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化对基因作用机制的理解;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完成一份小论文: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性状,如身高、肤色、眼睛颜色等,探究其背后的基因控制机制。
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相关基因信息,理解该性状的主要基因及其作用机制;(2)分析这些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调控;(3)讨论环境因素对该性状的影响;(4)总结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一般规律。
2. 完成一份课堂报告:选择一个真实的生物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基因作用。
报告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案例描述:详细介绍案例中的生物性状及其表现;(2)基因分析: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可能涉及的基因及其作用机制;(3)讨论:阐述该案例中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可能影响和限制。
三、作业要求:1. 报告和论文应真实、客观,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证据和参考资料;2. 报告和论文应逻辑清晰,语言准确,能够清晰表达观点;3. 鼓励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4. 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评估将综合考虑质量和完成情况。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质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是否合理、逻辑是否清晰;2. 完成情况:是否积极投入学习,是否按时提交作业;3. 课堂参与: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否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五、作业反馈:1.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老师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2. 对于优秀的作业,老师会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在课堂上分享和学习;3. 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和支持。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该能够加深对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习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
2、列举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自主学习】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第一阶段:传统中心法则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也不能。
第二阶段:中心法则的补充与发展A 1965年科学家发现酶,能B 1970年科学家发现酶,能。
C 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在细胞中大量增殖引起的。
由ABC可得,补充遗传信息从和从两条途径。
请画出完善后的中心法则图: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a.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 ______,进而生物体的性状。
例一:豌豆的产生原因:因为皱粒豌豆的DNA中,导致不能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内,含量升高,最终造成吸水差异,表现圆滑和皱缩。
例二:人的的产生原因:因为控制的基因异常引起,这种酶存在于、等处,可将转化为,而白化病人就是缺乏b. 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 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一:病大约70%的患者是编码的基因确实了,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使其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患病。
例二:血红蛋白异常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血红蛋白组成的红细胞呈,而异常基因则导致红细胞结构异常,呈镰刀状,无法实现其正常功能。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关系,如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决定,同时后天的也有重要作用。
总之,,,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4.细胞质基因为与细胞核基因相区别,将中的基因称为细胞质基因。
由它们控制的遗传病只能通过遗传给后代。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案编写人:赵战锋审核:高一生物组寄语: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学习目标:解释中心法则。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学习重点:中心法则。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1.知识链接:①遗传信息的概念②在DNA上的遗传信息如何传递给后代并使后代表现出相应的性状?2. 学生看课本69页资料分析,将中心法则补充完整:①DNA→DNA:以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自我复制。
②DNA→RNA:细胞核中的过程。
③RNA→DNA:个别病毒在肿瘤细胞中的逆转录过程。
④RNA→RNA:以作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自我复制。
⑤RNA→蛋白质:细胞质核糖体的过程。
3. 中心法则的拓展:二.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而控制生物性状①关于豌豆的圆粒与皱粒;②白化病征状2.基因通过控制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①囊性纤维病;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总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可以是一个基因与一个性状有关。
也可以是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如课本68页图中的水毛茛的叶型与是否浸于水中有关。
所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控制的。
记忆节节清:习题巩固:(多选)1、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性状的表现B. 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但不能控制生物性状C. 人的白化病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D. 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酶的基因错误表达引起的(多选)2、中心法则包括()A. 复制B. 转录和逆转录C. 翻译D. 以上都不对3、如果DNA分子中的一条链的一段碱基排列顺序为—T—C—A—G—A—C—C—T—G—,以此链为模板复制出的另一条链的相应的一段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控制关系,加深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理解,并能从实践中体会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材内容,重点理解基因的概念、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突变及其类型等。
2. 理论应用:学生需完成一次小型的探究活动,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性状(如花的颜色、植物的高度等),分析其可能涉及的基因及其控制机制。
3. 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校园内不同品种的植物,了解其性状差异,并尝试找出这些差异背后的基因控制因素。
同时,要求学生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出自己所选生物性状的基因控制流程图。
4. 思考讨论:学生需结合课堂所学的基因与性状的知识,思考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并就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任务,并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理论应用部分要求分析具体实例,分析其涉及的基因及控制机制,不得简单罗列知识点。
3. 实践操作中绘制的基因控制流程图要清晰、逻辑严谨,并标注关键信息。
4. 思考讨论部分要求写出至少300字的论述,表达清晰,观点明确。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理论应用和实践操作的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完整。
3. 思考讨论部分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观点是否明确、逻辑是否清晰以及论据是否充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需在提交作业后及时查看教师的批改和评价,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课的内容。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内容与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反馈和指导手段。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梳理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1、1957年,克里克首先提出中心法则:①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即DNA的;也可以从DNA流向,进而流向即遗传信息的和。
②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图解】2、中心法则的发展:①1965年,科学家在某种里发现了一种酶,能对RNA进行。
【结论】遗传信息可以从传给。
②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中发现酶,它能以为模板合成。
【结论】遗传信息可以从传给。
③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的在脑细胞中大量“增殖”引起的。
这种因错误折叠而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形成。
【结论】遗传信息可能..从传给。
3、中心法则的意义:揭示了。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实例1 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实例2 白化病机理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缺少酶→不能合成→白化症状【结论1】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进而控制。
实例3囊性纤维病:见教材P70实例4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参见教材P80【结论2】基因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三基因调控性状的复杂性1、有的性状是由单个基因决定的,有的性状(如人的身高)可能是由决定的。
2、一种性状通常不是完全由决定的,的影响也很重要。
3、基因与、基因与、基因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
四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课堂练习】1.“中心法则”的实质是 ( )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B.遗传信息的解读过程C.遗传信息的遗传规律D.遗传信息传递途径2. 基因控制性状的主要途径是()A.基因→酶→代谢→性状B.基因→代谢→蛋白质→性状C.基因→激素→代谢→性状D.基因→蛋白质→性状3.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4.白化病患者的毛发呈白色,皮肤呈淡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