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和一氧化氮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0
脑钠肽检测临床意义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由心脏细胞合成的多肽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脑钠肽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手段,用于评估心力衰竭、心肌缺血、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本文将就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一、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脑钠肽在心肌细胞受损或拉伤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因此,对怀疑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脑钠肽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区分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心肌缺血的评估心肌缺血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及时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脑钠肽水平可用作评估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脑钠肽检测可作为评估心肌缺血的辅助手段,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高血压的评估和预后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脑钠肽检测可以评估其心脏的负荷情况和心肌功能。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脑钠肽水平通常会升高,与心脏负荷和心功能的不良有关。
通过监测脑钠肽水平,可以及时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四、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评估除了上述疾病外,脑钠肽检测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例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等疾病在发病过程中也会导致脑钠肽水平的改变,因此脑钠肽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脑钠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监测脑钠肽水平,可以及时评估心脏功能、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脑钠肽检测技术,对于改善心血管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脑钠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宗晓娜李结华唐海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内科,安徽合肥230022)〔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脑钠肽(BNP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水平的变化,探讨BNP 和vWF 联合检测对老年ACS 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68例ACS 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2例,同时选择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 )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BNP 、vWF 和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对各组患者进行Killip 分级。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d ,观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的发生率。
结果ACS 患者各组血清BNP 、vWF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UAP 组、AMI 组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NP 与vWF 、cTnI 及Killip 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 呈负相关。
BNP >532pg /ml 组随访期间出现MACE 的例数明显高于BNP ≤532pg /ml 组。
BNP 及vWF 水平均升高的患者,MACE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NP 或vWF 升高者。
结论BNP 和vWF 水平与老年ACS 患者危险分层相关,联合检测BNP 及vWF 水平对老年ACS 患者MACE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脑钠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3)03-0536-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3.03.019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1A162)通讯作者:李结华(1963-),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杨华蓉;刘生刚;吴千海;高敏【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中旬刊)》【年(卷),期】2011(024)008【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及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hs-CRP与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6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心肌梗塞(AMI) 38例,正常健康人65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所有患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AMI组、UA组及对照组的血hs-CRP浓度.结果:AMI组与UA组hs-CRP浓度较对照明显增高(p<0.05).且AMI组hs-CRP浓度高于UA组(p<0.05);AMI组CK-MB浓度、肌钙蛋白I(cTnT)高于UA组与对照组(n<0.05)Ⅱ、Ⅲ、Ⅳ级灌脉狭窄患者血清h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且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呈逐渐增高趋势;ACS患者血清的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直线正相关(P=0.0000,r =0.996).结论:hs-CRP结合CK-MB浓度、肌钙蛋白I(cTnT)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hs-CRP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ACS患者早期危险性分级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总页数】2页(P3543-3544)【作者】杨华蓉;刘生刚;吴千海;高敏【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内科,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绵阳,621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Ⅰ、超敏CRP、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王玉敏;王权;杨广民2.脑外伤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李松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杨华蓉; 刘生刚; 吴千海; 高敏4.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微小RNA-130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余明; 陈涛; 张欢; 徐林; 夏豪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D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杨颖博;王丽显;常文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蒋军华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1(8)8
【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部分心衰(HF)患者与健康者(对照组)的BNP水平,同时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健康者的BNP水平.结果心衰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的血浆BN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钠肽不仅对HF、ACS的诊断与预测有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蒋军华
【作者单位】523843,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钠肽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J], 彭葳锐;谭小进
2.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在慢性肾衰竭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张丽;张进尊
3.脑钠肽检测在急性左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曾军
4.脑钠肽检测在急性左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曾军
5.脑钠肽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J], 彭葳锐; 谭小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胡天勇【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年(卷),期】2008(29)15【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法,对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第2d清晨及3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平均(24.5±5.3)h的血浆BNP水平。
同时以32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
电话随访患者3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
结果①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其血浆BNP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
②随访ACS 患者3个月的MACE发生率为15.6%,而SAP组为5.6%(P<0.05)。
③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家族史等临床因素后,白细胞计数和BNP可以评估ACS患者的总体预后。
白细胞相对危险度2.083(95%CI:1.167~2.843),而BNP相对危险度1.216(95%CI:1.203~1.229)。
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并可对预后进行评估。
【总页数】2页(P55-56)【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评估【作者】胡天勇【作者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肽检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王坚平;李浩平;邓启垣2.血浆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孙政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郭辉;原立新;茹祥伟;薛云超4.血浆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 [J], 胡昊;李凤;丁晓梅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I表达的临床意义 [J], 宋光波;葛廷;廖卫;孙政敏;宋予娟;冯广瑞;冯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N 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升高的临床价值探讨黄小培;方复;邢小中;柯建春【期刊名称】《浙江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BNP )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中升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98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8例,不稳定心绞痛(UA)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TnT)、缺血修饰白蛋白(IMA)、Killip分级,行冠脉造影判断血管病变程度。
结果:AMI 组和UA组B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0.01),且AMI组BNP水平高于UA组( P<0.05);BNP与hs-CRP、cTnT、IMA、Killip分级(Ⅰ~Ⅳ级)及血管病变程度(0~多支)呈正相关,而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 )呈负相关。
结论:BNP检测可用于评估ACS后的心功能,且其与ACS病变的血管数有关。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 [Method ]98 patients with ACS were chosed ,which include 58 case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group ,and 40 cas-es 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group .Meanwhile ,60 healthy examinee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group .BNP ,hs-CRP , cTnT ,IMA ,LVEF ,the grade of Killip ,and the les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incorpor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 The level of BNP was increased with aggrav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level of BNP in AMI group and UA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BNP in AMI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A group (P<0 .05 ) .The level of BN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s-CRP、cTnT、IMA、the grade of Killip (Ⅰ ~Ⅳgrade) ,and the lesion of coronary artery(0~several)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VF .[Conclusion ] The measurement of BNP an be used to estimate cardiac function after ACS ,and the level of BNP was 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blood vessels that had pathological changes .【总页数】3页(P58-60)【作者】黄小培;方复;邢小中;柯建春【作者单位】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桐庐 311500;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桐庐 311500;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桐庐 311500;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桐庐 31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cTnT、NT-proBNP 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 王蓓;童华诚;张松2.sST2、NT proBNP及s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J], 刘子源;刘帅;张艳丽;魏霞;陈还珍3.cTnI、BNP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J], 刘敏4.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 帅荣5.应用cTnI、BNP 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 黄宇翔;魏芝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钠肽(BNP)的临床意义脑钠肽(BNP)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由于它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 等于1988 年从猪脑分离出来因而得名。
1 .BNP 的分布及清除BNP 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含量最高。
心脏内BNP主要存在于左、右心房,其中右心房含量为左心房3 倍多,心室的BNP 含量不足心房的1/20。
血液循环中的BNP 通过两种机制被清除。
其一是通过C 型BNP 受体介导的细胞摄取,然后在溶酶体内被降解;另一条途径是被细胞膜表面的中性内肽酶降解。
脑钠肽前体末端NT-proBNP 几乎不受中性内肽酶的影响,因而对于服用了具有抑制中性内肽酶活性作用药物的患者,检测NT-proBNP 要比测定BNP 更客观地反映心血管的机能状态。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薛一涛2 .BNP 的生理作用2.1 舒张血管:BNP 直接作用于血管内游离钙离子,使其浓度减少的结果:BNP 舒张血管的作用是不依赖内皮细胞的,血管口径越大反应越强,反之则减弱,可能与受体密度有关;且BNP 舒张血管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不同部位的动脉作用强度不同。
2.2 降低血压:BNP 的降压作用如ANP 一样,也是由于BNP 的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引起的心血量减少,以至于心输出量减少的结果。
2.3 利钠利尿:BNP 利钠利尿作用与肾灌流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有关;抑制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醇;BNP 可抑制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并可抑制肾素的分泌,使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减少,使醛固酮分泌减少从而使钠和水的排出增多。
2.4 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其作用强度与ANP 相似,作用机制也基本相同,还参与压力感受性调节;抑制动物饮水和摄盐;中枢性利钠利尿。
3 .BNP 的测定血浆BNP 浓度测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免疫放射测量法、电化学发光法。
4 .BNP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4.1 BNP 在CHF 中的应用BNP 及NT-proBNP 的浓度增高已成为公认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也是心衰临床诊断上近几年的一个重要进展。
脑钠肽(BNP)检测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146 更新时间:2010-9-18
1.诊断心力衰竭(HF):在确诊为心衰的患者中,NTproBNP的水平明显升高,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实验室辅助诊断。
2.鉴别诊断呼吸困难:依据NTproBNP水平升高来鉴别心力衰竭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比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诊断更具精确性。
3.NTproBN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高血压性心肌肥厚一项早期诊断指标。
4.疗效观察:在治疗心衰、高血压、肾衰和糖尿病等过程中,通过NT-proBNP监测、评价药物
疗效,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
5.预后评估:高水平NTproBNP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上升密切相关,可以预测CHF患者再次入院的可能性,急性心肌损伤后,NTproB-NP升高表明患者处于左心室重构或左心室衰竭甚至死亡的危险中。
6.NTproBNP可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危险分级。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脑钠肽和一氧化氮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B型脑钠肽;一氧化氮;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等。
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并进行危险分层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近来研究证实心肌缺血是血浆脑钠肽(BNP)释放的另一重要刺激因素,是缺血严重程度的“标志物”,对判断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1〕,血管内皮细胞是功能活跃的代谢细胞,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对于维持血管壁的张力和血液的流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血管内皮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环节〔2〕。
本文通过检测不同人群血浆BNP和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炎症活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ACS患者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来自2006年5月-2007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经过血生化、心电图、B超、胸片等检查排除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癌症、感染、近期手术史、妊娠及应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4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27例(67.5%),女性13例(32.5%),年龄60~74(平均66.9±6.8)岁;未合并高血压ACS组(ACS组)30例,男性20例(66.7%),女性10例(33.3%),年龄60~75(平均67.2±7.4)岁;高血压合并ACS组(高血压+ACS组)31例,男性21(67.7%)例,女性10(22.3%)例,年龄60~77(平均68.6±8.0)岁(ACS符合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0例,系来本院行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性25例(62.5%),女性15例(37.5%),年龄60~76(平均67.8±7.8)岁。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对照组及高血压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于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两组均使用真空采血器抽肘静脉血5 ml置于含有0.2 ml 2% EDTA Na2的真空试管中混匀,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血浆)立即送检或置-20℃冰箱待测。
1.2.2 检测方法应用美国博适公司Triage BNP诊断仪,采用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试剂盒及标准品由德国Biomedical公司提供,正常参考值为0~100 pg/ml,测定值>100 pg/ml为异常;血浆NO浓度采用硝酸还原比色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正常参考值为(80.2±15.1) μmol/L。
仪器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高血压组、ACS组、高血压+ACS 组,4组在年龄、性别组成、病史差异上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组与高血压+ACS组相比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水平两组都显著升高(P<0.05)(表1)。
2.2 各组血浆BNP和NO水平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N0水平明显降低(P<0.05);ACS组、高血压+ACS 组BNP进一步升高,NO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高血压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4组基本资料比较与对照组比较:1)P<0.05表2 各组血浆BNP和NO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3)P<0.05,4)P<0.013 讨论炎症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高血压状态也可能通过促进白细胞黏附分子、化学增活素、特殊的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等的表达起到促炎作用〔3,4〕;同时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能够诱发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导致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5〕。
本研究显示,与血压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并发ACS患者BNP水平进一步升高,NO水平进一步降低。
此结果肯定了这一人群存在潜在的促炎症状态,为评价炎症在高血压和ACS发生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近年来BNP作为ACS重要的危险因子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BNP 是一种心脏利钠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醛固酮分泌及交感神经活性等广泛的心血管作用,心力衰竭时左心室牵张和心室壁张力增加对BNP的合成和分泌起主要调节作用,长期以来临床将BNP作为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标记物,其与心脏超声判定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
Bassan等〔6〕研究认为,BNP可作为NSTEMI的一个早期指标,其升高时间早于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和肌钙蛋白I(CTnI),敏感性显著高于CK MB和CTnI,对于早期(胸痛发作5 h内)筛查患者有帮助,ST段不抬高,CKMB和CTnI尚不能确诊的胸痛患者,如BNP水平显著升高则提示有AMI的可能。
本文结果提示ACS患者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恶化或发生心肌坏死。
目前较为一致的解释是ACS时由于局部冠状动脉缺血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张力增大,从而引起BNP合成和分泌增加,有研究证实,长期存活ACS患者的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的患者,表明没有明显心力衰竭证据的ACS患者在校正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后,BNP仍然是死亡率重要的预判因子,可以为ACS患者的预后提供诊断依据〔7〕。
NO由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在血管内皮细胞中,L 氨基酸经NO合成酶作用生成NO,激活鸟苷酸还原酶,大量生成环鸟苷酸(cGMP),并激活cGMP 依赖性蛋白,影响Na+Ca2+交换,使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8〕。
目前研究认为在基础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NO释放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处于恒定的舒张活性状态,调节血压,调节冠状动脉基础张力和心肌血流灌注有重要作用。
NO是一种很强的舒血管物质,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9,10〕。
高血压患者的炎症状态又可以抑制内皮细胞产生NO,上调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的表达,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进一步促进高血压的发展〔11,12〕,本研究中,高血压组高水平的BNP和低水平NO均为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所致,而持续的炎症状态可以加剧内皮功能紊乱,使易损斑块变得不稳定甚至破裂,发生ACS的危险性显著增高〔13〕。
总之,ACS患者的血浆BNP、N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心肌受损的程度。
内皮功能紊乱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初始环节,与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BNP和NO水平可以很好地评价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对老年高血压人群观察BNP和NO水平可以预测局部缺血情况,能够很好地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都有实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1 Berdague P,Caffin PY,Barazer I,et e of N terminal prohormon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assay for etiologic diagnosis of acute dyspnea in elderly patients〔J〕.Am Heart J,2006;151(3):6908.2 Hirsch AT.Vascular disease,hypertension and prevention:“from endothelium to clinical events”〔J〕.JACC,2003;42(2):377 9.3 Derhaschnig U,Shehata M,Herkner H,et al.Increased level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Am J Hypertens,2002;15(1):20711.4 Pockley AG,De Faire U,Kiessling R,et al.Circulating heat shock protein and heat shock protein antibody levels inestablished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2;20(3):81520.5 Escobar E.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J Hum Hypertens,2002;16(1):61 3.6 Bassan R,Potsch A,Maisel A,et al.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 novel early blood 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nd no ST segment elevation〔J〕.Eur Heart J,2005;26(3):23440.7 Omland T,Persson A,Ng L,et al.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 ptide and long term morta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Circulation,2002;106(23):29138.8 Toda N,Kitamura Y,Okamura T.Neural mechanism of hypertension by nitricoxide symthesis inhibitor in gogs synthase〔J〕.Hypertension,1993;21(1):3 6.9 Hayashida N,Tomoeda H,Oda T,et al.Effects of supplemental L arginine during warm blood cardioplegia〔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0;(1):2733.10 Brunner F,Maier R.Attenua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with myocyte specific over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J〕.Cardiovasc Res,2003;57(1):5562.11 Verma S,Wang CH,Li SH,et al.A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C reactive protein attenuat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hibits angiogenesis〔J〕. Circulation,2002;106(7):9139.12 Wang CH,Li SH,Weisel RD,et al.C reactive protein upregulates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J〕.Circulation,2003;107(15):178390.13 Berger R,Huelsman M,strecker K,et al.B type natruretic peptide predicts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Circulation,2002;105(22):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