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市场及产业链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32
产业协同集聚、数字经济与产业链韧性提升研究作者:李文龙梁帆魏曙光来源:《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03期關键词:产业协同集聚;数字经济;产业链韧性;空间杜宾模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提出了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争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值此特殊局势,如何强化国内产业链稳定性,有效抵御外部干扰对产业链的冲击,已经成为国内焦点。
我国产业链植根于世界最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最广阔的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受逆全球化、疫情、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可见,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性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产业协同集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经济赋能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显现。
因此,在协同发展与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研究产业协同集聚与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对提升产业链韧性,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产业链韧性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产业链韧性是一种复杂的适应性能力,具体表现为产业链部分环节出现问题时,产业链系统仍能对外部冲击和干扰做出及时调整、保持动态平衡,并迅速恢复正常运转[1]。
提升产业链韧性就是保持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2],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是有效保障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是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产业安全的根本保证[3];是地区主动适应全球供应链调整的现实选择[4];是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应对断链风险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策略[5]。
也有部分学者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精准把握产业链的关键薄弱环节,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多地区、跨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数字金融满足产业链主体维稳、创新的资金需求,为核心技术的突破夯实基础,解决“卡脖子”难题,是增强产业链韧性的关键[6]。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G公司盈利模式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价值链理论作为一种对企业竞争力分析的重要工具,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G公司作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G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盈利模式的特点和规律,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其次,本研究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调整盈利策略,提高竞争力;本研究还将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案例,丰富价值链理论的应用范围。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盈利模式的选择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价值链视角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重要领域。
G公司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对于了解其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对企业盈利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抓住发展机遇。
G公司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对于了解其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对G公司的盈利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盈利模式优化建议,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本文将对G公司的现有盈利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其盈利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对G公司盈利模式的剖析,可以为后续的盈利模式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价值链的角度,对G公司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影响G公司盈利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为G公司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盈利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5G加速赋能工业领域,关注机器视觉、工业控制等关键环节通信行业1、5G凭借自身优势促进工业互联网中的控制类(远程控制)、采集类(高清视频采集)、交互类(AR、VR等)等业务场景的发展2、从5G+工业的发展情况看,第一阶段:试点应用期(2019~2021年),5G赋能领域:高清视频监控、工业视觉以及AGV小车;第二阶段:飞速发展期(2022~2024年),5G赋能领域:云化机器人、工业AR眼镜、工业AR等场景应用。
3、关键技术及产业链:我们归纳总结了5G+工业的各类应用,其中工业现场的信息采集对于工业相机的需求比较大,机器视觉有望再工业质检各领域应用,相关受益标的包括奥普特、矩子科技;工业控制领域,随着 5G普及,工业机器人、AVG机器人等需求大增带动控制器、变频器、减速器等上游关键元器件需求大增,产业受益标的包括汇川技术、合康新能(大股东变更,美的入驻)4、投资建议1)低估值、业绩确定性强的行业龙头仍然是市场关注重点,持续推荐朗新科技(计算机联合覆盖)、东方国信(计算机联合覆盖)、TCL科技(电子联合覆盖)、金卡智能(机械联合覆盖)、中国联通、航天信息等,受益标的包括中天科技、爱施德等。
2)长期相关标的及观点:国内公募REITs试点推进重点关注光环新网、沙钢股份(钢铁联合覆盖)等自有数据中心物业资产的估值提升。
受益于5G承载网建设,业绩稳健,估值提升:紫光股份(计算机联合覆盖)、烽火通信等;受益于流量拉动,持续稳健成长:亿联网络、光环新网、天孚通信、星网锐捷等;低估值,基本面持续同比或环比改善:航天信息(计算机联合)、海格通信、金卡智能(机械联合覆盖)、TCL科技(电子联合覆盖)等。
物联网业务向NB-IoT/Cat1/5G网络迁移,物联网模组和下游应用企业有望受益:移远通信、移为通信。
5、风险提示5G运营商资本开支、建设进展不及预期;5G相关技术方案带来竞争格局新变化;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互联网公司开支不及预期;疫情带来不确定性风险;系统性风险。
专栏I电研院视角Column 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分析及合作模式◎撰文I占安居季鸿胡世良虞苏妍何菁钦田盼廖文凯左芳芳陶小青5G+工业互联网要持续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合作,打造多方共臝的产业生态。
只有工业互联网千行百业聚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方优 势,实现"共享资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真 正形成生态利益共同体,努力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 化、智能化的行业解决方案,才能共同推动行业繁 荣和发展。
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及生态视图_____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5G+工业互联网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生态化 产业架构,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众多企业。
上游通 过智能设备实现工业大数据的收集,再通过中游工 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处理,面向下游不同行业企 业应用。
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利益相关方通过工业互 联网平台将各方在生产、传输等流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交互汇总,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
纵观全产业链,5G+工业互联网涉及多个行 业,应用广泛、内涵丰富,产业链各层之间对于协 同要求很高。
产业链生态主要分为四层,自下而上 分别是终端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产业链 以平台层为核心,基于网络层基础向下接入终端层 设备,向工业企业提供不同场景的应用层服务。
5G+工业互联网主要合作领域5G+工业互联网合作区别于传统合作的重要 特征是幵放、协同。
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设施包括资源和能力的全要素幵放,为产业链生 态赋能,通过5G+工业互联网合作主体之间全方 位的协同创新,实现5G+工业互联网客户价值提 升。
5G+工业互联网合作目标是构建能力幵放、协同创新、客户价值三位一体的5G产业合作体系,并围绕能力幵放、协同创新这条主线来进行。
根据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及其业务拓展的范畴,5G+工业互联网合作集中于网络、平台、终端、应用等主要领域。
离散行业设备管理服务产后生产过程监控流程行业企业运营管理~。
华为5G技术发展与市场扩张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5G技术成为了当前信息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华为在5G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扩张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将通过对华为5G技术发展与市场扩张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华为在5G领域的成功经验以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华为5G技术发展1.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一直致力于5G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制定。
华为在5G技术方面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不断推动5G技术的突破。
华为积极参与全球5G标准的制定,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标准的推动为5G的发展和商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5G测试网络的搭建为了验证5G技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华为投入大量资源搭建全球范围内的5G测试网络。
这些网络覆盖了各行各业,包括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
通过测试网络的搭建,华为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5G技术的商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华为在5G技术领域不仅着眼于技术本身的研发,还积极推动5G 技术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
华为与各种行业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基于5G技术的解决方案,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
这些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安全、智能的解决方案,推动了5G技术的商用进程。
二、华为5G市场扩张1.全球市场拓展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华为在5G市场的拓展上表现出色。
华为积极与国内外运营商合作,推动5G技术的商用进程。
华为已与全球多个国家的运营商签订了5G合作协议,并在这些国家开展了5G技术的商用试点。
通过与运营商的合作,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稳步推进其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2.合作伙伴生态建设华为在5G市场扩张方面注重合作伙伴的生态建设。
华为与各种行业的优秀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5G技术的应用。
华为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3.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随着华为在5G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市场拓展,其品牌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宜昌市5G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商用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宜昌市5G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商用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5G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宜昌市的5G产业也在逐步成形,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报告将分析宜昌市5G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商用投资的可行性,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一、宜昌市5G产业发展趋势1.5G应用场景丰富宜昌市5G应用场景以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为主,将会影响到行业全面升级。
例如,智能家居将逐渐普及,5G网络可以轻松支持更多设备的连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工业互联网也将催生更多新的行业需求,5G网络将助力工业数字化的深入推进。
2.5G产业链完整宜昌市拥有完整的5G产业链,从芯片、设备、通信运营商、应用软件及数据中心的四个层次,涵盖了5G产业的全要素。
此外,宜昌市近年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5G企业及其研发中心,这些企业将不断推动和创新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5G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宜昌市的5G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目前,全市5G基站数已达2000余个。
2021年,全市5G网络全覆盖计划将落地,这将推动5G行业在宜昌市的快速发展。
二、宜昌市5G产业商用投资可行性研究1.市场需求旺盛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会将其应用于实际商用中。
以智慧城市为例,宜昌市的5G网络将为市民提供无缝连接,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应用也将对其的商用投资需求增加。
可以看出,市场对于5G产业商用投资的需求日益旺盛。
2.政府支持力度大宜昌市的政府对于5G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其建设和推广。
政府还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到市场建设中,提供了各类扶持政策,以推动5G产业健康发展。
3.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宜昌市拥有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5G企业也在不断推动5G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这也为商用投资提供了技术保障,让商业应用更具可行性和安全性。
三、结论总体来说,宜昌市5G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商用投资可行性高。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模型解析与GEMN模型构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量化模型,特别是对GEM模型进行详细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GEMN 模型。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详细解析GEM模型的基本原理、评价流程和优缺点,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改进空间。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评价量化模型——GEMN模型。
该模型在保留GEM模型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还将通过实证研究,验证GEMN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概述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是对产业集群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旨在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的构建和量化分析,评估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评价量化模型通常涉及多个维度和层面,包括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这些维度和层面通过一系列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如企业数量、产值规模、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品牌影响力等。
这些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取决于评价目的和产业集群的特定特征。
在评价量化模型中,GEM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GEM模型由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于1998年提出,它以钻石模型为基础,通过对产业集群的六个关键要素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这六个要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公司的结构和战略、本地市场、外部市场。
财务战略矩阵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以G 公司为例ʻ揭阳日报社㊀李江峰㊀ʻ世明大学㊀孙浩然第一作者简介:李江峰,揭阳日报社,中级经济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㊂通信作者:孙浩然,世明大学经营学系,中级会计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㊂摘要:关于财务战略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十分广泛,但是财务战略理论还没有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㊂本文在对财务战略矩阵模型的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G 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 2022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企业的财务战略矩阵图,根据该矩阵图选择相应的财务战略类型,并提出财务战略优化建议,以期为财务战略矩阵在我国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㊂关键词:财务战略㊀财务战略矩阵㊀经济增加值㊀可持续增长中图分类号:F275一㊁引言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㊁调控收紧㊁去库存和稳定发展等阶段,目前正面临着结构性转型的挑战,这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㊂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战略管理理念正逐渐得到企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将这一理念应用于自身的经营管理中,以提高竞争力并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㊂财务战略矩阵是分析企业价值创造和现金流状况的量化模型,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工具㊂二㊁理论概述(一)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对企业资金的筹集㊁使用和分配进行全面㊁长期和创新性地规划和安排,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和效益㊂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㊂根据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特征,财务战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扩张型㊁稳健型和防御型㊂(二)财务战略矩阵的原理财务战略矩阵是一种分析企业价值创造和现金流状况的工具,由美国学者哈瓦维尼在2000年首次提出[1]㊂财务战略矩阵的横坐标代表资金余缺,是销售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㊂财务战略矩阵的纵坐标是表示企业的价值增长状态的指标,即经济增加值(EVA)㊂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的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资金成本后的剩余利润,反映了企业为股东创造了多少新的价值㊂当EVA 大于零时,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高于资金成本,为股东创造了正向的价值;当EVA 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于资金成本,为股东造成了负向的价值㊂因此,财务战略矩阵可协助企业评估其在市场中的竞争状态和发展阶段,以便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㊂财务战略矩阵有四个象限,分别是增值型现金短缺㊁增值型现金剩余㊁减损型现金剩余和减损型现金短缺四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财务战略选择㊂同时它也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提供了新思路,可以分别对应企业的成长期㊁成熟期㊁衰退期和撤退期[2]㊂该矩阵的原理如图1所示㊂在矩阵的第一象限,EVA>0,资金短缺,企业处于价值创造和资金短缺的状态,需要采取扩张的财务策略,如扩大投资规模㊁提高投资回报率㊁适当借债或发行股票等;矩阵的第二象限:EVA>0,资金剩余,企业处于价值创造和现金流㊃33㊃充裕的状态,可以采取稳健的财务策略,如稳健扩大投资规模㊁提高股利支付率㊁进行并购或重组等;矩阵的第三象限:EVA<0,资金剩余,企业处于价值减损和现金流充裕的状态,需要采取收缩的财务策略,如提高资本效率㊁降低资本成本㊁优化资产结构等;矩阵的第四象限:EVA<0,资金短缺,企业处于价值减损和资金紧张的状态,需要采取紧缩的财务策略,如削减成本㊁减少投资㊁清理存货㊁出售无效资产等[3]㊂图1㊀财务战略矩阵模型的原理三㊁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一)G公司及房地产行业概况G公司是具有上海国资背景的上市房企,于2015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组建而成,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㊂公司开发足迹遍布上海㊁江苏㊁江西㊁浙江㊁山东等14个省(市),累计开发各类住宅㊁商业办公面积6000多万m2㊂公司是以房地产为主,并集物业服务㊁建筑施工㊁商业运营㊁冷链物流供应链和产业链等业务于一身的多元化集团型公司㊂2018 2022年G公司主要经营指标见表1㊂2022年公司的经营业绩下坡明显,营业总收入165.41亿元,同比下降36.08%;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62.90%㊂表1㊀2018 2022年G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年度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营业收入(亿元)204.94136.11149.85258.80165.41营业成本(亿元)140.7992.48121.10214.24135.03净利润(亿元)13.718.56 1.33 4.66 1.73数据来源:公司年报㊂为了评估房地行业的发展水平,本文采用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 国房景气指数 )来衡量该行业的繁荣程度[4]㊂该指数基于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景气指数理论,从土地㊁资金㊁开发量㊁市场需求等角度衡量房地产行业的基本运行状况㊂一般来说,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在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105以上则为偏高景气水平,而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㊂2018 2022年的国房景气指数变动情况见图2㊂图2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进入2022年后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自9月份已经进入较低景气水平㊂受政策收紧㊁资金紧张㊁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国房景气指数有可能会继续走低㊂图2㊀2018 2022年国房景气指数统计(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二)G公司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1.财务战略矩阵的横坐标财务战略矩阵的横坐标是销售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差额,计算结果见表2㊂可持续增长率是企业在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的最大销售增长率㊂它反映了企业利用内部资金和外部债务资金支持其经营活动的能力㊂可持续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ˑ总资产周转率ˑ利润留存率ˑ权益乘数/(1-销售净利率ˑ总资产周转率ˑ利润留存率ˑ权益乘数)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表2㊀可持续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计算表年度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可持续增长率0.080.040.010.030.01销售增长率-0.02-0.310.060.73-0.36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0.10-0.350.050.70-0.37资金状态资金剩余资金剩余资金短缺资金短缺资金剩余数据来源:根据公司年报和国泰安数据库整理计算所得㊂2.财务战略矩阵的纵坐标通过对G公司近五年年报数据的分析㊁整理,可以得到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㊂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㊃43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对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进行一些调整,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㊂一是非经营性收入和支出的调整㊂企业的NOPAT只考虑与经营业务有关的收入和支出,因此需要将非经营性收入和支出从净营业利润中剔除或加回;二是持续经营成本的调整㊂企业需要考虑一些持续经营成本的影响,如环境污染治理费用㊁研发费用等,这些成本并不在净营业利润中反映;三是资本支出的调整㊂资本支出通常是一项长期投资,不应计入NOPAT中;四是经营资本的调整㊂企业的经营资本是指其应收账款㊁存货和应付账款等资产和负债的总和㊂资本总额=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净额+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E/V)ˑRe+(D/V)ˑRdˑ(1-CIT)㊂其中:E是企业的权益资本;V是企业的总资本;Re是权益资本的成本率;D是企业的债务资本;Rd是债务资本的成本率;CIT是企业的所得税率㊂在本文的分析中,债券资本成本的计算采用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无风险收益率采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风险因子采用沪深交易所股票250个交易日流通股市值加权的BETA值,考虑到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较高,计算时取4%为市场风险溢价㊂G公司的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见表3㊂表3㊀2018 2022年G公司经济增加值(EVA)计算表年度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净利润(亿元)13.718.56 1.33 4.66 1.73 NOPAT(亿元)24.4211.83 5.737.08-1.26资本总额(亿元)487.78568.21504.81453.43423.56BETA值 1.26 1.240.870.32 1.23 EVA(亿元) 6.71-8.53-11.36-7.54-16.28数据来源:根据公司年报和国泰安数据库整理计算所得㊂3.G 公司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与评价通过对纵㊁横坐标数据的整理,可以构建G 公司的财务战略矩阵图,并绘制出在矩阵中的变动情况,详见图3㊂2018年公司处于矩阵的第二象限,为价值增值资金剩余企业;2019 2022年,G公司虽然净利润为正,但EVA为负数,说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没有超过资本成本,这种情况下,企业虽然有会计上的盈利,但没有为股东创造经济上的利润,反而损害了股东的财富㊂特别是2020年和2021年,公司处于矩阵的第四象限,陷入价值减损且资金不足的局势,G公司管理层迅速开始了适当的战略收缩,以 优布局㊁调结构㊁去库存 为重点,2020年以来进行了多轮资产处置行动,并多次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 补血 ,公司房地产开发的区域布局及投资结构得到部分优化㊂2022年2月,G公司的14亿元超短期融资券获批,公司资金短缺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财务状况回到第三象限, G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㊂图3㊀G公司财务战略矩阵图从矩阵的变动轨迹可以看出,G公司正在处于财务战略矩阵的第三象限,即价值减损资金剩余型企业㊂该公司业务已经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应致力于提高投资回报率㊁降低平均资本成本,以防止企业价值进一步减损㊂(三)G公司财务战略类型的选择目前G公司为价值减损资金剩余型企业㊂在老龄化㊁少子化加剧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颓势短期内难以扭转㊂企业的经营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G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处于矩阵的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采用防御型财务战略更符合G公司的发展需要㊂防御型财务战略是一种在市场不确定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护企业利润和现金流的财务管理方法㊂防御型财务战略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㊂四㊁对G公司防御型财务战略的建议(一)优化区域布局和投资结构优化房地产区域布局和投资结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G 公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㊁人口规模㊁资源禀赋㊁㊃53㊃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房地产开发区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产品的供需状况,合理调整房地产投资结构,增加住宅㊁商业㊁办公等多功能综合项目的投资比重,减少单一功能项目的投资比重,提高房地产产品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根据不同阶段的房地产市场周期,合理安排房地产投资节奏,避免过热或过冷的市场波动,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㊂2020年以来受疫情及土地结转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G公司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冲击,相继转让了重庆㊁昆明等西部地区项目资产,开始战略收缩非战略重点区域,回归上海,深耕长三角㊂公司应加速退出低效率㊁非深耕区域,去存量资产与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区域布局㊂(二)削减财务杠杆㊁降低融资成本2020年8月,央行㊁银保监会等部门针对房地产企业提出 三道红线 ,旨在控制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水平,防范金融风险㊂根据这 三道红线 ,房地产企业被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㊂2018年以来,G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2020年,G公司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9.3%,净负债率为188.5%,现金短债比为0.49,公司 三道红线 全踩,需要降低负债水平,削减财务杠杆㊂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过高,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还会对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造成潜在风险㊂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本成本㊂G公司应强化运营能力,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流动性压力,通过推进长短期债务调整㊁高低息成本置换㊁把握窗口期发行中期票据㊁超短期债券等融资方式,在降低融资规模的基础上,强化现金流管理,提升融资能力㊂(三)寻求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是指企业在保持主业的同时,拓展其他相关或非相关的业务领域,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㊂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横向多元化㊁纵向多元化㊁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㊂多元化发展可以增加收入来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业绩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㊂G公司是集房产开发㊁物业服务㊁建筑施工㊁商业运营㊁冷链物流供应链和产业链等业务于一身的多元化公司,但截至2022年底,G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仍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91.43%,当前收入结构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㊂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较低景气区间,G公司的房地产业务收入大幅下滑38.18%,公司很难应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的不确定性,G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㊂表4为2022年G公司主营业务的行业分布情况㊂表4㊀2022年G公司主营业务的行业分布情况营业收入(亿元)收入占比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房地产开发148.9791.43%-38.18%物业与租赁 5.94 3.65%22.26%其他8.02 4.92%-18.02%数据来源:公司年报㊂(四)根据内外部环境动态调整财务战略G公司目前的防御型财务战略的实施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不能一味地收缩或放弃发展机会,而是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找到平衡点,既能保证企业的安全性,又能抓住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机遇㊂动态性是财务战略的重要优点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同时受政府宏观调控㊁金融政策㊁人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㊂因此G公司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财务战略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㊂五㊁结语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进行调结构㊁去库存和控风险,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㊂房地产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㊁多变,各大房企正面临利润 大缩水 的困境㊂使用财务战略矩阵可以量化企业的价值状态和现金流状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㊂本文以G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近五年财务数据构建了财务战略矩阵,并对该公司防御型财务战略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为同类房地产企业降低财务风险㊁进行财务战略管理提供思路㊂参考文献:[1][美]加布里埃尔㊃哈瓦维尼,克劳德㊃维埃里.高级经理财务管理:创造价值的过程[M].王全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姚文韵.财务战略矩阵应用研究[J].财会月刊, 2006(35):5-6.[3]王郁茹.财务战略矩阵在企业的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2018(35):69-74.[4]刘颖,郭冠楠.楼市波动对房企资本布局的影响 基于财务分析视角[J].经济论坛,2020(6):120-126.责任编辑:姜洪云㊃63㊃。
⏹电子板块:继续关注ChatGPT 新兴需求驱动机会及需求反转产业链。
2月比亚迪销量19.36万辆,同比增长119%,埃安、理想、蔚来等2月销量也保持了高增长。
根据TrendForce 数据,2022年四季度DRAM 产业营收122.8亿美元,环比下降32.5%,跌幅超越三季度的28.9%,研判下半年有望企稳。
根据产业链调研,由于需求疲弱,晶圆厂开始降价保住订单,三星成熟工艺制程代工降价10%左右,联电针对2季度投片的客户将降价10%-15%。
世界先进价格降低了5%-10%,华虹宏力则降低了3%-8%。
受到Q1芯片IDM 厂商产能利用率下降及晶圆厂稼动率下滑影响,硅晶圆库存高涨,降价潮从6英寸蔓延至12英寸。
由于消费类产品需求疲弱,叠加产业链库存较大,近期消费类芯片产品出现了降价情况;受益工厂自动化、国产替代及新能源需求拉动,工业类需求转好趋势明显;面板行业1月、2月开始涨价,有望持续至二季度。
ChatGPT 将对AI 芯片、chiplet 、存储芯片、DDR5接口芯片、光芯片、电源芯片、高速覆铜板/电路板、服务器电源等产业带来积极的拉动,建议重点关注ChatGPT 需求带动的电子半导体产业链机会。
整体来看,电子板块2023年上半年处在去库存阶段,建议关注两大主线,首先是需求旺盛、低库存的汽车/工业/新能源应用方向,其次是当前弱需求,后面有望在需求回暖+补库存的拉动下,需求反转受益产业链。
⏹政策、产业双轮驱动,建议超配通信板块。
政策层面,《数字中国》规划将推动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从人口红利向信息红利转型。
产业中观层面,过去二十年ICT 产业链一轮完整的周期已经走完, ICT 产业链“端-管-云”价值轮动,以算力和传输为基础的新型ICT 商业基础设施机会已经出现。
当前看好三条主线:从0到0.1、困境反转与强制造。
从0到0.1: 长期看行业渗透率仍处在早期高速发展阶段,23年有望实现渗透率10%突破的细分板块包括充电桩、车载光学等;困境反转:短期受供应链扰动、疫情影响需求下滑等导致经营出现困境,但基本面最坏情况已经或正在过去,包括物联网模组、云计算等细分领域;强制造:重点看好具备优秀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海外布局的通信制造类公司,随着上游高价原材料去库存接近尾声,欧美制造成本大幅上升订单转移,今年此类公司上游和下游两端改善,存在利润超预期可能,包括物联网智控器、数字能源等细分领域。
ig经济学discuss题的讨论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就IG(Intangible Goods,无形商品)经济学discuss题展开讨论。
IG经济学是指研究无形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学领域。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无形商品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十分必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IG经济学讨论题的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概述和目的,同时简要提及文章整体结构。
正文部分将对IG经济学进行概念解释和现状描述。
接下来,将针对特定的discuss题展开详细讨论,并总结各个问题的核心观点。
最后,在结论中将对全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IG经济学discuss题所涉及到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阐述观点。
通过深入讨论以及参考相关研究和理论,寻求答案并提供具有启发性的见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引发更多读者对IG经济学话题的思考和讨论,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注:以上内容仅为模板中“1. 引言”部分的内容,供参考。
实际撰写时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2. 正文在本文的正文部分,将探讨与IG经济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和主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每个主题的详细内容:2.1 IG经济学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什么是IG经济学以及它的基本原理。
我们会讨论IG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并解释为什么IG经济学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2.2 IG经济模型这一部分将探讨IG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我们将提供关于不同类型的IG经济模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示例。
此外,我们还会讨论有关该领域中常见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相关信息。
2.3 IG市场与竞争在本节中,我们将研究IG市场结构和竞争对策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的影响。
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并讨论关于竞争政策和法规对IG产业发展的作用。
价值链视角下G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一、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对G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价值链视角是指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出发,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看作是一个整体,通过对这些环节和部门的管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这种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更是对企业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
因此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G公司作为一家典型的跨国企业,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营运资金,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G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G公司的营运资金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建议,以期为G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营运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包括原材料、库存、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价值链视角出发,深入分析G公司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这将有助于G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本研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B. 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旨在从价值链视角探讨G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以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