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地质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128.90 KB
- 文档页数:7
菲律宾地理位置分析菲律宾,位于东南亚的一个群岛国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它的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菲律宾的地理位置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菲律宾位于太平洋西部,东经116度40分到126度34分和北纬4度40分到21度10分之间。
菲律宾由7107个岛屿组成,总面积为300,00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为298,170平方千米。
菲律宾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脉、平原、海岸线和岛屿等。
吕宋岛、米纳达瑙岛和棉兰老岛是菲律宾最大的三个岛屿,其中吕宋岛是最大的岛屿,占据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菲律宾的最高点是阿波山,海拔高度达到了2954米。
二、气候与自然环境菲律宾的气候类型多样,由于受到海洋和地形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
总体来说,菲律宾的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30℃之间。
由于受到台风和季风的影响,菲律宾的降雨量较大,且分布不均。
这种气候条件为菲律宾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菲律宾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包括热带雨林、珊瑚礁、海滩、火山和山脉等。
菲律宾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由于过度开发和非法砍伐等原因,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减少。
此外,菲律宾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三、自然资源菲律宾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矿产、能源、农业和渔业等资源。
菲律宾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铬和镍等。
其中,金和铜的储量较为丰富。
在能源方面,菲律宾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相对较少,而天然气和水力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
在农业方面,菲律宾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椰子、甘蔗和烟草等。
渔业也是菲律宾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四、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菲律宾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地缘政治地位重要。
它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大国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和政治联系。
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一)引言概述:菲律宾共和国(Philippines),简称菲律宾,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由7,641个岛屿组成。
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国家。
本文将从经济、地理、政治、文化和旅游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经济1. 菲律宾的经济体系是新兴市场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尤其是外包服务行业的兴起。
2. 农业是菲律宾经济的重要支柱,主要农产品包括稻米、椰子、糖、香蕉等,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3. 菲律宾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4. 菲律宾面临一些经济挑战,包括扶贫问题、不平等分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等。
二、地理1. 菲律宾位于东南亚,东邻太平洋,西隔南海与越南相望,南濒苏拉威西海。
2. 菲律宾由7,641个岛屿组成,其中有一些岛屿是活火山,造就了绚丽而多样的地貌景观。
3. 菲律宾的气候属热带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4. 菲律宾濒临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台风是该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三、政治1. 菲律宾是一个民主共和国,政治体制为总统制。
2. 菲律宾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公民选举产生,任期为六年。
3. 菲律宾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负责议会法制和政策制定。
4. 菲律宾政治局势复杂,面临一些挑战,如贫困、腐败和分离主义问题等。
四、文化1. 菲律宾文化受到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混合特点。
2. 宗教是菲律宾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3. 菲律宾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和独立日等。
4. 艺术、音乐和舞蹈在菲律宾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旅游1. 菲律宾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包括美丽的海滩、壮丽的森林和火山景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2. 菲律宾有世界闻名的潜水胜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和珊瑚礁,吸引了众多潜水爱好者。
3. 菲律宾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老的教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
菲律宾东南亚的岛屿国家菲律宾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岛屿国家,由7,641个岛屿组成,被称为“珍珠之魂”。
它地处太平洋西部,东邻太平洋,南濒南部海域,西界南中国海,北界巴拉望海峡。
菲律宾因其迷人的海滩、珊瑚礁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世界各地。
让我们深入了解菲律宾这个美丽的岛屿国家。
地理与气候菲律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地质构造活跃,具有丰富的地质和气候多样性。
它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相对湿热的气候。
菲律宾的气候被分为干季和雨季两个主要季节。
干季通常在11月至4月,雨季则在5月至10月。
由于其地理位置,菲律宾常常受到台风和地震的影响。
自然风光菲律宾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为游客提供了众多探索和冒险的机会。
首先是它的海滩和岛屿,像波罗州、长滩岛和卡拉延群岛等,拥有白色细腻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悠闲的度假氛围。
此外,森林和草原、山脉和火山、瀑布和热温泉等都是菲律宾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圣保罗地下河和巴纳瓦地下河是世界自然遗产,提供了独特的地下探险体验。
文化遗产菲律宾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该国被西班牙统治长达300多年,这段历史留下了大量的西班牙殖民建筑和传统。
马尼拉市的圣奥古斯丁教堂和长滩岛的塔奇切尔寺庙就是其中的例子。
此外,菲律宾还保留了许多原住民族的传统文化,如华丽的土库曼舞蹈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品。
美食与当地特色菲律宾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当地的美食融合了西班牙、美国、马来西亚等地的烹饪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菲律宾风味。
例如,阿多卜(Adobo)是一道经典的传统菜肴,由鸡肉、猪肉或牛肉炖制而成。
菲律宾还以其浓郁的水果和新鲜海鲜而闻名,例如芒果、菠萝和龙虾等。
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菲律宾独特的风味。
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对菲律宾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旅游业在该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菲律宾丰富的自然景点和多样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政府通过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推广和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菲律宾矿产资源调研报告—资源潜力分析一、成矿地质条件构造位置地处西太平洋岛弧链,地质构造复杂。
该区是地球岩石圈中最复杂的构造活动区之一,由于受到邻近的西太平洋壳体、印度和澳大利亚壳体自中生代以来的相互作用以及新生代亚洲陆缘扩张的影响,自晚白垩世以来持续发生了强烈大规模的构造一岩浆活动,成为与岛弧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活动的主要场所。
这一特殊的地质环境决定了菲律宾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且金属矿床类型多属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铬、镍矿床,和与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斑岩型和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及风化沉积的红土型镍、铝矿等。
区域控矿构造为近南北向的菲律宾大断裂。
矿区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
金矿床主要产于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带,与成分上从流纹岩、英安岩到安山岩的钙碱性一高钾钙碱性火山、次火山岩岩性有关,火山机构、断裂构造及与热液活动有关的裂隙系统是成矿流体活动及发生沉淀的有利场所,它们控制了矿床的就位空间。
与斑岩有关的矿床则主要为块状硫化物铜金矿,其为顶部往往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沿近南北向的构造一岩浆带分布。
红土型铝土矿成矿要素则为富铝中基性岩及岩溶洼地。
风化破碎的高铝中基性岩搬运至附近的岩溶洼地,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湿热环境植被发育,微生物滋生,微生物腐蚀岩石产生有机酸一弱酸不断淋滤洼地堆积物,使硅质活化迁移而铁铝富集形成红土型三水铝土矿。
第二节主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一、主要金属矿床类型菲律宾主要矿床有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铬、镍矿床,和与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斑岩型和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及风化沉积的红土型镍、铝矿等。
(一)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铬矿床菲律宾有9条含铬的蛇绿岩带,铬铁矿区一般主要出露斜方辉石橄榄岩。
铬铁矿体产于纯橄岩与斜方辉石橄榄岩的接触带上,矿体平行于围岩侵入,矿体呈脉状,受构造影响变化较大,形态复杂,常有分支复合现象。
菲律宾铜、铝、磷矿产资源概况菲律宾是一个拥有丰富矿藏资源的国家,其中铜、铝、磷矿产资源是较为突出的。
以下是菲律宾铜、铝、磷矿产资源的概况。
一、铜矿产资源菲律宾的铜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约5%,居世界前十位。
其铜资源主要分布在齐安特高地地区,主要产区有邦阿斯、布松加焦、通古尔、苏里高等地区。
同时,菲律宾的铜矿蕴含的铜品位较高,一般在1.5%以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目前,菲律宾的铜矿主要由三家公司开采,分别是斐氏公司(Philex Mining Corporation)、红金公司(Lepanto Consolidated Mining Company)和皇冠金属公司(Atlas Consolidated Mining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其中,斐氏公司开采的铜矿储量最大,产量也最高。
二、铝矿产资源菲律宾拥有较为丰富的铝资源,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6%,主要分布在举行岛南部地区的苏里高和莱特岛的阿卡蒂地区。
铝矿储量最大的是苏里高地区的天山铝土矿堆积,该地区的铝矿储量大约为1亿吨,储量居于全亚洲第三位。
目前,菲律宾的铝矿仍未充分开发,主要由外资企业开采。
其中,菲律宾最大的铝矿开采企业是美国的阿尔科铝业(Alcoa),其在菲律宾的公司名为世界铝业(World Aluminaand Chemicals),并与菲律宾政府合作开发矿产资源。
三、磷矿产资源菲律宾的磷矿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居世界前十位。
其主要产区有中部吕宋的帕拉南、科马纳尔和卡尔工程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磷矿大部分以磷灰石形式存在,矿物质量较高,磷酸三钙含量一般在30%以上。
目前,菲律宾的磷矿主要由世界上最大的磷官能石生产商之一的菲律宾磷官能石公司(Philippine Phosphate Fertilizer Corporation)开采,该公司以农用化肥的生产厂家为主要客户。
总的来说,菲律宾的铜、铝、磷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和开发潜力。
菲律宾的土地和资源一、菲律宾土地类型及形成过程;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由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及其周边大小岛屿组成。
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
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
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
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其中2,400个岛有名称,1,000多个岛有居民。
二、菲律宾地形:高原、平原、盆地等占总面积的比重;菲律宾陆地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岛上山峦重叠,三分之二以上岛屿是丘陵、山地及高原。
多火山,全国有52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1座;地震频繁。
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
菲律宾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构成。
多活火山,地震频繁。
棉兰老岛的阿波火山是菲律宾最高的山峰,吕宋岛的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
菲律宾海岸线长达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
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热带植物多达万种,素有“花园岛国”的美称。
其森林面积为1585万公顷,覆盖率达53%,产有乌木、檀木等名贵木材。
三、土壤类型,适合哪些耕作;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烟草、香蕉、菠萝、杧果、稻、玉米等。
稻田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吕宋中央平原。
农林渔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37%。
水产资源也很丰富,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其中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
已开发的海水、淡水渔场面积2080平方公里。
2004年农林渔业产值约为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
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万吨):2000 2001 2002 2003稻谷 1238.9 1295.4 1327.1 1350.0玉米 451.1 452.5 431.9 461.6甘蔗 2351.9 2854.1 2720.3 2938.1椰子 1249.9 1320.8 1368.3 1412.2香蕉 493.0 506.0 526.5 536.9木薯 176.6 165.2 162.6 162.2四、菲律宾主要河流、湖泊、山简介;主要河流有棉兰老河、卡加延河,贝湖是全国最大湖泊。
菲律宾地质概况011113 李百蝉20111002986 地理位置和特征概括菲律宾,位于亚洲东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
菲律宾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岛国。
位于亚洲东南部。
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
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其中2,400个岛有名称,1,000多个岛有居民。
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岛上山峦重叠,三分之二以上岛屿是丘陵、山地及高原。
多火山,全国有52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1座;地震频繁。
全境除少数内陆平原外,仅在沿海零星分布有狭窄平原。
各岛屿上的河流短促,最长的吕宋岛卡加延河仅350km长,虽然水流较急,不利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海岸线曲折,长约18,533公里,多优良港湾。
岛屿之间均为浅海,珊瑚礁也较发育。
菲律宾群岛东、西两侧为近南北走向的深海沟,其东侧紧临萨马岛和棉兰老岛,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深度达10497m。
海岸线曲折,长约18,533公里,多优良港湾。
菲律宾北部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米沙鄙群岛以北多台风。
月平均气温24-28℃,年雨量2,000-3,500毫米。
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森林茂密,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
菲律宾资源比较丰富,除黑色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外,拥有53%的林区,各种优质木材资源相当丰富,还有充分的水力资源、水产资源和地热资源。
地层演化历史菲律宾地处太平洋板块西缘,地质演化历史不长,最老地层是石炭系。
全国地层基本上可分为前新生界和新生界2大部分,前者分布零星,连续性差,后者发育较好,分布广泛。
前新生界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西部地区的巴拉望岛中北部、民都洛岛西部和三宝颜等地,在东部地区吕宋岛的马德雷山、棉兰老岛中央山脉以及比科尔和达沃等地也有出露,其中以巴拉望岛出露的层序较全,最老的石炭系—下二叠统为一套厚层状细碎屑岩系,夹灰岩透镜体,现大多变质为千枚岩、板岩、页岩和片岩,未见底,厚度不详。
湖北省地调院·胡起生一、地理概况菲律宾,全称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ofthePhilippines)。
菲律宾,位于北纬四度三十五分与北纬二十一度零八分之间,东经一百一十六度五十五分与一百二十六度三十七分之间,从北到南长达1000公里。
在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相对;南面和西面隔苏拉威西海、苏禄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中国南海;东临太平洋,是一个群岛国家;是亚洲、大洋洲两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以及东亚和南亚之间的桥梁,其地理位置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吕宋岛为菲第一大岛,面积为40814平方公里(图1)。
菲律宾陆地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面积的96%。
其地形复杂,山地约占全国国土的3/4以上。
菲律宾位于太平洋边缘的火山地震带之上,因此境内发生地震;全境有火山五十多座,其中活火山十一座。
最有名的活火山是吕宋岛的“马荣火山”,该山在1616-1968年间喷发30余次。
菲律宾海岸线蜿蜒曲折,总长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
菲海岸有61个自然港,马尼拉湾是世界上最好的港湾之一,水域达770平方公里。
菲律宾群岛遍布河流,最长的河流是Cagayan河,流经亚洲最着名的烟草生产地区Cagayan峡谷。
LagunadeBay是菲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吕宋岛Laguna省和Rizal 省的环绕之中。
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
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以东有台风发源地,每年七月到九月台风路线多经吕宋岛。
十月到十二月台风路线南移,有时也在棉兰佬岛北部登陆。
菲律宾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热带植物多达万种,素有“花园岛国”的美称。
其森林面积为1585万公顷,覆盖率达53%,产有乌木、檀木等名贵木材。
首都大马尼拉市(MetroManila)。
全国划分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
菲律宾吕宋岛红土型镍矿地质特征及勘查开发进展摘要:菲律宾吕宋岛红土型镍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类矿床产于三描礼士超基性岩带顶部红土型风化壳内,矿石多为含镍的褐铁矿化粘土,并普遍伴生钴,其产出规模、分布范围和品位高低与原岩类型、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和构造条件关系密切。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超基性岩体,是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风化-淋滤-淀积的产物,矿石的矿物组分与风化土的矿物组分大体一致,属粘土硅酸盐镍矿床。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红土型镍矿唯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就是探矿工程取样。
由于湿法冶金技术的逐步完善,矿石冶炼成本也大大降低,红土型镍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红土型镍矿;地质特征;勘查开发;菲律宾吕宋岛是菲律宾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岛内红土型镍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吕宋中部西侧三描礼士超基性岩带内,矿石多为含镍的褐铁矿化粘土,并普遍伴生钴[1—3]。
矿床产于超基性岩体顶部红土型风化壳中,易于开采利用。
由于湿法冶金技术的逐步完善,矿石冶炼成本也大大降低[4—5]。
本文根据作者多次赴菲律宾实地考察和研究成果,详细研究了该岛红土型镍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总结了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对在该岛乃至菲律宾其它地区开展类似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结合部的岛弧带,属菲律宾-新几内亚火山岛弧-海沟系[6]。
吕宋岛位于马尼拉海沟俯冲复合带的北段,岛内三描礼士超基性岩带位于吕宋西部火山岛弧弧前盆地与中部陆相山谷盆地之间,由于板块碰撞俯冲作用,导致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出现了大面积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为红土型镍矿的形成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图1)。
插图1 菲律宾吕宋区域地质图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季风性气候,终年炎热湿润,雨量充沛,生物活动力强,非常有利于化学风化矿床(特别是红土型镍矿)的形成。
第六节菲律宾国名:菲律宾共和国。
是1543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海岛时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之名命名的。
首都:马尼拉。
一、地理风情(一)自然地理风情1、位置与领土位于亚洲东南,太平洋西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岛遥遥相对,南面和西面隔海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
国土总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
菲律宾是个群岛国家,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
2、地形特征菲律宾各岛多以山脉为主,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3/4,沿海一带为窄小的平原。
菲律宾多火山,地震频繁。
还有很多活火山,有“火山之国”之称。
吕宋岛的马容火山是最大的、形态较完整的活火山。
棉兰老岛以东的菲律宾海沟,最深达万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区之一。
3、气候特征菲律宾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
夏秋两季常有台风袭击。
年平均气温在27.6℃。
4.自然资源特征森林资源丰富,光树种就有2 500种,较好的有红木、樟木等名贵木材。
桃心花木是大宗出口商品。
菲律宾盛产各种水果,被称为“太平洋上的果盘”。
菲律宾椰子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素有“世界椰王”之称。
香蕉在国际市场上也大为畅销,一跃而成为亚洲第一香蕉输出国,被誉为“亚洲香蕉大王”。
鸟类、鱼类种类多且相当丰富。
(二)人文地理风情1、国旗、国徽、国歌、国花、国树、国鸟国旗由红、蓝、白三色组成,蓝色和红色分别象征宽仁和勇敢,白色象征和平。
靠旗杆一边旗底为白色三角形,象征着抵抗西班牙统治的解放运动,中间有放射八道光线的黄色太阳,代表起初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八个省;白色三角形每个角各有一颗黄色五角星,代表三个主要地区:吕宋岛、棉兰老岛、比萨扬群岛。
从三角形角尖至旗底右侧上面为蓝色形状,下面为红色形状,大小相等。
国徽盾形,图案代表菲律宾的3个历史时期,上方和中部代表菲律宾共和国时期,底色白色,上方有3个金黄色的五角星,中部是有金黄色辐射线的太阳;左下方代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蓝色底面上有一只金黄色的美国秃头鹰,左爪握着橄榄枝,表示和平;右爪握着3支矛,表示随时准备战斗;右下方代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红色底面上有一只金黄色的狮子,这是当时西班牙国旗上的竞狮图形。
欢迎阅读湖北省地调院·胡起生一、地理概况菲律宾,全称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ofthePhilippines )。
菲律宾,位于北纬四度三十五分与北纬二十一度零八分之间,东经一百一十六度五十五分与一百二十六度三十七分之间,从北到南长达1000公里。
在亚洲东南部, 座,菲律宾群岛遍布河流,最长的河流是Cagayan 河,流经亚洲最着名的烟草生产地区Cagayan 峡谷。
LagunadeBay 是菲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吕宋岛Laguna 省和Rizal 省的环绕之中。
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
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以东有台风发源地,每年七月到九月台风路线多经吕宋岛。
十月到十二月台风路线南移,有时也在棉兰佬岛北部登陆。
菲律宾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热带植物多达万种,素有“花园岛国”的美称。
其森林面积为1585万公顷,覆盖率达53%,产有乌木、檀木等名贵木材。
79个省和95.5%,华裔占信奉伊斯参院2450均司法部检察长办公室负责。
菲律宾政党多达100余个,大多数为地方性小党。
现有重要政党有人民力量党、菲律宾民主党、自由党、民主奋斗党、人民改革联盟、菲律宾人民党。
新人民军(NewPeople'sArmy)是菲律宾国内的叛乱武装部队,是菲律宾共产党的武力,目前被菲国、美国等国家列为恐怖组织。
菲律宾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平衡、平等、互利、互敬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
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是:加强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海外菲人。
截至2002年底,菲律宾己同126个国家建交。
1975年6月9日同中国建交。
建交后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
两国签有贸易、文化、民用航空、科学技术合作、广播电视合作、新闻交换等协定。
2004年德国位居前四位。
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和矿业。
交通运输以公路和海运为主。
铁路不发达,主要集中在吕宋岛。
热点13 千岛之国-菲律宾【热点背景】2022年3月28日,来自美国的5100名军人和来自菲律宾的3800名军人,在吕宋岛正式开始了为期12天的“2022年肩并肩联合演习”,演习项目包含海陆空三大领域,有海上安全演习、航空作战、城市作战、两栖作战以及救援等细节划分,甚至这次演习美菲还准备了实弹射击项目,但因为演习地点吕宋岛东北端的卡加延省省长曼巴不同意,因此有关于实弹射击是否会依约履行暂且不知,但不管如何,这次美菲军演都散发强烈信号。
【热点剖析】一、菲律宾概况1、位置和面积:位于亚洲东南部。
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
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其中吕宋岛、棉兰佬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
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
2、地形:多山地,多火山,平原少。
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阿波火山是境内最高峰。
3、气候: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
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4、水系:破碎的岛屿、陡峭的山地令河流大多短小急促,即便最长的卡加延河也不过505千米仅有长江的1/12。
5、资源:矿藏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
铜蕴藏量约48亿吨、镍10.9亿吨、金1.36亿吨。
地热资源丰富,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
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储量约3.5亿桶。
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主要旅游点有:长滩岛、保和岛、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6、人口:亚洲唯一禁止离婚的国家,社会提倡早婚并反对避孕,现今他们的人口增长速度已经是我们的四倍之多,人口超过了1.1亿人。
7、交通:以公路和海运为主。
铁路不发达,集中在吕宋岛。
航空运输主要由国家航空公司经营,全国各主要岛屿间都有航班。
8、首都: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实际是由17个市(City)组成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区),称为大马尼拉地区或马尼拉大都会,马尼拉与我们国内的城市不同,我们国内的城市通常都会有一个相对核心的区域,而马尼拉的核心区域不止一个,目前主要有四个:Ortigas(奥特加斯)、Makati(马卡蒂)、Pasay(帕赛)、BGC (国际城),其中Ortigas还跨了二个市,Pasig(帕西格)和(Mandaluyong(曼得卢勇)。
菲律宾地质概况011113 李百蝉20111002986 地理位置和特征概括菲律宾,位于亚洲东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
菲律宾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岛国。
位于亚洲东南部。
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
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其中2,400个岛有名称,1,000多个岛有居民。
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岛上山峦重叠,三分之二以上岛屿是丘陵、山地及高原。
多火山,全国有52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1座;地震频繁。
全境除少数内陆平原外,仅在沿海零星分布有狭窄平原。
各岛屿上的河流短促,最长的吕宋岛卡加延河仅350km长,虽然水流较急,不利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海岸线曲折,长约18,533公里,多优良港湾。
岛屿之间均为浅海,珊瑚礁也较发育。
菲律宾群岛东、西两侧为近南北走向的深海沟,其东侧紧临萨马岛和棉兰老岛,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深度达10497m。
海岸线曲折,长约18,533公里,多优良港湾。
菲律宾北部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米沙鄙群岛以北多台风。
月平均气温24-28℃,年雨量2,000-3,500毫米。
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森林茂密,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
菲律宾资源比较丰富,除黑色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外,拥有53%的林区,各种优质木材资源相当丰富,还有充沛的水力资源、水产资源和地热资源。
地层演化历史菲律宾地处太平洋板块西缘,地质演化历史不长,最老地层是石炭系。
全国地层基本上可分为前新生界和新生界2大部分,前者分布零星,连续性差,后者发育较好,分布广泛。
前新生界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西部地区的巴拉望岛中北部、民都洛岛西部和三宝颜等地,在东部地区吕宋岛的马德雷山、棉兰老岛中央山脉以及比科尔和达沃等地也有出露,其中以巴拉望岛出露的层序较全,最老的石炭系—下二叠统为一套厚层状细碎屑岩系,夹灰岩透镜体,现大多变质为千枚岩、板岩、页岩和片岩,未见底,厚度不详。
中二叠统为砾岩、砂岩与灰岩,夹薄层凝灰岩,含牙形虫等化石,与下伏为不整合关系。
上二叠统为灰岩,含丰富纺锤虫生物化石,厚数十米,与中二叠统呈整合接触。
中三叠统分布较局限,为含放射虫的赤铁矿燧石岩,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常过渡为绿片岩,厚度变化大,与下伏呈不整合关系。
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由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厚数十米,与下伏中三叠统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中侏罗统为砂岩、砾岩层,无生物化石,具弱变质,厚度一般为十余米。
上侏罗统—白垩系分布较广,特别是在菲律宾中、东部地区,由玄武岩、安山岩、细碧岩夹层状凝灰岩、砂岩和页岩组成,大部分地区己变质为绿片岩,并且在上侏罗统上部和上白垩统顶部常含有蛇绿岩或蛇纹岩及超镁铁质岩。
在吕宋的马德雷山和棉兰老岛的迪望达山一带蛇绿岩可延伸至古新统中,但多以逆冲断片形式出现,与地层呈断层不整合关系。
大部分地区缺失古近系的古新统,尤其是下古新统,只有在吕宋岛、宿务岛和内格罗斯岛见有出露不全的砾岩、砂岩及凝灰质砂岩。
始新统发育较好,但横向变化大。
在北部吕宋岛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夹少量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和灰岩透镜体,厚度变化较大,而在南部巴拉望、内格罗斯以及三宝颜、迪望达山一带则以砂岩、页岩和灰岩为主。
在民都洛岛见有底砾岩,而在巴拉望一带灰岩厚度较大,达数十米,并含生物化石。
渐新统除在中部班乃岛、马斯巴特岛、莱特岛东部以及宿务岛北部等地缺失或大部分缺失外,在北部吕宋岛和棉兰老岛中央山脉等地仍然以火山岩地层主,为中基性火山熔岩与凝灰岩互层,偶夹碎屑岩,其他地区下部以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碳酸盐岩为主,构成一次沉积旋回,厚数十米,与下伏始新统呈整合接触。
新近系发育比较全,相对研究程度也较高,中新统在南部巴拉望至棉兰老一带其下部以碳酸盐岩为主,上部以碎屑岩为主,构成一套海退层序;中部民都洛岛一带以粉砂岩、砂岩、页岩、碳质页岩为主,夹灰岩透镜体和煤层,展现出海陆交互相特点;北部吕宋岛一带基本上以砾岩、砂岩、页岩,夹玄武岩、凝灰岩和少量灰岩,厚度变化大。
中新统除巴拉望地区外,其他与下伏多呈不整合接触。
上新统主要由砂岩、粉砂岩与薄层灰岩组成,从沉积特征看,其中有2个以上沉积旋回,并且在其中部常含碳质页岩、薄煤层或煤线,底部砾岩发育,最厚可达数十米。
部分地区在其底部或下部夹1—2层火山熔岩和凝灰岩。
上新统与下伏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更新统十分发育,从岩石组合可明显分为3种:一是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凝灰岩,厚数米至数十米,分布较广,主要于巴拉望、吕宋岛和棉兰老岛;二是砾岩和砂岩组合,个别夹簿层灰岩,厚度一般仅数米,主要在中部民都洛、班乃岛一带;三是灰岩、礁灰岩,厚度变化大,分布较零星,主要在内格罗斯岛和迪望达山。
这3种岩石组合有时亦可混合搭配,构成上下层位,但这种情况不多。
全新统以第四纪冲积层为主,个别沿海地区为海湾沼泽、海滩沉积以及珊瑚礁;在内陆山区多为阶地砂砾层,厚度变化较大;个别河谷地带可见全新世安山质和英安质熔岩流与玄武质熔岩。
全新统与下伏更新统均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火山活动情况菲律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地带,因为板块挤压作用,较重的海洋板块把较轻的大陆板块往上推,推挤过程中强大的压力及高热使得板块熔化,产生岩浆。
因此菲律宾有多达22座活火山,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
在菲律宾,第四纪火山活动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吕宋岛中部与南部、棉兰老岛中部与西部、内格罗斯岛的北部以及比科尔半岛。
自上新世以后,火山活动逐渐增强,大约在中-晚更新世达到高潮,并以中酸性至中基性岩喷发与溢流为主,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粗玄岩和英安岩。
晚更新世以后,火山活动范围与强度都有所减弱,并以中基性至基性岩溢流为主,主要岩性为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等,其中以棉兰老岛中部与西部最集中,玄武岩流分布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并有多处活动火山口。
吕宋岛马荣活火山至今还时有喷发。
马荣火山是一个活跃的层状火山,也号称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锥”。
它完美对称的圆锥体是火山灰和熔岩多次喷发并累积的结果。
近期,它的火山活动加剧。
(图为马荣火山)火山岩类型及分布由于菲律宾火山广泛分布,所以岩浆岩比较发育,基本上可分为蛇绿岩和花岗岩类2大类。
蛇绿岩在菲律宾分布较广,常呈带状分布,最主要有如下6个带:(1)三描礼士带:在吕宋岛西海岸,由北部伊罗戈经三描礼士山脉,跨海至卢邦群岛和民都洛岛,呈近南北向展布,略向西凸出,倾向总体向东。
其中,以三描礼士山最发育,由橄榄岩、厚层状粗晶辉长岩、辉绿岩脉和燧石岩-细碧岩组成,其上被晚始新世—早渐世浊积岩整合覆盖。
(2)安蒂克带:位于菲律宾中部地区,班乃岛西部及其附近岛屿,呈NNE向展布,有人认为该带属于三描礼士带南延,因断裂构造而错断和变形。
该带蛇绿岩主要分布于锡布延岛和安蒂克地区,以橄榄岩-纯橄岩为主,其次为辉长岩。
纯橄岩含小型铬铁矿。
在安蒂克地区蛇绿岩呈构造断片出现,橄榄岩-纯橄岩已强烈蛇纹石化,而有经济价值的块状硫化物铜矿常出现在燧石岩-细碧岩断片中。
(3)卡西古兰带:于吕宋岛东海岸,帕拉南至巴莱尔一带,呈NNE向展布,与吕宋东部海槽几乎平行,以块状橄榄岩大规模分布为特征,还有少量辉长岩和燧石岩-细碧岩,在逆冲断层中橄榄岩与含块状硫化物铜矿的燧石岩-细碧岩接触,并伴有浊积岩。
(4)比科尔-东棉兰老带:该带位于菲律宾群岛的东侧,包括比科尔半岛东部、萨马岛、迪纳加特群岛和棉兰老岛东部沿海地区,呈近NNW向展布,与太平洋海沟近于平行。
该带蛇绿岩分布断续、零散,在萨马岛南、迪纳加特岛和苏里高一带较为集中,以橄榄岩与纯橄岩为主,其次为辉长岩和辉绿岩,常呈层状或脉状产出。
纯橄岩常含铬铁矿。
细碧岩与橄榄岩常呈断层接触。
蛇绿岩被渐新世至上新世地层覆盖。
(5)三宝颜-苏绿带:位于菲律宾群岛南部,由三宝颜半岛通过苏绿群岛至西南端的巴林宾岛,呈NE向展布,与苏绿海槽基本平行。
该带于前侏罗纪变质基底岩层组成的大陆型地壳东缘,蛇绿岩主要在三宝颜附近和塔威塔威岛上,以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辉长岩为主,燧石岩-细碧岩发育良好,但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关系不清,通常它与变质岩呈断层接触,或被第三纪沉积岩和火山岩覆盖。
(6)巴拉望带:在西部巴拉望岛上,向南延至巴拉巴克海峡,呈NNE向展布。
蛇绿岩在巴拉望岛中南部最集中,由大规模富铬橄榄岩和纯橄岩组成,巴拉巴克岛蛇绿岩主要由燧石岩-细碧岩组成,其中含具经济价值的块状硫化物铜矿。
巴拉望蛇绿岩与前侏罗系大陆型变质基底岩层呈断层接触,而橄榄岩又被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灰岩覆盖。
从上述6个主要蛇绿岩带可以看出,它们多是由洋壳逆冲到前侏罗纪变质岩系组成的大陆型地壳中,呈不同规模断片产出,形成时期主要是在古近纪,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晚白垩世—古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其次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但不可排除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活动。
花岗岩类在菲律宾的分布比较局限,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其次为二长岩、正长岩及其相关的脉岩等,据接触关系及少量同位素年龄资料可分为前古近纪、古近纪和新近纪3期。
前古近纪花岗岩类零星分布在北巴拉望岛和北棉兰老岛,多沿前侏罗纪大陆基底边缘产出,岩体规模较小,以闪长岩为主,但由于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其中的部分岩体年代尚需作进一步厘定。
古近纪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吕宋岛东、西部沿海地区。
在西部沿海地区,花岗岩类主要分布于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蛇绿岩带中,并受前中新世向西倾斜的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其中以三描礼士山较发育,主要为辉石石英闪长岩和角闪石英闪长岩。
在北部伊罗戈有较为特殊的奥长花岗岩。
吕宋岛东部沿海地区花岗岩类年龄值在36-49Ma,大部分侵入于受向西倾斜的逆冲断裂构造控制的火山岩带中,其中以帕拉南至巴莱尔一带最集中,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岩,其次是在棉兰老岛东部达沃及三宝颜一带,岩体侵入于白垩纪至始新世玄武岩和深海至半深海沉积岩层中,岩体规模不大,多为花岗闪长岩,其中达沃岩体年龄值最大,为60Ma。
新近纪花岗岩类与古近纪基本相同,受限于主菲律宾弧,仍然主要集中在吕宋岛与棉兰老岛,但其具体产出特点与古近纪花岗岩类有所不同。
吕宋岛新近纪花岗岩类主要集中于岛中部的中央山脉,而东、西沿海地区几乎缺失。
吕宋岛中央山脉地区岩体有一定规模,基本上呈SN向分布。
在棉兰老岛新近纪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在其东部达沃、南部哥打巴托、西部三宝颜以及中部中央山脉均有产出,但岩体规模有限,比较分散,其中以中央山脉一带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受断裂控制,并以花岗闪长岩与花岗岩为主。
除此之外,在马林杜克岛、塔布拉斯岛、保和岛亦有零星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