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科学】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每课
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每课复知识点汇总
1. 《我和水的朋友》
- 水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性质有流动性、透明性和可溶性
- 水可以照亮光线和传播声音
2. 《万物都有声音》
- 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人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和物体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
- 声音有高低音之分,如高音和低音
3. 《触摸和感觉》
- 触摸是通过皮肤感受外界物体的方式
- 触摸可以分辨物体的软硬、光滑粗糙等特征
- 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摸的敏感程度不同
4. 《四季变化》
- 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 每个季节的天气、气温和植物生长状态不同
- 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动植物的生活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5. 《清洁环境保护地球》
- 保持环境整洁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平衡很重要
- 垃圾应该分类投放,有害垃圾要专门处理
-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行为有助于环境保护
6. 《食物的来源》
- 食物可以来自动物和植物
- 动物可以供应肉类和其他动物制品
- 植物能提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食物
以上是小学科学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每课的复习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的身体一、判断题1.皮肤是我们身体的“保护膜”。
()2.指甲剪短后不可以再生长。
()3.我们的身体是上下对称。
()4.肺是我们的呼吸器官。
()5.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结构,我们人类也一样。
()二、选择题1.人体的外形左右是( )。
A.重合B.分开C.对称2.在“翻拍手”游戏中,我们用到了( )3.用手摸一摸胳膊、小腿等部位,我们会感觉皮肤下面有骨头、关节和( )。
A.肌肉B.血液C.空气4.手机用手指解锁的原理是( )A.每个人手上的温度不同B.每个人手上的指纹不同C.每个人手上的汗液成分不同5.我们身体的外部结构包括( )A.头、胸、腹B.头、颈、身体、上肢、下肢C.头、颈、躯干、四肢2.发现生长一、判断题1.每个人的生长速度都是均匀的。
( )2.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没有多大差异,都是从10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头发剪短后可以再生长。
()4.我们出生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路和说话,并且在不断生长。
( )5.小时候的衣服和鞋袜现在穿不进去了,说明我们长大了。
()二、选择题1.下列工具中,( )是我们在测量身体时不会使用到的工具。
A.体重称B.剪刀C.软尺2.小明同学今年上二年级,身高是125cm,他六年级时的身高可能是( )A.120cmB.125cmC.155cm3.下列测量方式不正确的是( )。
A.测量身高时挺直后背B.背着书包测量体重C.测量身高时不能带帽子4.人的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在( )A.幼儿期B.童年期C.青春期D.青年期5.以下不能证明我们的身体在生长的证据是( )A.从前的衣服穿不上了B.头发变长了C.会刷碗了3.游戏中的观察一、判断题1.在“抓尺子”游戏中,我们只用到了手。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睛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
()3.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的左右手的反应速度是一样的。
( )4.翻拍手的游戏玩一次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反应速度。
[课本知识]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最全的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收藏)第一单元植物一. 植物是活的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与塑料花相比,植物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能够说明植物是活的?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比如,荷花生长在水里,兰花喜欢室内背阴处,青苔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向日葵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
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成熟,枯萎,死亡。
二.观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观察植物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观察植物的方法: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不能使用的方法:用嘴巴尝一尝。
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爱惜植物,不能伤害植物,如拔出根来观察、摘下叶片观察,都是不对的。
植物的身体:根、茎、叶。
根一般生长在土里,可以吸收水和土壤中的营养,还可以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
茎是连接叶和根的部分,起到支撑植物身体、运输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有直立茎(菊花),也有攀爬茎(爬山虎)、匍匐茎(地瓜)和缠绕茎(牵牛花)。
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画一棵植物的步骤:先画土,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叶。
三. 叶叶是有生命的,由叶柄和叶片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分别使用眼睛看、手摸和鼻子闻的方法来观察叶的大小、形状、颜色、厚薄、气味等。
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比如形状:荷叶像伞一样,银杏叶像扇子,松叶像针,绿萝和牵牛的叶子像爱心,枫叶是掌形的。
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大小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同一种植物的叶,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和颜色。
我们可以画图把观察的叶记录下来,画叶的步骤包括:先画叶片的形状,再画叶柄,最后画上叶脉。
四. 植物对人类很重要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有的植物还可以吃(米饭,蔬菜和水果等),有的植物可以制造生活用品(草帽,筷子,篮子等),有的植物可以用来建造房屋。
第一单元植物一、我们知道的植物1.植物分布范围很广,有的生长在陆地上,有的生长在水里。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CONTENTS •教材介绍与特点•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实验探究与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建议•资源整合与拓展延伸•复习巩固与提高方案教材介绍与特点01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概述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套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科学启蒙读物。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科学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教材编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年级上册内容与目标内容一年级上册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领域的基础知识。
目标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材特色及亮点分析特色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设计了大量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
亮点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各地使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学校。
适用对象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也适用于对科学感兴趣的其他年级学生。
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02知识点梳理自然科学概念引入基本的自然科学概念,如天气、季节、动植物等。
观察与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
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
重点讲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详细介绍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
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天气与季节变化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科学探究的实践应用重点内容解读难点问题剖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生容易混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需要重点讲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动植物分类的方法动植物分类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和分类标准,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科学探究中的变量控制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控制变量以得出准确的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难点之一。
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探究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或测试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撰写实验报告并分析结果。
1我们知道的植物【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植物2.学会栽种植物并观察植物生长【学习重难点】1.能分辨植物2.了解植物特征【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塑料花是什么?()A.植物 B.动物C.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2.请问植物有生命吗?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植物有的部分。
()A.手 B.眼睛 C.叶4.判断下列说话是否正确。
植物不需要水分。
5.植物能在池塘里生存吗?你都在池塘里见过什么植物?二、达标检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2.树、草、向日葵是植物吗?3.栽种植物前,你需要为它准备什么呢?4.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吗?5.说说你栽种的植物生长有什么变化。
2观察一棵植物【学习目标】1.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2.学会怎样观察植物。
【学习重难点】1.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生长环境。
2.观察植物茎、叶。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植物是_________色的。
2.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植物没有根。
3.在大自然中,你在_________见过下图这种植物。
4.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观察第三题图中的植物呢?5.植物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达标检测1.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茎。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叶。
3.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根。
4.请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的植物。
5.在下面空白处画一株植物。
3观察叶【学习目标】1.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重难点】1.能描述叶的形态2.能分辨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桃树叶像什么?()A.眉毛 B.爱心 C.扇子 D.眼睛2.杨树叶像什么?()A.银针 B.眉毛 C.手掌 D.扇子3.芭蕉叶像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松树叶子是针状的。
5.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叶是什么样的。
二、达标检测1.下图中的叶子可能是哪种植物的叶子?()A.桑树叶 B.银杏叶 C.牵牛叶 D.枫树叶2.银杏叶像()A.手掌 B.爱心 C.眉毛 D.扇子3.你观察到的同一植物的叶子都是一样大的吗?4.请你说一说枫树的叶子可能有哪些颜色呢?5.请你举三个例子说说不同叶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一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周围约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向日、玉米、芦苇、菊花、竹子、柳树等。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有坚硬的树干,有的没有树干,有的开花了,有的没开花。
区分植物与非植物:塑料花不是植物,因为和真的植物相比,它的组成结构不同,气味不同,手感不同,而且它长期保持一种形态,不会生长,不会繁殖,不会死亡,没有生命。
2.观蔡植物观察方法: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等方法观察物。
描述植物:可以根据植物的颜色、大小、形状、软硬、气味等方面描述植物,植物的结构: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个体差异:同一种植物的高度、茎的数星、叶子的数量也会有少许差别。
3.植物长在哪里生长地点:植物长在水里(池、小河、湖泊)、土里(山上、田里、花盆)。
生长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空气、养分等,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氧气、水、养分等。
4.给植物画张“像”绘画要求:先观察植物的特点,再给植物画张“像”,写出它的名称,画出它长在哪里、它的样子和特点。
记录方式: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要实事求是,一边看一边画,从整体到局部,尽量画得真实。
5.植物的变化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变大、长出叶片、开花结果等。
养护要点:照两植物时要轻浇水、晒太阳、多通风、有耐心、多观察、记录。
6.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注意事项: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时要小心、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
常见植物举例:常见的蔬菜有白菜、萝卜、土豆、香菇、大蒜、南瓜、茄子、豌豆等;常见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西瓜、草莓、桃了、橘了、葡萄等。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的身体身体组成部分: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部组成。
认识身体器官: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巴、手等都是身体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2.发现生长身体的生长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会不断生长,比如身高变高、体重增加、衣服尺码变大等。
2020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先要选择。
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进行测量。
了解温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了解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梳理本单元知识,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完成有关题。
一、复每一课主要知识1比较和测量1)什么是比较?为什么需要比较?2)什么是测量?为什么需要测量?3)测量的要素有哪些?测量单位的选择有什么要求?2测量长度和重量1)什么是长度?怎样测量长度?2)什么是重量?怎样测量重量?3)什么是体积?怎样测量体积?3温度和时间的测量1)什么是温度?怎样测量温度?2)什么是时间?怎样测量时间?4加法和减法1)什么是加法?怎样进行加法运算?2)什么是减法?怎样进行减法运算?二、完成题参考答案:填空1、比较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不同2、测量是用标准单位来度量物体的,它是为了得到物体的。
2.大小3、测量的要素有起点、终点和。
3.单位4、长度的单位有、分米、厘米。
4.米、千米、毫米5、重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
5.吨、斤6、时间的单位有、分、秒。
6.小时、分钟7、加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
7.和8、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求它们的。
8.差判断1、比较的目的是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2、测量的要素有起点、终点和测量单位。
2.√3、长度的单位有米、千米、吨。
3.×4、重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
4.√5、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
5.√6、加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和。
6.√7、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求它们的差。
7.√简答1、测量的要素有哪些?测量单位的选择有什么要求?2、什么是加法?怎样进行加法运算?三.总结。
比较和测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事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植物(一)我们知道的植物1、我们周围有很多植物,花草树木都是植物。
2、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会生长、会变化。
(二)观察一棵植物1、可以用眼睛看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鼻子闻植物的气味;用手摸植物的软硬、光滑程度等。
2、一棵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
(三)观察叶1、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心形等。
2、叶的颜色也有不同,有绿色、黄色、红色等。
3、叶是有生命的,它会从小小的芽慢慢长大,然后变老、变黄,最后掉落。
(四)这是谁的叶1、不同植物的叶,形状、大小、颜色等都不一样。
2、通过观察叶的形状、边缘、叶脉等特征,可以分辨出是哪种植物的叶。
(五)植物是“活”的吗1、植物会生长,会长高、长大。
2、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才能生长。
3、植物会开花结果,繁殖后代,这些都说明植物是“活”的。
二、比较与测量(一)在观察中比较1、观察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特征,可以进行比较。
2、比较的时候要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
(二)起点和终点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2、可以用小方块、回形针等作为测量工具。
(三)用手来测量1、可以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但是用手测量不够准确,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
(四)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选择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测量结果更容易比较。
2、测量的物体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的物体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五)用相同的物体测量1、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更准确。
2、测量时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三、我们周围的物体(一)观察物体1、可以通过看、闻、摸等方法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等特征。
2、常见的物体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谁轻谁重1、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
2、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重,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三)认识物体的形状1、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一年级上册精简第一单元 植物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桂花树、狗尾草、青菜、萝卜)等。
2.塑料花(不是)植物。
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观察植物时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
3.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
第三课《观察叶》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3.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槭树叶像(手掌)。
第四课《这是谁的叶》1.叶是多种多样的。
2.辨别植物的叶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观察,其中最主要是从(形状)进行辨别。
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2.第六课《校园里的植物》1.在观察植物时,想要了解叶的气味可以用(鼻子)观察。
2.在校园里观察植物,可以带上(放大镜、记录夹、笔)等工具。
3.在校园里观察时,我们不拔起和不采摘植物,做到(不伤害)植物。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1.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
2.我们从(长短、高矮、宽窄)等方面观察和比较物体。
3.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二课《起点和终点》1.青蛙跳远比赛,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2.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
3.(比较和测量)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第三课《用手来测量》1.一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2.不同人一拃的长度往往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拃的长度也会有(变化)。
3.用拃测量物体长度时,一拃一拃要(相连)。
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比如橡皮、小棒、回形针等。
2.测量同一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更准确)。
01培养科学素养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
02掌握基础知识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03提升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课程目标与意义03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体的构造、生长和繁殖等。
生命科学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等;初步认识宇宙,了解太阳系和星座等基本概念。
地球与宇宙科学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体的形态、颜色、重量、硬度等;了解物质的变化,如溶解、凝固等现象。
物质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内容简介通过观察生物、地球和宇宙、物质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观察法通过实验探究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讨论法通过阅读科学书籍、科普文章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法学习方法与建议指宇宙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
自然界定义自然界特征自然界组成要素包括客观性、运动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等。
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等。
030201自然界基本概念及特征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定义按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按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等。
物质分类包括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如颜色、硬度、气味、可燃性等。
物质属性物质世界基本概念及分类自然界与物质世界关系探讨自然界与物质世界联系01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物质世界是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界与物质世界区别02自然界强调生物与非生物的总和,而物质世界则更侧重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自然界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03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说说尺子和测量纸带相同点和不同点。
统一使用尺子做测量长度的工具有什么好处?
二、完成习题
填空
1、比较几只恐龙可以从等
几方面比较。
2、想比较谁的纸蛙跳的远,要先确定点和点。
3、一拃通常指指尖和指尖之间的距离。
4、常用的尺子种类有等。
5、卷尺的最小刻度通常是1 。
判断
7、用“拃”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不同人测量的结果各不相同。
8、用物体当测量工具比“拃”要准确些。
9、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
和终点。
10、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11、测量长度只能用尺子。
12、使用相同物体测量和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
简答
1、你见过哪些测量工具?如何使用?
2、说说你是如何做测量纸带的?
3、用拃量课桌的长度,老师量的结果是3拃,而我们量的结果是5拃,这是什么的原因?
三.总结。
我们的生活需要比较和测量,比较和测量需要测量工具,我们要学会使
用测量工具,测量时要与人合作,互相比较,互相学习。
1.比较高矮、比较长短、比较大小
2.起点、终点
3.大拇指、中指
4.卷尺、直尺、软尺、卡尺
5.毫米
7.√
8.√
9.√
10.√
11.×
12.√
1. 直尺,卷尺,皮尺,测量长度
2. 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
3. 这是因为老师的手
比我们的大,他的每拃也比我们长。
就是说长度单位的长度值不相同造成的
教科版一上科学。
小学科学复习资料一、生命世界1.植物的特征•凤仙花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养料输送到叶、花、果,又能把叶上的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有些植物的茎还有繁殖的作用。
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向日葵)、匍匐茎(番薯)、攀援茎(葡萄)、缠绕茎(牵牛花)。
•人们根据植物茎的软硬程度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两部分。
叶片中有叶脉,它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管道。
叶片表面有气孔,气体从气孔自由地进出叶片。
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称为光合作用。
公式为:绿叶+水+二氧化碳一一吐氧气+养料•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有肉果和干果。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根将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将来长成茎和叶。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利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利用动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利用弹力或喷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利用水流(如莲蓬、椰子)。
•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经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过程。
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1 )种子繁殖: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的;(2 )营养繁殖:由茎和根来进行繁殖(如番薯用块根进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进行繁殖;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进行繁殖。
);(3)扌千插:直接从茎上剪下一段枝条,插在土里进行繁殖(如葡萄、石榴、杨柳)。
2.动物的特征•蚕是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刚孵出的小蚕称为“蚁蚕”。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
1、当天平的状态()时,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A.向重物的一端倾斜B.两端达到平衡C.向砝码的一端倾斜2、如图所示,现在人们使用的最现代的灶具是()。
A.B. C.3、很多同学不选择用回形针测量黑板的长度,是因为回形针()。
A.太短了B.不好看C.长短都一样4、在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可以借助()来观察。
A.放大镜B.望远镜C.眼镜5、动物有不同的身体结构,是因为()。
A.追求美观B.它自身的生存需要6、不能说明天气很阴沉的一项是。
A.早晨,小鸟在枝头唱歌B.小鱼浮在水面呼吸C.蚂蚁成群活动7、下面的叶子是柳树叶子的是()。
A.B.C.8、下面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
A.三角板B.橡皮C.硬币9、下面物体中最重的是()。
A.乒乓球B.小橡皮C.大橡皮10、通过()我们可以看清楚菊花里的细微结构。
A.近视镜B.望远镜C.显微镜二、判断题。
1、一杯不认识的液体,可以用尝一尝的方法进行辨别。
()2、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还有植物、动物。
()3、天气太冷了,可以把教室的门窗都关闭。
()4、在比较距离时需要标出起点和终点。
()5、我们可以用石头来制作工艺品。
()6、观察植物时,不能破坏植物的生活环境。
()7、漏斗拿得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
()8、用同样的物体测桌子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可以比较的。
()9、在制作纸骰子时,可以不按照顺序来。
()10、观察和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常用方式。
()三、连线题。
1、请把左图中圈起来的植物各部分和右边的名称连起来。
四、请将下列动物按由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请将下列物体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类别。
这四个物体可以按照________特征分成两类。
________是一类;________是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