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幻灯片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58
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一、填空题1.记忆分为两种类型:语义记忆和________。
前者存储意义信息,后者存储事件信息。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情景记忆【解析】E.托尔文把记忆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
情景记忆即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
2.记忆按保持状态和时间分为________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过程中的四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实际上是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________的过程。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感觉;输出【解析】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这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其中,再认识和重现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输出。
3.记忆按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________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逻辑记忆【解析】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形象记忆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的记忆;逻辑记忆是指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情绪记忆是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运动记忆是指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
4.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义编码【解析】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的记忆代码主要是语言的,特别是语义编码,主要储存概念和规则。
也有表象编码,储存语言材料的视觉和听觉形象。
运动编码则储存运动技能,如发音、书写的技能。
5.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一、填空题1.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了______的模式。
【答案】刺激-反应-强化【解析】早期行为主义者华生等的“刺激-反应”模式强调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系,否定人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显出了严重的理论上的漏洞。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斯金纳,受到操作主义哲学的影响,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
2.第二语言的______是记忆过程的第一阶段。
【答案】识记【解析】第二语言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
这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别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者叫记忆痕迹的过程。
按信息加工理论,这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阶段,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使其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3.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______。
【答案】观念文化【解析】按文化的内容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部分。
①物质文化,属于整个文化体系的物质基础,既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是表层文化。
②行为文化,又称习俗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
③制度文化是由观念文化所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
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属中层文化。
④观念文化,属于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深层文化。
4.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现按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______。
【答案】无意重现【解析】记忆过程包括的四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
重现也称为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未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
重现按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无意重现。
无意重现是没有预定目的触景生情而自然产生的回忆,有意重现则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回忆。
5.语言学习中的遗忘可以分为部分遗忘、______、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北语11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导学资料二(第四章——第六章)一、本阶段学习内容概述同学们,大家好!按照我们这门课程的实施计划,本阶段大家应该完成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学习,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这一章有43页,本章主要谈到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两大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我们分两周来学习,本周学习的是第一节。
第五章《语言习得理论》。
汉语习得是对外汉语系列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在作业和考试中所占比例也比较高。
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比较重要的是前一部分。
二、重难点讲解下面给同学们概括和总结一下第四章的内容,以便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第一节本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心理学基础,其中着重讲解了两部分:对语言教学友很大影响的重要心理活动——记忆;与语言教学关系密切的一些心理学流派。
对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人大脑左半球与人的语言能力有关。
大脑功能侧化与有关“关键期”假说的内容。
语言习得的" 关键期"(the criticalpedod), 或称" 临界期" 假说莱奈波格认为,10 岁之前, 人对于刺激最为敏感, 能够对其过程进行复杂的综合, 以适用流畅和连贯地运用言语和语言的需要。
发育之后, 为适用言语行为生理需要而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便迅速减退, 大脑活动的方式已经固定, 一般说来, 除了发音之外, 凡是在此期间没有习得过的初步和基本的技能就终生无法补足了。
这就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一般认为, 大脑功能侧化从两岁左右开始, 到青春前期( 男14 岁, 女12 岁) 即可完成。
过了关键期,因为某种原因而没能获得语言, 就很难再弥补了。
这是说的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在什么时候? 通常认为1-14 、15 岁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
(荔枝龙眼木瓜皆为岭南佳果 腊肉土鸡魔芋均属湘西美食)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先读珣书P 102,心理学重要性,认知心理学语言习得 提出认知法、倡导认知法、从理论上阐述认知法的几乎都是心理学家 热点问题:知识——能力; 掌握语言规则——培养语言习惯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习得、语言掌握、言语生成、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研究人脑如何接受、存储、加工和提取言语信息。
一、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大脑皮层平均厚度2.5-3mm , 脑细胞高度集中之处 沟回,裂 左右脑 顶视图 分工情况1、 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珣 p102)左半球 功能 语言和言语 计算和科学研究 偏重于抽象思维 具有连续性 有序性 分析性特点右半球 音乐 绘画 舞蹈 艺术活动 空间知觉 发现隐蔽关系 想象 情感 形象思维 具有离散性 弥漫性 整体性左右两半球职能既有分工又能相互代替协调活动代偿人脑统一整体紧密联系挖掘潜力右脑功能;语言对大脑反作用问题;语言文字特点会促进大脑特定区域更为活跃、发达(提问题)侧视图:分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部分言语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布洛卡P. Paul Broca 法国神经解剖学家。
见王德春《神经语言学》p17布洛卡1861年春接受51岁垂危病人莱博里失语21年,Tan,Tan 能理解别人话语表情手势布洛卡坚持语言能力定位于脑的某一区域一周后tan死亡,解剖在人类学会上宣布自己的发现“脑额叶损伤是言语丧失的原因”大脑左半球鸡蛋大标本保存法国博物馆一共研究了15例,24年后1885年发表《我们用大脑左半球说话》“布洛卡区”言语运动功能前言语区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韦尼克Carl Wernicke 发现病人能主动说话,能听,但听不懂别人说的话,也听不懂自己说的话颞上回病变言语感受中枢命名韦尼克区后言语区(出示大图)左右半球分工(已见前页略图)大脑右半球语言功能p32(王德春)言语优势半球定测法注射异戊巴比妥颈动脉注射言语优势半球一侧后,被试停止语言2分钟产生命名性言语障碍,复述有词组差错大脑语言优势半球统计bekker(贝克)发现,女孩比男孩更早确定优势半球,女孩左半球成熟早,言语流利;男孩右半球成熟早,空间认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