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酒店建筑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85.50 KB
- 文档页数:23
酒店建筑设计方案文本酒店建筑设计方案酒店建筑设计方案是基于现代人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建筑类型。
酒店不仅是提供住宿的场所,更是为客人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服务环境。
以下是一份酒店建筑设计方案的文本,介绍了该酒店的总体设计理念、建筑形态、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理念本酒店设计以“绿色、环保、舒适、便捷”为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建筑形态和材料的选择,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打造一个宜人的度假环境。
二、建筑形态本酒店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的建筑形态。
建筑外立面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主,使室内外空间连接紧密,增加自然光线的进入,同时视觉上也与周围景观相互融合,提供了更好的观景视野。
三、空间布局本酒店设计总面积为XXX平方米,共设有XXX个房间,包括标准客房、豪华套房和行政套房等多种房型。
客房位于建筑的主体部分,设置在不同楼层,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酒店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大堂、餐厅、会议室、娱乐设施等。
大堂采用宽敞明亮的设计,以营造开阔的空间感;餐厅则分为不同风格的就餐区域,包括大厅式、包间、露台等,提供多样化的用餐体验;会议室则配备现代化的设施,可以满足各种规模的商务会议需求;娱乐设施包括健身房、游泳池、SPA中心等,为客人提供健身和放松的场所。
四、室内设计酒店室内设计注重舒适度和细节的处理。
客房内以简洁、实用为主要原则,配备齐全的家具和设施,为客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公共区域的设计则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布局和装饰来创造出独特的氛围。
五、环保设施本酒店建筑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并加强建筑的保温、隔音、节能等功能。
在室内设施的设计上,采用低耗能的照明和空调系统,并提供节水和节电的设施和服务,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安全措施本酒店设计重视安全性,将安全设施和应急措施纳入建筑设计中。
包括灭火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紧急疏散通道等。
在室内设计中,加强楼梯和通道的宽度和亮度,提供明显的指示标识,以确保客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酒店建筑方案设计文本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一家位于城市中心的豪华酒店,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共设有200间客房。
酒店包括客房、餐厅、会议室、休闲设施等,是一处融合商务和旅游的综合性酒店。
二、设计理念1. 环保节能: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环保和节能的原则,采用了节能材料和技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舒适宜人:酒店以提供舒适宜人的客房和设施为目标,注重细节的设计,追求舒适、温馨的氛围。
3. 实用便捷:酒店注重功能性和便利性,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确保客人的入住体验达到最佳状态。
4. 独具特色:酒店将体现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既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让客人在入住期间能够感受到不同寻常的体验。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外观:酒店外观设计简洁大气,线条流畅,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柔和的灯光照射下,显得宁静优雅。
2. 客房设计:客房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通风、光照等因素,以确保客人的健康和舒适。
客房内设有宽大的床、舒适的沙发、方便的办公桌等,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3. 餐厅设计:餐厅采用开放式设计,采光良好,提供美味的餐饮服务。
不同种类的餐厅(中餐厅、西餐厅、自助餐厅等)可以满足客人的各种需求。
4. 会议室设计:会议室设施先进,配备了先进的音视频设备和会议设备,可容纳不同规模的会议或活动。
5. 休闲设施:酒店设有健身房、游泳池、美容美发中心等休闲设施,让客人在休闲中放松身心,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6. 室外空间设计:酒店设置了宽敞的室外花园,绿化覆盖率较高,繁花似锦,让客人在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四、施工标准1. 施工工艺:酒店的施工采用优质材料和先进技术,确保施工质量,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
2. 施工环保:酒店施工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周期:酒店的施工周期合理安排,尽快完成工程,投入使用,提高酒店的运营效率。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希望打造一家舒适宜人、环保节能的酒店,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愉悦的体验。
酒店设计方案cad酒店设计方案CAD概述:本设计方案旨在为一家现代化、高端酒店所提供的设计图纸(CAD),包括酒店平面布置、立面、房间设计和公共空间等。
设计以简洁、现代化风格为主,强调舒适、便利和实用性。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一、酒店平面布置:1. 大堂:采用开放式设计,将接待区域和休息区域相结合,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 客房:采用标准化设计,包含不同类型的客房,每个客房均配备私人浴室和基本家具。
3. 公共空间:设计了餐厅、会议室、健身房等公共空间,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4. 后勤区域:设计了厨房、储藏室、员工休息区域等后勤设施,确保日常运营的顺利进行。
二、立面设计:1. 采用玻璃幕墙设计,营造现代感和透明度。
2. 配备阳台和屋顶花园,提供额外的户外活动空间,增加酒店的可用面积。
3. 设计凸窗和凹窗,使建筑外观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客房设计:1. 设计了豪华套房、双人房和单人房等不同类型的客房。
2. 在空间布局上,注重私密性和舒适性,合理规划家具和设备的位置。
3. 采用高档家具和装饰品,营造豪华、温馨的居住环境。
四、公共空间设计:1. 餐厅:提供多种菜肴和饮品选择,注重用餐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2. 会议室:设计了多个不同规模的会议室,可满足不同类型的商务需求。
3. 健身房:配备各种健身器材,以满足客人的健康需求。
五、设备设施:1. 酒店配备先进的安全系统,包括消防设备和监控设备,确保客人的安全。
2. 配备高速无线网络、多媒体设备和洗衣设备等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3. 考虑环保因素,采用高效的照明、通风和节能设备。
总结:本设计方案CAD提供了一家现代化、高端酒店的平面布置图、立面设计图、客房设计图和公共空间设计图,以及设备设施的细节说明。
该设计方案以简洁、现代化风格为主,注重舒适、便利和实用性。
通过细致的设计和合理的布局,为客人提供独特的居住和体验。
同时,该设计方案还考虑到环保因素,采用了节能设备和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酒店建筑设计规范酒店作为人们休闲、旅游、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舒适的设计不仅能提升酒店的品质,还能让客人有更好的入住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酒店建筑设计方面的规范。
一、建筑外观规范酒店的外观是首先要吸引客人的地方,所以建筑外观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筑外观要与酒店的品牌形象相一致,体现酒店的特色和风格。
其次,外墙材料要选择耐久、易清洁、环保的材料,以保证外墙的美观和长久耐用。
另外,建筑外观还要符合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要求,以确保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
二、室内布局规范室内布局是决定酒店使用功能的关键。
首先,大堂区域是酒店对外接待的重要场所,应该宽敞、明亮、整洁。
接待台要设置在大堂中央位置,以便于服务人员对客人进行高效的接待。
其次,客房布局要合理,床与家具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确保客人的活动空间。
卫生间位置要方便,设备齐全。
此外,酒店还应设置娱乐区、美食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给客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体验。
三、安全规范酒店的安全问题是顾客最关心的,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安全规范。
首先,建筑结构要牢固可靠,符合防火、防震等相关要求。
其次,要设置合适的逃生通道和紧急出口,并配备疏散标志和疏散设备。
同时,酒店内部还需要安装监控系统,确保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除此之外,还要对电气设备、消防设备、卫生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安全可靠。
四、绿色环保规范如今,环保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酒店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肩负着环境保护的责任。
在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选择节能、低碳的材料和技术。
建筑物要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以减少对空调和采暖的需求。
此外,建筑物要设置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系统,以减少对照明和空调的需求,节约能源。
酒店还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
五、无障碍通道规范酒店作为公共场所,要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包括老人、残疾人和婴儿车用户等特殊人群。
酒店建筑设计——要点总结一、总体要求1.1. 在总平面中酒店应设置在重要区位,贴临城市主路,宜独立设置。
1.2. 酒店主入口门前应退红线≥25m。
1.3. 出入口:酒店应尽可能明确并区分主入口、会所入口、服务入口、货物出入口及其它出入口。
1.4. 流线:尽量做到顾客流线、员工流线、服务流线、货物及垃圾流线互不交叉。
1.5. 车流:应在酒店主入口前设回转车道以方便接送客人,做到有效组织地面轿车流线及停车区域,大客车流线及停车区域,出租车流线及停车区域、等候区域,供货车流线及卸货区域,垃圾车流线及清运区域等。
1.6. 汽车坡道要求:1.6.1. 紧贴酒店尽量不设汽车坡道;必须设置时,建议仅能通过轿车,禁止通行非酒店的货车。
1.6.2. 通行酒店轿车的车道净宽≥8m;通行酒店货车的车道净宽≥9m,坡道净高≥3.6m,车库内车道净高≥3.6m。
1.7. 停车要求:1.7.1. 地上宜设 0.08K①个垂直车位(含残疾人车位)、且≥15 个,车位最小尺寸为 5.0m×2.5m;地下车库应预留 0.32K个车位,车位最小尺寸为 5.3m×2.4m。
1.7.2. 酒店前广场应设置 VIP 停车位,停车位尽量远离建筑;场地内设 2~4 个大巴车位,并尽量远离前广场。
1.7.3. 酒店地下车库要尽量与购物中心地下车库相连通,至少要与相邻甲级写字楼地下车库连通;酒店车位要考虑宴会厅、会议室需求,并尽量设在酒店地下入口附近。
1.8. 景观、视线要求:1.8.1. 裙房层的大堂吧、餐厅(含包间)、会议室、游泳池,标准层的套房,行政层豪华套房(含总统套)及行政酒廊应尽可能朝向最优景观。
1.8.2. 酒店主立面、大堂吧、餐厅(含包间)其室外不宜出现泄爆口、吊装孔、竖井等地面构筑物。
1.8.3. 酒店主立面之前尽量不设车库出入口;如需设置时,应与主入口保持一定距离,并且汽车坡道不能影响特色餐、全日餐室外景观。
1.8.4. 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位置不宜在前广场下方,避免吊装孔、泄爆口影响主立面及主入口前景观。
1.9. 消防要求:酒店四周应满足消防规范。
1.10. 人防要求:酒店使用的地下室范围内禁止设计人防。
1.11. 地下面积要求:地下部分主要功能为后勤服务及设备用房,统一按照 6500m²左右考虑(特殊大型酒店除外,如东湖六星酒店)。
1.12. 平面流线要求:参见 App001 万达星级酒店空间关系流线图。
二、裙房区设计要求2.1. 面积建议:2.2. 大堂、前台2.2.1. 大堂的挑空部分面积约600~1000㎡,酒店大堂挑空区宜横向布置,面宽和进深基本比例为 3:2 左右;根据不同项目,其面积可以调整。
2.2.2. 首层大堂内,距入口 10m范围内原则上不得有柱子。
2.2.3. 大堂设休息区,并不得与大堂酒吧、全日餐厅相互干扰。
2.2.4. 前台办公室应与登记柜台紧邻,在登记台后应留出≤1.5m的过道空间。
2.2.5. 行李房最好能有与核心筒货梯连通的直接通道,方便行李送到客人房间。
2.2.6. 贵重物品保管间应有内部通道与前厅办公室联通。
2.2.7. 大堂应设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或厕位。
2.2.8. 大堂应设 ATM 取款机和公共电话机位。
2.2.9. 客梯区域应考虑避免总服务台视线通视,登记柜台至电梯厅的距离宜≤40m。
2.2.10. 所有后勤服务、公共卫生间门或入口严禁朝大堂开,商店、商务中心等门或入口尽量不朝大堂开;严寒地区,所有连通室外且人员经常出入的门应设门斗。
2.2.11. 若酒店有会所时,必须有独立的接待大堂。
2.3. 大堂酒吧2.3.1. 酒吧与大堂、全日餐流线尽量不交叉。
2.3.2. 酒吧可以设置小舞台。
2.4. 商店2.4.1. 应设商品部,可为精品店、花店、报刊店等。
2.4.2. 若酒店附近有超市、报刊亭等时,面积不宜过大。
2.4.3. 为不影响外立面设计风格,不宜占用大堂主要立面。
2.4.4. 商店在大堂边上时,不能直接朝大堂开门。
2.4.5. 商务中心(票务中心)2.4.6. 应设商务中心,内设接待区、文印区、休息区、上网区等。
2.4.7. 商务中心可设在首层或会议层,但均要求客人易于到达。
2.5. 餐厅2.5.1. 全日餐厅2.5.1.1. 设迎客区及等候区。
2.5.1.2. 全日餐厨房不能与其它餐厅厨房合用。
2.5.1.3. 坐席区要尽量朝向室外景观,坐席区与取餐区配置动线合理。
2.5.1.4. 万达酒店全日餐厅应设 VIP 包房(尽量有自然采光、景观良好)。
2.5.1.5. 全日餐厨房最好能有与核心筒服务电梯连通的后勤通道(非客人走道),方便送餐到客房层。
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2.5.1.6. 送餐、收餐流线不能重叠交叉,送餐、收餐设不同的出入口。
2.5.2. 特色餐厅2.5.2.1. 设有迎客结账区。
2.5.2.2. 包房送餐流线禁止与散座区交叉。
2.5.2.3. 送餐、收餐流线不能重叠交叉,送餐、收餐设不同的出入口。
2.5.2.4. 建议特色餐厨房与中餐厨房设在同一层,若不能,则应尽量保证特餐厨房区域与中餐厨房区域上下叠合,并与楼电梯间靠近,以便互相支援。
2.5.3. 中餐厅2.5.3.1. 设迎客结账区、等候区及酒水展示区。
2.5.3.2. 设大、中、小包间,单个包间面积≥50 ㎡,其中必须设一个 30 人座的包间(万达厅)、面积≥170 ㎡,一个 20 人座的包间、面积≥130 ㎡;所有的中餐大包间均设置卫生间和步入式衣帽间。
当包间过小时,可以考虑包间之间做活动隔断分割。
30 人座包间就餐区至少为 10m×10m,20 人座包间就餐区至少为 8m×8m。
包间配休息区、衣帽间、卫生间、备餐间,中小型包间可以两间设置一间共享的备餐间;包房入口应为双开门,进入包房应先为休息区,避免进入包房直接面对用餐区。
2.5.3.3. 包房送餐流线禁止与开放用餐区交叉。
2.5.3.4. 送餐、收餐流线不能重叠交叉,送餐、收餐设不同的出入口。
2.5.4. 宴会厅2.5.4.1. 宴会厅长宽比例在 2:1 左右为宜,且应分为 3 个独立的隔间,隔间比例在 3:2 左右为宜。
2.5.4.2. 宴会厅每个隔间应有独立的客人入口,且入口应居中设置;每个隔间还应有独立的 2个后勤出入口,方便后勤送餐、收餐,并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2.5.4.3. 宴会前厅以长方形配置为准,短边宽度不小于 8.0m。
2.5.4.4. 宴会厅及宴会前厅尽量划入一个防火分区内,避免宴会厅正门为防火门。
2.5.4.5. 宴会厅交通流线顺畅,易于到达及疏散,宴会出口与电梯厅及电扶梯距离不大于 50m。
2.5.4.6. 宴会厅应设衣帽间,位置尽量靠近电梯厅口或扶梯口,方便客人并且避免流线过长、交叉。
2.5.4.7. 新娘房内设卫生间、化妆间,位置靠近宴会厅,并且尽量不从前厅直接进入宴会厅。
2.5.4.8. 宴会厅后勤走廊最小净宽度(最窄处)不小于 2.2m。
2.5.4.9. 宴会厅层男女卫生间大小应根据人数计算,男卫不少于 10 个小便斗、8 个厕位;女卫不少于 15 个厕位,并且每个卫生间宜≥60 ㎡。
2.6. 会议室(厅)2.6.1. 中小会议室 6 个以上(含会见厅与新娘房)。
2.6.2. 会议室(厅)交通顺畅,易于到达及疏散,会议室(厅)出口与电梯厅口或扶梯口距离应≤50m。
2.6.3. 可以设 VIP 接待厅和董事会议室,应设一个可容纳 40 人的会见厅,内设衣帽间、卫生间。
2.6.4. 会议室(厅)内应设衣帽间及储存设备的空间。
2.6.5. 会议室(厅)可以设置活动隔屏,方便组合。
2.6.6. 会议室(厅)长宽比宜≤2:1。
2.7. 厨房、卫生间2.7.1. 各类厨房不能合用,例如特色餐厨房与全日餐厨房应独立。
2.7.2. 各层厨房区域宜尽量布置在上下相近的区域,并紧邻外墙,以利于排烟、泄爆。
2.7.3. 厨房区域必须与货用电梯相连,全日餐厨房还应靠近核心筒的服务电梯,以便为客房层送餐。
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2.7.4. 厨房应避免送餐、收餐的流线穿越非本厨房服务的公共区域。
2.7.5. 洗碗间应与收餐流线搭配,紧邻餐厅及厨房出入口。
2.7.6. 厨房区域应有排水降板,地坪要与餐饮空间齐平,不得有高差。
2.7.7. 厨房上一层是卫生间时,卫生间应做同层排水。
2.7.8. 首层必须设残疾人卫生间或厕位,其它层可根据条件选设。
2.7.9. 中餐层在包间内设卫生间、散座区内设男女卫生间之外,不再另设卫生间。
2.8. 康体区2.8.1. 应设独立的接待区。
2.8.2. 健身房、跳操房入口应设置客人门禁及读卡装置。
2.8.3. 健身房、跳操房地面应作隔振处理。
2.8.4. 男女更衣室内设卫生间。
2.8.5. 更衣室应直接通往游泳池休息区,并且通道上要先后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和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且保证淋浴废水单独排放,不得与浸脚消毒池合流。
浸脚消毒池长度不小于 2m,宽度与通道等宽,深度 200mm。
强制淋浴的红外感应器应设置在通道上方易于感应客人通过的区域。
2.8.6. 除热带地区外,更衣区及通往泳池区的通道应铺设地暖,最好在浸脚消毒池下方也设置地暖,这样可以避免冬季水温太低客人反感进浸脚水池。
2.8.7. 条件允许时可以设棋牌室、台球室等。
2.8.8. 除男女更衣室内卫生间外,本层应另设公共卫生间,每个 10~15 ㎡为宜。
2.9. 游泳池2.9.1. 室内游泳池池水面积尽量≥150㎡。
游泳池的宽度≥7.5m。
2.9.2. 室内游泳池池水深度是指游泳池装饰完成底表面至池水溢流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水深度可以有变化。
成人游泳池浅水区水深不低于 1.0m,深水区不大于 1.55m,浅水区的水面面积占总水面面积比例不小于 20%。
浅水至深水过渡斜坡坡度不应大于 1︰10。
儿童池水深不大于 0.6m。
2.9.3. 室内游泳池尽量为规则带泳道分隔的长方形;室外游泳池可根据景观设计而采用不规则形状,但应避免狭窄的水道及尖角。
2.9.4. 游泳池四周应为“囗”或“匚”型平台环绕,游泳池一端为休息区,另一端为≥2.0m上岸区,沿游泳池长边平台最窄处≥2.0m。
特殊设计的游泳池,如“无边际游泳池”、“玻璃边游泳池”等需提交酒店公司单独评估其安全性。
2.9.5. 游泳池需要设计通过台阶或垂直爬梯引导进入水体,入池台阶每级阶梯高度不大于 180mm,宽度不小于 260mm,入池爬梯在深水区至少应设置两处。
2.9.6. 在游泳池底最低点设置两个泄水口,沿游泳池长边设置吸污口。
2.9.7. 除热带地区外,酒店室内游泳池应在周边铺设地暖。
2.9.8. 游泳池水下沿长边布置低压安全照明灯,照明灯间距≤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