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95.25 KB
- 文档页数:1
VSD膜在骨科皮肤缺损病人中的应用一、什么是VSD?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以促进创面、腔隙内渗液、液化坏死组织排出体外,隔绝创面与外环境之间的感染机会)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二、VSD技术的原理①负压:可控制的全方位负压作用,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刺激组织新生。
超过了自身皮肤及软组织对机体的代谢作用。
不②封闭:半透膜的密封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保证了创面内和皮肤的水蒸气正常透出,将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
③引流:全方位引流去除了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阻断病理反应链,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启动。
三、VSD具体操作步骤:①对缺损伤口的周围组织进行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脓液、渗液;②根据创面大小裁剪VSD敷料,填充伤口,接入引流管;③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④接通负压源.四、VSD优点:①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血液循环;②缩短病人住院治疗时间;③阻止外界细菌的进入;④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五、VSD的缺点:1、骨科创伤多发于四肢,创口四周深浅不规则,臵入材料时不易充分接触创面。
部分使用了外固定的病例,严密封闭困难。
2、对于骨外露的感染创面,VSD只是一个过渡手段,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后还需应用其他方法来覆盖创面。
3、费用较贵,病人存在一定经济负担。
六、适应症①创伤:大面积皮肤缺损、各类皮肤撕脱伤、脱套伤、挤压综合症;②骨科: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骨外露、慢性骨髓炎合并创面经久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症。
七、禁忌症:①活动性出血;②癌性溃疡。
八、VSD技术的临床意义①VSD在处理创面时,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能透气;②减少了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降低了创伤的致死率;③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致残率;④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病人监护和管理方面,只需检查负压是否有效;⑤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VSD治疗期间病人无需换药;⑥避免了开放换药时院内感染的可能;⑦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了病床周转率。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创伤骨科中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自2016年4月—10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创伤的患者。
结果:9例患者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创面经植皮或直接缝合愈合。
1例创腔变浅改为普通换药,10天后愈合佳。
结论:封闭负压吸引作为治疗难愈性创口时间明显缩短,减轻病人痛苦,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
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负压封闭持续引流;创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293-0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2016年4月—10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患者10例,现将在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4月—10月我科共使用VSD治疗下肢创伤患者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3~45岁,平均34岁。
其中重物砸伤下肢1例,术后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创面不愈3例,车祸致小腿及足部开放性伤口6例。
创面大小为5cm×6cm~118cm×25cm。
1.2 方法手术放置方法:在硬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失活组织,骨折均予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再把软组织缺损处进行修整。
把已经准备好的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植入被引流区内,确保VSD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引流管从切口或创缘直接引出。
用生物透性薄膜引流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形成负压封闭引流状态。
本组患者系选用中心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
(负压为0.04~0.06MPa)2.护理2.1 VSD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创伤和手术可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积极的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
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严重皮肤缺损创面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6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22)10-0044-02临床上对严峻的皮肤缺损患者创面的处理主要是一期清创闭合创面,或换药治疗二期闭合创面。
上述处理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并可能消失深部引流不畅,从而继发创面感染,骨髓炎等,自2022年2月至2022年2月,我科采纳VSD治疗皮肤缺损患者36例,效果满足,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0-55岁,平均34岁。
致伤缘由:车祸伤24例,机器绞轧伤3例,压砸伤6例,骶尾部溃疡期褥疮3例。
创面大小:5 cmx8cm-20cmx28cm,均有不同程度坏死组织、水肿、渗液、创面不整。
1.2 负压封闭引流材料:(1)VSD敷料: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泡沫组成的医用泡沫敷料,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有利于创面细小坏死组织准时排出体外。
(2)生物透性薄膜。
由美国3M公司生产。
(3)三通接头管。
(4)负压引流瓶:国产一般负压瓶,连接中心吸引装置。
1.3治疗方法:(1)切底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脓液、渗液。
(2)设计VSD敷料依据创面大小修剪或并接敷料。
(3)将设计好的VSD 敷料掩盖于创面,适当缝合固定。
(4)清洁创面四周皮肤,最终用透性生物薄膜黏贴密闭整个创面。
(4)将多根引流管用三通接头串接合并成一个或多个出口,待病人回病房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引流可维持5-12天换药1次。
1.4 治疗结果:应用VSD治疗36例严峻皮肤缺损患者,经5-12天引流后创面分泌物减小,水肿减轻,肉芽组织生长饱满、新奇、毛细血管丰富,创面面积缩小,12例患者创面愈合,6例行二期直接缝合、3例行植皮、6例经移植皮瓣后创面愈合。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大多为急性创伤,往往产生恐惊、忧虑,担忧疾病的预后、医疗费用,家属的照看等。
因此,我们要鼓舞劝慰患者,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状况,增加患者自信念,使其乐观协作治疗和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护理摘要】本文通过对38例四肢皮肤缺损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同时,配合创面处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VSD的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全部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功能障碍。
得出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四肢皮肤缺损护理负压封闭引流(VSD)俗称“人工皮”白色,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粘贴上半透膜,阻止外界细菌的入侵,使之处于封闭状态而进行引流,以促进伤口愈合,是外科引流技术的一项革新。
我院于2008年10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患者38例,取得良好效果,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38例(创面39处)中,男32例,女6例,年龄25-55岁。
受伤原因:车祸伤26例,重物压伤5例,机械绞伤7例。
外伤部位:上肢12例,下肢25例,双下肢1例,其中骨折并骨外露12例。
1.2治疗方法1.2.1仔细检查伤口,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彻底止血,骨外露患者在骨表面钻孔。
1.2.2将VSD敷料修剪成与创面大小一致的形状,敷贴于创面,以手掌轻压VSD敷料,将渗液吸出。
1.2.3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在VSD敷料外面覆盖生物半透膜,使创面密闭。
1.2.4用三通管将引流管合并为1个出口,连接负压源。
患者术毕回病房,立即给予负压吸引,选择负压0.02- 0.06mPa,手术后48小时持续吸引,48小时后改为间断吸引(吸引5分钟停2分钟),维持7-10日。
1.2.5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3结果接受VSD治疗的38例患者中,26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经一次性封闭引流后,肉芽组织新鲜、平坦、毛细血管丰富、创面自体植皮愈合,12例合并骨外露者,给予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行植皮愈合。
手术后随访1-6个月,全组均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功能障碍,12例骨折合并骨外露者,复查X线骨折愈合,无骨髓炎发生。
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护理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全方位、高效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侵入,有效控制感染。
VSD引入临床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革命[1]。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们应用VSD治疗15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经精心治疗和规范化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年龄38岁。
车祸伤11例,跌伤2例,耕田机绞伤2例;严重皮肤挫裂伤伴皮肤缺损2例,外伤后感染、皮肤坏死缺损3例,开放性桡骨骨折伴皮肤缺损3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皮肤缺损7例。
均为四肢受伤,平均缺损面积16cm×10cm。
1.2 治疗方法术前均行创面彻底清创及清除腔隙中已经失活的组织、脓液、污染异物,根据创面大小选择相应的VSD材料覆盖,封闭后负压7-14天,再根据具体情况二期行植皮,配合全身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2 结果经规范化护理,本组患者经7—14天持续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与护理,除1例放弃治疗、1例效果不佳外,其余13例创面缩小,肉芽生长良好,行刃厚皮片及中厚皮片植皮或二期缝合,愈合良好。
手术后随访1-9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好,创面愈合平整,康复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
3 护理3.1 心理护理突发外伤骨折伴有组织缺损及创面长期不愈合,使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
我们应向患者介绍采取的治疗方案及VSD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治愈的成功病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采取舒适功能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以利静脉及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
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患肢保暖。
3.3 引流管护理3.3.1 保持有效负压有效负压可以保证引流充分,防止膜下积液,能够快速控制感染,改善创面血供,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保持在0.02—0.06MPa,护士每1小时—2小时观察一次,观察中心负压表上的压力指示是否达到预调值,各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
骨科应用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应用骨科大面积软组织皮肤缺损及骨感染方面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8例患者应用vsd治疗进行护理观察。
结果 38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
结论骨科应用vsd治疗效果显著,其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创伤;护理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是由德国的wim fleischmann 医学博士发明,vsd引领外科引流技术进入新时代,临床中各种问题创面通过应用vsd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1],我科2010年8月-2012年7月应用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皮肤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男29例,女9例,年龄20-62岁,平均45岁,其中骨感染6例,另外32例为外伤引起,其中车祸伤18例,机械伤10例,坠落伤4例,创面面积(6-52)cm×(21-50)cm。
1.2 手术方法对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进行创面清创,选择大小合适敷料封闭创面,连接负压,骨感染患者应用呋喃西林湿敷后行vsd,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结果 38例患者经vsd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中3例患者行vsd治疗两次。
2 护理2.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出血、渗夜过多引起休克等并发症。
如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2 创面观察观察创面有无红肿,vsd敷料是否塌陷,有无漏气,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确,创面有无感染征象。
2.3 体位护理给予患者患肢抬高,减轻肢体肿胀,保持负压吸引的同时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2],同时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颜色、直觉、温度等。
2.4 管道护理保证vsd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避免打折,扭曲、脱出,引流瓶位置低于伤口,防止逆流引起感染,保持持续吸引,压力稳定,按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如在短时间内有鲜红色液体引出,先关负压,再通知医生处理。
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常规一、VSD的适应症:创伤:大面积皮肤缺损,斯脱伤,脱套伤骨科: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骨外露,慢性骨髓炎合并创面经久不愈合骨筋膜综合征烧伤:陈旧性烧伤创面,新鲜的烧伤创面,如果一期无法植皮其他:糖尿病性溃疡褥疮植皮后对植皮区保护等VSD的禁忌症:癌性溃疡伤口活动性出血伤口二.VSD术后系列护理●常规护理:1.易压迫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等处,应经常更换患者体位,防止压疮,防止维斯第(VSD)材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因而阻断负压源。
2.应选用透明的吸引瓶,并经常更换,在更换吸引瓶时,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维斯第材料内,先用钳子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瓶。
3.在使用VSD方法期间,医护人员需要观察:A负压源的负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25mmH g~-450mmHg(-0.017Mpa~-0.06Mpa).B.维斯第材料是否坍陷。
C.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
D.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如以上四点都正常,则无需再做特殊处理。
负压维持时间:1.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天,一般在七天后拔除或更换。
2.对于组织床血供较差,面积较大的创口,如手部,足部应行VSD法1~2次,时间应在7~15天。
3.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创面,如碾挫伤,散弹枪击伤等,一般行VSD术2~3次,时间可能长达15~20天。
4.植皮后用WSD法加压打包,负压状态需要维持12~15天。
●特殊情况处理:1.维斯第材料干结变硬:可能是因为密封不严,漏气所造成的维斯第材料脱醇变硬,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液性被引流被吸引干净。
如前48小时变硬,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浸泡维斯第材料使其重新变软,然后再次接通负压,仔细检查密封不确实处,有时可通过贴近材料时,吸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的位置,这时需要重新用S﹠N半透明膜密封漏气处。
2.引流管堵塞: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维斯第材料的负压源,致使材料鼓起,不见管形:这时可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10~15分钟,待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如有必要需多此操作,甚至更换VSD材料。
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0-10-26T16:06:22.12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邵胜英[导读] 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邵胜英(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中心 643020)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方法我院骨科自2009 年3 月引用负压封闭技术对8 例创伤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 8 例创伤患者全部治愈,一次性植皮成功,无感染和坏死发生。
结论 VSD治疗损伤创面:可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护理重点是保持有效、持续负压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面;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简称VSD)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它是用一种生物半透性薄膜黏贴密闭整个创面使之封闭。
从而达到:①机械隔离,阻止外来感染;②引流渗出液,引流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坏死组织。
③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成,为择期行皮瓣转移手术提供机会。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 年3 月~2010 年6 月采用 VSD治疗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8 例。
其中男性7 例。
女性1 例,年龄35~56 岁,平均年龄45.5岁。
车祸伤7 例,摔伤1 例,其中足跟皮肤缺损2 例,小腿皮肤缺损6 例。
有5 例经采用vsd引流技术在一周内生长出新鲜的肉眼组织,植皮成活。
有3 例患者伴有肌腱,骨骼裸露。
在一周内生长出新鲜肉芽组织经再次封闭引流7~10 天左右肉芽组织完全或部分覆盖裸露的骨骼面,行植皮或肌瓣转移成活。
临床体会如下。
2 材料
负压封闭吸引装置:①VSD材料(含多侧孔引流管和三通接头):聚乙烯酒精泡沫,为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②半透性粘贴薄膜:英国S&N公司生产,具有单向透气功能,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
③负压源: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压力在-125~-450 mmHg(1 mmHg=0.133 kPa)。
3 方法
彻底的清创止血,选择合适的敷料型号,擦干周围皮肤,用生物半透性薄膜黏贴密闭整个创面使之封闭。
根据需要或拼接敷料,必要时适当缝合固定,将多根引流管用多头连接管合并成1或2 个出口,待病人回病房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4 术后观察
4.1 护理人员需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引流情况,观察伤肢循环感觉,每班进行床旁交接。
4.2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局部负压封闭状态。
保持有效的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成败的关键,负压的高低及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引流的效果。
一旦负压失效,渗出液将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4.3 负压效果的观察:观察人工皮敷料是否塌陷,引流管有无赌塞,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如有漏气,可在漏气处以半透膜重新加覆。
对于皮下脂肪创面理想压力大约是-75~80 mmhg, 致密组织如肌肉创面,理想压力大约是-100 mmhg。
4.4 术后q4 h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创缘皮肤情况。
4.5 预防感染,引流液常规每4h清倒1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如引流液为鲜红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终止吸引。
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使用过的负压瓶可用500 ppm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再用灭菌蒸馏水冲瓶3 次,晾干,密封备用 5 护理
5.1 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时勿压迫或折叠引流管,以免阻止负压源。
将引流瓶放于安全位置,保持引流瓶低于伤口60~100 厘米,告知病人保持负压引流的目的及重要性,使其理解配合。
5.2 心理疏导:创伤对病人是一种打击,外伤患者大多数合并有肢体骨折。
患者往往产生恐惧和担忧,担心疾病的愈后。
因此我们要鼓励安慰患者,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
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5.3 康指导:加强饮食营养,24 小时负压封闭引流液中含有大量蛋白,因此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必要时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血浆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同时劝导病人戒绝烟酒可促进创面愈合。
5.4 功能锻炼:主要是指导患者行局部的肌肉收缩运动,并进行远端关节的主动活动。
可有效的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5.5 指导患者注意伤肢的保护及创面的自护。
防止再次受伤。
6 体会
使用 VSD治疗的病员一般5~7 天换一次药、更换VSD敷料和半透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VSD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患者创面愈合,缩短了治疗时间,避免以往由于经久不愈,合并感染,长期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因此 VSD技术在骨科尤其是创伤骨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护理人员通过对引流管道的正确护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保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胡珊珊,唐文怡,曹进.负压密闭引流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2A):44-45
[2] 张红洁.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损伤创面的临床护理[J].新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