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丸标准)jbt10174
- 格式:pdf
- 大小:204.63 KB
- 文档页数:9
《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项目组2012年5月《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整体车轮是铁道和轨道交通车辆用钢的重要产品品种,车轮标准是车轮产品生产和交货的技术依据,直接关系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倍受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来,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客运高速、货运重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预示着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但是,随着速度提高,载重增加,车轮服役环境恶化,各种隐患问题日趋严重,如机车轮早期剥离、大秦线车轮异常磨耗等,已突显出现行车轮相关标准及技术文件不能很好支持和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为保证运输安全,必须对现行的国家车轮标准进行重新编制和修订。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0]87号“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将GB8601-1988《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的修订列入2010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计划于2013年完成修订工作。
1.2 编制单位本标准由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1.3 标准修订工作的简要过程1)《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1988年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2)本次标准修订计划下达后,标准起草单位成立了起草小组,并于2010年9月召开了起草小组工作会议,讨论和制定了工作计划。
3)标准起草小组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市场应用要求和研究成果,在进行了较充分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反复讨论,2012年5月提出标准修订草案。
1.4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工作的简要说明1.4.1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4.2 主要起草人所承担的标准研究工作1)收集、对比相关国内外标准,确认为满足要求,为现行有效版本: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GB/T 223.2 钢铁及合金中硫含量的测定GB/T 223.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GB/T 223.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硝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量GB/T 223.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GB/T 223.1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量GB/T 223.1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量GB/T 223.1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GB/T 223.1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GB/T 223.1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GB/T 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GB/T 223.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GB/T 223.26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盐直接光度法测定钼量GB/T 223.2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盐乙酸丁酯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钼量GB/T 223.2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α-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量GB/T 223.5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GB/T 223.5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GB/T 223.5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量GB/T 223.5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GB/T 223.6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GB/T 223.6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磷钼酸铵容量法测定磷量GB/T 223.6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乙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GB/T 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GB/T 223.6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锰量GB/T 223.6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蒸馏-次甲基蓝光度法测定硫量GB/T 223.6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GB/T 223.6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GB/T 223.7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GB/T 223.7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铝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量GB/T 223.76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量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9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 231.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182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 4161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试验方法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B/T 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3298 金属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T 18838.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3部分:高碳铸钢丸和砂GB/T 18838.4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4部分:低碳铸钢丸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 20123 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JB/T 10174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TB/T 3031 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径向全截面低倍组织缺陷的评定YB××××辗钢整体车轮磁粉探伤方法YB××××辗钢整体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方法由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2】68号》文)已将车轮的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方法列为工信部2012年第一批标准起草计划,因此,车轮的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方法分别按拟制定的YB××××《辗钢整体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方法》和YB××××《辗钢整体车轮磁粉探伤方法》执行2)对轨道交通车辆用辗钢整体车轮实物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外部及内部质量)进行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
热处理相关标准一、热处理基础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语术语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二、工艺方法GB/T 16923-1997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 16924-1997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 18177-2000 钢件的气体渗氮GB/T 18683-2002 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JB/T 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 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 4202-1999 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JB/T 4215-1996 渗硼JB/T 4218-1994 硼砂熔盐渗金属JB/T 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 6956-1993 离子渗氮JB/T 7500-1994 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JB/T 7529-1994 可锻铸铁热处理JB/T 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JB/T 7712-1995 高温合金热处理JB/T 8418-1996 粉末渗金属JB/T 8929-1999 深层渗碳JB/T 9197-1999 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JB/T 9198-1999 盐浴硫氮碳共渗JB/T 9200-1999 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7-1999 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JB/T 9210-1999 真空热处理三、质量检验及评定GB/T 224-1987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1988 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 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4335-1984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462-1984 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中国热处理标准大全机械部热处理标准JB/T 10174-2000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JB/T 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JB/T 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 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 4202-1999 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JB/T 4390-1999 高、中温热处理盐浴校正剂JB/T 7951-1999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试验方法JB/T 8929-1999 深层渗碳JB/T 9197-1999 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JB/T 9198-1999 盐浴硫氮碳共渗JB/T 9199-1999 防渗涂料技术要求JB/T 9200-1999 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2-1999 热处理用盐JB/T 9203-1999 固体渗碳剂JB/T 9204-1999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B/T 9205-1999 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B/T 9206-1999 钢件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JB/T 9207-1999 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JB/T 9209-1999 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JB/T 9210-1999 真空热处理JB/T 9211-1999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马氏体等级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JB/T 4215-1996 渗硼(代替JB4215-86和JB4383-87)JB/T 8418-1996 粉末渗金属JB/T 8419-1996 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JB/T 8420-1996 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JB/T 7709-1995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测定方法JB/T 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铁显微组织检验JB/T 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JB/T 7712-1995 高温合金热处理JB/T 7713-1995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用钢显微组织检验JB/T 4218-1994 硼砂熔盐渗金属(代替JB/Z235-85和JB4218-86) 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JB/T 7519-1994 热处理盐浴(钡盐、硝盐)有害固体废物分析方法JB/T 7529-1994 可锻铸铁热处理JB/T 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JB/T 6954-1993 灰铸铁件接触电阻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JB/T 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JB/T 6956-1993 离子渗氮(代替JB/Z214-84)JB/T 6047-1992 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JB/T 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 6049-199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JB/T 6050-1992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JB/T 6051-1992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JB/T 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JB/T 5072-1991 热处理保护涂料一般技术要求JB/T 5074-1991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中国国家热处理标准GB/T 18177-2000 钢的气体渗氮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17358-1998 热处理生产电能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T 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GB/T 16924-1997 钢的淬火与回火处理GB 15735-199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T 15749-1995 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GB/T 13321-1991 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GB/T 11354-1989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9450-1988 钢铁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词术语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热处理相关标准汇总一、热处理基础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语术语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二、工艺方法GB/T 16923-1997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 16924—1997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 18177—2000 钢件的气体渗氮GB/T 18683—2002 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JB/T 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 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 4202—1999 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JB/T 4215-1996 渗硼JB/T 4218-1994 硼砂熔盐渗金属JB/T 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 6956-1993 离子渗氮JB/T 7500—1994 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JB/T 7529—1994 可锻铸铁热处理JB/T 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JB/T 7712-1995 高温合金热处理JB/T 8418—1996 粉末渗金属JB/T 8929-1999 深层渗碳JB/T 9197-1999 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JB/T 9198—1999 盐浴硫氮碳共渗JB/T 9200—1999 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7-1999 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JB/T 9210—1999 真空热处理三、质量检验及评定GB/T 224-1987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1988 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 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4335-1984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462-1984 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热处理相关标准汇总一、热处理基础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语术语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二、工艺方法GB/T 16923—1997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 16924-1997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 18177—2000 钢件的气体渗氮GB/T 18683—2002 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JB/T 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 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 4202—1999 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JB/T 4215—1996 渗硼JB/T 4218-1994 硼砂熔盐渗金属JB/T 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 6956—1993 离子渗氮JB/T 7500—1994 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JB/T 7529—1994 可锻铸铁热处理JB/T 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JB/T 7712—1995 高温合金热处理JB/T 8418—1996 粉末渗金属JB/T 8929—1999 深层渗碳JB/T 9197-1999 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JB/T 9198-1999 盐浴硫氮碳共渗JB/T 9200—1999 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JB/T 9207-1999 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JB/T 9210-1999 真空热处理三、质量检验及评定GB/T 224—1987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1988 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 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4335-1984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462—1984 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11354-1989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T 13302-1991 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1991 奥氏体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1—1991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GB/T 14979-1994 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49-1995 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JB/T 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JB/T 5074-1991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JB/T 6049-199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JB/T 6050—1992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JB/T 6051-1992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JB/T 6141 1-1992重载齿轮渗碳层球化处理后金相检验JB/T 6141 2-1992重载齿轮渗碳质量检验JB/T 6141 3—1992重载齿轮渗碳金相检验JB/T 6141 4-1992重载齿轮渗碳表面碳含量金相判别法JB/T 6954—1993 灰铸铁接触电阻加热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JB/T 7709-1995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检测方法JB/T 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JB/T 7713—1995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JB/T 8420-1996 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JB/T 8881-2001 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JB/T 9204—1999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B/T 9205—1999 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B/T 9206—1999 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JB/T 9211-1999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马氏体等级JB/T 10174-2000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JB/T 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四、热处理工艺材料JB/T 4390-1999 高、中温热处理盐浴校正剂JB/T 4392—1999 有机物水溶性淬火介质性能测定方法JB/T 4393—1999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JB/T 5072—1991热处理保护涂料一般技术要求JB/T 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JB/T 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JB/T 7951—1999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试验方法JB/T 8419-1996 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JB/T 9199-1999 防渗涂料技术条件JB/T 9202—1999 热处理用盐JB/T 9203—1999 固体渗碳剂。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Shot(air)blast equipment—Safety requirementsJB 10144-1999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2000-03-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 16755—1997《机械安全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的规定制定的,属于C类安全标准,对抛(喷)丸设备规定了安全要求。
由于目前国内A类和B类安全标准正在陆续制定中,因此凡已发布的能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在本标准中都已做了引用,没有可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本标准则以具体的安全要求规定在条款中。
本标准自200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青岛华青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黄河铸造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同庆、李悦明、王永明。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抛(喷)丸设备设计人员、制造厂和供应商应遵循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抛丸、喷丸或抛喷丸联合加工处理的各类抛(喷)丸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本标准也适用于成为抛(喷)丸设备固定组成部分的各单元和辅助设备。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 2893-1982 安全色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2265.1-1997 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12265.3-1997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 14776-19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GB/T 16251-1996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 16754-1997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T 16855.1-1997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一部分:设计通则GB/T 16856-1997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JB/T 5365.2-1991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显微镜法JB5545-1991 铸造机械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T 6331.2-1992 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声压级测定JB/T 7536-1994 机械安全通用术语JB/T 9978-1999 铸造机械术语3 定义本标准除使用GB 12265.1、GB 12265.3、GB/T 15706.1、GB/T 16855.1、GB/T 16856、JB/T 7536和JB/T 9978中给出的定义外,还采用下列定义。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10144—1999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 16755—1997《机械安全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的规定制定的,属于C 类安全标准,对抛(喷)丸设备规定了安全要求。
由于目前国内A类和B类安全标准正在陆续制定中,因此凡已发布的能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在本标准中都已做了引用,没有可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本标准则以具体的安全要求规定在条款中。
本标准自200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青岛华青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黄河铸造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同庆、李悦明、王永明。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 10144—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抛(喷)丸设备设计人员、制造厂和供应商应遵循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抛丸、喷丸或抛喷丸联合加工处理的各类抛(喷)丸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本标准也适用于成为抛(喷)丸设备固定组成部分的各单元和辅助设备。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 2893—1982 安全色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 5226.1—1996 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2265.1—1997 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12265.3—1997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 14776—19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l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GB/T 16251—1996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 16754—1997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T 16855.1—1997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一部分:设计通则GB/T 16856—1997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JB/T 5365.2—1991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显微镜法JB 5545—1991 铸造机械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T 6331.2—1992 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声压级测定JB/T 7536—1994 机械安全通用术语JB/T 9978—1999 铸造机械术语3 定义本标准除使用GB 12265.1、GB 12265.3、GB/T 15706.1、GB/T 16855.1、GB/T 16856、JB /T 7536和JB/T 9978中给出的定义外,还采用下列定义。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1、T6热处理是什么意思T6 是指变形铝合金(区别于铸造铝合金)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即固溶热处理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T6 是变形铝合金(区别于铸造铝合金)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是“ 固溶处理(对于钢铁此过程称作“淬火”,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 人工时效”的过程,其中主要因素是固溶温度、淬火速率(由淬火介质决定)、时效温度,保温时间,时效级数(一级时效或多级时效)。
(1)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扩展资料: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钢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热处理方面的现行国家标准:1,1 GB/T7232-201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2013-03-01实施,代替GB/T 7232-19992,2 GB/T8121-2002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2002-12-01实施,代替GB/T 8121-19873,3 GB/T9452-200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2004-06-01实施,代替GB/T 9452-1988 4,4 GB/T17031.1-1997纺织品织物在低压下的干热效应第1部分:织物的干热处理程序1998-05-01实施5,5 GB/T7631.14-1998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4部分:U组(热处理) 1999-02-01实施6,6 GB/Z18718-2002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2002-12-01实施7,7 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2004-11-01实施,代替GB 15735-1995 8,8 GB/T12603-2005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2006-01-01实施,代替GB/T 12603-1990 9,9 GB/T19944-2005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2006-04-01实施10,10 GB/T13324-2006热处理设备术语2007-04-01实施,代替GB/T 13324-199111,11 GB/T21736-2008节能热处理燃烧加热设备技术条件2008-11-01实施参考资料:网络----T6(热处理)2、热处理TB220-250是指什么热处理HB220-250,是说热处理调质处理后,硬度值是布氏硬度HB220-250之间。
热处理相关标准汇总一、热处理基础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语术语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二、工艺方法GB/T 16923-1997 钢件的正火与退火钢件的淬火与回火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硼砂熔盐渗金属盐浴热处理离子渗氮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可锻铸铁热处理灰铸铁件热处理高温合金热处理粉末渗金属深层渗碳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盐浴硫氮碳共渗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 226-19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 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79-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4335-1984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462-1984 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6401-1986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9450-1988 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11354-1989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T 13302-1991 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1991 奥氏体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1-1991 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GB/T 14979-1994 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49-1995 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JB/T 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1992 渗碳层球化处理后金相检验-1992 渗碳质量检验-1992-1992 渗碳表面碳含量金相判别法JB/T 6954-1993 灰铸铁接触电阻加热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JB/T 7709-1995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检测方法JB/T 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马氏体等级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高、中温热处理盐浴校正剂有机物水溶性淬火介质性能测定方法一般技术要求JB/T 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JB/T 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JB/T 7951-1999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试验方法JB/T 8419-1996 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JB/T 9199-1999 防渗涂料技术条件JB/T 9202-1999 热处理用盐JB/T 9203-1999 固体渗碳剂JB/T 9209-1999 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五、安全能耗环保GB 15735-199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T 17358-1998 热处理生产电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JB/T 5073-1991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JB/T 6047-1992 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JB/T 7519-1994 热处理盐浴(钡盐、硝盐)有害固体废物分析方法JB 8434-1996 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我国现行的热处理标准序号 标准级别号 标准名称JB/T 10174-2000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 1JB/T 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2JB/T 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3JB/T 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 4JB/T 4202-1999 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 5JB/T 4390-1999 高、中温热处理盐浴校正剂 6JB/T 7951-1999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试验方法 7JB/T 8929-1999 深层渗碳8JB/T 9197-1999 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 9JB/T 9198-1999 盐浴硫氮碳共渗 10JB/T 9199-1999 防渗涂料技术要求 11JB/T 9200-1999 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 12JB/T 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 13JB/T 9202-1999 热处理用盐 14JB/T 9203-1999 固体渗碳剂JB/T 9204-1999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16JB/T 9205-1999 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17JB/T 9206-1999 钢件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18JB/T 9207-1999 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 19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 20JB/T 9209-1999 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 21JB/T 9210-1999 真空热处理22JB/T 9211-1999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马氏体等级 23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24JB/T 4215-1996 渗硼(代替JB4215-86和JB4383-87) 25JB/T 8418-1996 粉末渗金属26JB/T 8419-1996 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 27JB/T 8420-1996 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 28JB/T 7709-1995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测定方法 29JB/T 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铁显微组织检验 30JB/T 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JB/T 7712-1995 高温合金热处理32JB/T 7713-1995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用钢显微组织检验 33JB/T 4218-1994 硼砂熔盐渗金属(代替JB/Z235-85和JB4218-86) 34JB/T 7500-1994 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 35JB/T 7519-1994 热处理盐浴(钡盐、硝盐)有害固体废物分析方法 36JB/T 7529-1994 可锻铸铁热处理37JB/T 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38JB/T 6954-1993 灰铸铁件接触电阻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 39JB/T 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40JB/T 6956-1993 离子渗氮(代替JB/Z214-84) 41JB/T 6047-1992 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42JB/T 6048-1992 盐浴热处理43JB/T 6049-199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44JB/T 6050-1992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 45JB/T 6051-1992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46JB/T 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JB/T 5072-1991 热处理保护涂料一般技术要求 48JB/T 5074-1991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49GB/T 18177-2000 钢的气体渗氮50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51GB/T 17358-1998 热处理生产电能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 52GB/T 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53GB/T 16924-1997 钢的淬火与回火处理54GB15735-199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55GB/T 15749-1995 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56GB/T 13321-1991 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57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58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59GB/T 11354-1989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60GB/T 9450-1988 钢铁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61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62GB/T 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64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词术语65 GB/T 5617-198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10144—2019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 16755—2019《机械安全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的规定制定的,属于C 类安全标准,对抛(喷)丸设备规定了安全要求。
由于目前国内A类和B类安全标准正在陆续制定中,因此凡已发布的能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在本标准中都已做了引用,没有可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本标准则以具体的安全要求规定在条款中。
本标准自200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青岛华青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黄河铸造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同庆、李悦明、王永明。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 10144—201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抛(喷)丸设备设计人员、制造厂和供应商应遵循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抛丸、喷丸或抛喷丸联合加工处理的各类抛(喷)丸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本标准也适用于成为抛(喷)丸设备固定组成部分的各单元和辅助设备。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2019 钢制压力容器GB 2893—1982 安全色GB 5083—201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 5226.1—1996 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2265.1—2019 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12265.3—2019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 14776—19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l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GB/T 16251—1996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 16754—2019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T 16855.1—2019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一部分:设计通则GB/T 16856—2019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JB/T 5365.2—1991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显微镜法JB 5545—1991 铸造机械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T 6331.2—1992 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声压级测定JB/T 7536—1994 机械安全通用术语JB/T 9978—2019 铸造机械术语3 定义本标准除使用GB 12265.1、GB 12265.3、GB/T 15706.1、GB/T 16855.1、GB/T 16856、JB /T 7536和JB/T 9978中给出的定义外,还采用下列定义。
我国现行的热处理标准序号标准级别号标准名称1 JB/T 10174-2000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2 JB/T 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3 JB/T 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4 JB/T 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5 JB/T 4202-1999 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6 JB/T 4390-1999 高、中温热处理盐浴校正剂7 JB/T 7951-1999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试验方法8 JB/T 8929-1999 深层渗碳9 JB/T 9197-1999 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10 JB/T 9198-1999 盐浴硫氮碳共渗11 JB/T 9199-1999 防渗涂料技术要求12 JB/T 9200-1999 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13 JB/T 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14 JB/T 9202-1999 热处理用盐15 JB/T 9203-1999 固体渗碳剂16 JB/T 9204-1999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17 JB/T 9205-1999 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18 JB/T 9206-1999 钢件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19 JB/T 9207-1999 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20 JB/T 9208-1999 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21 JB/T 9209-1999 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22 JB/T 9210-1999 真空热处理23 JB/T 9211-1999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马氏体等级24 JB/T 8555-1997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25 JB/T 4215-1996 渗硼(代替JB4215-86和JB4383-87)26 JB/T 8418-1996 粉末渗金属27 JB/T 8419-1996 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28 JB/T 8420-1996 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29 JB/T 7709-1995 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测定方法30 JB/T 7710-1995 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铁显微组织检验31 JB/T 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32 JB/T 7712-1995 高温合金热处理33 JB/T 7713-1995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用钢显微组织检验34 JB/T 4218-1994 硼砂熔盐渗金属(代替JB/Z235-85和JB4218-86)35 JB/T 7500-1994 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36 JB/T 7519-1994 热处理盐浴(钡盐、硝盐)有害固体废物分析方法37 JB/T 7529-1994 可锻铸铁热处理38 JB/T 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39 JB/T 6954-1993 灰铸铁件接触电阻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40 JB/T 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41 JB/T 6956-1993 离子渗氮(代替JB/Z214-84)42 JB/T 6047-1992 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43 JB/T 6048-1992 盐浴热处理44 JB/T 6049-199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45 JB/T 6050-1992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46 JB/T 6051-1992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47 JB/T 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48 JB/T 5072-1991 热处理保护涂料一般技术要求49 JB/T 5074-1991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50 GB/T 18177-2000 钢的气体渗氮51 GB/T 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52 GB/T 17358-1998 热处理生产电能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53 GB/T 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54 GB/T 16924-1997 钢的淬火与回火处理55 GB15735-199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56 GB/T 15749-1995 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57 GB/T 13321-1991 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58 GB/T 13324-1991 热处理设备术语59 GB/T 12603-1990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60 GB/T 11354-1989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61 GB/T 9450-1988 钢铁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62 GB/T 9451-1988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63 GB/T 9452-1988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64 GB/T 8121-1987 热处理工艺材料名词术语65 GB/T 5617-198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本文数据由液压英才网袁工分享)。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10144—1999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 16755—1997《机械安全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的规定制定的,属于C 类安全标准,对抛(喷)丸设备规定了安全要求。
由于目前国内A类和B类安全标准正在陆续制定中,因此凡已发布的能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在本标准中都已做了引用,没有可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本标准则以具体的安全要求规定在条款中。
本标准自200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青岛华青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黄河铸造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同庆、李悦明、王永明。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 10144—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抛(喷)丸设备设计人员、制造厂和供应商应遵循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抛丸、喷丸或抛喷丸联合加工处理的各类抛(喷)丸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本标准也适用于成为抛(喷)丸设备固定组成部分的各单元和辅助设备。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 2893—1982 安全色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 5226.1—1996 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2265.1—1997 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12265.3—1997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 14776—19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l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GB/T 16251—1996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 16754—1997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T 16855.1—1997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一部分:设计通则GB/T 16856—1997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JB/T 5365.2—1991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显微镜法JB 5545—1991 铸造机械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T 6331.2—1992 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声压级测定JB/T 7536—1994 机械安全通用术语JB/T 9978—1999 铸造机械术语3 定义本标准除使用GB 12265.1、GB 12265.3、GB/T 15706.1、GB/T 16855.1、GB/T 16856、JB /T 7536和JB/T 9978中给出的定义外,还采用下列定义。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10144—1999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 16755—1997《机械安全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的规定制定的,属于C 类安全标准,对抛(喷)丸设备规定了安全要求。
由于目前国内A类和B类安全标准正在陆续制定中,因此凡已发布的能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在本标准中都已做了引用,没有可引用的A类和B类安全标准,本标准则以具体的安全要求规定在条款中。
本标准自200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青岛华青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黄河铸造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同庆、李悦明、王永明。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JB 10144—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抛(喷)丸设备设计人员、制造厂和供应商应遵循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抛丸、喷丸或抛喷丸联合加工处理的各类抛(喷)丸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本标准也适用于成为抛(喷)丸设备固定组成部分的各单元和辅助设备。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 2893—1982 安全色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 5226.1—1996 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2265.1—1997 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12265.3—1997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 14776—19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l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GB/T 15706.2—1995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GB/T 16251—1996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 16754—1997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T 16855.1—1997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一部分:设计通则GB/T 16856—1997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JB/T 5365.2—1991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显微镜法JB 5545—1991 铸造机械安全防护技术条件JB/T 6331.2—1992 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声压级测定JB/T 7536—1994 机械安全通用术语JB/T 9978—1999 铸造机械术语3 定义本标准除使用GB 12265.1、GB 12265.3、GB/T 15706.1、GB/T 16855.1、GB/T 16856、JB /T 7536和JB/T 9978中给出的定义外,还采用下列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