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1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标准答案汇报人:日期:contents•农村环境保护概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目录•农村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01农村环境保护概述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的意义农村环境保护是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农村生态平衡、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个良好的农村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农产品安全,同时也有助于减缓城市环境压力,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
目的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治理、教育等手段,保护和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农村环境污染,维护和提升农村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等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一些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压力。
面临的问题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三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四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农村环境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也对农村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法规包括《农药管理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这些法规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特定领域进行了详细规定。
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旨在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0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提高耕地质量。
耕地保护防治土壤污染水土保持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推广有机肥料,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完整版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环境:广义的环境一般来说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主要组成要素如下:(1)大气环境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CO2,借助于叶片中的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共给植物生长。
而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O2释放到大气层中。
(2)水体环境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可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确实很少,今年由于农业的发展,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两大类。
(3)土壤资源环境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主要有: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问题。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污染问题。
(4)聚落环境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
2、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3、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是什么?自然资源的分类:1、自然资源原生性自然资源,如太阳能、空气等;2、次生性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金属;3、不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石油;4、可更新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水等自然资源的特点:(一)普遍性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线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得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对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4、什么是水资源调查你所居住的城市(或乡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水资源:自然界的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农业环保概论(A)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农业环境:2.生物圈:3.生物放大:4.镉米:5.1.()2>毒土34.SO2567.()891012①牛3.SO2①SO345.下列烟型中对作物污染危害最小的是。
①漫烟型②平展型③锥型④屋脊型6.六六六在淹水条件下,其降解速率。
①增大②降低③不变④等于零7.硝酸盐在植物体不同器官积累程度顺序一般是①茎>根>叶>花②茎>花>叶>根③茎>花>根>叶④根>茎>叶>花8.大量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引起死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①富营养化②毒性③悬浮物增加④溶解氧下降9.甲醛和SO对作物复合污染是作用。
2①协同②独立③拮抗④相加10.野马是1保护动物。
①二类②一类③三类④非保护类11.下面比较稳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①A→B→C→D②C→D→A→B③C→B→A→D④A→D→C→B12.施碳使玉米对镉的吸收。
①不变②增加③减少④最大13.下列方法中可以消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①客土②施碳③淹水④换土14.西维因的羟基代谢物与植物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毒性降低,此现象称为①生物活化②生物降解③初级解毒④次级解毒1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年颁布的。
①197912341.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围绕农业生物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具有范围广,不稳定性,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与恢复等特点。
2.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范围为地球表面以上约12km的高度和至海面以下约10km的深度。
3.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同一条食物链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及其它不易被分解的污染物(如六六六、DDT等),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食物链营养的上升而逐步增大的一种现象。
4.镉米——指重金属镉的含量超过1.0mg/kg的大米。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环境:广义的环境一般来说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主要组成要素如下:(1)大气环境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CO2,借助于叶片中的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共给植物生长。
而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O2释放到大气层中。
(2)水体环境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可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确实很少,今年由于农业的发展,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两大类。
(3)土壤资源环境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主要有: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问题。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污染问题。
(4)聚落环境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
2、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3、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是什么?自然资源的分类:1、自然资源原生性自然资源,如太阳能、空气等;2、次生性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金属;3、不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石油;4、可更新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水等自然资源的特点:(一)普遍性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线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得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对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4、什么是水资源调查你所居住的城市(或乡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水资源:自然界的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农村环境保护》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就是什么?环境:广义的环境一般来说就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她圈层就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狭义的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就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与。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其主要组成要素如下:(1)大气环境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CO2,借助于叶片中的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共给植物生长。
而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O2释放到大气层中。
(2)水体环境水就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可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确实很少,今年由于农业的发展,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两大类。
(3)土壤资源环境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主要有: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问题。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污染问题。
(4)聚落环境聚落环境就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与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与城镇环境。
2、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1)污水灌溉由于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只能利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
(2)土壤退化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赵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使施用量不断增加,就是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并造成对环境及农业的污染。
(3)农药污染农药就是人为投放到环境中数量最大的有毒物质,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威胁,农药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世界十大公害之一。
(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过量使用氮肥使蔬菜体内的硝酸盐超标,人使用后硝态氮在人体消化道内转化为毒性很大的亚硝酸盐,对人危害极大,尤其就是婴儿更容易中毒。
定义重要性农村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农村环境问题及其影响问题农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负面影响。
影响农村环境问题对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会导致农业减产和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会影响饮用水的安全和呼吸健康,噪声污染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生态破坏会破坏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03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农村环境保护的必要性01保护农民生活环境和健康02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污染源及其影响农药和化肥污染大量使用农膜会使土壤中的残膜碎片难以清除,影响作物生长,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农膜污染农业废弃物010203农业用水部分地区农业用水缺乏节水意识,灌溉方式落后,导致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
工业废水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工业企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情况,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过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平衡。
水源污染及其影响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农村环境管理政策01法规执行与监管02政策宣传与教育0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退化土地修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农村环境友好型技术与创新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料利用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在农村建筑中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总结词详细描述湖北宜都的农村环境治理案例充分展示了地方政府在环保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详细描述湖北宜都是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实施“绿满宜都”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推广有机肥料、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河道治理等。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答案要点: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5.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6.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
农村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农村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包括:A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C、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D、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2、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CA、公法范畴B、私法范畴C、社会法范畴D、国际法范畴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C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4、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DA、一切开发建设项目B、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C、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D、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5、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6、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DA、环境行政处分B、环境行政处罚C、环境行政赔偿D、环境行政强制7、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DA、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D、“三同时”制度8、固体废物污染属于:AA、有毒有害物质污染B、环境要素污染C、生态资源破坏D、生活环境污染9、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CA、野生动物保护B、森林资源保护C、土地资源保护D、渔业资源保护10、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A、风景名胜区B、人文遗迹C、城市环境D、自然保护区二、判断题(10分)1、人类环境与生态环境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2、以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为标准,环境问题可区分为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3、环境法调整的内容主要可分为污染防治与生态资源保护。
4、协调发展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环境法中的具体体现。
5、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在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6、环境行政处分的对象仅限于环境行政相对人。
7、行为违法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8、废气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环境要素污染。
环保概论作业参考答案《环境保护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3章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类⾯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两次环境问题⾼潮的区别。
答:(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类活动作⽤于⼈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类的⽣产、⽣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当前⼈类⾯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候的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3)酸⾬区的扩展;4)⾃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5)⽣态破坏和⽣物多样性的减少;6)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3)1)影响范围不同。
第⼀次⾼潮是局部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第⼆次⾼潮是⼤范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2)危害后果不同。
第⼀次⾼潮环境污染主要是对⼈体健康的影响,第⼆次⾼潮不但危害⼈体健康的影响,⽽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态破坏已危及⼈类的⽣存与发展。
3)污染源复杂程度不同。
第⼀次⾼潮污染源相对简单,第⼆次⾼潮污染源⽐较复杂。
2、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当代⼈的需求,⼜不对后代⼈满⾜其需求的能⼒构成危害的发展。
3、结合实际,论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
答:要点:(1)战略任务:1)⼯业污染防治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集中控制、综合利⽤;c.经济增长⽅式由粗放转变为集约;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3)能源利⽤率提⾼;4)⽣态环境保护a.⽣态农业 b.造林 c.⽣物多样性保护。
要点:(2)战略措施:1)加强科技开发; 2)⽤经济⼿段保护环境;3)提⾼全民族环境意识;4)加强环境法制、环境管理。
4、什么是⽣态学及⽣态系统?答:(1)⽣态学是研究⽣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机理的科学。
(2)⽣态系统是指在⾃然界的⼀定空间内,⽣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整体,是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5、⽣态系统有什么功能?答:⽣态系统具有三⼤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6、什么是⽣态平衡?⽣态破坏原因是什么?答:(1)如果⽣态系统内⽣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扰下,能通过⾃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态平衡。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农业环境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1.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
农业环境保护所研究的环境通常指(自然)环境。
2.环境问题按照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自然力)引起的,称为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称为人为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所要考虑的主要是(人为)环境问题。
3.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 (发展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4. 骨痛病是由于人通过食用含有被(镉)污染的植物果实而导致的,水俣病则是由于人食用富集有(甲基汞)的鱼而导致的。
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简述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答案要点: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以下不属于农业的是()。
A. 种植业B. 畜牧业C. 渔业D. 制造业答案:D解析: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而制造业属于工业范畴。
2. 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作用的是()。
A. 土壤B. 植物C. 动物D. 微生物答案:D解析: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作用。
3. 以下哪个选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资源消耗最小化C. 环境破坏最小化D. 所有选项答案:D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实现三者的平衡。
4.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机械设备,以下不属于农业机械化的是()。
A. 拖拉机B. 收割机C. 无人机D. 人工插秧答案:D解析:农业机械化强调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人工插秧不属于机械化作业。
5. 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绿色农业()。
A. 减少化肥使用B. 推广节水灌溉C. 过度捕捞D. 种植有机作物答案:C解析:绿色农业强调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过度捕捞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属于绿色农业的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
A. 改良品种B. 增加化肥使用C. 合理轮作D. 过度使用农药答案:ABC解析:改良品种、增加化肥使用和合理轮作都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而过度使用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技术效益答案:ABC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技术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精华)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考试说明:20__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 一、单选题题目1 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不包括:()选择一项:d. 农业服务题目2 农业资金主要来源不包括:()选择一项:a. 农业银行题目3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是:()选择一项:c. 传统农业阶段;题目4 农业的经济功能不包括:()选择一项:d. 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题目5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本质区别不包括:()选择一项:a. 资金来源不同题目6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包括:()选择一项:a. 农业劳动化题目7 农业生产的本质是一种()。
选择一项:b. 自然和经济再生产过程题目8 组成农业系统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c. 其他要素均包含题目9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不受哪些因素影响()。
选择一项:a. 人为资源题目10 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不包括()。
选择一项:a. 气候资源二、多选题题目11 农业的八个部门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b. 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c. 农业科技、农业教育 e. 农业商业、农业金融题目12 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哪四个阶段()选择一项或多项:a. 近代农业b. 现代农业c. 原始农业d. 古代农业题目13 ()是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农业环保概论(B)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农业生态系统:2.自然保护区:3.酸雨:4.土壤背景值:5.土地处理系统: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科学以环境污染为研究对象。
()2.正常水体,根据当时的温度,溶解氧应达到饱和。
()3.被重金属污染的底泥是危险的二次污染源。
()4.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SO2和NOX所造成的。
()5.镉污染土壤,施磷肥可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
()6.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具有的一定承受量称为环境容量。
()7. P为自养生物的生长速度,R为异养生物的生长速度,在氧垂曲线的分解内R>P。
()8.汞的甲基化作用降低了汞在环境中的毒性。
()9.大气中氟化物对作物的危害多发生在生理功能旺盛叶片上。
()10.污水适合灌溉生吃蔬菜。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比较稳定的食物链是① A→B→C→D ② C→D→A→B ③ C→B→A→D ④ A→D→C→B2.施碳使玉米对镉的吸收。
①不变②增加③减少④最大3.下列方法中可以消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①客土②施碳③淹水④换土4.西维因的羟基代谢物与植物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毒性降低,此现象称为①生物活化②生物降解③初级解毒④次级解毒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年颁布的。
① 1979年② 1984年③ 1988年④ 1989年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6.下列植物中是一类保护植物。
①水稻②银杉③天麻④油茶7.草食动物是。
①生产者②第Ⅱ级消费者③第Ⅰ级消费者④第Ⅲ级消费者浓度增加而产生的效应。
8.碳循环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CO2①拉波特②城市热岛③二次污染④温室9.下列动物中对硝酸盐最敏感的是 3 。
①熊②兔③牛④鸡10.农业环境标准有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1 是直接执法标准。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环保概论网上考查课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 水质指标: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2.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3. 温室效应: 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4. 绿色食品: 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5. 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简答题1. 简述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2. 城市绿化的环境效应有哪些?(1)调节城市小气候、防风沙、滞尘、降低地面扬尘;(2)使空气增湿、降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可吸收有害气体和杀菌作用;(4)吸声降噪。
3.简述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1)化肥的重金属元素污染;(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3)化肥施用与水环境富营养化;(4)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
三、论述题1. 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和危害?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
形成条件:(1)大气中存在NO2和碳氢化合物;(2)必须有充足的阳光,产生290—430nm的紫外线辐射,使NO2光解;(3)地理气象条件,天空晴朗、高温低湿和有逆温层存在,或由于地形条件,导致烟雾在地面附近积聚不散者,易于形成光化学烟雾。
危害:刺激人眼和上呼吸道,诱发各种炎症;影响植物生长,降低抵抗病虫害能力;使橡胶制品老化,染料褪色;对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尼龙制品造成损害。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答案名词解释1、环境——环境是指与人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2、农业环境——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极其重要的社会财富。
4、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5、资源节约型社会——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在各种自然因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的长期作用下以及人类活动的干预下而形成的自然经济系统。
7、土壤资源——土壤是指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地,如耕地、草地、林地、绿化地等。
但是一般用于中指的土壤、牧草用地、渔业、养殖用地,才称为农业土壤资源。
8、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干旱区、半干旱区及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
9、土地沙化——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呈现出沙质或砾质为主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是地表呈现出以沙质为主的土地。
10、水土流失——以水为动力引起的土地侵蚀现象,叫水蚀或者水土流失。
也可以说,水土流失是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并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11、生物资源——指地球生物圈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总和。
1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联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答案2010-07-05 19:26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环境:广义的环境一般来说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主要组成要素如下:(1)大气环境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CO2,借助于叶片中的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共给植物生长。
而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O2释放到大气层中。
(2)水体环境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可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确实很少,今年由于农业的发展,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两大类。
(3)土壤资源环境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主要有: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问题。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污染问题。
(4)聚落环境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
2、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灌溉由于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只能利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
(2)土壤退化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赵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使施用量不断增加,是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并造成对环境及农业的污染。
(3)农药污染农药是人为投放到环境中数量最大的有毒物质,已经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农药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世界十大公害之一。
(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过量使用氮肥使蔬菜体内的硝酸盐超标,人使用后硝态氮在人体消化道内转化为毒性很大的亚硝酸盐,对人危害极大,尤其是婴儿更容易中毒。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答案要点: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5.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6.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
7.指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中所含的碳量。
二、填空题1.自然;人为;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2.点;面;点;面。
3.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污染较轻或无污染;污染较重。
4.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
5.氮、磷;赤潮;水华。
6.机械;物理-化学;生物。
7.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三、简答题1.答:(1)悬浮物质含量高;(2)需氧量高;(3)pH值变化幅度大;(4)温度高;(5)易燃;(6)有害成分复杂。
2.答:(1)悬浮物;(2)有机物含量;(3)pH值;(4)溶解氧(DO);(5)细菌污染指标;(6)有毒物质指标。
3.答: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以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答:(1)按功能区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2)制定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4)制定乡镇企业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从污染水体常存在需氧有机物;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金属毒性物质;石油类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等五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危害入手展开论述。
(详见教材75-89页)。
2. 答案要点: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流程简图,及相应文字表述回答该问题。
(参考教材106页图4-3)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干燥清洁空气的简称,指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
2.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3.总悬浮颗粒物,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00微米(μm)。
4.指粒径小于10微米(μm),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颗粒物质。
5.是指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
6.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它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7.由于室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环境通风不佳而导致室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称为室空气受到了污染。
8.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负荷最小和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亦称为“环境调和材料”。
二、填空题1.混合;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微粒。
2.地球表面;1000-1400km。
3.对流层;大气污染。
4.平流层;热成层。
5.局部性;区域性;广域性;全球性。
6.煤炭型;汽车尾气型。
7.点源;线源;面源。
8.﹤5.6;大气污染。
9.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
10.石灰-石膏。
11.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
12.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还原法。
13. SO2。
14.累积性;长期性;多样性。
15.化学性污染源;物理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
16.避免引入污染源;污染源的处理;发展绿色建材。
17.通风;建材。
三简答题1.答:其主要成分为氮、氧、氩和二氧化碳,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6%(体积分子);氖、氦、氪、氙、氢、臭氧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
2.答: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散逸层(外层)。
3.答:(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m,温度约下降0.65℃;(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有利于进入的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4.答:(1)煤炭型大气污染;(2)石油型大气污染;(3)混合型大气污染;(4)特殊性大气污染。
5.答:(1)工业污染源;(2)农业污染源;(3)生活污染源;(4)交通污染源。
6.答:(1)颗粒物;(2)含硫化合物;(3)碳氧化合物;(4)氮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含卤素化合物;(7)氧化剂。
7.答:(1)以长江为界,南方酸雨多于北方;(2)我国酸雨属硫酸型;(3)降雨酸度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雨水pH低,夏季pH高;(4)城区的酸雨比郊区严重。
8.答:(1)调节城市小气候、防风沙、滞尘、降低地面扬尘;(2)使空气增湿、降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可吸收有害气体和杀菌作用;(4)吸声降噪。
9.答:酸雨控制区的划分条件:(1)现状监测降水pH≦4.5;(2)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3)SO2排放量较大的区域。
SO2污染控制区的划分条件:(1)近年来环境空气SO2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3)SO2排放量较大;(4)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
10.答:(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3)在产品配制和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含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产品具有多功能化;(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答:(1)低毒、无毒、低污染的建筑材料;(2)无毒、无污染、无异味的壁纸;(3)抗菌卫生瓷和釉面砖;(4)绿色木质人造板材和绿色非人造板材;(5)绿色塑料门窗;(6)绿色管材;(7)绿色地面装饰材料;(8)不含尿素的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抗冻剂;(9)替代粘土砖的高科技环保墙体材料。
12.答:(1)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2)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3)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4)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13.答:(1)装修不是室空气污染的唯一来源;(2)甲醛对室空气污染的危害程度最重;(3)氡气的知识需要普及;(4)室微生物及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室空气污染不容忽视;(5)不科学的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不利于室空气的净化;(6)找正规检测单位检测。
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
形成条件:(1)大气中存在NO2和碳氢化合物;(2)必须有充足的,产生290—430nm的紫外线辐射,使NO2光解;(3)地理气象条件,天空晴朗、高温低湿和有逆温层存在,或由于地形条件,导致烟雾在地面附近积聚不散者,易于形成光化学烟雾。
危害:刺激人眼和上呼吸道,诱发各种炎症;影响植物生长,降低抵抗病虫害能力;使橡胶制品老化,染料褪色;对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尼龙制品造成损害。
2.答案要点:(1)制定综合防治规划,实现“一控双达标”;(2)调整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3)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源①集中供热②城市煤气化③普及民用型煤④积极开发清洁能源(4)综合防治汽车尾气①加强立法管理②技术措施 a 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减少铅污染(大力发展环保汽车) b 研究开发替代燃料(5)完善城市绿化系统。
(6)加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①强化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控②实施城市空气质量的周报或日报③大气污染气象预报及大气污染预报。
(参考教材155-158页)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进入到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超出土壤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物理化学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
2.是指土壤不受或少受人为污染的情况下,保持的化学成分的自然含量。
3.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4.只有当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积累的浓度超过了作物需要和可忍受程度,而表现出受毒害的症状或作物生长尚未受害,但产品中某种重金属含量超标,造成对人畜的危害时,认为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5.是指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和分散问题。
二、填空题1.土壤缓冲性;同化;净化。
2.大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
3.生物;化学。
4.土壤环境标准值;土壤背景值;mg/kg。
5.重金属;有机合成农药。
6.“三废”。
7.硝酸盐;肥料氮;叶菜类;根菜类。
三、简答题1.答:(1)隐蔽性和滞后性;(2)累积性;(3)不可逆转性;(4)难治理性;(5)间接有害性。
2.答:(1)污水灌溉;(2)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3)空气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4)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