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系统与接口 1
- 格式:pdf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7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等。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系统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组成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掌握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1. 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CPU、寄存器、运算器等。
2.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主频、缓存、指令集等。
3.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运算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处理器性能指标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1. 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
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等。
3.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数据读写过程、存储器组织结构等。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习题1.1〕简答题(2)总线信号分成哪三组信号?(3)PC机主存采用DRAM组成还是SRAM组成?(5)ROM-BIOS是什么?(6)中断是什么?(9)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什么?〔解答〕②总线信号分成三组,分别是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③ PC机主存采用DRAM组成。
⑤ ROM-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操作系统通过对BIOS的调用驱动各硬件设备,用户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调用BIOS中的许多功能。
⑥中断是CPU正常执行程序的流程被某种原因打断、并暂时停止,转向执行事先安排好的一段处理程序,待该处理程序结束后仍返回被中断的指令继续执行的过程。
⑨指令的处理过程。
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处理器从主存储器读取指令(简称取指),翻译指令代码的功能(简称译码),然后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简称执行)的过程。
〔习题1.3〕填空题(2)Intel 8086支持___________容量主存空间,80486支持___________容量主存空间。
(3)二进制16位共有___________个编码组合,如果一位对应处理器一个地址信号,16位地址信号共能寻址___________容量主存空间。
(9)最初由公司采用Intel 8088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推出PC 机。
② 1MB,4GB③ 216,64KB(9)IBM,DOS〔习题1.4〕说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解答〕CPU:CPU也称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
它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芯片内集成了控制器、运算器和若干高速存储单元(即寄存器)。
处理器及其支持电路构成了微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对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控制。
存储器:存储器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是指可与微机进行交互的输入(Input)设备和输出(Output)设备,也称I/O设备。
I/O设备通过I/O接口与主机连接。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教学设计前言微机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核心部分。
在微机系统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微机系统的原理和接口,掌握计算机内部运行结构,程序设计以及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工作等。
本文将介绍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课程简介微机系统包含两部分: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计算机的基本部分,包括 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
软件则是计算机的程序和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等。
本课程将介绍微机系统原理和接口设计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设计方法。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术语、计算机模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等。
此外,也介绍了接口的概念和不同类型接口的原则以及如何设计适用于不同应用的接口。
课程大纲以下为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教学设计的大纲: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3 计算机程序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2.微机系统基础2.1 微处理器2.2 存储器2.3 总线2.4 输入/输出设备3.操作系统3.1 操作系统的功能3.2 操作系统的类型3.3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4.程序设计4.1 程序设计语言4.2 程序设计方法5.接口设计5.1 接口设计概述5.2 接口类型和原则5.3 接口设计的方法教学方法1.按照大纲授课,先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讲解微机系统基础,然后进一步讲解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
最后介绍接口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2.每个知识点都需结合实例和案例来讲解,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需要保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布置课堂作业,例如编写小型程序和操作系统的调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也可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一项项目,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环节,以培养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课堂中也应加入互动环节,让学生们进行课堂演示、课堂讲解等,以增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微机的发展历程1.2 微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3 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1.4 微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第二章:微处理器2.1 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2 微处理器的性能评价2.3 常见微处理器简介2.4 微处理器的编程与应用第三章:存储器3.1 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3.2 随机存储器(RAM)3.3 只读存储器(ROM)3.4 存储器扩展与接口技术第四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4.1 I/O接口的基本概念4.2 I/O接口的编址方式4.3 常见I/O接口芯片介绍4.4 I/O接口的程序设计第五章:中断与DMA控制5.1 中断的概念与原理5.2 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5.3 DMA控制原理与实现5.4 中断与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六章:串行通信接口6.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6.2 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6.3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6.4 串行通信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七章:并行通信接口7.1 并行通信的基本概念7.2 并行通信的接口标准7.3 并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7.4 并行通信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八章:总线技术8.1 总线的概念与分类8.2 总线标准与协议8.3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8.4 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九章:模拟接口技术9.1 模拟接口的基本概念9.2 模拟接口的电路设计9.3 模拟接口的信号转换技术9.4 模拟接口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十章:微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维护10.1 微机系统的可靠性概述10.2 微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0.3 微机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10.4 提高微机系统可靠性的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微机的发展历程与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解析:了解微机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助于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微机系统。
重点环节二: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解析:微处理器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理解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深入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