 ̄ASA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ꎮ足量5 ̄ASA治疗(2~4周)症状控制不佳ꎬ应及时改用激素(泼尼松0.75~1mg kg-1 d-1ꎬ其他激素按泼尼松剂量换算)ꎬ达到症状缓解后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ꎮ硫嘌呤类药物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ꎮ我国研究指出ꎬ硫唑嘌呤剂量1~1.5mg kg-1 d-1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4 ̄5]ꎬ而欧美推荐剂量为1.5~2.5mg kg-1 d-1[6]ꎮ当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㊁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时ꎬ考虑给予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ꎬIFX)治疗ꎬ5mg/kgꎬ静脉滴注ꎬ在第0㊁2㊁6周进行诱导缓解ꎬ随后每隔8周给予相同剂量作为维持治疗[3]ꎮ使用IFX前接受激素治疗者应继续原先的治疗ꎬ在临床完全缓解后将激素逐步减量至停药ꎮ对于原先使用免疫抑制剂无效者ꎬ无需继续合用免疫抑制剂ꎻ但对IFX治疗前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ꎬIFX与371ChinJGastroenterolꎬ2019ꎬVol.24ꎬNo 3硫唑嘌呤合用更加有效[3]ꎮ3.重度UC:重度UC的诊断标准为血性腹泻ȡ6次/d伴随以下任意一种全身毒性症状:脉搏>90次/minꎬ体温>37.8ħꎬ血红蛋白<105g/Lꎬ红细胞沉降率>30mm/hꎬC ̄反应蛋白>30mg/Lꎮ重度UC患者需及时住院治疗ꎮ一般治疗策略包括: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ꎻ②明确是否合并巨细胞病毒或艰难梭菌感染ꎬ对合并感染者给予合适的治疗[7]ꎻ③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以减少血栓形成风险ꎻ④停用抗胆碱能药㊁止泻药㊁非甾体消炎药以及阿片类等可引起结肠扩张的药物ꎻ⑤抗菌药物仅在考虑合并感染或手术前使用ꎻ⑥营养支持治疗ꎮ此外ꎬ欧洲共识提出:①维持血红蛋白在80~100g/L以上ꎻ②若患者可耐受且药物可在肠道滞留足够时间ꎬ建议继续局部治疗(激素或美沙拉秦)ꎻ③多学科合作对治疗尤为重要ꎮ重度活动期UC的推荐治疗方案为静脉激素治疗ꎮ中国共识:甲泼尼龙40~60mg/d或氢化可的松300~400mg/dꎻ欧洲共识:甲泼尼龙60mg/d或氢化可的松100mg/次ꎬ4次/dꎮ加大剂量不会增加疗效ꎬ但降低剂量会使疗效减弱ꎬ推注和持续滴注疗效相当ꎮ应在静脉激素治疗的第3d评估疗效ꎮ静脉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环孢素㊁他克莫司㊁IFX或手术ꎮ应根据患者排便频率㊁血便量㊁全身状况㊁腹部体格检查㊁血清炎症指标等因素判断是否 无效 ꎮ若经4~7d的挽救治疗后病情仍无改善ꎬ推荐行手术治疗[3]ꎮ环孢素:当重度UC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或不宜接受激素治疗时ꎬ环孢素单药治疗是一种有效选择[8 ̄9]ꎮ初始剂量2mg kg-1 d-1是临床使用环孢素的标准剂量ꎮ环孢素治疗窗窄㊁不良反应多(包括3%~4%的死亡率)ꎬ因此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ꎬ严密监控不良反应ꎮ有效者待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用药(不超过6个月)ꎬ再逐渐过渡至硫嘌呤类药物维持治疗ꎮ欧洲共识指出若UC患者对足量嘌呤类药物反应不佳ꎬ则可能不再适用环孢素作为挽救治疗ꎮ他克莫司:他克莫司亦是一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ꎬ与环孢素作用机制相似ꎮ短期疗效与环孢素相同ꎮIFX:IFX是对激素治疗无效患者较为有效的挽救治疗药物[10 ̄11]ꎬ使用方法同上文所述ꎮ欧洲共识强调不同患者选择的挽救治疗方案应个体化ꎮ合并低胆固醇血症或低镁血症的患者使用环孢素易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ꎬ该类人群应避免静脉使用环孢素ꎮ一般而言ꎬ手术治疗前选择一种挽救方案即可ꎮ序贯治疗的风险对激素治疗无效的UC患者是可接受的ꎬ但现有证据不充分ꎬ因此既不推荐亦不反对序贯挽救疗法ꎮ4.激素依赖的活动性UC:对于激素依赖的患者ꎬ欧洲共识提出应给予硫嘌呤类药物㊁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与硫嘌呤类联用最佳ꎬ至少使用IFX时与硫嘌呤联用)㊁维多珠单抗或甲氨蝶呤ꎮ如治疗失败ꎬ应考虑使用另一种抗TNF药物㊁维多珠单抗或行结肠切除术ꎮ中国共识推荐使用硫嘌呤类药物或IFXꎬ而未提出应用其他生物制剂ꎮ有研究[12]表明IFX联合硫唑嘌呤比单独使用IFX更有效ꎮ欧洲共识提出抗TNF失败后选择第2种抗TNF治疗ꎬ然而研究数据有限ꎮ欧洲共识着重介绍了维多珠单抗ꎬ提出无论是当前的激素㊁免疫抑制剂亦或是先前的抗TNF治疗均不影响维多珠单抗在诱导或维持期的疗效ꎮ目前尚无关于维多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应用抗TNF治疗的研究报道ꎮ5.口服激素无效的活动性UC:对于口服激素无效的活动性UC患者ꎬ需排除其他原因如巨细胞病毒㊁艰难梭菌感染或癌变ꎮ口服激素无效的中度UC患者应给予静脉激素治疗或抗TNF(至少使用IFX时优先考虑与硫嘌呤联合治疗)㊁维多珠单抗㊁他克莫司治疗ꎮ如治疗失败可考虑另一种抗TNF㊁维多珠单抗或行结肠切除术ꎮ6.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UC:对于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UC患者ꎬ需先排除巨细胞病毒或艰难梭菌感染ꎮ对硫嘌呤治疗无效的中度UC患者ꎬ欧洲共识推荐予抗TNF(至少使用IFX时与硫嘌呤联合治疗)或维多珠单抗治疗ꎮ在治疗失败的情况下ꎬ应考虑使用不同抗TNF制剂或维多珠单抗ꎮ如果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未达到明确的临床效果ꎬ则推荐行结肠切除术ꎮ中国共识推荐使用IFXꎬ未提出其他生物制剂的使用ꎮIFX与阿达木单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ꎮ对于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者ꎬIFX与硫嘌呤联合治疗可能会抑制抗体产生或增加IFX的谷浓度和治疗效果ꎬ然而此结论系基于间接数据ꎬ有待进一步证实ꎮ对于阿达木单抗㊁戈利木单抗或维多珠单抗ꎬ均无证据支持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增加疗效ꎮ二㊁维持缓解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维持无激素缓解ꎬ包括临床症状缓解和内镜下缓解ꎮ关于维持治疗的对象ꎬ欧洲共识推荐所有患者均接受维持治疗ꎬ而对部分病灶局限于直肠的患者ꎬ可接受间歇治疗ꎮ中国共识提出除轻度初发㊁很少复发且复发时为轻度易于控制者外ꎬ均应接受维持治疗ꎮ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由以下因素决定:疾病范围㊁疾病过程(发作频率和强度)㊁曾经行维持治疗方案的失败情况和不良反应㊁最近复发的严重程度和诱导缓解方案㊁维持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及预防肿瘤发生ꎮ有研究表明ꎬ缓解期短㊁复发频率高㊁存在肠外表现㊁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以及低纤维饮食是复发的危险因素[13 ̄15]ꎮ维持治疗的逐步升级方案包括增加口服或直肠ASA制剂的剂量㊁加用硫嘌呤类药物㊁抗TNF或维多珠单抗治疗ꎮ美沙拉秦维持治疗应长期坚持ꎬ可减少结肠癌发生风险ꎮ尽管硫唑嘌呤㊁抗TNF或维多珠单抗治疗时间可能需延长ꎬ但因证据有限ꎬ对上述药物维持治疗的疗程未作推荐ꎮ1.ASA制剂:对美沙拉秦或激素(口服或直肠用药)有应答的患者ꎬ美沙拉秦可作为一线维持治疗方案ꎮ美沙拉秦直肠给药是直肠炎维持治疗的一线疗法ꎬ亦是左半结肠炎的可选方案ꎮ美沙拉秦口服制剂和直肠给药制剂联合使用可作为二线维持治疗方案ꎬ缓解率较高ꎮ加用直肠给药是单纯471胃肠病学2019年第24卷第3期口服5 ̄ASA治疗后复发患者的一种选择ꎮ口服美沙拉秦的维持缓解有效剂量为2g/dꎬ顿服是推荐的给药方案ꎬ与分次口服疗效和安全性相当ꎬ但依从性更高ꎮ对于直肠局部治疗ꎬ3g/周的剂量分次使用足以维持缓解ꎮ2.硫嘌呤类药物:硫嘌呤类药物推荐用于以下情况:使用推荐剂量美沙拉秦后早期或频繁复发或不能耐受美沙拉秦的轻中度患者ꎻ激素依赖患者ꎻ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有效的患者ꎮ硫嘌呤类药物的维持剂量与诱导缓解时相同[3]ꎮ3.生物制剂:抗TNF或维多珠单抗可用于一线生物治疗ꎮ对抗TNF治疗有应答的患者ꎬ继续使用抗TNF药物维持缓解ꎬ是否联合应用硫嘌呤类药物均可ꎮ硫嘌呤类药物是维持缓解的备选方案ꎮ对于既往使用抗TNF药物治疗失败者ꎬ维多珠单抗治疗有效ꎮ对维多珠单抗有应答的患者ꎬ可使用维多珠单抗维持缓解治疗ꎮIFX㊁阿达木单抗㊁戈利木单抗㊁维多珠单抗在UC维持缓解和临床应答方面的优劣尚无定论ꎬ需进一步研究ꎮIFX维持剂量推荐每隔8周使用1次ꎬ每次5mg/kgꎮ抗TNF制剂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结局有量效关系ꎮ药物浓度检测有利于治疗结局ꎬ尤其是在维持治疗期间ꎮ基于药物浓度给予IFX治疗量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下降ꎬ且可节约总体费用ꎮ4.益生菌:有研究[16]表明ꎬ大肠埃希菌Nissle在UC维持缓解方面并不劣于5 ̄ASAꎮ但无证据表明其他益生菌有助于UC患者维持缓解ꎮ三㊁结语近年国内外发布了诸多关于UC诊治的共识意见ꎮ2018年版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治共识是在借鉴国外共识的基础上ꎬ结合我国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ꎬ对2012年版共识[17]进行了修订ꎬ为我国UC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ꎮ除IFX外ꎬ中国共识中并未涉及其他生物制剂用于UC的治疗ꎬ如阿达木单抗㊁戈利木单抗㊁维多珠单抗等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批准IFX㊁阿达木单抗和戈利木单抗用于中重度UC的治疗ꎮ然而迄今为止ꎬ生物制剂在我国并未被批准用于UC的治疗ꎬ因此其使用方法仅能参考国外经验和我国相关临床试验ꎮ此外ꎬ我国关于UC的临床研究数量十分有限ꎬ有待后期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供参考ꎮ参考文献1㊀UngaroRꎬMehandruSꎬAllenPBꎬetal.Ulcerativecolitis[J].Lancetꎬ2017ꎬ389(10080):1756 ̄1770.2㊀HarbordMꎬEliakimRꎬBettenworthDꎬetalꎻEuropeanCrohn sandColitisOrganisation[ECCO].ThirdEuro ̄peanEvidence ̄basedConsensusonDiagnosisandManage ̄mentofUlcerativeColitis.Part2:CurrentManagement[J].JCrohnsColitisꎬ2017ꎬ11(7):769 ̄784.3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ꎬ北京)[J].中华消化杂志ꎬ2018ꎬ38(5):292 ̄311.4㊀冉文斌ꎬ欧阳钦ꎬ董烈峰ꎬ等.硫唑嘌呤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24例回顾性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ꎬ2012ꎬ51(8):613 ̄617.5㊀周荣佳.临床分析硫唑嘌呤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4ꎬ12(13):13 ̄14.6㊀GomollónFꎬDignassAꎬAnneseVꎬetalꎻECCO.3rdEuropeanEvidence ̄basedConsensuso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rohn sDisease2016:part1:DiagnosisandMedicalManagement[J].JCrohnsColitisꎬ2017ꎬ11(1):3 ̄25.7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ꎬ2017ꎬ37(4):217 ̄226.8㊀李骥ꎬ韦明明ꎬ费贵军ꎬ等.环孢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ꎬ2017ꎬ56(4):279 ̄283.9㊀卓玛ꎬ王玉芳.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处理[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ꎬ2017ꎬ1(1):57 ̄61.10㊀邢慧ꎬ杨晓岚ꎬ宋艳燕ꎬ等.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ꎬ2014(12):734 ̄735.11㊀陈白莉ꎬ钱家鸣ꎬ吴开春ꎬ等.英夫利西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ꎬ2017ꎬ1(1):20 ̄23.12㊀PanaccioneRꎬGhoshSꎬMiddletonSꎬetal.Combinationtherapywithinfliximabandazathioprineissuperiortomonotherapywitheitheragentinulcerativecolitis[J].Gastroenterologyꎬ2014ꎬ146(2):392 ̄400.e3.13㊀LeoSꎬLeandroGꎬDiMatteoGꎬetal.Ulcerativecolitisinremission:itispossibletopredicttheriskofrelapse? [J].Digestionꎬ1989ꎬ44(4):217 ̄221.14㊀RileySAꎬManiVꎬGoodmanMJꎬetal.Whydopatientswithulcerativecolitisrelapse?[J].Gutꎬ1991ꎬ32(7):832.15㊀KaneSꎬHuoDꎬAikensJꎬetal.Medicationnonadherenceandtheoutcomesofpatientswithquiescentulcerativecolitis[J].AmJMedꎬ2003ꎬ114(1):39 ̄43.16㊀KruisWꎬSchützEꎬFricPꎬetal.Double ̄blindcomparisonofanoralEscherichiacolipreparationandmesalazineinmaintainingremissionofulcerativecolitis[J].AlimentPharmacolTherꎬ1997ꎬ11(5):853 ̄858.17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ꎬ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ꎬ2012ꎬ32(12):796 ̄813.(2018 ̄07 ̄20收稿ꎻ2018 ̄08 ̄24修回)571。
转发第三版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欧洲循证共识意见(三)本节内容主要讨论UC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及活动性评估以及内镜,超声和结肠成像检查中和2012年第二版UC指南比较对于疾病的评估增加了一些文献支持,修改了一些诊断标准。
翻译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殷亚妮刘小伟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CCCF—IBD学习驿站出品)本版共识意见摘译特点:❑精要摘译:方便阅读❑新旧版对比:全面了解进展❑译者点评:思索与探讨 - 编者按3.4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及活动性评估3.4.1 UC的不连续炎症3.4.4.1直肠赦免和盲肠红斑■ 已有报道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的直肠赦免可见于未接受过治疗的儿童UC患者。
而在成人中见到正常或红斑的直肠,则很可能是接受过局部治疗。
盲肠斑片状炎症称为盲肠“红斑”,见于左半结肠炎的患者。
对于初诊患者,如内镜下和显微镜下见直肠赦免或盲肠红斑,推荐除回结肠镜检查外还要行小肠检查。
伴有右半结肠斑片状炎症的UC 患者与病灶限于左侧的UC患者自然病程相似。
3.4.1.2阑尾的跳跃性病变■ 据报道高达75%的UC患者阑尾有跳跃性病变。
现已发现阑尾炎症不但与病程中出现较好的治疗反应相关,亦可引起肛管回肠储袋成形术后储袋炎发生率升高。
虽然这两个报道的结果还需进一步证实,但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不典型炎症分布与典型分布的UC患者,在缓解、复发、疾病范围、结肠切除术和病死率等方面表现出了相似的临床病程。
新旧版本的比较(第三版与第二版,下同)新版对于非典型炎症分布与典型分布的患者临床病程的比较增加了一些文献支持。
3.4.1.3倒灌性回肠炎■ 内镜下或组织病理学发现的从盲肠至末端回肠的连续性炎症,称为倒灌性回肠炎。
可见于20%全结肠炎的患者。
极少数情况下,回肠糜烂可见于盲肠未受累的病例,这一现象对既往报道的倒灌性回肠炎发病机理提出了质疑,先前研究认为倒灌性回肠炎仅仅是由盲肠内容物直接返流至回肠所引起的。
伴有倒灌性回肠炎的UC更难治,可能包括在结肠直肠切除的标本中,结肠新生物的发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