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10
道路勘测设计复知识点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道路规划、设计和建造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勘测设计概述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勘测设计工作的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确定道路的线位、纵横断面及地质条件,为道路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基本依据的工作。
二、勘测设计的主要内容道路勘测设计包括线路选择、地质勘察、地形测量、交通调查等几个主要内容。
1. 线路选择线路的选择是指在建设道路之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道路的线位。
要从经济、技术、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优线位。
2.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为了了解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措施。
3.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通过实地勘测,获取道路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包括高程、坡度、地势等。
这些数据对于道路的纵横断面设计非常重要。
4. 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为了了解道路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包括车流量、车速、交通组织形式等。
这些数据对于道路设计的通行能力和流量分析非常重要。
三、勘测设计的方法和技术道路勘测设计涉及到很多方法和技术,常用的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地形测量仪等。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多个参数,广泛应用于道路勘测设计中。
2. 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角仪器,可以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常用于细密地形测量。
3. 地形测量仪地形测量仪是一种用于获取地形数据的仪器,常见的有激光测距仪和雷达测距仪等。
四、勘测设计的重要性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设计依据勘测设计工作可以提供精确的地理数据和地质条件,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确保道路安全性通过地质勘察和地形测量等工作,可以了解道路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形特征,有助于规划和设计出更加安全的道路。
公路勘测设计知识点公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地质、测量、环境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公路勘测设计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包括地质调查、测量技术、设计要求等内容。
一、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公路勘测设计的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质资料分析等内容。
地质勘查可以通过钻孔、野外观察、岩芯取样等方式获取地质信息,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土质特性等。
地质资料分析是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确定地质条件对公路设计的影响。
二、测量技术公路勘测设计中,测量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地形测量等。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通过观测目标的坐标和角度,可以确定其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GPS是卫星定位系统,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确定测量点的坐标。
地形测量是通过测量地表的高程和形状来获取地形信息,常用的方法有三角测量、水准测量等。
三、设计要求在公路勘测设计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设计要求。
首先是符合交通运输规划,即根据当地的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确定公路的位置、线型和标准。
其次是满足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合理选择路线和施工方式,保证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环境要求,包括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的保护等。
另外,公路设计还要满足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公路勘测设计流程公路勘测设计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地质调查→测量定位→线型选择→纵横断面设计→设计计算→技术经济分析→设计报告编制。
这个流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但是每个环节都是相互依赖和衔接的,任何环节的错误或疏漏都会影响最终设计效果。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公路勘测设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
假设某地需要修建一条公路,我们需要对该路段进行勘测设计。
首先进行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和土质特性。
然后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定位,确定公路的位置和线型。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笔记一、引言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勘查、交通流量测算等。
二、地形测量1. 概述:地形测量是确定道路沿线地面高程、坡度和曲率等参数的过程。
2. 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法、GPS测量法和激光测距法。
3. 量测内容:地形测量需要测量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高程数据,并制作高程图和剖面图。
三、地质勘查1. 概述:地质勘查是为了了解道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以便确定合适的基础处理和路基施工方案。
2. 勘查内容:地质勘查需要采集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岩石种类和地下隐患等信息。
3. 勘查方法:地质勘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钻孔、地质雷达和岩芯取样等。
四、交通流量测算1. 概述:交通流量测算是为了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确定车道数量等,以满足预期的交通需求。
2. 测算方法:交通流量测算常用的方法包括交通观测、交通计数和交通模型等。
3. 测算指标:交通流量测算的指标包括交通流量峰值、车道利用率和交通速度等。
五、道路几何设计1. 概述:道路几何设计是为了满足交通运输安全、顺畅和经济等要求,制定合理的道路线形、横断面和纵断面。
2. 设计要素:道路几何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曲线半径、超高、坡度和路段长度等。
3. 设计原则:道路几何设计的原则有平缓和合理的坡度、充足的减速和加速带以及适当的安全设施等。
六、排水设计1. 概述:排水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在降雨等天气条件下能够及时排走积水,保障道路运行安全。
2. 设计要点:排水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点包括排水沟、雨水管道和设立合适的水流方向等。
3. 设计标准:排水设计需要遵循的标准包括雨水流量计算、排水沟断面尺寸和污水排放等。
七、路基与路面设计1. 概述:路基与路面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平整度,提供舒适和安全的通行条件。
2. 设计要素:路基与路面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路基土的厚度、路面层结构和材料的选取等。
道路勘探设计知识点道路勘探设计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地质、土壤、水文以及现场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估,确定道路工程设计的基础数据和参数。
道路勘探设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道路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道路勘探设计的几个主要知识点。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道路勘探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层的性质、分布和稳定性等信息,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钻孔两个方面。
地质调查主要是通过野外观察和采集物探资料,了解地质构造、岩性和断层等情况。
地质勘探钻孔则是通过钻孔取样,对地下地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试,得到更加准确的地质信息。
二、土壤勘探土壤勘探是道路勘探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影响着道路的设计和施工。
通过土壤勘探,可以确定土壤的组成、颗粒大小、含水量等参数,为道路的承载力和排水设计提供依据。
土壤勘探通常包括土壤试验、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步骤。
土壤试验可以通过对土壤进行现场的物理、化学分析,获取土壤的基本特性。
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则是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更加详细的测试和研究,得到土壤的更深层次的特性。
三、水文勘探水文勘探是道路勘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文情况对于道路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山区和河流附近的道路。
水文勘探主要包括水文调查和水文观测两个方面。
水文调查通过野外观察和收集历史水位和水文资料,了解降雨量、径流量和水位等水文参数。
水文观测则是通过设置水文观测站,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得到更加准确的水文数据。
水文勘探的目的是为道路的排水设计、抗洪设计以及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环境勘探环境勘探是道路勘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勘探主要包括环境调查和环境评估两个方面。
环境调查通过野外观察和收集环境监测资料,了解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敏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等。
环境评估则是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综合考虑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道路勘测设计20151、设计速度:是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又称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潜力).3、行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此时汽车眼公路路面行驶所需的最小必须安全距离4、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避免设计成合法不合理的“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5、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6、横向力系数:用单位车重的横向力来衡量稳定性程度7、合成坡度:由纵坡与横坡组合成的坡度。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9、临界车速:汽车稳定运行的极限最小速度。
10、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
11、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2、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13、完全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14、服务水平:为了说明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以交通状态为划分条件,定性的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合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15、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面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17、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18、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9、各级公路的视距要求:(1)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2)二三四级公路视距不得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4)在交通量不大的低等级公路上,对于不能保证会车视距的路段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措施以防止碰车事故的发生.如:在路中心划线或设置高出路面的明显标志带,强调“各行其道”、“靠右边走”、“转弯鸣号”。
道路勘测设计全知识点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旨在确定道路的线路、断面和纵、横坡等参数,为道路的建设提供准确、详尽的设计数据。
本文将从勘测设计的步骤、内容、注意事项等角度,全面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知识点。
一、勘测设计步骤道路勘测设计包括勘测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实地勘测、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步骤。
1. 勘测前准备工作道路勘测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勘测的目的、范围和要求,获取相关的基础资料等。
此外,还需要编制勘测设计方案,明确勘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 现场实地勘测现场实地勘测是道路勘测设计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路线勘测和纵、横断面勘测两个方面。
路线勘测主要是确定道路的线路,包括起点、终点、过渡线路等。
在路线勘测过程中,需要实地考察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并确定路线的位置和走向。
纵、横断面勘测是为了确定道路在纵、横向上的变化情况,包括坡度、曲线半径、超高、房屋、水利设施等,以及与路线相关的交叉路口、桥梁、隧道等。
3. 数据处理在完成实地勘测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设计编制。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计算、归纳和绘制等。
4. 设计编制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根据道路的勘测数据,进行设计编制工作。
设计编制包括道路线形设计、断面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排水设计等,最终形成道路勘测设计成果。
二、勘测设计内容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路线勘测结果、纵、横断面信息、地形图、地物图、标志标线图、排水设计等。
1. 路线勘测结果路线勘测结果包括道路的起点、终点、里程桩号、路线的走向、交叉路口、桥梁、隧道等信息。
2. 纵、横断面信息纵、横断面信息是道路勘测设计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地面线、纵断面线、辅助线等,以及相关的道路标高、房屋、水利设施等数据。
3. 地形图道路勘测设计需要制作地形图,以直观展示道路所经过的地形情况。
地形图需要准确表达地势、高程和地面特征等信息。
4. 地物图地物图是道路勘测设计中绘制的道路周边地物的分布图,包括建筑物、树木、水域等。
道路勘察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道路勘察设计是道路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在道路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技术要求,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总结一些道路勘察设计的知识点,以供参考。
二、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道路勘察设计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调查:对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因素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2. 岩土勘察:对基岩和土壤的性质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确定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从而为道路的设计提供依据。
3. 地质灾害评估: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陷等)对道路建设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三、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道路勘察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 交通流量统计: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量峰值以及交通流线的走向,为道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 车辆类型调查:调查不同类型的车辆(如轿车、货车、公交车等)在道路上的比例和行驶速度,以确保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3. 交通事故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交通事故数据,了解道路现有问题和风险点,为道路设计的改进提供基础。
四、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道路勘察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包括以下内容:1. 大气环境评价:评估道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扬尘、空气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2. 水环境评价:评估道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如水体的排放和污染防治,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生态环境评价:评估道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植被破坏、野生动物迁徙受阻等,并提出保护和修复方案。
五、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确定道路的功能定位和设计要求,包括:1. 路网布局:根据地区交通需求,合理布局道路网,确定主干道、支线道和次干道等各级道路的位置和数量。
2. 路段设计:根据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横断面设计、道路标线和标牌设置等。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
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
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
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
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必背知识点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由经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准确位置。
2.平面坐标:平面坐标是指在某一平面上,利用笛卡尔坐标系的x和y轴表示点的坐标,常用于道路勘测设计中。
3.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地面的形状、地势、高低起伏等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沼泽等。
二、勘测测量知识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指对道路所在地区地势、地貌等特征进行测量的过程,包括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控制点测量等。
2.交通流量测量:交通流量测量是指对道路上机动车辆、行人等交通流量进行测量和统计的过程,用于确定道路的设计需求。
3.地下管线调查:地下管线调查是指对道路勘测区域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和标记,以避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管线造成损坏。
三、设计原理与要求1.道路等级设计:道路等级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承载能力,将道路按照等级划分,并确定设计标准和要求。
2.道路几何设计:道路几何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线型、横断面和纵断面等设计要素。
3.标志标线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上应设置的交通标识和道路标线。
4.排水设计:排水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的纵、横断面形状和地形特征,设计排水系统以防止道路积水和冲刷。
五、环境保护与设计1.生态环境保护:在道路勘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道路周边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2.噪声与振动控制:道路勘测设计中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道路交通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保障周边居民的安宁和生活质量。
3.空气质量保护:道路勘测设计要考虑减少机动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六、设计报告与成果交付1.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是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文档,包括项目背景、设计原理、设计计算和建议等内容。
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是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用于指导施工和监理。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在规划、建设道路前,对路线进行测量、勘察、设计和规划的一系列工作,是道路建设的第一步。
以下是关于道路勘测设计的一些知识点:1.测量技术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地形测量等。
其中,全站仪测量精度较高,适用于道路纵断面、横断面、平面、交叉路口坡度和曲线等测量;GPS测量适用于对大面积地形进行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制图;地形测量适用于狭窄、崎岖地形的测量,包括测量高缘线、侧缘线、人行道、排水设施等。
2.地质勘探在道路勘测设计中,地质勘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道路所经过的地层情况、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分布、灾害隐患等信息,并作为道路设计的重要参考。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钻探、试验坑、地震波勘探等。
3.路线设计路线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环节。
路线设计需要按照城市或乡村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当地的交通、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确定道路的起点、终点、路线、道路等级、纵坡和横向坡度、曲线等设计要素。
路线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路线的经济、实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达到科学规划道路的目的。
路基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路基设计要考虑到不同路段的地质构造、地形特征、土壤类型等因素,在充分了解路段情况的基础上,设计路基的高度、宽度、坡度、侧向护坡、排水设施、边沟等设计要素,使之能够承载交通运输和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达到安全高效地运输的目标。
路面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路面设计要根据道路所处的交通量、车速、车型等不同因素,确定路面的厚度、强度、路面结构类型、路面材料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路面弯曲、坡度、路桩、树木、人行道等因素对路面的影响,达到经济、安全、舒适、环保的要求。
6.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勘测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交叉口设计必须考虑到各种交通形式,包括汽车、自行车、行人、公交车等。
交叉口设计涉及到交叉口的类型、控制方式、信号设计、交通标志、路口亮化等问题。
第一章绪论1.道路的运输的特点: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则具有以下优点:①机动灵活,直达门户。
②运送速度快,适应性强。
公路运输可避免中转重复装卸,能满足各方面多种运输需要,不受批量限制,时间不受约束,对贵重物品、易碎物品、防腐保鲜货物的中短途运输,尤为适宜。
③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
④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⑤道路运输在客运上有很大优势。
道路运输缺点:①运量小、油耗大,运输成本高。
②环境污染大2.五横七纵五纵 1. 同江—三亚(含长春—珲春支线)2. 北京—福州(含天津—塘沽支线及泰安—淮阴连接线)3. 北京—珠海4. 二连浩特—河口5. 重庆—湛江七横 1. 绥芬河—满洲里2. 丹东—拉萨(含天津—唐山支线)3. 青岛—银川4. 连云港—霍尔果斯5. 上海—成都(含万县—南充—成都支线)6. 上海—瑞丽(含宁波—杭州—南京支线)7. 衡阳—昆明(含南宁—友谊关支线)3.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1)道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分类:1)公路2)城市道路3)厂矿道路4)林区道路5)乡村道路公路--指联结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地区,主要供汽车行驶且具备一定技术和设施的道路。
(2)道路的功能1)公路的功能①承担中、短途运输任务(短途运输为50km以内;中途运输为50~200km)。
②补充和衔接其它运输方式③也可独立担负长途运输任务2)城市道路的功能①联系城市各部分,为城市各种交通服务,并担负城市对外交通中转集散。
②构成城市布局的骨架③为防空、防火、防地震以及绿化提供场地。
④是城市铺设各种公用设施的主要通道。
⑤为城市提供通风、采光,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⑥划分街坊,组织沿街建筑,表现城市建设风貌。
(3)公路的行政分级1)按其重要性和使用性质划分:①国家干线公路(简称国道) ②省干线公路(简称省道) ③县公路(简称县道)④乡公路(简称乡道) ⑤专用公路2)按其技术等级的划分:①高速公路②一级公路③二级公路④三级公路⑤四级公路(4)城市道路分四类:①快速路:为城市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②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③次干路:次干路和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的功能④支路:为次干路和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4.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5.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处来往的车辆数,又叫交通流量。
6.道路的通行能力: 又称道路交通容量,是指车辆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在保证行车舒适、车流无阻碍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以辆/h 或辆/昼夜计。
7.交通密度:固定时间(一般以平均昼夜计算),在一定长度路段(例如 10km)上的车辆数量。
它反映了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
8.公路的基本组成 路线:是指公路的中线。
线形:是指公路中线在空间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结构组成 1. 路基 2. 路面 3. 桥涵 4.排水系统 5. 隧道 6. 防护工程 7. 特殊构筑物 8. 沿线设施 9.交通服务设施 9.城市道路的组成 供城市中各类车辆行驶用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沿街沟、进水口、地下管道、窨井、雨水管、排污管;沿街地面设施;(如照明灯柱、电杆、给水栓等)地下各种管线;(如电缆、煤气管)交通安全设施;交叉口、停车场、公共汽车站台等。
10.道路勘测设计程序公路建设包括四个环节:①公路规划②公路勘测设计③公路施工④公路养护依据工程性质的要求可分三阶段: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 ①初步设计(踏勘测量)②施工图设计(详细测量)两阶段设计:可行性研究→计划任务书→初步测量→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定线测量→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1.路线路线的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纵断面--沿着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公路横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空间线形抛物线直线纵断面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平面线形线形2.平面线形要素曲率为零的线形 ….……直线;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 缓和曲线。
(1)直线的特点: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2)圆曲线线形特征: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
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
3)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
3.平面曲线组成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反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
4.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5.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受力分析 R ——平曲线半径 (m )u ——横向力系数V ——行车速度 (km/h ) ih ——横向超高坡度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称为横向力系数(用u 表示)6.横向倾覆条件分析利用此式可计算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 或最大允许行驶速度V 式中:b —汽车轮距 (m )hg —汽车重心高度 (m )h iR V -=1272μ⎪⎪⎭⎫ ⎝⎛+≥h g i h b V R 212727.横向滑移条件分析利用此式可计算出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滑移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 或最大允许行驶速度V式中:φh —横向附着系数, 一般φh =(0.6~0.7)φ,φ值见P328.弯道的超高与加宽(1)超高:指的是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受横向力或离心力作用会产生滑移或倾覆,为抵消车辆在圆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保证汽车能安全、稳定、满足设计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
(2)绕内边缘旋转(适用于新建公路)绕中线旋转(适用于改建公路)绕外边缘旋转(适用于特殊公路)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用于窄中间带的公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不同中间带的公路均可)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用于单向车道数大于四条的公路)城市道路单幅路路面宽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间分隔带边缘旋转, 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
(3)超高缓和段: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4)曲线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
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5)加宽缓和段: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匀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为------加宽缓和段9.圆曲线的计算(1)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为:)(1272h h i V R +≥ϕ 2 )12(sec 180 2L T J R E R L tg R T -=-=⋅⋅=⋅=切曲差:外距:曲线:切线:ααπα(2)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如下:ZY(桩号)=JD(桩号)-T QZ(桩号)=YZ(桩号)-L/2YZ(桩号)=ZY(桩号)+L JD(桩号)=QZ(桩号)+J/2 10.缓和曲线(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1)缓和曲线----是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2)其线形特征为:1) 缓和曲线曲率渐变,设于直线与圆曲线间,其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
2) 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
3) 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后,使平面线形更为灵活,线形自由度提高,更能与地形、地物及环境相适应、协调、配合,使平面布线更加灵活、经济、合理。
4) 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复杂。
(3)缓和曲线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视觉效果好。
(线形缓和)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行车缓和)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超高缓和)11.行车视距(1)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2)视距种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等四种。
12.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1)圆曲线的组合:它的组合有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复曲线等(2)回头曲线:指在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展线时所采用的,其圆心角一般接近或大于180°的曲线。
由一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回头曲线起点的距离,在二、三、四级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150、100米。
1)简单形曲线(用于4级公路及其它各级)2)基本形曲线(用于:高、一、二、三级中,)3)凸形曲线(山区公路二、三级中,地形、地物受限制的路段)4)S形曲线5)C形曲线6)复合形曲线7)复曲线第3章纵断面设计1. 基本概念1)纵断面: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
2)路线纵断面图: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形叫路线纵断面图2.纵坡设计(1)纵坡度表示方法: 纵坡度的表示方式不用角度,而用百分数(%) ,其定义为克服高差与路线前进水平距离的比值的百分比。
(2)最大纵坡:道路纵坡设计的极限值,重要指标。
其大小将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行车安全以及运营成本和工程的经济性制定依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V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车辆行驶安全;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