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华山陈抟高卧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仙家第一睡神仙陈抟真人
洞中妙弹华胥调,睡里常奏混沌谱
——仙家第一睡神仙陈抟真人
有一客访(陈抟)先生,适值其睡,傍有一仙人谛听其息声,则以墨笔乌涂于纸,如是数次,满纸乌涂莫辨。
客怪而请问之。
仙人曰:“彼先生华胥调,此混沌谱也。
”
题陈希夷先生睡图并序
柯怀经
陈希夷先生者,古之逸贤也。
因世降风移,隐居华山,由是修真而得道,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又闻有各种睡法工夫真诀,不传于世。
余髫年时,心常羡慕。
兹于光绪己丑岁,在汉适遇汪君东亭、李君云岚,交情甚秘,谈道竟日不倦,今阅十月矣。
汪君遂袖出陈先生蛰龙
法像,并题口诀三十二字以赠李君,盖欲李君志道勿退之意也。
李君即以授余,并嘱题赞。
余性质鲁钝,久疏笔墨,兼之事务纷纭,亦短于斯道,而又不敢违命,只得勉成俚句数章,以明罕见之意云。
其一
这先师,睡得好,恰似太极两仪抱。
二五交合气完全,精神能同天地老。
其二
这先师,心无欲,终日鼾鼾睡不足。
待到一阳来复候,四海升腾参化育。
其三
这先师,心里静,春夏秋冬睡不醒。
混沌不分亦此象,纷纷尘世何人省。
其四
这先师,是逸贤,飘然出世一神仙。
丹青画善并传神,赠与知音作警篇。
马致远的代表作汇总一篇马致远的代表作 1马致远的代表作马致远简介: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__(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代表作:杂剧作品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__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
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
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__和亲故事。
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
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
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__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
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世上的元曲四大家,希望大家喜欢!元曲四大家之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陈抟——一睡一千年陈抟介绍本名:陈抟别称: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清虚处士字号:字图南,号扶摇子所处时代:唐、五代十国、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亳州真源县或普州崇龛县出生时间:公元871年去世时间:公元989年主要作品:《指玄篇》、《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人物生平少时落第陈抟,抟读作tuán(音同“团”),字图南,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普州崇龛(今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人。
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妇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日益聪明颖悟。
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点都不会忘记,以诗著名。
五代后唐长兴年中(931年),赴试进士落第。
从此不求俸禄官职,以山水为乐。
陈传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
从《老子》等书中的宇宙人物生成论,又以道家反本说和《老子》返朴归真、归根复命的信念为旨归,将《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老子》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相结合,将道体的虚无自然看作是具象个体变化的本质,而具象个体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和节序性又是虚无自然道体的内容和显现,道体不离个体变化之用,个体变化之用显现道体的内容,从而以体用的方式贯通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上与形下,为道教修持确立形上的本体依据,也为形上的道体奠定形下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础。
做到既“穷高极远”,又能落到实处。
系统地构筑起人物生成及修炼还元的理论体系。
从隋唐内丹道的流变看,内丹道流也多征引《老子》“专气致柔”等语为典要。
这是陈传学术思想的主要来源。
陈传将内丹理论系统地建立在对《老》与道家易的阐发上,他以老庄易相发明的思想方法,深受先秦道家与王弼及唐人的影响。
陈抟继承先秦两汉等道家易思想,在《正易心法》的注文中,陈传引用《列子·天瑞篇》的说法,以《老子》“视之不见”的道、解释《周易》所谓“易”,说: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见气也。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
(6)陈抟其人其文陈抟其人:陈抟(871—989)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
汉族,老子故里亳州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陈竹园村)人(一说宋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
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
隐于武当山九室岩,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
陈抟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
陈抟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
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二十余年。
自言曾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因入武当山,服气辟谷,但日饮酒数杯。
据北宋人文同称,他于后晋天福(936~944年)中曾入蜀,从邛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学睡功“锁鼻术”。
魏泰谓其“或一睡三年”。
陈抟本有大志,然“数举不第”,且厌五代之乱,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
天福二年(937年)在蜀时,有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大约在后周或稍前,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
“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据宋朝《国史》称,大约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两位传奇人物吕洞宾、李琪(或作“李奇”)交往甚密。
再传弟子陈景元又称其与谭峭为师友。
自此,其名大振。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
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命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固辞不受。
赐号“白云先生”(此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一说学者又称白云先生),放归山;又命陶谷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
显德五年(958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键入文字]陈抟是最能睡的人皇帝竟赐给他3 个美女号称睡仙五代宋初时期著名道教学者陈抟应该是历史上最能睡的人,他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
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他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
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据说活到118 岁。
陈抟生于唐末,四五岁时,就能在涡河里游来游去,任意逍遥,这时有个穿青衣的妇女,来给他喂了喂奶,此后他就聪明起来。
陈抟15 岁时,已通晓儒家学说,道教玄理,能诗善文,小有名气。
尤其是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不能遗忘,颇有诗名,更显得神异奇特。
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间,陈抟曾接连两次考进士,但没有中,使得他心灰意冷,之后便不求仕进,又得了一场大病,之后他心中豁然开朗,决心放弃仕途,周游四海,寻访救民治国之学,于是他出外远游了。
刚开始,陈抟漫游京洛等地,他广交文友,诗思敏捷,出口成章,信手拈来,文不加点,很快便名声扬播各地。
京洛的士大夫们仰慕其清风高节,都想目睹陈抟一面,甚至惊动了后唐明宗李嗣源,他也想目睹陈抟的风采,便亲草诏书,召陈抟入宫。
陈抟奉诏入宫,却不向明宗行跪拜大礼,仅仅躬躬身作揖。
唐明宗没有因他不行大礼而怪罪,反而更加敬重他,特赐他雅号叫“清虚处士”,又赐予他宫中美女3 人,一时轰动朝野。
陈抟面对明宗“赐处士”和“赠美女”之举大为不解,他不违清高之志,就不辞而别,离开了宫廷。
在离宫之时,他还特草一表来辞谢,表中说:“赵国名姬,汉廷淑女,行尤婉美,身本良家。
一入深宫,久膺富贵。
昔居天上,今落人间。
臣不敢纳于私家,谨用安之别馆。
臣性如麋鹿,迹如萍蓬,飘若从风之云,泛如无缆之舸。
臣送彼复归清禁。
”后面又附上一首诗:1。
隐于山野的传奇道人——陈抟老祖金色档案姓名: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希夷先生”,被尊称为陈抟老祖生卒年:871年-989年出生地:亳州市(另说河南鹿邑)身份:易学家、道教学者、诗人代表作:《无极图》、《先天图》成才故事陈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为一代高隐,终身隐居,以道抑君,影响了五代、宋初几代王朝的政治;据传他是一位“睡仙”,长于睡功,活了118岁,堪称古代的长寿传奇”;他是一位诗人,才华出众,颇有诗名;他是一代“高道”,高卧武当山、华山60年,创作的易图秘传后世,并成为宋明理学的先驱。
1.凄苦生活里潜心学道陈抟从小读经史百家,而且过目不忘,写的诗总是赢得别人赞赏。
可是,他参加科考却没考上,这让他心灰意冷,便以山水为乐,尽心研读《老子》。
他大半辈子隐居在华山,住的云台旧观是他自己搭的一间山庵,周围环境荆棘丛生,破败不堪。
吃的是松柏籽,睡觉没有床,用蓑衣铺在地上,更无盖被,用一片石头做枕头。
夏天用荷叶披在身上遮太阳,用竹笋叶做帽子,没有盐吃身上长满了青毛,草鞋穿烂了,赤着脚,渴了山涧饮清泉,饿了吃山上野果。
华山当时归属华阴县管辖。
县令王睦尊隐重道,久闻陈抟的大名,一日便登山拜访。
王睦上华山之后,很是诧异,眼前这盛名在外的陈抟一副穷困潦倒的老道士模样。
只见其身穿一件破旧道服,脚上穿着草鞋,头上绾个洗的干净得发白的道角。
王睦再环视一周,只见光秃秃的一片石头,陈抟无室无庐,甚至无锅无灶的景象,不禁惊异道:“先生你在哪睡觉啊?出来由谁看守房子呢?”陈抟微微一笑,以诗相答:“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风跨晓风。
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睦心中反复默念陈抟的诗句,不由得对其暗自佩服:一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者,出口成诗,才情顿现,果然名不虚传;二是这个生活过得如此清贫的隐者,却自认为自己居于神仙岛,住在高大华丽的建筑里,如此安贫乐道的品格让人敬佩。
王睦愧疚地说:“先生如此高人,而我身为华阴县的父母官,却对先生关心不够,让先生受委屈,现真诚地向你谢罪。
道教人物陈抟的资料介绍陈抟作为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是太极文化的创始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陈抟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 。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
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决意从道。
著有《龟鉴》、《心相学》等相术专著。
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
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
著有《观空篇》等。
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
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陈抟睡功宋代的陈抟老祖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传陈抟睡功很厉害,一睡起来数年已过。
陈抟是有名的养生专家,他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在关于“睡眠保养”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在世人眼中,陈抟老祖的养生手法非比寻常,居然是“睡功”。
他多次被君王请过去传授养生之道,除了给君王一些饮食建议之外,还教授帝王如何练陈抟睡功。
生活中也有不少爱睡觉的人,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身,但是这种睡懒觉和陈抟睡功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陈抟老祖秘传十二睡功法有一个笑话说,陈抟老祖睡醒了看见了彭祖出生,随后又睡着了,在彭祖死后两百年才醒,看到彭祖的坟墓笑到:我就知道这小子活不长,故事虽然是笑话,但陈抟老祖也确有其人,他的睡功也确实存在,大家如果想练习,可以找老师去学习。
陈抟(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
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出自道德经),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
进行丹道修炼的人,如果要做睡功练习,就必须或于日间闲暇的时候,或于夜静独处的时候,或于“活子时”出现的时候,端正身体盘坐于床上,叩齿三十六次,并通过内视、内听、内嗅、内思、内感,使所系肝神、心神、肺神、胆神、肾神等等诸神收回体内,各归其位。
然后解开衣带,使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不受约束,并左侧身睡卧下去。
接下来,练功的法诀在于:轻轻地闭合口齿,不要用力咬合;双目微合,上下眼睑之间只留一条缝,露进一线微光;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即搭合“上鹊桥”,使任督脉接通;两膝并拢后,收回上面的一只脚,避免不自觉中泄丹;十个足趾、足弓以及背部脊柱弯曲如钩,这样既能方便任督脉之气畅通,又能防止涌泉穴走失真气,也有利于真阴、真阳二气归入气穴。
这就是能够使双目和两足底的涌泉穴交相呼应的身形要求。
然后,一只手指掐子诀,即屈拇指掐于无名指根,覆盖在肚脐上,其内为下丹田;另一只手掐剑诀,即并拢伸直食指、中指,弯曲无名指、小拇指,再屈拇指掐于无名指上,然后卷曲手臂,头侧枕于剑指上。
双目微闭向下照察着于鼻尖,通过鼻孔的细匀的呼吸不断地往下送达到肚脐内的下丹田,全叩齿36次,有利于撞通天门。
所以此时天门所处的眉头要放松,内外银交和会阴位都要闭合。
神意和目光都要向体内下丹田照察,如此才能使处于上位的心神与处于下位的精气会合,以利于结丹。
这就是能够使丹田采药凝胎、炉鼎结丹的内呼吸和神气相抱的体内要求。
整个功法的运用,调形要象陆地上的长寿益兽——鹿驾着河车运行于督脉,其形神自若,稳步而行;调神要象空中的长寿祥鸟——仙鹤孵卵一样,镇定自若,持之以恒;调息要象水中的千年寿龟一样,做到内呼吸,即呼吸非常少,而且深长细匀,吐出去的气马上又吸回来,做到元气不散。
“睡仙”陈抟的预知功能陈抟像古代修佛修道的人有一种奇特的修炼方法,那就是长时间睡觉,有的甚至可以睡上几十年。
五代至宋初,就有这样一位嗜睡的修道人,名叫陈抟,人称“陈抟老祖”或“睡仙”。
他经常闭门睡卧,往往累月不起。
史载,陈抟是亳州真源人。
出生后就不能发声。
四五岁时,他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婆婆给他哺乳,从此之后他就能说话了,而且日益聪颖。
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记忆力超强。
但陈抟一心向往出世,于是散尽家财,遨游山水间,其后声名鹊起。
五代后唐时,唐明宗亲手书写诏书请陈抟入宫。
陈抟到后,长揖不拜。
明宗待他却愈加恭敬,并赐给他三个宫女服侍他。
陈抟辞谢后离去,隐居在武当山九室岩修行,一共二十多年。
此后他又移居到华山石洞中继续修行,有时睡一百多天也不醒。
一次,一个樵夫看到山谷里有个死人,头和脸上满是土,仔细观瞧,才认出是陈抟老祖。
过了很长时间,陈抟醒转过来,说道:“我正睡得酣畅,你为什么要打扰我?”《陈希夷(陈抟)睡图》,日本画家长谷川等伯绘,日本石川县七尾美术馆藏后周世宗喜好道士烧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听说陈抟的道行后,就命人将其接到宫中住了一个多月。
周世宗问其点化金银的法术,陈抟回答道:“陛下为四海之主,应当以致力治国为念,怎么留意黄白方术这样的事情呢?”周世宗没有责怪他,反而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陈抟辞谢离去。
一天,陈抟骑驴正在华阴间游历,突然听说宋太祖登基了,便拍掌大笑着说:“天下自此太平矣!”不久后,宋太祖两次召见他,陈抟推辞道:“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
”宋太祖过世后,宋太宗即位,亦召见陈抟。
陈抟去见太宗,太宗对其礼遇有加。
几年后,陈抟再次来见太宗。
太宗宰相宋琪等人说:“陈抟独善其身,不为势利所干扰,这就是所谓的世外隐士。
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估计他的年龄将近一百岁。
陈抟自己说他经历五代离乱之世,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觐见。
与他交谈,很值得听一听他的想法。
泰華山陳摶高臥雜劇馬致遠撰第一折(外云了)(正末道扮上,開)貧道陳摶先生的便是,能通陰陽妙理。
五代間朝梁暮晉,塵世紛紛。
這幾日泰華山頂上,觀見中原地分,王氣非小,當有真命治世。
貧道下山,去那長安市上,開個卦肆指迷咱。
[仙呂點絳唇] 定死知生,指迷歸正,皆神應。
蓍插方瓶,香爇雷文鼎。
[混江龍] 俺今日開壇講命,斷文明百鬼神驚。
傳聖人清高道業,算君子暗昧前程。
我這袍袖拂開八卦圖,掌中躔度一天星。
怕有辨榮枯,問凶吉,冠婚宅葬,求財干仕。
若有買卦的聞人敬,全憑聖憑典,不順人情。
(外云了)[油葫蘆] 古聖留傳《周易經》,有幾人能窮究的精?誦讀如坐井不能明。
這《易》伏羲以上無人定,仲尼之下無人省。
俺下的數又真,傳的課又靈。
待要避凶趨吉知天命,試來這帘下問君平。
(外云了)[天下樂] 憑著八字從頭斷您一生,叮嚀,不交差半星。
論旺氣相死囚憑五行。
雖然是子丑寅卯,甲乙丙丁,也堪交高士聽。
(外上問卦,云了)[醉中天] 我等您呵似投吳文整,尋您呵似覓呂先生。
交我空踏子斷麻鞋繩倦整,您君臣每元來在這答兒相隨定。
這五代史裏胡廝殺不曾住程,休則管埋名隱姓,卻交誰救那苦懨懨天下生靈。
[後庭花] 你命幹是丙丁戊己庚,乾元亨利貞。
正是一字連珠格,三重坐祿星。
你休道俺不著情,不應後我敢罰銀十錠,未酬勞先早陪了壺瓶。
(外云了)[金盞兒] 到這戌字上主冠帶,水成形火長生,避乖龍大小運今年併。
若交得丙辰一運大崢嶸,向日犯空亡為將相,逢祿馬的作公卿。
你是南方赤帝子,上應北極紫微星。
(做迎駕科)[後庭花] 黃河一旦清,早子東方日已明。
有興處飲綠醑千鍾醉,無人處倒山呼萬歲聲。
貧道煞是失祇迎,開基真命,今朝醉不醒。
[金盞兒] 左關陝右徐青,背懷孟俯荊襄,用兵的形勢連著唐鄧,太行天險壯神京。
折末江山埋旺氣,草木動威靈。
欲尋那四百年興龍地,除是八十里臥牛城。
[醉中天] 你是五霸諸侯命,有一品大臣名,干打哄胡廝噥過了半生。
注定你不帶破多殘病,命裏有愁甚眼睛?兀那明朗朗群星雖盛,不如孤月獨明。
(外云了)(云)貧道出家兒,不須酬謝。
二公保重者。
[金盞兒] 投至我石枕上夢魂清,布袍底白雲生。
我但睡呵一年半歲沒乾淨,子看您那朝台暮省干功名。
我睡呵黑甜甜倒身如酒醉,喝嘍嘍的酣睡似雷鳴。
誰理會的五更朝馬動,三唱曉雞聲。
[賺煞] 出世聖人生,天下惡乎定。
(外云了)何須把這山野陳摶拜請?若久後忘了這青眼相看舊弟兄,也不索重酬勞賣卦的先生。
從今後罷刀兵,四海澄清,且放閒人看太平。
我也不似出師的孔明,休官的陶令,則待學那釣魚台下老嚴陵。
(下)第二折(使上,云了。
虛下)(末上,云)貧道自從長安市上,算了那兩人君臣之命,回歸山中。
醒時煉藥,醉後高眠,倒大清閒快活呵。
[南呂一枝花] 我往常讀書求進身,學劍隨時混。
讀書匡社稷,學劍定乾坤。
豪氣凌雲,心志如伊尹。
本待交六合入併吞,伐天下不義諸侯,救數百載生靈萬民。
[梁州第七] 從遇著那買卦的潛龍帝主,饒卻算命的開國功臣,便即時拂袖歸山隱。
進時節道行天下,退時節獨善其身。
修煉成內丹龍虎,降伏盡女嬰兒。
思飄飄出世離群,樂陶陶順化存神。
想那亂擾擾紅塵中爭利的俗人,鬧攘攘的黃閣上為官的貴人,怎強如那閒遙遙華山中得道仙人?一身,駕雲,四溟八表神遊盡,覷浮世暗中哂。
坐看蟠桃幾度春,抵多少華屋生存。
[隔尾] 放著這高山流水為檀信,索甚野草閒花作近鄰!滿地白雲掃不盡。
你與我閉上洞門,休放個客人,我待靜倚蒲團自在盹。
(使上,云了)(迎接使科)[牧羊關] 我恰遊仙闕,謁帝閽,猛驚得我跨黃鶴飛下天門。
你揮的玉塵特遲,打的金鐘暢緊。
又不是紙窗明覺曉,布被暖知春。
驚的夢莊周蝶飛去,尚古自炊黃梁鍋未滾。
(使云了)(云)貧道山間林下,物外之人,無心名利。
望天使回朝,方便回奏咱。
[紅芍藥] 開基創業聖明君,舜跡堯仁,玉帛萬國盡來尊。
一統乾坤,滅狼煙掃戰塵,恩澤及萬姓黎民。
招賢納士禮慇勤,幣帛似微塵。
[菩薩梁州] 特遣天臣,把賢良訪問;當今至尊,重酬勞算卦的山人。
過蒙君寵賜天恩,風雲不憶風雷信,琴鶴自有林泉分。
想名利有時盡,乞得田園自在身,我怎肯再入紅塵。
[隔尾] 俺子是下棋白日消閒困,高柳清風睡殺人,世事無由惱方寸。
子除你個繼恩,使臣,方便向君王行奏得准。
(外云了)[牧羊關] 既然海岳歸明主,敢放這巢由作外臣,誰望你那千年調高塚麒麟!誰待老年攀蟾,子待閒身臥雲。
試看蓬萊尋藥客,商嶺采芝人,天下已歸漢,山中猶避秦。
[賀新郎] 我往常雞鳴舞劍學劉琨,看三卷天書,演八門五遁。
說談諸國遊天下,賣卦處逢著聖君,以此入山來訪道修真。
看猿鶴知導引,觀山水爽精神。
興常存,性於遠習於近。
這黃冠野服一道士,伴著清風明月兩閒人。
(外云了)[牧羊關] 也不是九轉火里燒丹藥,三足鼎裏煉水銀。
若會的參同契便是真人。
教雖沒千言,道不離一身。
你寸心休勞苦,四體省慇勤。
散誕是長生法,清閒真道本。
[哭皇天] 酒醉漢難朝覲,睡魔王怎做宰臣?穿著底紫羅袍便似酒布袋,秉著白象笏似睡錕鈍。
若做官後每日家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殺凌煙閣上人。
早是疏慵愚鈍,更孤陋寡聞。
[烏夜啼] 幸然憑法正天心順,索甚我橫枝兒治國安民?我則有住山緣那裏有為官分!樂道甘貧,誰羨畫戟朱門?丹砂好煉養閒身,黃金不鑄封侯印。
我實戴不得展髻緊,著不得公裳坌。
倒不如我這拂黃塵的布袍,漉渾酒的綸巾。
(使云了)(云)既蒙天使到來,不敢違了聖恩,必索下山。
[帶黃鍾煞] 也不索雕輪緩緩的登程進,也不索駿馬驅驅的踐路塵。
雖然聖旨緊,請將軍勿心困。
盡交山列著屏,草展裀,鶴看家,云鎖了門,子消得順天風駕一片白雲,較他那宣使乘的紫藤兜轎穩。
(同使下山。
下)第三折[正宮端正好] 下雲台,來朝會,不聽的華山裏鶴唳猿啼。
道人不為蒼生起,子是報聖主招賢意。
[滾繡球] 俺便似片閒雲自在飛,心情與世違。
可又不貪名利,怎生來交天子達知?是未發跡,卦鋪裏,憑時節相識,曾算著他面南登基。
因此上將龍庭御寶皇宣詔,(使云)駕賜衣冠,道號希夷,賜與我鶴氅金冠碧玉圭?加道號希夷。
(謝恩了)[倘秀才] 俺這草舍花欄藥畦,石洞松窗竹几,您這玉殿朱樓未為貴。
您那人間千古事,子是松下一盤棋。
富貴把浮雲可比。
[滾繡球] 不住地使命催,奉御逼,便交早朝入內,俺便似野人般不知個遠近高低。
至禁闈,上鳳池,近臨寶砌,列鵷鸞簾捲班齊。
見這玉階前松擺龍蛇影,金殿上風吹日月旗,天仗朝衣。
(見駕打稽首科)[倘秀才] 無那舞蹈揚塵體例,只打稽首權充拜禮,(駕云了)愿陛下萬歲萬萬歲。
如今黃閣功臣少,白髮故人稀,見貧道自喜。
(駕云了)(云)貧道山野之人,不能為官。
[叨叨令] 向那華山中已覓下終焉計,怎生都堂內才看傍州例。
議公事枉淘了元陽氣,理朝綱怕攪了安眠睡。
貧道做不的也末哥,做不的也未哥,不要紫羅袍乞賜黃紬被。
[倘秀才] 但睡呵十萬根更籌轉刻,七八瓮銅壺漏水,恨不得生扭死窗前報曉雞。
休想我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道理。
(駕云了)[滾繡球] 貧道穿的蔀落衣,吃的是藜藿食。
睡時節幕天席地,喝嘍嘍鼻息如雷。
二三年,喚不起,若在省部裏敢每日畫不著卯歷。
子有句話對聖主先題:貧道子得身閒心上全無事,除睡人間總不知,交人道貼眼鋪眉。
[倘秀才] 陛下說君子周而不比,貧道呵小人窮斯濫矣。
俺須索志於道依於仁據於德。
本待用賢去不肖,舉枉錯諸直,更是不宜。
[滾繡球] 四百貫四百石,一品官二品職,子落的故紙上兩行史記,雖然重裀臥列鼎而食。
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呀!便是死無葬身之地,敢向那雲陽市血染朝衣。
本居林下絕名利,貧道呵自不合剛下山來惹是非。
不如歸去來兮。
[倘秀才] 道有個治家治國,俺索學分個為人為己,不患人之不己知。
土坑上淡白粥,瓦內醋黃虀,采那首陽山蕨薇。
[三煞] 身安靜域蟬初蛻,夢繞南園蝶正飛。
臥一榻清風,看一輪明月,蓋一片白雲,枕一塊頑石。
直睡到陵遷谷變,石爛松枯,斗轉星移。
抱元守一,窮妙理造化玄機。
[二煞] 雞蟲得失何須計,鵬鷃逍遙各自知。
看蟻陣蜂衙,虎爭龍鬥,燕去鴻來,兔走鳥飛。
浮生似透窗飛馬,光陰似過隙白駒,世人似舞瓮醯雞。
一階半職,何足算、不堪提。
[煞尾] 俺那雲間太華煙霞細,鼎內還丹日月遲;山上高眠夢寐稀,殿下朝元劍佩齊。
玉闕仙階我曾履,王母蟠桃我曾吃。
欲醉不醉酒數盃,上天下天鶴一隻。
有客相逢問浮世,無事登臨嘆落暉。
危坐談玄講《道德》,靜室焚香誦《秋水》;滴露研朱點《周易》,散誕逍遙不拘系。
超召離山到朝裏,央及陳摶受宣敕,送上都堂入八位,掌管台衡總百揆。
御史台網索省會,六部裏當該各詳細。
攘攘垓垓沒伶俐,是是非非沒盡期,好交我戰戰兢兢睡不美!(下)第四折[雙調新水令] 半生不識曉來霜,把五更寒打在老夫頭上。
您滿朝朱紫貴,怎如我一枕黑甜鄉。
揭起俺那翠巍巍太華山光,那一幅繡幃帳。
[駐馬聽] 白酒尊旁,閒慰眼金釵十二行,誤了我清風嶺上,不翻身惡睡一千場。
怕您待醉蟠桃到處覓劉郎,我委實畫蛾眉不會學張敞。
好沒鑒量,出家兒怎受閒磨障?(女色試探科)[步步嬌] 折末硬廝纏到晨鐘撞,休想我一點狂心蕩。
喚陳摶有甚勾當?命不快上遭逢著這火醉婆娘。
干誤了我晚夕參聖一爐香,半夜裏觀乾象。
[沈醉東風] 這茶採得一旗半槍,來從五嶺三湘。
泛一甌瑞雪香,生兩腋松風響。
潤不得七碗枯腸。
辜負一醉無憂老杜康,誰吃憑盧同建貢![攪箏琶] 您好是輕薄相,我又不寂寞恨更長。
干把那蝶夢驚回,多管葫蘆蹄害癢。
早是臥破月昏黃,直睡到日出扶桑。
知我著忙,不爭如此顛狂。
早聽的靜鞭三下響,識甚酬量。
[雁兒落] 官封一字王,位列頭廳相。
那裏是有官的我算著?子是無眼的天將傍![川撥棹] 恰離高唐,躲巫山窈窕娘。
戰鼎的遊仙夢悠揚。
則想道邯鄲道上,元來在佳人錦瑟旁。
[七弟兄] 這場,廝央,不尋常,粉白黛綠粧宮樣,茜裙羅襪縷金裳,繡幃中取樂催身喪。
[梅花酒] 會定當,要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卻惜玉憐香!撮合山錯了眼光,就裏我也委實倉惶。
您休使智量,俺樂處是天堂。
[牧江南] 硬哄我金殿鎖鴛鴦,高燒銀燭照紅粧。
出家兒心地本清涼,纏殺我也憑般鬧嚷,便是一千年不見也不思量。
[水仙子] 一靈暫到華山莊,袖拂白雲出汴梁。
不爭你拽金環呀地把門關上,悶煞人也瞎大王。
扭得身化一道金光,索甚你圍來圍去疾,迷羞摩娑慌,分付取臭肉皮囊。
[太平令] 現如今山鬼吹燈顯像,野猿掄筆題墻。
子怕腐爛了芒鞋竹杖,塵昧了蒲團紙帳。
塵世上,勾當,頓忘,枉交盹睡了都堂裏宰相。
[離亭宴帶歇指煞] 把投林高鳥西風裏放,也強如啣花野鹿深宮裏養。
大王加官賜賞,交臣頭頂紫金冠,手執碧玉筒,身著白鶴氅。
昔年舊草庵,今日新方丈,除睡外別無伎倆。
本不是個貪名利的世間人,是一個樂琴書的林下客,絕寵辱的山中相。
從今後飯餘皮袋飽,茶罷精神爽,高打起南軒吊窗,煙雨外種蓮花,雲台上看仙掌。
泰華山陳摶高臥雜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