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26
九年级化学下册预习提纲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一、金属和合金1.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金为黄色,铜为紫红色,铁粉为黑色;共性: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
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初中生家长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熔点比纯金属低。
(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
①2Mg+O2===2MgO②4Al+3O2==2Al2O3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③2Cu+O2==2CuO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2HCl==FeCl2+H2↑②Mg+2HCl==MgCl2+H2↑③2Al+3H2SO4==Al2(SO4)3+3H2↑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①Fe+CuCl2==FeCl2+Cu②Mg+ZnCl2==MgCl2+Zn↑③2Al+3CuSO4==Al2(SO4)3+3Cu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初中生家长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BC==B+AC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矿物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高温1.实验原理Fe2O3+3CO====2Fe+3CO2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反应;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已做过镁带、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Fe、Al、Cu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
2.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教学难点】金属的活动性。
【教具准备】试管(若干)、铁片、铝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小木条、砂纸、试管(若干)等。
【问题情景】黄铜和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讨论分析是否能用上节课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交流回答】1.可利用密度不同测量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2.可利用硬度不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导入新课】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合理的鉴别方法,但是都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呢?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吧!【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2. 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存在能否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不同的差异呢?【交流回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泼程度有关(即金属活动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8.2 金属的化学性质1. 教学目标•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和金属键的特点之间的联系;•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氧化剂、金属与酸性氧化物、金属与水的反应;•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性质的差异。
2. 教学重点•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氧化剂、金属与酸性氧化物、金属与水的反应;•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和金属键的特点之间的联系。
3.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和金属键的特点之间的联系;•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氧化剂、金属与酸性氧化物、金属与水的反应。
4. 教学准备•教师:备好化学教案、PPT课件、实验仪器及化学品等;•学生:学习用具、实验报告册。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幅图示,引导学生回忆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可塑性等。
与学生讨论金属这些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和金属键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5.2 金属与酸的反应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过程,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实验后,进行结果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5.3 金属与氧化剂的反应讲解金属与氧化剂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过程,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实验后,进行结果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金属与氧化剂反应的规律。
5.4 金属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讲解金属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过程,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实验后,进行结果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金属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规律。
5.5 金属与水的反应讲解金属与水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过程,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实验后,进行结果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5.6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性质差异通过展示一系列化合物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比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性质的差异。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能够总结并说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性质差异的原因。
人教版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教学过程: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
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
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
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钝化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而使金属不易腐蚀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或经化学、电化学方法处理使金属由活泼变为不活泼状态的过程叫钝化。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其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得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①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
②能运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能运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教学重、难点突破措施】在学过的二、五、七三个单元已知的知识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再利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应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表明金属在组成和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那么金属在化学性质上也有通性吗?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回忆第二单元“氧气的性质”,金属铁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还有第七单元“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制取氢气,都是某些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有这个化学性质呢?其中会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共同以实验为事实依据,从微观角度认识其本质,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从而达到可以灵活应用的目的,好不好?[设计意图](从已学知识入手,用设疑式导课,能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1.金属与氧气创设情境(1):多媒体展示第二单元学过的镁、铁、铜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加热)的图片。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A 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银白色镁条变暗);点燃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放热。
2Mg+O22MgOB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银白色逐渐变暗,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4Al+3O2=2Al2O3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点燃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4Al+3O点燃2Al2O3C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A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铁、铜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制品生锈:Fe+O2 + H2O Fe2O3-xH2O (暗红色、疏松)铜制品生锈:2Cu+O2+CO2+H2O == Cu2(OH)2CO3 (翠绿色、铜绿)B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细铁丝在纯氧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Cu+O22CuO (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丝表面逐渐变黑。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具有稳定性:真金不怕火炼。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盐+H2↑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Mg+H2SO4=MgSO4+H2↑ Mg+2HCl=MgCl2+H2↑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Cl=2AlCl3+3H2↑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 Fe+2HCl=FeCl2+H2↑【注意】①只有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盐酸、稀硫酸里的氢;②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③镁、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热,触摸试管外壁发热;④反应速率由快到慢:Mg >Al >Zn >Fe ;⑤镁、铝与稀硫酸反应太快,铁与稀硫酸反应太慢,所以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课题1 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2.金属单质的特性:⑴大部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呈银白色固体。
★特例:铜紫红色、金黄色、铁粉黑色、Hg液态。
★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的不一定是金属。
例如:石墨。
⑵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⑶密度、熔点、硬度差别较大。
⑷物理性质差异大。
3.金属之最⑴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⑵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⑷熔点最低的金属——汞4.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⑴金属的性质(主要原因,性质决定用途)⑵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二、合金(混合物)1.定义: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所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⑴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⑵24K黄金纯度为99.99%,近似看作纯金,可用化学符号Au表示。
⑶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填“是”或“不是”)铁的合金。
2.常见合金⑴铁合金:生铁含碳量 2%—4.3% ;钢含碳量0.03%—2%⑵铝合金:成分Al、Cu、Mg、Mn ;轻而硬用做飞机材料。
⑶铜合金:黄铜Cu—Zn ;青铜Cu—Sn ;白铜Cu—Ni⑷钛合金: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能好、抗腐蚀性能好。
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和通信设备。
3.合金的特性★⑴合金的硬度大于组分金属。
⑶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优于组分金属。
★⑵合金的熔点低于组分金属。
⑷合金的机械加工性能好、强度大。
4.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5.淬火:冷却后不能弯曲,硬度增大,钢针的塑性和任性降低。
回火:冷却后可以弯曲,硬度降低,钢针的塑性和任性提高。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O 2的反应⑴常温下Mg 、Al 与O 2反应 2Mg + O 2 = 2MgO 4Al + 3O 2 = 2Al 2O 3⑵Cu 在加热条件下与O 2反应 Fe2Cu + O 2 2CuO 3Fe + 2O 2 ⑶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O 2反应 Au+ O 2 ≠ 不反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反应剧烈程度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铁丝在氧气中点燃有什么现象?镁条在空气中点燃有什么现象?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新知探究】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提出问题:(1)为什么铝制品不容易生锈?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生活中铝制品能否用钢刷、沙擦洗?不能。
钢刷、沙等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保护膜。
铜火锅长时间使用后会变黑?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从化学角度分析“真金不怕火炼”?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巩固提升】用什么方法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呢?分别取样品加热,若表面变黑色了,则说明是假黄金。
没有变化的才是真黄金。
【问题分析】镁条、铁丝、铜丝、金箔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说明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即金属活动性)是不一样的。
2Mg+O 2 = 2MgO 4Al +302 = 2Al 2O 3 常温就可以反应;3Fe + 2O 2 = Fe 3O 4 2Cu+O 2 加热 2CuO 加热或高温可以反应;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反应。
【结论】比较金属活泼性的方法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来判断活泼程度金属的活泼程度:镁>铁>铜>金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从反应类型来看,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有什么特点?【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放入少量镁,加入5mL 稀盐酸,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向盛有少量锌、铁、铜的试管中加入5mL 稀盐酸,观察现象。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2)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上述实验。
【填写表格】 点燃【分析与结论】哪些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镁、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铜不反应;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