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医药市场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哌嗪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哌嗪(Pipazine)是一种丙氨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抗疟作用和抗寄生虫活性。
它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抗疟疾治疗方面。
本文将对哌嗪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
市场规模哌嗪市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并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增长。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现在全球哌嗪市场价值超过10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1.抗疟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疟疾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哌嗪作为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其需求在受疟疾影响的地区持续增加。
2.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西、南非等)的卫生条件改善和投资增加,导致这些地区的医疗需求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哌嗪市场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使用哌嗪治疗相关疾病的患者数量也在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哌嗪市场存在着几家主要的制药公司,如诺华、赛诺菲、阿斯利康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确保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新兴的制药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增加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市场发展趋势1.新药研发: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种类涌现,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有更多创新的哌嗪类药物问世。
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
2.市场扩大:哌嗪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抗疟疾,还在肿瘤治疗、寄生虫感染治疗等方面有着潜力。
随着人们对哌嗪多个用途的认知增加,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3.地区市场增长:一些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哌嗪药物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这主要归因于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卫生条件改善等因素。
市场挑战1.专利保护期的限制:一些主要哌嗪药物已经通过专利保护期,这意味着其他制药公司无法生产和销售类似的药物。
这将限制市场的竞争性,对新进入市场的公司构成挑战。
2.药物价格:哌嗪药物的价格较高,尤其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
国外中医药发展现状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数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仅服务于华夏子孙,也惠及国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民众。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医药就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中国的远近邻国。
中医药学传入欧洲的时间应该不晚于明代。
大约在18世纪中期,中医药传入了美国。
目前中医药在世界上162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在8个国家获得了合法地位,在9个国家被纳入医疗保健体系。
中医药学真正成为了全人类共享的医学。
现就国内外中医药研究机构、从业人员、中医药立法、中医药市场与教育、中医药治疗病种与存在的问题作一概述。
【关键词】中医药;国外;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62-021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1.1 国外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情况国外中医医疗机构主要分为中医、含针灸、诊所、中医门诊部,西医医院中医含针灸科、中医医院等。
这些中医医疗机构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日本、朝鲜、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等国家的部分医院均选择性设有针灸、推拿、中医科室或疼痛门诊,每年为数以千万计的各国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各地诊所数量差异较大,规模不一,科室设置迥异,在亚洲和欧美一些国家,中医针灸诊所数量较多,科室设置较全,通常配备中医诊疗常用的设施设备。
而在非洲、中医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构数量较少。
德国大约每15 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 美国约有8 000多家针灸诊所,荷兰约有1 600家,法国约有2 800家,澳大利亚约有3 000多家中医诊所和近3 000家针灸诊所[1]。
国外的中医院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新加坡约有20家中医医院。
近几年,德国、法国也陆续建立3所中医医院,均设有病床。
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中药店内还开设坐堂医诊室[2]。
浅析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王锐;申俊龙【摘要】中医药是灿烂、繁荣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药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初见雏形,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它不仅在神州大地上代代相传,帮助中华民族战胜了各种疾病,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早在秦汉之际,中医药就已走出国门,开始随着华人的移居,被带到东南亚地区,并开始传播,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药与东南亚十一国的渊源、传播历史与发展现状,为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谊构建桥梁.【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5(010)012【总页数】4页(P1976-1979)【关键词】中医药;东南亚;传播【作者】王锐;申俊龙【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中医药是灿烂、繁荣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数千年来,它不仅在神州大地上代代相传,帮助中华民族战胜了各种疾病,繁衍生息,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世界各地,都深受欢迎。
中医药最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初见雏形,当时医巫并存,在很多卜筮史料中都有医药卫生的相关内容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医巫分离,中医理论开始初步形成。
秦汉时期,伤寒、杂病、外科等临床医学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形成了中国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期也有很多医药学巨作问世,包括产生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这些都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时期,国家兴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学技术进步,医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包括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侯论》、孙思邈编著的《千金方》和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等,这些丰富的理论成果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使得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迎来了第二个高峰。
东盟-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述与比较发布时间:2021-07-01T11:32:23.5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作者:王天蔚韦兆钧刘红曹云[导读] 传统医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与归纳,王天蔚韦兆钧刘红曹云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传统医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与归纳,在深入了解东盟国家及中国传统医药基础上,讨论中国与东盟各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异同,为地区间传统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承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医药;东盟;比较世界各地区传统医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以“实验医学”为典型的现代医学体系诞生于1900年之后[1];传统医学通常界定为起源于文艺复兴之前,至今依旧发挥作用。
传统医药源于当地人民社会实践,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相适应,是地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虽源自民间,但历经千年已然形成完整架构,影响辐射周边。
东盟国家毗邻我国,自古就有各方面交流。
各国医药文化相互影响,对本国传统医药发展有重要意义。
1东盟国家传统医药文化概述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各地区人民在攻克疾痛,护佑康健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传承,最终形成了立体性、延续性的医学架构。
东盟各国同样形成各具地域特征的医学体系,时至今日仍是治疗疾病和日常保健的重要手段。
1.1泰国泰医源于印度医学体系,后融入中医学,形成泰国传统医药文化体系。
泰国传统医学集印度佛教四元素思想、生命吠陀思想,中医根基体系、占星术、超自然等多种思想 [2],重视“风”、“火”、“水”、“土”四要素的关联与平衡以实现人体健康。
泰药材料来源于动植物及矿物质,根据不同重要性再次细分为主要药物、辅助药物、控制药物和调色和味剂。
现代医药传入对传统医药形成一定冲击,直至19世纪70年后逐步得到重视。
泰国政府在第十个发展规划(2008-2011)中通过立法建会等方式,大力扶持传统民间医疗技术 [3]。
在传统医药教育方面,也做出一定举措促进传统医药传承复兴。
菲律宾基本药物最新版本菲律宾药物管理局(FDA)定期更新和发布菲律宾基本药物清单,该清单列出了在该国使用的最基本的药物和药品。
这些基本药物是根据药物的临床需求、药物的有效性和药物的成本效益等因素来确定的。
最新版本的菲律宾基本药物清单是为了确保人们可以获得对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的药物,并提供给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作为参考。
菲律宾基本药物清单涵盖了许多不同的药物类别,包括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这些药物被认为是菲律宾医疗保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常见疾病和健康需求。
菲律宾基本药物清单的最新版本对一些药物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科学证据,某些药物可能被添加到基本药物清单中,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而一些药物可能会从基本药物清单中删除,因为它们可能不再是最有效或最经济的选择。
药物清单的更新是根据专家的意见和药品管理局的评估进行的,旨在提供最佳的药物选择。
除了更新药物清单,药物管理局还致力于确保这些基本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他们对药物生产企业进行监管,确保药物符合良好的生产和质量标准。
此外,他们还制定了准确的药物标签和说明,以向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
通过这些举措,菲律宾药物管理局努力确保菲律宾人民能够获得高质量和安全的药物。
菲律宾基本药物清单的最新版本还可以作为指导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具。
它们可以根据清单上列出的药物来确定医疗保健计划和政策,以确保人们可以获得所需的治疗。
此外,政府和医疗机构还可以根据药物清单来确定药物的供应和分发,以确保患者在需要时可以及时获得药物。
总之,菲律宾基本药物最新版本的发布是为了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药物选择给菲律宾人民。
这其中涵盖了各类药物,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药物管理局将继续监管和更新药物清单,确保人们可以获得最适合他们的药物治疗。
通过这些努力,菲律宾将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12月/05日/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中药市场概况邢援力 韩国是世界上中药材的主销市场之一,市场容量在1.2亿美元左右,中药材进口市场近1亿美元。
韩国进口我国的中药材种类目前已近300余种,其中甘草、半夏、桂皮、茯苓、黄芩、远志等进口金额较大,甘草进口金额已高达400万美元。
韩国政府授权韩国医药品输出入协会下属的医药品试验研究所对进口的中药材进行检验。
其检验标准极为严格,所有中药材进口每批均需接受检验。
韩国医药品输出入协会自1998年10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中药材实施有害物质检验。
韩国“进口中药材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检验项目从1998年起逐步增加到200多种;有害物质检验主要包括农药、重金属、漂白剂等。
由于该检验标准过高过严,致使我国对韩国出口的大部分中药材受到影响。
韩方也认为他们的检验标准是过严了,韩政府亦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并已着手拟定新的规定。
关于中成药的进口问题,我们了解到韩国对中成药的进口是建立在西药学管理基础上的,所以中成药进入韩国市场很困难,短期内韩国政府尚不能扩大中成药的进口。
日本进口中药材至今已有88年的历史,但随着西洋文化的渗入,西医逐渐在日本现代医学中占主导地位。
日本的中药市场较小,我国中药在日本市场占有率更是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药进口的限制很多,厚生省许可、批准的手续繁杂,所需证明材料、数据又多,同时认为我国在中药的有效成分、药效、作用机制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定性、定量指标,而中药大多见效较慢,很难反映在数据上,另外日本的进口商对中药材农药的残留量超标所产生的忧虑也影响了中药材的进口。
日本汉方药企业约50家,生产的汉方药原料85%是从中国进口,日本厚生省批准用于医疗的汉方药处方共210种,自1976年日本政府承认汉方药可作为医药用处方以来,20多年来没有再批准过汉方药的处方,原因是日本厚生省模仿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管理模式,按照西药管理方式对中药进行管理,致使汉方药的开发难度增大。
菲律宾概况
一、国家概况
菲律宾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位于亚洲东南部,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是一个群岛国家,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
东南亚岛国。
位于亚洲东南部。
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
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
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
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岛上三分之二以上岛屿是丘陵、山地及高原。
多火山,地震频繁。
除吕宋岛中西部和东南部外,平原均狭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热带云团影响,高温多雨,湿度大,夏秋季多台风。
月平均气温24-28℃,年均气温27℃。
年降水量2000-4500毫米。
森林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
主要矿藏有铁、铬、锰、金和铜等。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烟草、香蕉、菠萝、杧果、稻、玉米等。
稻田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吕宋中央平原。
工业有食品、采矿、纺织、冶炼、汽车装配和化学等。
刺绣工艺著名。
椰干和椰油输出占世界首位,香蕉、杧果、木材、铁、铬等在世界市场上也较重要。
进口粮食、石油制品、机器、纺织、金属制品等。
该共和国分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三大部分,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主要成员国,也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24成员国之一。
【面积】 29.97万平方公里(根据菲内务与地方政府部资料)。
【人口】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禄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维萨亚人和比科尔人等;少数民族及外来后裔有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原住民。
有70多种语言。
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国民约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华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同北京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与北京时间相同
货币:菲律宾比索汇率(2010年):1美元=45.11比索
【饮食】
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
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
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
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
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
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
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他们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
他们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不喝牛奶。
烹调很简单,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
进食时用手抓。
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一、市场概况
菲律宾是一个拥有8600万人口的大国,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局一直不稳,经济止步不前,政府债台高筑,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更别说在卫生保健方面得到服务了。
据菲有关部门统计,在8600万人口中,只有3200万人能享受到卫生保健服务,其中,130万人口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3070万人口享受
私营卫生保健服务,大部分无业或失业人员享受不到任何卫生保健服务。
在现有的医疗设施方面,政府每年预算97亿比索(约合1.76亿美元)用于72所国家级国营医院,但由于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日常开支,很多国营医院无法满足设备的及时更新,致使许多设备超期服务,其更新和采购新设备主要依靠私营企业主及外国政府的捐助或融资。
全国590所地方性国营医院更是无资金采购设备,这是因为:第一、地方政府的官员因缺少卫生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不优先考虑此方面的投资;第二、地方官员关心的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项目,以便在今后的选举中有政绩可以让选民看到,而无心在设备更新方面下功夫。
二、卫生管理机构及医疗机构
菲卫生部是菲唯一医疗卫生管理机构。
它不但制定和实施医疗服务及医疗设施的标准和制度、监管国家级公立医院,而且有权利监管地方性公立医院的经营情况以及促进其发展。
全国共有662所公立医院,其中,菲卫生部直接管理72所,菲内务及地方政府部管理559所,军队31所。
另外,全菲共有私立医院1061所。
在72所公立医院中,服务及设施最好的当属菲律宾总医院,拥有1330个床位,其经费全部来自总统办公室,设备的更新及医院扩建不受经费限制。
卫生部管辖的全国最大的公立医院有:菲律宾心脏病中心(282床位)、国家肾病研究所(200床位)、菲律宾儿童医疗中心(200床位)、菲律宾肺病研究中心(98床位)、国家精神病中心(4200床位)、圣•拉扎罗医院(900床位)、琼斯-法柏拉医院(700床位)以及菲律宾外科医院(700床位)等。
声誉最好的私立医院有:圣•琉柯医院(633床位)、马卡提医疗中心(600床位)、圣托-托马斯大学医院(700床位)、亚洲医疗中心(180床位)、医疗城(393床位)、圣托斯主教医疗中心(250床位)、马尼拉医生之家医院(300床位)、中华崇仁医院(550床位)等。
三、前十种致人死亡的疾病情况
据统计,菲律宾每年因病死亡人数为36万多,其中,前10种致人死亡的疾病是:心脏病,占死亡人数的16.5%;血管病,占死亡人数的13.2%;恶性肿瘤,占死亡人数的9.9%;肺炎,占死亡人数的8.9%;突发事故,占死亡人数的8.8%;肺结核、慢性肺病分别占死亡人数的7.5%、4.3%;与生殖有关的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占死亡人数的4.1%、2.9%、2.2%。
四、菲医疗器械市场供求现状
据统计,每年菲律宾的人口以2.36%的速度递增,受此影响,医疗机械市场每年以大约5%的速度增长。
但是应引起注意的是,公立医院因缺乏资金,需求不大,设备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私立医院。
在供应方面,当地生产量极少,占总需求的2%左右,生产的设备主要是消毒器、保育器、抽气机、机械零配件及一次性用品,如塑胶手套、注射器、针头。
几乎100%的设备依靠进口。
据统计,2004、2005、2006年这三年来,菲律宾进口医疗设备达1.01亿、1.06亿和1.11亿美元。
在所有的进口医疗设备中,来自美国的所占份额最大,达24%;其次是德国、日本,各占13%;再者是新加坡,占11%。
据了解,来自新加坡的设备,实际上也产自于美国。
因此,美国产品可占到菲市场的1/3以上。
目前,中国也在积极开发该市场,但进入该市场的主要是一些低价值的用品,如注射器、塑胶手套等,高科技设备还没有进来。
菲律宾之所以青睐美国产品,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因其独特的政治与历史渊源,即使价格昂贵,受美国培训的菲律宾医生也愿意接受;第二、美产设备在技术、质量、保修期配件供应与维修、培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占13%份额的德产设备,虽然技术、质量都优于美产设备,但由于欧元不断升值,妨碍了菲国购买意愿。
同样占13%份额的日产设备,因其质量受到菲市场广泛认可,再加上供应商在售后服务、保修期服务及有利的付款条件,可望扩大其在菲市场份额。
据分析,由于心脏病、肺病、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在上升,菲市场需求的医疗设备主要是与心脏、肺、肾检查及其病理分析的仪器,如心电图、脑电图、肌动描记器、超声波扫描仪、紫红外线检测仪及零配件、透析仪和心肌刺激器及零配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