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
- 格式:doc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7
nfc是啥功能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两个设备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短距离通信。
NFC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电子标签、智能卡等设备之间进行快速、方便的无线互联。
NFC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性耦合和感应耦合原理。
当两个设备靠近时,它们之间会建立起一个电磁场,通过这个场来传输数据。
NFC传输的速度较快,通常可以达到424 kbps。
另外,由于NFC信号的传输距离有限,一般只能在几厘米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非常安全可靠。
NFC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和应用:1. 支付功能:NFC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系统中。
用户只需将智能手机近距离靠近支持NFC的POS机,就能够完成支付操作。
这种方式不仅比传统的刷卡支付更方便快捷,而且更安全,因为NFC通信是在非接触状态下进行的。
2. 门禁和安防系统:许多公司和住宅小区采用NFC技术作为门禁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
用户只需将带有NFC芯片的卡或手机靠近读取器,系统便可以识别用户身份并开启门锁。
这种方式便捷又高效,可以避免使用钥匙或密码的繁琐过程。
3. 信息传递和共享:NFC技术还可以用于传递和共享信息。
例如,当两部手机或智能设备靠近时,用户可以通过NFC将联系人信息、文本消息、图片等传输给对方。
此外,NFC标签也可以被编程成包含URL链接、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等信息的标签,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标签,就能够获取这些信息。
4. 电子票务系统:越来越多的电子票务系统开始采用NFC技术。
通过将NFC芯片嵌入到门票中,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读取器,电子票便会被有效验证,从而方便用户入场。
5. IoT应用: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NFC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与家用电器、智能家居设备等进行互动控制,实现智能家居的概念。
尽管NFC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NFC技术需要设备之间距离较近才能进行通信,因此其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另外,由于NFC设备之间需要建立电磁场,因此在传输能量和数据的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电能。
nfc功能是什么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设备在相互接触或靠近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它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在两个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NFC技术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简化移动设备之间的付款和数据传输。
通过将两个具有NFC功能的设备相互接触或靠近,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支付、传输文件、分享照片等功能。
这意味着用户不再需要携带现金或信用卡,也不需要输入繁琐的信息来完成支付。
NFC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用户只需将支持NFC支付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轻轻靠近支付终端,便可安全、快速地完成支付交易。
这项技术迅速地简化了人们的购物体验,方便了消费者,也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
除了支付功能,NFC还具备数据传输功能。
用户可以将一部手机上的文件、照片、音乐等内容轻松地通过NFC功能传输到另一部支持NFC的设备上。
这项功能对于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分享非常方便,无需使用复杂的数据线或网络连接。
NFC技术在智能设备的配置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一些蓝牙设备和无线音箱支持NFC功能,当用户将智能手机靠近这些设备时,它们会自动连接和配对。
这样,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就可以省去繁琐的配置步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NFC技术可以应用于门禁系统。
很多公共场所和企业已经将NFC标签贴在门禁设备上,用户只需将支持NFC的卡或手机靠近门禁设备,就可以方便地进出。
总之,NFC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支付、数据传输、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便捷性。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和智能设备的普及,NFC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空间还将继续扩大。
NFC的工作原理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在近距离(通常是几厘米以内)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NFC工
作原理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和Wi-Fi)相比有所不同。
NFC的工作原理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感应器和发射器。
感应器负责读取和感知附近的其他设备,并将其识别出来。
一旦发现了另一台设备,感应器会向发射器发送信号,请求与其进行通信。
发射器是NFC的核心部分,它负责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传输
到其他设备。
NFC使用了一种叫做“感应耦合”的技术,这种
技术允许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而无需建立复杂的连接。
当发射器开始工作时,它会产生一个高频(通常是13.56 MHz)的电磁场。
这个电磁场会唤醒附近的设备并传输电能。
被唤醒的设备会通过感应器接收到这个电磁场,并利用它来供电。
一旦设备获得了电能,它就可以将自己的数据通过电磁场发送给其他设备。
数据传输时,设备会在电磁场中产生一个变化的电流。
接收设备会通过感应器接收到这个电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读取的数据。
NFC的工作原理使得设备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
用户只需将支持NFC技术的设备靠近一起,就可以实现数据
的传输。
这种近场通信方式非常适合在移动支付、数据传输和智能设备之间的交互中使用。
nfc功能在哪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NFC功能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移动支付、传输数据、设备互联等等。
下面将介绍NFC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移动支付:NFC功能在移动支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用户可以通过将支持NFC的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靠近POS机或读取器来实现快速支付。
例如,使用NFC芯片的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接触POS机完成支付,避免了传统刷卡或插卡的操作。
NFC支付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相对安全,因为在交易过程中的通信是加密的。
2. 信息传递:NFC功能还可以用于快速传输数据或信息。
例如,两个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可以通过简单地靠近彼此来传输照片、联系人信息、音乐等。
此外,NFC技术还被应用于公共场所的信息传递,如电影院、展览馆等。
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指定位置的NFC标签,就可以获取与该位置相关的信息,如电影信息、展览介绍等。
3. 设备互联:NFC功能可以实现多种设备之间的互联。
例如,将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靠近电视机,就可以通过手机控制电视的音量、频道等。
此外,NFC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结合使用,实现更多的功能。
例如,NFC与蓝牙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快速配对和连接,以便在特定场景下传输数据或控制设备。
4. 电子门禁卡:NFC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电子门禁系统中。
例如,在大型办公楼或公寓楼中,住户可以使用支持NFC功能的门禁卡或手机来进入大门或个人住所。
只需将门禁卡或手机靠近感应器,门禁系统就可以识别用户身份并自动解锁。
这样不仅方便了用户,还提高了安全性。
总而言之,NFC功能在移动支付、信息传递、设备互联和电子门禁等方面广泛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的普及,NFC功能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nfc是什么功能NFC,即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它是通过在设备之间建立短距离的高频无线电连接来完成通信的。
NFC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
它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当两个NFC设备处于连接距离内时,它们之间会建立起一种无线电场。
这个无线电场可以用来传输数据,而无需任何物理接触。
NFC的通信距离一般为约4厘米,比较适合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输。
NFC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可以用于手机之间、手机与电脑之间以及手机与其他NFC设备之间的通信。
通过NFC,用户可以快速且方便地分享文件、电子名片、照片、音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
只需将两部设备靠近,即可完成数据的传输,无需任何繁琐的设置或连接过程。
此外,NFC还可以用于移动支付功能。
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支持NFC支付,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支持NFC的POS终端或者使用NFC标签,即可完成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方便快捷,而且比传统的刷卡支付更加安全,因为NFC支付使用了专门的加密技术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NFC还可以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
通过将NFC技术应用于这些领域,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功能。
比如,用户可以用手机控制家庭电器的开关,或者通过手机监控家里的安全情况。
在医疗领域,可以使用NFC技术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实现无缝的医疗服务。
在交通领域,可以通过NFC实现电子票务系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虽然NFC具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其传输距离较短,所以它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用户只需将设备与其他设备靠近,即可实现通信,而无需担心数据被不法分子窃取。
此外,NFC的功耗较低,不会对设备的电池寿命造成太大影响。
综上所述,NFC作为一种近场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移动支付、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交通等各种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NFC将能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性。
nfc使用方法
NFC(近场通讯)是一种无线技术,可以使设备在极近的范围内进行通信。
NFC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实现多种功能,例如传输数据、支付、身份验证等。
以下是使用NFC的
常见方法:
1. 数据传输:使用NFC可以快速传输文本、图片和音频等数据。
只需将两个支持NFC的设备靠近,然后在屏幕上确认传
输的内容即可完成数据传输。
2. 支付功能:许多智能手机和银行卡现在都支持NFC支付。
只需将手机或卡片靠近支持NFC支付功能的终端设备(如POS机),即可完成付款。
3. 身份验证:NFC标签可以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例如,将NFC标签贴在门禁读卡器上,只有持有授权的NFC设备才
能进入。
4. 信息分享:通过NFC,你可以与他人共享联系方式、社交
媒体账号和应用程序等信息。
只需将两个设备靠近,然后选择要分享的信息即可。
5. 设备配对:使用NFC可以方便地配对蓝牙设备,如耳机、
扬声器和键盘等。
只需将设备靠近,即可自动建立蓝牙连接。
6. 公交卡和门禁卡:很多城市都颁发了支持NFC的公交卡,
使用者只需将卡片靠近读卡器刷卡即可乘坐公交车。
同样的原
理也适用于门禁卡,只需将卡片靠近读卡器即可开启门锁。
总之,NFC技术简化了很多日常操作,使得数据传输、支付和身份验证更加便捷。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NFC,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nfc功能是什么,nfc怎么使用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高频
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设备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和一些简单的交互。
NFC功能通常内置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中。
NFC的使用方式如下:
●支付:将支持NFC支付功能的设备(如手机)靠近支持
NFC的POS终端(如支付机器),即可进行快速的移动
支付。
例如,使用Google Pay、Apple Pay、Samsung Pay
等移动支付应用。
●门禁和电子门锁:通过与NFC读卡器或门禁系统的交互,
可以使用NFC功能的设备进行开门、进出门禁区域或控
制电子门锁。
这在一些公共场所、办公室、住宅或酒店
中比较常见。
●传输文件和数据:通过将两台支持NFC的设备靠近,可
以快速地传输一些简短的文件、图片、音频或联系人等
信息。
例如,通过NFC进行手机之间的文件传输。
●读取标签和标签交互:NFC标签可以嵌入物品中,并由
支持NFC功能的设备进行读取。
这种方式可以用于标签
信息的获取、产品认证、物流和库存管理等应用。
●设置快捷功能:有些设备支持通过NFC标签或NFC触
发器来设置快捷功能。
当设备靠近特定的NFC标签时,
可以自动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如打开音乐播放器、切
换到静音模式、开启蓝牙等。
使用NFC功能时,通常需要确保设备的NFC功能已启用。
具体的操作细节和使用方式可能因设备和应用而有所不同,建议参考设备的说明书或相关应用的使用指南。
nfc常用术语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在NFC领域中,有许多常用的术语和概念,本文将对这些术语进行介绍和解释。
1. NFC标签(NFC Tag):一种被动式设备,可以存储数据并与NFC读写器进行通信。
常见的NFC标签包括NFC卡、NFC标签贴纸等。
2. NFC读写器(NFC Reader):用于与NFC标签进行通信的设备。
NFC读写器可以读取NFC标签上的数据,并向其写入新的数据。
3. NFC手机(NFC-enabled Phone):具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
NFC手机可以与其他NFC设备进行通信,实现移动支付、数据传输等功能。
4. NFC支付(NFC Payment):使用NFC技术进行支付的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将支持NFC支付的手机或卡片靠近POS终端或读卡器来完成支付。
5. NFC支付应用(NFC Payment Application):在NFC手机或卡片上安装的用于进行支付的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管理支付账户、完成支付等操作。
6. NFC门禁(NFC Access Control):使用NFC技术进行门禁控制的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将支持NFC的手机或卡片靠近门禁读卡器来实现门禁开启。
7. NFC标准(NFC Standard):规定了NFC设备之间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
常见的NFC标准包括ISO/IEC 14443、ISO/IEC 18092等。
8. NFC连接(NFC Connection):通过NFC技术建立的短距离无线连接。
NFC连接可以用于传输文件、共享数据等。
9. NFC应用(NFC Application):基于NFC技术开发的应用程序。
NFC应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智能标签、智能交通、移动营销等。
10. NFC卡(NFC Card):一种集成了NFC芯片的卡片,可以用于存储数据和进行交互。
NFC:“发现服务”彰显应用价值“用NFC手机轻触在餐馆、酒吧、咖啡馆部署的NFC标签,就会自动产生一条短消息并发给Facebook上的好友,让朋友知道我在咖啡馆,并且可以对咖啡馆的评价进行上传,从而起到正面的宣传作用,商家还会给消费者一定程度的优惠。
”恩智浦半导体(NXP)智能识别事业部销售与市场副总裁Steve Owen提到,“NFC与更多(社交网络应用)的结合将成为NFC 的典型应用,提升NFC应用价值。
”破解运营难题NFC蛋糕似乎是“触手可及”,然而NFC应用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演进缓慢,一系列推广试点最后都偃旗息鼓。
Steve Owen指出,NFC做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标准不统一、成本过高、运营模式不健全等。
他对《中国电子报》记者提到,几年前NFC手机出来后,由于安全芯片在SIM卡中,因此主要以运营商为主导,而银行还没有做好准备接纳这样的应用。
智能手机出现后,通过Wi-Fi上网,安全芯片可不放在SIM卡中,这样不受制于运营商,看到商机后的银行积极行动起来,运营商也不甘落伍,开始积极布局。
NFC生态系统的搭建涉及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芯片厂商等,特别需要均衡各方利益才能普及,这都需要进一步摸索。
目前NFC的利好是重要级选手的参与,谷歌在去年收购移动支付公司Zetawire的同时,还推出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第一款NFC手机Nexus S。
今年5月,谷歌联合花旗银行、万事达卡、First Data、Sprint和NXP推出了Google Wallet和Google Offers,相应的手机支付业务随即展开。
而另一个重要推手则来自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
苹果、谷歌、诺基亚以及RIM等行业巨头纷纷表示,将在下一代智能手机中积极布局NFC功能,展现出全新的力度。
市场调研机构IHS iSuppli的最新预测也显示,2011年,全球NFC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320万部,2015年出货量将高达5.447亿部。
NFC即将展现的商机已跃然纸上。
重在“发现服务”NFC应用一波三折,说到底仍是缺乏“落地”级的应用。
NFC使手机变成积分卡、轻触式‘签到’设备、音乐会门票、优惠券、非接触式支付设备、公交车票等应用多样化已然呈现,但最重要的仍是“Service Discovery(发现服务)”。
Steve Owen提到,恩智浦在荷兰与交通部建立合作,通过NFC手机买火车票,还提供火车时刻表或相关信息等更多增值服务,以促进应用。
此外,与以往GPS定位显著不同的是,通过NFC标签可显示用户就在某一商店,还可获得相应的电子优惠券或者其他促销赠券。
而且,通过Facebook网络可将商店相关活动信息传播得更广。
虽然NFC应用发展需要一双发现服务的“慧眼”,但基础支撑也十分重要。
Steve Owen 也提到,全球各地的NFC试点在渐次展开,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厂商为了节约成本,改变了设计要求,因而达不到使用要求;此外,NFC技术涉及软件更新升级,有些地方升级,而有些地方却没有,互相之间不匹配。
作为芯片厂商,不仅要提供高性能、高安全性的NFC芯片,还要提供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
NXP为Google Wallet提供了整套内置安全单元的NFC解决方案PN65N,该方案在单个器件中集成了NFC控制器、安全单元以及NFC软件。
据悉,Google Wallet支付模块所采用的NXP先进加密技术为移动交易提供了安全标准。
加强互联互通标准的互联互通是NFC顺利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而中国NFC的现状更为复杂。
虽然最近几个月,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成立了专门的手机支付公司,并正积极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不过,三大运营商采用的移动支付标准并不统一。
中移动一直坚持2.4GHz RFID-SIM卡方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主推13.56MHz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银联还推出了13.56MHz标准下基于SD卡的支付解决方案。
这种标准的不统一延缓了NFC发展的步伐。
而据有关消息称,目前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已经基本敲定,而2.4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Steve Owen同时指出,中国2.4GHz方案使用效果不太好,成本偏高,市场接受度也不太高,虽然会在一些领域有所应用,但以后会越来越少。
“NXP也希望中国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的互联互通,因为有NFC功能的中国手机用户如果要想在国外漫游时使用,就需要得到当地设备的支持。
”Steve Owen进一步提到,“从全球NFC技术来看,统一频率、统一标准将会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DVD就是前车之鉴,保证全球NFC标准的互联互通性也是NFC论坛的重要使命。
”据悉,中国目前有70个NFC应用项目,已有50多家中国厂商在参与。
Steve Owen同时透露说,NXP已开始和有关厂商展开了紧密合作,包括讨论方案的选择及相关标准的制定等。
NXP希望联合运营商、银行以及相关的应用厂商和手机厂商,一起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联动起来,将NFC加快真正推向商用。
前几天google推出了手机支付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wallet的技术基础就是近场通讯(NFC)技术,因此我关注了下相关NFC技术,在这里记录一下以便备忘顺便分享。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
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最早由Philips、Nokia 和Sony主推,主要可能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中。
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NFC技术简介NFC工作模式卡模式(Card emulation):这个模式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张采用RFID技术的IC卡(个人理解)。
可以替代现在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场合商场刷卡、公交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
此种方式下,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RF 域来供电,即便是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
点对点模式(P2P mode):这个模式和红外差不多,可用于数据交换,只是传输距离比较短,传输建立速度快很多,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蓝牙也类似)。
将两个具备NFC 功能的设备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
因此通过NFC,多个设备如数字相机,PDA,计算机,手机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
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比如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
NFC技术和蓝牙以及红外技术的比较这三种技术的简要对比如下图:NFC 蓝牙红外网络类型点对点单点对多点点对点使用距离<=0.1m <=10m <=1m速度106, 212, 424 kbps2.1 Mbps ~1.0 Mbps规划速率可达868kbps721 kbps 115kbps建立时间< 0.1s 6s 0.5s安全性具备, 硬件实现具备,软件实现不具备, 使用IRFM 时除外通信模式主动-主动/被动主动-主动主动-主动成本低中低和另外两种技术相比,NFC具有天然的安全性,以及模式多(和IC卡相比也是如此)等优点。
并且除了和RFID兼容外,还可能能够和蓝牙设备进行通讯。
NFC技术在未来的机遇其实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基于NFC的应用,如移动(电子)票务,移动/手机支付(前述的google wallet),数据共享。
而在未来,尤其是方兴未艾的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则赋予了NFC技术更多的前景,比如:1. 各种电子标签识别:在物联网时代,任何物品都是数字化的,因此,很可能具有一个电子标签,这个电子标签可能就是一个RFID tag(类似取代现在的条形码,但成本高点,但高不了多少),只需要将NFC设备(如手机)靠近任何物品/商品。
即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物品的相关信息(对于有些商品,可以直接将信息存储在电子标签里,但可能会增加成本)。
2. 点对点付款,这和普通的手机支付不同,点对点付款是指两个人直接用NFC设备(如手机)进行交易,比如A要给B n元钱,直接两个人连上就可以完成转账。
(这个安全性很重要,而NFC的安全性貌似有很多保障,手机掉了通过远程手段锁定NFC功能)。
3. 各种身份识别,也许未来,可能做到,一个带NFC的手机就能作为身份的证明(不过这也感觉很可怕)。
4. 各种场合的信息记录,如医院,也许以后病例直接能够写到NFC设备中。
一句话,也许在未来,各种卡片,各种门票,火车票,各种证件都会消失,只剩下一个手机(就像手机曾经干掉MP3,MP4一样),而一个手机,里面几乎能干所有的事。
NFC 的相关内容本站已经介绍了不少,最近Google 和芯片公司恩智浦半导体(NXP)将NFC 技术用于Android 2.3 系统和Nexus S 手机又将它变成热门话题。
上周ifanr 受邀到恩智浦参加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对NFC 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借此机会来回顾一下NFC 过去与未来:起源NFC(近距离无线通信/近场通信)是一种主要用于手持设备的短距离数据通信技术,由RFID 射频识别的衍生而来,向下兼容RFID。
RFID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国内很多地方的公交系统、校园一卡通都采用了这种技术。
天的恩智浦半导体。
简单说,NFC 就是把RFID 读卡器与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现有的RFID 基础设施,并且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不同NFC 设备之间的交互(P2P),非常适合手机。
RFID 的发展非常顺利,几乎所有酒店的房卡,大多数新建的地铁、公交系统全都采用了RFID 智能卡。
第一大RFID/NFC 芯片供应商恩智浦的累积售出超过60 亿颗RFID/NFC芯片。
但NFC 的发展却没有人们当初预想的那么顺利。
ABI 04 年预测说:到2009 年,50% 的新手机会集成NFC/RFID 功能,实际上今年恐怕连1%都没有。
日本可能是NFC/RFID 手机发展最顺利的地区,在手机厂商、运营商、商家、银行的联合推广下,日本的手机早几年就集成了公交卡、小额支付甚至是信用卡功能,KKK 之前的《为何日本手机走不出国门》对此也有所提及。
但NFC 在日本基本上也只能用于各种支付相关的服务,远没有发挥这种技术的全部潜力。
诺基亚的失败NFC 手机在日本以外地区的发展就很难看了,主要责任恐怕应该归于诺基亚,毕竟当时也只有诺基亚才可能在全球范围推广NFC 技术。
诺基亚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NFC 技术在手机上的潜力,他们不但是发起NFC 论坛的三家公司之一,也早在2004 年就拿出了全世界第一款NFC 产品——诺基亚3220 NFC 外壳,可以让3220 支持部分地区的手机钱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