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国 首 脑 会 议
苏 台 德 区
张伯伦手持《慕 尼黑协定》
德军入侵后的捷克斯 洛伐克
新课讲授
集体安全的落空
背景:一战后,欧洲很多国家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防止战争再 次发生,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自法西斯国家发动局部侵略以来, 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国际联盟也未起到制裁侵略、 维护和平的作用。
新课讲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标志着集体安全体系的落空。条约内容: 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 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条约有效 期位10年。
影响: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破产;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宝贵时间,但秘密议 定书严重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形象;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按既定 计划对波兰发动进攻。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 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2)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纵容: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 英法没有把石油列为禁运范围之内,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军使用。
(3)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纵容: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推行“中 立”政策。同时,英、美公司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经济援助。
李顿调查团
佛朗哥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内战
新课讲授
慕尼黑阴谋
背景:德国占领奥地利,开始践踏《凡尔赛和约》,并把侵略矛头指向捷 克斯洛伐克。
酝酿:希特勒向捷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区,英法为了达到“祸水东引”对捷 克施压。
新课讲授
过程: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和慕尼黑阴谋 (1)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 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关 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2)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30日凌晨1时与会的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政府自行签署了 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3)慕尼黑阴谋: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 平,尽量满足希特勒的领土要求,以便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即“祸水东引”。以后“慕尼黑”成 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