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促销方式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21.23 KB
- 文档页数:7
房地产企业促销手段税务处理全透视作为一种高度竞争的行业,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促销手段相当丰富多样。
这些促销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现金返还、折扣优惠、大礼包、赠送车位等。
然而,这些促销手段不仅仅需要注意市场合规,还需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进行处理。
从税务角度出发,我们来全面透视房地产企业促销手段税务处理。
现金返还现金返还是许多房地产企业喜欢采用的促销手段。
税务上,这种促销手段属于附加条件下的减免贷款利息,属于企业捐赠,受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因此,在税务上的处理方式也是比较清晰的。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记载现金返还,作为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同时纳入企业所得税报告纳税范围。
折扣优惠房地产企业折扣优惠也较为常见。
这种促销手段同样受到税收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
折扣优惠是一种减免销售价款的方式,属于商业合同元素之一,但并不属于企业捐赠。
因此,在税务处理上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企业在折扣时,需要把商业合同中的实际售价和实际买断价做出明细账,用于计算企业所得税。
大礼包房地产企业往往在推出新楼盘时,会为购房者提供一定价值的礼品,这种促销手段称之为大礼包。
大礼包包含的商品通常是以企业的名义进项,对应到增值税中,需要主动申报税额。
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更加注重财务透明度,如礼品赠送的开销、赠品采购透明度等都需要有明晰的财务记录。
赠送车位房地产企业为消费者赠送车位可以促进销售,但在税务处理上也需要注意。
赠送车位是一种附属条件式交易,也属于商业合同元素之一。
考虑到赠送车位涉及面上限比较大,除了在合同中进行详细记录外,企业还应在财务记录中记下车位的价值以及其所在区域的相关信息。
在税收计算时同样要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促销手段相当丰富多样,然而在税务处理上也要进行周全的处理。
企业需要注重财务透明度,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相应的明细账记账,防止在税收计算上出现漏洞,以免引发税务风险。
在中国经济迅速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交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销售折让、销售折扣、返还利润,表现形式五花八门。
作为指导各交易主体进行会计处理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由于复杂的原因,财政部做出的规定前后不相吻合,导致各企业会计处理方法混乱的局面。
与此同时,作为指导各纳税人进行税务处理的税收规范文件,税务总局的规定也过于含糊笼统、缺乏严密性和合理性,导致各地方税务执法机关执法标准的不一致,纳税人不仅无所适从、动辄获罪,而且苛严的发票管制制度已经对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产生了不当影响后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本文试图厘清这一现状,为纳税人提出适当的当前对策,并就财税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提出建议。
一、销售折让的界定、会计与税务处理所谓“销售折让”,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有相同的、明确的规范。
财政部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第4条定义:“销售折让,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财会[2000]25号《企业会计制度》第86条给出了完全相同的定义。
对于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财政部令[1992]5号《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和销售折扣,应作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记账。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第6条规定:“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收入。
”《企业会计制度》第86条也给出了完全相同的规定。
因此,企业在发生上述“质量问题销售折让”时,会计上应当直接扣减销售收入。
财政部文件财法字[1993]38号《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一般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
”明确了“销售折让应从销项税基中扣减”的精神。
因此,纳税人应当按扣减折让后的销售收入申报缴纳增值税。
但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人减报折让销项又规定了附加限制条件。
在国税发[1993]150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第十二条中规定:销货方先要收回旧专用发票,或者取得买方税务机关审批的《退货与索取折让证明单》,才能扣减当期销项税额。
2008-11-21 | 各种促销方式的会计及税务处理(一)在当今大多数商品出现“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销售活动中,往往采取多种多样的促销方式。
针对各种不同的促销方式,如何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以控制涉税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应关注的问题。
本文试对如何协调各种促销方式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进行分析。
一、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商业折扣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方式。
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对于批发商往往给予商业折扣,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即通常所说的“薄利多销”。
对于季节性的商品,在销售的淡季,为了扩大销售,企业通常采用商业折扣的方式。
有时企业也利用人们的消费心理,即使在销售的旺季也把商业折扣作为一种常用的促销竞争手段。
基本的商业折扣形式一般在交易发生时即已确定,它仅仅是确定实际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不需在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账上反映。
在税收法规方面,主要的规定有:国税发[1993]154号: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国税函发[1997]472号: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以上两份文件分别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角度做出了规定,要点是对发票开具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于基本的商业折扣形式来说,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是一致的。
但是随着企业促销方式的发展变化,在基本的商业折扣形式之外,又衍生出多种其他形式,如返利、搭赠(包括搭赠同种产品、搭赠不同产品、搭赠外购的促销品)、优惠积分卡、折扣券(代金券)等,在奥奇丽集团,就存在返利和搭赠的促销政策。
百货公司促销常用筹划方案的税务处理PR (PublicRelation公共关系)活动和SP (Sales Promotion促销)活动。
前者是为了积聚人气、增加客流量,而后者则是直接针对促进销售额而设计。
目前,商场流行的促销活动方式主要有打折、满减、买赠、满额赠、返券、抽奖等等一、“打折”与“满减”促销的税务处理“打折”即用原价乘以折扣率得出实际成交价格的促销方式。
而“满减”则是指当消费达到一定金额时,对原价再减免一部分价款的促销方式,这其实是变相的“打折”方式,区别只是折后价格的计算方法不相同。
根据国税函[2008]875号文件规定: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属于商业折扣,商品销售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在“打折”与“满减”促销方式下,均可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来确认销售收入,销售发票可以直接开具折后金额,也可以在发票上分别列示原价和折扣金额。
二、“买赠”与“满额赠”促销的税务处理“买赠”是指顾客购买指定商品可获得相应赠品的促销方式。
对赠品的税务处理通常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之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视同销售货物。
其计税价格应根据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有本细则第四条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一)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二)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三)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商品不涉及消费税时,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一般为10%”。
[例1]ABC牛奶公司在乙超市举行新品推广促销活动,每箱新品牛奶绑赠纯牛奶10包,若同时购买3箱以上,则超市另行加赠保鲜盒1个。
超市本身不销售此种保鲜盒,故从其他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采购价为3元/个(开具普通发票)。
新品牛奶零售价46.8元/箱,超市采购价30元/箱(不含税),绑赠的纯牛奶为ABC牛奶公司免费提供。
商户与商场在联营模式下商品促销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摘要:商场为了招揽顾客,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额,通常采用各种各样的促销行为销售产品。
本文主要分析商场在联营模式下商业折扣及返券销售两种商品促销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原则,并通过案例来探讨两种促销活动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方法。
关键词:商场联营商品促销会计与税务处理联营模式是指经销商负责联系货源,组织进货,并达到商场要求的保底销售额,商场提供销售的经营场所;销售活动由商场统一管理,开具商场发票,商品的销货款由商场统一收取的一种经营模式。
商场根据联营协议中约定的销售额抽点比例来确定商场自身和各经销商的销售收入份额。
经销商按应享有的销售收入份额为商场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与商场结算的凭据,商场记为进货成本,并进行进项税抵扣。
因而,各销售柜台(即经销商,下同)与商场则存在货款结算、收入分割等问题。
商场如何将销售货款在商场与各柜台之间进行合理分割,销售业务应怎样核算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商场与供应商联营业务会计处理的特点联营模式的核算区别于自营模式最大特点是,商场不需要占用自己的资金组织进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库存,节约了库存商品管理的成本,因而不需要设置“库存商品”账户。
商场为了核算商场与供应商商品结算成本及货款的结算情况,可以设置“受托代销商品”和“受托代销商品款”两个科目。
在传统手工记账情况下,自营零售企业会计核算通常采用“售价金额核算,实物负责制”。
而联营方式下,所有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都由供应商负责,商场负责销售场所的管理和商品销售后货款的结算工作。
另外,目前计算机使用比较普遍,借助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商场单品核算的需求,因而,商场联营通常不采用售价金额核算,而是直接核算与供应商结算的进货成本,不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月末也不进行进销差价的分摊,会计核算大大简化了。
联营模式下,商场先销售,后结算。
在商场与供应商签订联营协议时,说明商场与供应商联营合作关系已存在,商场应当核算联营商品销售后应与供应商结算的价款及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但商场在货款结算之前,没有取得供应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直接确定商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文集策划 乐税网各种促销方式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案例解析【标 签】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业务主题】个人所得税【来 源】案例:J公司为服装公司,在2014年5月店庆时进行了一次促销活动: 购买服装满399元,赠送精美笔记本一本,该笔记本的外购价格为35元/本;购买服装满899元,赠送J公司生产的单肩包一只,该单肩包生产成本为70元,销售价格为399元;购买服装满1599元,可以立减399元,并获得会员卡,20元积分1分,10分可在下次消费时抵扣现金1元;所有购买J公司服装的消费者都可以获得一张折扣券,在2015年6月30日之前再次购买可以凭券享有七折;所有会员都会获得J公司的100元抵用券,并将抽取2名会员赠送四天三夜韩国行。
请问:J公司的各种促销中,在企业所得税、流转税和个人所得税上分别会产生哪些税?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什么风险?是否有可以筹划的方法?案例分析: 1.满就送外购产品(满399就送外购笔记本) 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视同销售货物。
”这就意味着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发生有偿捐赠的商品不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如果发生无偿赠送货物或商品的行为,则要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
而本方案下,对外赠送笔记本行为是有偿赠送行为(也称随货赠送行为),不应视同销售行为,不应计算销项税额(铂略财务培训认为本质上笔记本的销项税额隐含在企业销售满399元的商品的销项税额当中,只是没有剥离出来而已。
因此对于笔记本的进项税额应允许其申报抵扣,赠送笔记本时也不应该单独再次计算销项税额);不过笔记本是外购的,其销售收入和成本都是采购成本35元,相关计算如下(假设产品售价为400元,产品成本为100元):应纳增值税=(400/1.17)*17% -(100/1.17)*17% -35/1.17*17%但目前税局和企业可能就该赠送行为属于“无偿赠送”还是“有偿赠送”发生争议。
关于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等事宜的会计和税务处理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
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
”在企业对外经济交往中,获得正常价格之外优惠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对这三种实务中发生较为频繁的销售模式,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暂行条例》等均有明确规定。
“回扣”是指企业在发生销售行为时给予购货方的折扣或折让的统称,与上述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相区别,前者属于会计和税务专业术语,强调规范处理,而“回扣”则是日常经济活动中的常用俗语,不属于会计或税务专业术语,不涉及账务处理问题,多用于经营术语的表达,一般不考虑销售方或购货方的财务和涉税处理。
一、商业折扣的处理商业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因购货方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
如购买5件,销售价格折扣10%;购买10件,销售价格折扣20%等。
其特点是折扣是在实现销售时同时发生的。
税法对商业折扣的定义与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的解释,销售货物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收入金额。
实务中,商业折扣有两种做法,一是折扣销售,即按照折扣后的金额开具发票,确认收入,计算销项税额;二是销售折扣,即将未折扣前的销售额与折扣额开在同一份发票上。
这两种做法均符合现行流转税、所得税处理及会计处理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采用商业折扣方式销售货物的,应按最终成交价格进行商品收入的计量。
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3)154号文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各类促销⼿段的税务与会计处理的⽅法⼀、赠品促销【例】某超市2008年11⽉推出购买某品牌奶粉⼀罐赠送⽑绒公仔的买赠活动。
该品牌奶粉进价42元桶,售价76.05元/桶;⽑绒公仔进价12元/个,售价24.99元/个,赠品由超市提供。
促销当天共售出奶粉60罐,同时赠出⽑绒公仔60个。
以上均为含税价格,适⽤税率17%。
对于正价销售的商品按照正常销售商品处理,计算应缴税费如下:应交增值税=76.05÷(117%)×17%×60=663(元)(1)确认销售收⼊借:库存现⾦4563贷:主营业务收⼊39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63(2)结转正价销售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2520贷:库存商品2520由于本例中所赠送的赠品为超市提供,属于超市的销售⾏为,不属于奶粉⽣产商的降价⾏为,因此必须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赠品应交增值税=24.99÷(117%)×17%×60=217.86(元)(3)赠品的会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937.86贷:库存商品72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17.86国税函[2008]875号⽂件中规定:“企业以买⼀赠—等⽅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
”⼆、返券销售返券销售是指顾客在购买⼀定数额的商品后获得商家赠送相应数额购物券的促销⽅式。
返券销售极容易激发消费者连续购物的欲望,⼜不会使商家负担多余的税⾦,因此为⼤多数商家所喜爱。
依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的稳健原则,在销售货物的同时应该对购物返券按或有事项的核算原则处理。
企业在销售实现时将派发的购物券确认为“销售费⽤”,同时贷记“预计负债”;当顾客使⽤购物券时,借记“预计负债”,贷记“主营业务收⼊”等科⽬,同时结转销售成本:若顾客逾期弃⽤购物券时,将“销售费⽤”和“预计负债”冲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