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形象】
1、善良,孝顺,安分守已。 2、有主见,刚强。 3、反抗精神。
• 概括主题:
•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 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 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酷,歌颂 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 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情,具有深刻的 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艺术特色
•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义风格的融会。
作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设 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 ,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应了广大人 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语言通俗自然,浑厚生动,极富性情。 评论家以“本质”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 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逼真,精练 优美,浅显而深邃。
善良、孝顺的窦娥
Hale Waihona Puke 3.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的顺序可 以颠倒吗?
不能颠倒,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 强烈,在内容上还有从“示冤”到“惩戒”的递进关 系。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老天能给自己昭雪) 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愤慨、反抗的窦娥
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 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 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 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 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 的罪名,把她告上公堂。昏庸的官 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 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 ,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 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 治了仇人。
【典故作用大家谈】
盗跖颜渊:黑白颠倒,善恶混淆; 苌弘化碧:清白如玉,天理昭昭; 望帝啼鹃:含冤就死,心存不甘; 六月飞霜:冤情感天,冤狱重现; 东海孝妇:孝行天鉴,人神共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