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9
湖北视佳医眼视光集团视光学校眼视光基础知识培训教程眼屈光学湖北视佳医视光集团视光学校眼视光基础知识眼屈光学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眼屈光学的目的意义理解眼屈光不正的定义、分类、矫正方法理解老视的形成、矫正方法一、眼的光学系统眼球的构造眼球的前后径大约为24毫米,水平径约为23.5毫米,垂直径约为23毫米,眼屈光组的总屈光约为58屈光度。
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构造,它包括三个系统: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遮光系统:包括瞳孔、虹膜、睫状体、脉胳膜和巩膜。
感光系统:视网膜和视神经。
三个系统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和相互密切的配合下,完成整个眼球的视觉功能。
眼球的功能和照相机的功能几乎完全是相似:眼睑—快门、巩膜—像机壳、角膜—物镜、晶状体—调焦镜组脉络膜—暗箱、虹膜——光圈、视网膜—胶卷人眼的视觉过程为:物体发出\反射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视网膜光刺激转变为电冲动,经视路神经的传导,到达大脑视中枢,经过生理性回转,主觉上又成为正像,而形成视觉。
眼睛要能看清楚外界的物体必须具备下面的三个基本条件:1、眼的屈光系统是完全透明的,外界进入眼的光,从角膜到视网膜这个径路中没有任何障碍。
2、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的中心凹.其成像应清晰且需足够大。
3、整个视觉分析器,也就是从视网膜、视神经、视索、视放射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的相应部分,必须完整并具有正常功能。
二、屈光不正1、正视眼在调节完全静止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能在视网膜上聚焦的眼,称为正视眼。
目前认为-0.25 D~+0.50 D为人眼正视眼临床标准。
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的屈折后,不能成焦点于视网膜上,这就叫做非正视眼。
屈光不正可分为:近视、远视、散光三大类。
2、近视眼眼无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
近视眼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离焦学说在视近时,视网膜黄斑部获得清晰影像,周边部却是朦像状态,调节作用越强,周边视野分辨率就越低,使周边视野发生相对形觉剥夺,使玻璃体腔伸长,巩膜扩张,从而导致近视的发展。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外界物体本身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楚缩小的倒像。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一、眼屈光系统〔一〕眼屈光系统的组成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所组成。
其与空气的境地及各屈光介质相互间之境地面大约均为球面,因此眼的屈光系统可以看作是数个透镜所组合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故也具有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图1-4-1〕。
其数值如下:前焦点〔距第—主点位置〕-17.05mm后焦点〔距第二主点位置〕+22.78mm第—主点:1.348 mm第二主点:1.602 mm第—结点:7.078 mm第二结点:7.332 mm上述两主点和两结点位置均极为接近,故可分别视为一个主点及一个结点,即下文述及的简化眼状态。
其中结点是整个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任何光线通过此点不被屈折。
〔二〕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度24.387mm;眼总屈光力〔静止时〕+58.64D。
——〔三〕简化眼〔简略眼,简约眼〕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依上述眼的光学常数所模拟的人眼屈光模型称模型眼。
但为便于理解和有用,乃依光学原理将其进一步简化: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球面替代,〔图1-4-2〕,该球面位于角膜后1.35mm,其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n二1.336的屈光介质,结点或光学中心即该球面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外表前方7.08mm处;前焦距一17.05mm,后焦距十22.78mm,总屈光力为十58.64D。
简化后的模型服即称简化眼。
〔④〕眼球的轴及角〔图l-4-3〕1.光轴〔眼轴〕:通过角膜外表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眼的结点、盘旋点均在光轴上。
该轴于巩膜后面相交点为眼球后极。
前后极的距离即眼轴长度。
2.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
3.固定钢:眼外注视点与盘旋点的连线〔盘旋点:设眼球在眶内是围绕一中心点转动,该中心约位于角膜后门.smm处〕。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外界物体本身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缩小的倒像。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一、眼屈光系统(一)眼屈光系统的组成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所组成。
其与空气的境界及各屈光介质相互间之境界面大约均为球面,因此眼的屈光系统可以看作是数个透镜所组合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故也具有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图1-4-1)。
其数值如下:前焦点(距第一主点位置)-17.05mm后焦点(距第二主点位置)+ 22.78mm第一主点: 1. 348 mm第二主点:1.602 mm第一结点:7.078 mm第二结点:7.332 mm上述两主点和两结点位置均极为接近,故可分别视为一个主点及一个结点,即下文述及的简化眼状态。
其中结点是整个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任何光线通过此点不被屈折。
(二)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度 24. 387mm;眼总屈光力(静止时)+ 58.64D。
——(三)简化眼(简略眼,简约眼)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依上述眼的光学常数所模拟的人眼屈光模型称模型眼。
但为便于理解和实用,乃依光学原理将其进一步简化: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球面代替,(图1-4-2),该球面位于角膜后1.35mm,其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n二1.336的屈光介质,结点或光学中心即该球面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表面后方7.08mm处;前焦距一 17.05mm,后焦距十 22.78mm,总屈光力为十 58.64D。
简化后的模型服即称简化眼。
(④)眼球的轴及角(图l-4-3)1.光轴(眼轴):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眼的结点、回旋点均在光轴上。
该轴于巩膜后面相交点为眼球后极。
前后极的距离即眼轴长度。
2.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