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两极格局的结束 历史选修3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19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对苏加强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导条约”美苏两国的内外政策给两国关系带来的变化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的内外因素材料解析情景再现分析讲解二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与争夺,既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稳定局势,并且在政治、思想等方面深深影响着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的国际社会,特别为当今人类的发展、国际政治的走向提供了值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冷战的结束布什政府的对苏策略;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材料解析分析讲解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冷战思维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结束后潜在的和平威胁认识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过程中的紧张与缓和极大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史料研习分析讲解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之一──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难点探究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及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主要说明了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解体的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整个战后美苏关系发展的历程对国际局势造成的影响及对国际关系发展带来的启示。
本课引言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为切入点,一语道破此计划的核心──把进攻美国的战略弹道导弹拦截和摧毁在到达美国之前。
这有利于学生简明扼要地掌握美国军事战略的核心思想,加之相应的图片辅助,更便于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认识里根执政时期的对苏政策。
此外,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特别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的名称与该计划的联系,由于《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在青年学生中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可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四节两极格局的结束(第4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二、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重点:里根的“新遏制”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结合某些资料进行讲述,把抽象的史实具体化,形象化,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问题中,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回忆必修2有关第七单元“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的内容然后指出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走上解体。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后,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
具体说,美国采用两手对苏联加以反击:一是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第三世界中的亲苏政权,以此作为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鉴于70年代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
为此,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星球大战”计划,以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对外战略。
4.4 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教学建议】重点:80年代的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极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
突破方法:1.可用列表的方式,从时期、特点、大事等方面对美苏争霸的过程进行总结。
2.结合美苏两国与我国外交关系发展变化的实际,理解美苏争霸攻守态势的变化。
3.结合当今国际关系中的有关事例,理解冷战思维的影响。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是什么?如何认识导致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原因?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最后一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八十年代初,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2)提出:里根执政之初,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3)实施:①军事上:美国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加强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②意识形态上: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
2、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1)背景:20世纪80年代,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改革。
(2)内容: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3、美苏的缓和:(1)1987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双方签订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即“中导条约”。
(2)1985~1988年,双方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上取得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说明(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共处.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受本国的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答案】 A2.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其人民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B.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执政党地位的丧失D.德国的统一【解析】德国统一是东欧剧变的表现,不是原因。
【答案】 D3.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10国于1991年12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是( )A.国家的联合组织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D.一个主权国家【解析】“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答案】 A4.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原因。
(1)内因: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因素;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外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答案】 B5.从“尼克松主义”到“里根主义”说明( )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拖垮苏联B.美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从放弃世界霸权到重新争霸D.美国的战略核武器量赶上苏联【答案】 B6.美国在与苏联搞“缓和”的同时,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渗透。
这表明美国( )A.开展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B.对苏联实施文围剿和渗透.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D.支持反苏反共组织进行颠覆活动【解析】题干材料所述是“和平演变”策略的重要手段和表现。
【答案】7.1983年,美国提出高技军备竞赛的“星球大战计划”(右图),其本质说明了( )A.欧洲盟国的安全需要高技军事力量B.世界已经进入了高技战争阶段.美国通过高技军备竞赛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D.目的是与苏联高技军备竞赛从经济上拖垮苏联【解析】美国企图通过“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入高技的军备竞赛,从而从经济上拖垮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