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doc
- 格式:doc
- 大小:861.11 KB
- 文档页数:15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学周历及作业安排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师:葛敬玉)总学时:36注:作业交批时间见开学通知请在此处附上作业:第一章导论1、主要概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2、思考题: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⑵有人说,经济活动都是有人参加的,因而没有什么经济规律。
请对此作出评论。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有何异同?⑶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能否统一?怎样统一?⑷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人文精神与数理表达、经济现象与经济本质、历史与逻辑等方法之间的关系?⑸有一种说法,不学政治经济学,也能学好应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
对此你有何看法?3、判断题:⑴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⑵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⑶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⑷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⑸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属于生产力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6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⑼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科学。
⑽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4、辨析题: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⑵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5、问答题:⑴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⑵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什么关系?6、论述题:⑴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7、案例分析题:(略)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1、主要概念:商品、价值、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劳动生产力、简单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2、思考题:⑴、为什么在不同所有制下会有不同类型的商品经济出现?⑵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它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摘要: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四、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应用价值正文: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规律,对于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分析不同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演变,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3.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探讨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具体方法包括:1.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准确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深入学习和分析打下基础。
2.联系实际:通过观察社会经济现象,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深入思考:对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应用价值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和指导经济工作。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我们可以:1.增强经济意识:更好地认识经济现象,提高对经济问题的敏感度。
2.提高分析能力: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
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理解社会经济现象,
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认识到政治与经济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课程内容
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调节的作用
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4. 居民消费、投资和储蓄的决定
5. 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
6. 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7.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掘、探究、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研究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可根据学情适当增加小测验、调查论文等考核方式。
教材参考
1. 《高中政治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纲要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纲要《政治经济学》
课程纲要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政治经济学》制定课程
纲要。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概念和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政治经济学基础
-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第二单元:供给与需求
- 供给的概念和法则
- 需求的概念和法则
-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第三单元:市场与价格
- 市场的定义和特征
-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
- 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第四单元: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动力
评估方法
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
2. 作业和小组项目:完成布置的作业和小组项目的质量和时效。
3. 成绩测试:进行定期的成绩测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和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
1. 《政治经济学导论》
2. 《政治经济学原理》
3.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课程纲要,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对政治经济学产生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历史发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特征和运行机制。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分析法。
三、剩余价值理论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教学内容: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剩余价值分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资本积累的过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2. 教学内容: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和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五、国家与经济政策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和经济政策的内容与目标。
2. 教学内容: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经济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市场机制与竞争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和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市场机制的组成、市场供需关系、竞争的形式与效应。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拟市场交易游戏。
七、经济周期与危机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影响。
2. 教学内容:经济周期的类型、成因、经济危机的诱因和后果。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
九、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机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现状。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教案标题: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与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a.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内涵b.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的关联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框架a.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与影响b.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c.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与方式d.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比较与分析3. 政治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a.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b. 政治经济学对社会政策的指导作用c.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示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与理论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3. 授课讲解:结合图表和案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讲解。
4. 实践体验:通过参观工厂、企业或社区进行实地观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四、教学步骤1. 概念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与思考。
2. 理论讲解a.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强调其研究对象与方法。
b. 分析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
c. 探讨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与方式,并比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学在社会政策指导中的意义。
3. 示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展示政治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定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5. 实地观察安排学生参观实践基地,了解实际经济活动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思考,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总体情况:本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共同的基础课,更是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
本课程教学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并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进行全面的跟踪介绍。
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习财经专业课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从而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准确分析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情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教学内容:共设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市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等十一章。
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实行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和专题调研相结合,在讲授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紧密联系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夏永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教案教案系部经济学教研室经济学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任教专业年级、班级00级工管会计经济学等系教师姓名职称使用教材人大版<<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案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孙冶方.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经济研究.1979(8)2..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3.王元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的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王珏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5..吴易风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胡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与研究.2000(3)填表说明:1、填写本表一次的授课内容原则上安排2-8课时为宜。
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
授课内容、程序与学时分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理论(一)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创建的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研究的出发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一)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二)历史唯物主义(三)科学抽象法(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及其他学时分配:其中,第一、二节为2学时,第三、四节为2学时《政治经济学》教案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目、文献等):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卢森贝.《资本论》注释.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753、洪远朋.新编《资本论》教程.第1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4、胡钧.胡钧经济论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5、李义平.经济学百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6、卫兴华.卫兴华经济学论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7、张宇等.高级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填表说明:1、填写本表一次的授课内容原则上安排2-8课时为宜。
政治经济学课程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政治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探究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政治经济学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济体系的历史演变:政治经济学课程通常会讲述经济体系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
2. 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政治经济学课程还会涉及到不同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3. 经济增长与经济衰退:政治经济学课程还会探究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原因。
它们如何与政治相互作用并影响彼此。
4. 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政治经济学课程会深入探讨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政治决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分配以及社会公正。
5.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课程也会包括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
例如,贸易政策如何影响国内经济,如何影响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会探讨一些相关议题,比如资源配置、社会公正、经济体系的可持续性等等。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概念及其种类,理解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生产关系;2. 使学生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作用,认识剩余价值理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 知识讲解:讲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让学生理解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生产关系;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使学生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作用,认识剩余价值理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方面的重要性;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其特点;2. 生产关系;3. 剩余价值理论。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分析我国当前的主要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其特点;答案:我国当前的主要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2010版》文字版P1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时:学期课,56课时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教材,主编张雷声董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参考书目: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1册.《马恩全集》。
1版。
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列宁:《共产主义》(1920年6月12日),《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比]曼德尔。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美]罗伯特。
杜普莱西斯.早期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P2导论•本章重点•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研究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要求掌握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与时俱进P30。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举证说明
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项目组
2002 年7 月1 日
指标1:教学设计
鉴于政治经济学理论十分抽象,一些现实问题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吸引学生阅读与思考是网络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
例如第3章货币中涉及到价值形式演变问题,在非网络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使学生有兴趣深入阅读加深理解,我们以实物图片的形式设计了“简单价值形式”
指标2:教学内容
指标3:可用性
指标4:信息呈现
指标5:文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