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本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 格式:ppt
- 大小:8.34 MB
- 文档页数:70
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考点聚焦探究课题: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装置探究方法实验法,归纳法探究过程1。
安装实验装置顺序:自下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
2。
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用酒精灯加热.3.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水温和气泡的情况。
4.当水温升到90 ℃时,每隔0。
5 min 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5.当水沸腾后, 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 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
分析数据, 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经典例题1.(2019•抚顺)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6min时(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答案】(1)68;(2)①低于;②不变;③小丽;(3)温度低于沸点【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2)①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3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先后从第6、9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②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③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第6min时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温降低,低于水的沸点,所以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二1.(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 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做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讨论交流】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Ca(OH)2+Na2CO3=== CaCO3↓+2NaOH(合理即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2018·重庆B)某未知气体X 可能含有CO 、CH 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 4能与CuO 反应生成Cu 、CO 2和H 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 g,2.1 g 。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1。
(2017宿迁中考)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查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Ⅰ。
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红__色变成无色。
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小于或等于__(选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aOH+H2SO4===Na2SO4+2H2O__.Ⅱ。
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1)Na2SO4;(2)Na2SO4和__H2SO 4__。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__气泡__产生方案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__,猜想(2)成立【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C__(填字母)。
A.BaCl2溶液B.Cu C.Fe2O32.(2017襄阳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小琪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实验完毕,小雯和小琪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所得沉淀A 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出现白色沉淀B和蓝色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B是__BaSO4(或硫酸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取步骤②中溶液,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④另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__无明显现象(或锌粒表面无红色固体生成、无气体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滤液M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NaCl(或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琪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成分。
训练5 人体免疫问题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8年2月,一篇微信长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文中作者的岳父感染超级流感病毒,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发展到肺炎,最终导致阴阳两隔的结果。
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流感!下面关于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A.文中岳父感染的超级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B.作者将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的女儿与岳父隔开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作者带口罩与岳父接触是控制传染源D.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体2.2018年1月1日后,可在省内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咨询、预约或接种宫颈癌疫苗了。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是由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如图(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
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医务人员只要带好口罩,就可以控制传染源C.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3.下表描述了吞噬细胞对某种病原细菌的吞噬作用。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实验条件吞噬程度(1)吞噬细胞+病原细菌(p)+(2)吞噬细胞+病原细菌(p)+补体++(3)吞噬细胞+病原细菌(p)+抗p的抗体++(4)吞噬细胞+病原细菌(p)+补体+抗p的抗体+++注: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杀菌作用的蛋白质。
A.本实验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补体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抗p的抗体能与细菌p特异性结合D.补体和抗p的抗体在功能上有增强效应4.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二.多选题(共1小题)5.以下是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流感和非典型肺炎都是由非细胞生物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用青霉素治疗毫无效果B.母乳含有某些抗体,婴儿食用母乳而获得的免疫途径属于自然免疫,这一事实也说明婴儿的消化道具有直接吸收某些蛋白质分子的能力C.近几年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过禽流感疫情,一旦发现有家禽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当地政府就强制性地予以销毁或深埋。
题型五实验题类型一观察实验要点点拨观察实验是指通过感官,借助观察工具(主要是显微镜)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的形态结构及行为特征进行定性观察、分析、总结的实验。
观察材料必须典型,且与背景颜色不同。
对干扰颜色要进行脱色处理或对材料中的观察对象进行染色,以达到观察对象与背景颜色不同、易于观察的目的。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观察实验的顺序一般是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观察实验的结论常是对事实进行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或兼而有之。
例题剖析例(2016龙东地区改编)如图是人血的永久涂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填名称),如果这种血细胞的数量过少,人会患________,应补充富含________和蛋白质的食物。
(2)图中细胞体积最大、具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________。
(填名称)(3)某人受伤后易流血不止,是由于________数量过少。
(填标号)【思路点拨】1.明确观察对象观察实验都有明确的观察对象,常以示意图形式出现,应熟知观察对象及示意图,如本题中图示即为显微镜下观察到人血的永久涂片的视野图像。
2.熟悉观察方法对具体的观察实验,要熟悉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熟知判断依据例如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其中数目较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的为红细胞;数目最少、个体最大的为白细胞;形状不规则、个体最小的为血小板。
4.熟记知识背景白细胞能包围、吞噬细菌,具有防御保护的作用,身体患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和止血的作用,当血小板数量过少,出血时止血困难。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红细胞数量过少说明患有贫血,贫血时应补充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做DNA亲子鉴定时采用的是血细胞中的白细胞,因为白细胞中有细胞核。
【答案】(1)红细胞贫血铁(2)白细胞(3)C分类训练一、观察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的取食、运动、趋性1.草履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单细胞动物,某同学想探究单细胞生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实验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的大小为46°B.当水面升高时,入射角将增大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解析】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6°,反射角为90°﹣46°=44°,故A错误;B、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角不变,当水面升高时,两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变,故B错误;C、当水面升高时,两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由于入射点向左移动,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左移动,故C错误;D、当水面降低时,两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由于入射点向右移动,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阳光从天窗沿着所示方向照射在墙上的一面镜子上,如果此时想将室内的一盆花放在阳光下生长,应该将它放在()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阳光从天窗沿着所示方向照射在墙上的一面镜子上时,光会被平面镜反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平面镜反射的两条边缘光线,从而得出反射光线照亮的区域,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可知,花应该放在D处才有利于它的生长。
故选:D。
3.小芳观察“光的反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有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是法线)。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OB一定是反射光线B.AO一定是入射光线C.入射角一定是30°D.反射角一定是60°【解析】由于图中未标出光路的方向,所以:A、AO可能是入射光线,也可能是反射光线,故A错误;B、OB可能是反射光线,也可能是入射光线,故B错误;CD、由于光线OA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60读,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60°,故C错误,D正确。
实验题5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系一.实验: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A: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B: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C:可能与接触的面积大小有关猜想D:可能与物体滑动的速度有关设计实验:器材:表面光滑长木板、表面粗糙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1、把木块放在光滑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1;2、在光滑木块上放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3、把木块放在粗糙木板上,放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34、把木块侧面放在光滑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F1<F2 F1<F3 F1 = F4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受力面的大小无关.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二.真题精练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丽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质量相等、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两个物块A、B放在水平木板上进行实验:(1)用A做实验,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
再用A、B叠放在一起做实验(A在下、B在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说明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将B放在水平木板上进行实验,再与用A做的实验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填“面积大小”或“粗糙程度”)的关系;用A、B分别做实验时,地面对水平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 (1). 1.4 (2).压力 (3). 粗糙程度 (4). 相等【解析】【详解】(1)[1]用A做实验,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大格表示1N,每小格表示0.2N,指针位置在1N刻度线以下第二小格,故则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4N。
2024年中考冲刺化学精练册专项攻略——科学探究题1.探究实验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做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叶老师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活动:【探究活动1】区分未知溶液。
情景素材:化学实验桌上现有A和B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一瓶是NaOH溶液,另一瓶是Ca(OH)2溶液。
如何区分?学生实验:小书、小签两位同学分别取一定量A、B溶液。
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如下图实验。
(1)观察与分析:小书同学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小签同学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原因是A、B溶液中均含有(填化学用语)。
(3)反思与小结:通过小书、小签两位同学的实验可以分析得出:在用化学方法区分两种物质时,选择的试剂,才可以得出结论。
小书、小签两位同学将实验后试管内物质全部倒入了一个烧杯中、只发现液体中的沉淀物增多了,由此产生了疑问。
【探究活动2】烧杯中存在哪些物质(除酚酞外)?(4)现象分析:使烧杯中沉淀物增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再次实验:实验一:小书同学取烧杯内少量上层溶液于试管。
并滴入了Na2CO3溶液,产生了明显现象。
实验二:小签同学向烧杯中还逐滴加入了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最初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固体减少的同时并产生了气泡,最终得到了无色液体。
(5)分析与结论:可以分析得出,最初烧杯中存在的物质有(除酚酞外)种。
(6)交流与探讨:根据实验现象,两位同学合作绘制了小签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时,烧杯内液体中离子数目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出了液体中含有的离子,请写出c代表的离子为。
(7)拓展与延伸:已知Cu2+、Ba2+、Ag+等重金属离子是有毒的。
请你利用实验现象在实验室对烧杯中所得到的无色液体做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A.CuO B.Mg(OH)2C.H2SO4D.Ba(OH)2E.CaCO3F.NaOH 老师赞杨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钻研精神。
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和仪器。
Ⅰ:(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再添加药品;若选择装置C收集满氧气后,应先用玻璃片(选填“磨砂”或“光滑”)的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装置B制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
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考点聚焦探究课题: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装置探究方法实验法,归纳法探究过程1.安装实验装置顺序:自下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
2.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 用酒精灯加热。
3.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水温和气泡的情况。
4.当水温升到90 ℃时, 每隔0.5 min 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5.当水沸腾后, 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 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分析数据, 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实验图像实验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经典例题1.(2019•抚顺)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6min时(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原因是水(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答案】(1)68;(2)①低于;②不变;③小丽;(3)温度低于沸点【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2)①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3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先后从第6、9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②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③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第6min时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温降低,低于水的沸点,所以锅内的水停止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