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争取名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饶、可歌可泣的斗争。
然后尽管有那么多的革命先驱的不断努力,但是还是相继失败了,最终在中国的先进分子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下,真正的获得了民族的解放和革命的成功。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
以林则徐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和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正是因为他们的变革没有改变人民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以及外来帝国主义的掠夺的现状,人民生活日益陷入绝境,因此最终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这些方案在中国不能行通的时候,此时,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给中国的革命道路送来了希望,十月革命给中国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这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列宁领导成立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使得马克思主义得到了现实的运用。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日渐迫切。
后来在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等人的组织下成立了早期的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主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让更多的工人参与进来,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工人也转变了信念,成为了一批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做出的一种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其中,经济学是基础,阶级斗争是根本出发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的观点就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
而所谓的唯物辩证主义,也就是其所宣称的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正好和中国倡导中庸的儒家传统观念相一致,所以为国人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
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在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寻求中国的再生之路,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探索,中国几代志士仁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洪秀全到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人,前赴后继、历尽坎坷。
这些事实证明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于是中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思考新的救国思想。
他们向西方学习,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广泛接受了西方的影响,从社会“大同”、君主立宪到资产阶级共和国,都曾经强烈地吸引着中国人民的注意力。
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世界大势和中国历史进行精心观察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在对种种主义、种种学说进行广泛了解和诸多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自由争论。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中国首先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当时社会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
他们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与他们始终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并不断地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这种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的。
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
新文化运动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禁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拓了道路,创造了思想条件。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在各种新思潮的比较和竞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面对各种学说和救国方案,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选择,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第一,经过比较,中国先认识到,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不能救中国,从而转向了社会主义。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使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代替空想社会主义。
第三,经过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的三次争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更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从1919年到1 923年,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先后战胜了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4)外来影响——分为两点:①“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开始暴露。
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生产过剩、社会两级分化、国家内部阶级矛盾激化等,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里都有详细的分析和解剖。
论述题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答:1,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有重大意义:一是对民主和科学的张扬,对旧民主、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予封建统治者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二是加速了中国人们的觉醒,促使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三是否定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人们敢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接受新思想,这就为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对它的评价为:“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自从有了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2分)2. 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3 分)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3分)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3分)3.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希望。
中国人民正当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奋斗,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明危机发生碰撞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左右碰壁的知识分子忽然发现,高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第三种文明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知识分子的转变呢?那就是:第一,十月革命启示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走向胜利;(2分)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分)第三,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
阅读近中国近代史,人们总会产生困惑: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否一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
最后中国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
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
而后“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
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
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2、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
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
这样,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
正因如此,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三民主义行不通,实业救国遭受挤压,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走不通,正当中国处于迷茫的状态中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处在彷徨苦闷的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的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寻的主义.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李大钊继承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从爱国立场出发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2)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也给国人以重要的思想启蒙的作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有力地打破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在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结起来.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中国在19世纪后期面临着内外压力和
社会问题的严重恶化。
一些先进分子开始对传统社会制度和观念进行反思,认识到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局限性。
2.对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接触:随着中国与西方接触的增加,启
蒙思想和科学知识进入了中国。
西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给予了中国先进分子对改变社会现状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想体系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3.中国社会问题的紧迫性:中国社会面临着封建主义的深重压
迫、民族危机和经济落后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理论框架,满足了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也对中
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它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鼓舞了中国先进分子追求社会公正和解放的决心。
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学习相关的著作和与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的交流来了解其理论和内容。
他们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等,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一些先进分子也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和
实践相结合,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运动。
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具有独特的特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选择,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使他们在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探索失败,说明他们都不能完成反封反帝的认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马更适合中国国情。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
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
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然后,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
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
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
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抛弃了资本主义道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外国资本不允许决定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产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而他从产生起就一直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清政府封建势力的压迫。
技术依赖外国就要受制于外国,开办企业也要封建官府批准,自然也向官府妥协。
所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开始就有软弱性。
中国的资产阶级与外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背景不同,而其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带领中国走上正确的现代化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方法,试图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希望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但是帝国主义势力是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毛主席也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走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是:美国打击封锁,苏联不信任。
而中国就要自己寻求发展道路。
由于当时财政的统一、中国资本主义弱小、国营工业的强大以及考虑到当时农业发展的状况,同时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旧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里数不清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一直压迫者中国广大的人民,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巨大的阻碍。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广播各种努力屡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极大的疑问。
第三、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用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