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13-16年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10
目 录2015年南京理工大学814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12年南京理工大学814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814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10年南京理工大学814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9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9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答案2008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7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6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5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及答案2004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3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2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00年南京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真题2015年南京理工大学814分析化学考研真题南京理工大学S201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4科目名称:分析化学满分:150分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匿画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用HCI标准溶液滴定NaOH、Na3AsO4(HjAsO,!的?氏1=2、成配=7》皿=11)混合溶液,在滴定曲线上可能出现的pH突跃有:()A、I个B、2个C、3个D、不能确定2、在下列化合物中,用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3)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A%d c b a B、abed C、d be a D、ad b c3、原子吸收线的多普勒变宽是基于()A、原子的热运动B、原子与其它种类气体粒子的碰撞C、原子与同类气体粒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4、欲配制pH=5.1的缓冲溶液.最好选择(>A、一氯乙酸(pK a=2.86)B、氨水(pKb=4,74)C、六亚甲基四胺(pK b=8.85)D、甲酸(pKL3.74)5、关于气相色谱柱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柱温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B、柱温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无关C、采用较高柱温有利于提高分离度D、柱温应高于混合物的平均沸点’6、下列哪个化合物中魏基红外吸收峰的频率最高?()D,F—C—RIIO814分析化学第£页共4页7、EDTA pH变化的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
理论力学理论力学((研究生研究生))考试大纲考试大纲1.★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1.1 绪论1.1.1 课程性质1.1. 2理论力学基本内容1.1. 3研究方法1.1.4 学习目的1.2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2.1 刚体1.2.2 力、力系1.2.3 力的矢量表示及单位1.2.4 力系的等效与平衡等1.3 静力学公理1.3.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3.2 二力平衡条件1.3.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1.3.4 力的可传性1.3.5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1.3.6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1.3.7 刚化原理1.4 △★约束与约束反力1.4.1 约束的概念1.4.2 约束反力1.4.3 约束反力方向判别1.4.4 光滑接触约束1.4.5 柔绳约束1.4.6 光滑铰链约束1.5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5.1 约束的解除1.5.2 主动力与被动力1.5.3 整体受力分析1.5.4 分离体受力分析1.5.5 受力图的画法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1 平面汇交力系2.1.1 力的分解与投影2.1.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2.1.3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2.1.4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2.2平面力偶理论2.2.1 平面内力对点之矩2.2.2 平面合力矩定理2.2.3 两个平行力的合成2.2.4 △★平面力偶及其理论2.2.5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平衡及其应用3.△★△★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3.1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3.1.1 力线平移定理3.1.2 简化中心3.1.3 主矢3.1.4 主矩3.1.5 主矢、主矩与简化中心的关系3.1.6 简化结果5.1.7 固定端约束3.2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3.2.1 合力偶3.2.2 合力3.2.3 合力矩定理3.2.4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3.2.5 合力作用线的求法3.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3.3.1 平衡的充要条件3.3.2 平衡方程3.3.3 平衡方程的形式3.3.4 平衡方程的独立性3.3.5 用平衡方程求解单刚体的平衡问题3.4 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的问题3.4.1 物体系3.4.2 静定3.4.3 静不定3.4.4 静不定次数3.4.5 静定、静不定的基本判断3.4.6 用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系的平衡问题3.5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3.5.1 桁架3.5.2 理想桁架3.5.3 平面桁架3.5.4 节点法3.5.5 截面法空间力系4.★空间力系4.1 空间汇交力系4.1.1 二次投影4.1.2 合力的计算4.1.3 平衡条件4.1.4 平衡方程4.1.5 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4.2 空间力偶理论4.2.1 力偶矩矢4.2.2 空间力偶等效定理4.2.3 空间力偶系的合成4.2.4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4.3 力对轴的矩和力对点的矩4.3.1 力对轴的矩4.3.2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表达式4.3.3 力对点的矩4.3.4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通过该点的轴的矩的关系 4.4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4.4.1 空间力线平移定理4.4.2 简化的结论4.5 空间任意力系的力螺旋4.5.1 合力矩定理4.5.2 力螺旋4.5.3 力螺旋形成的条件4.5.4 力螺旋的位置4.6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4.6.1 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4.6.2 平衡方程4.6.3 平衡方程的退化4.6.4 空间约束类型4.6.5 用平衡条件解平衡问题4.7 △平行力系中心及重心4.7.1 平行力系的中心4.7.2 物体重心的坐标公式4.7.3 用组合法求重心4.7.4 用实验法确定重心的位置摩擦5.△★△★摩擦摩擦5.1 摩擦分类及其滑动摩擦5.1.1 摩擦及其分类5.1.2 动滑动摩擦及其库仑定律5.1.3 静滑动摩擦及最大静滑动摩擦力5.1.4 △静滑动摩擦力的处理及库仑定律5.2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5.2.1 全反力5.2.2 摩擦角5.2.3 平衡范围5.2.4 自锁现象5.3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及其应用5.3.1 带摩擦的平衡力系5.3.2 单个摩擦面问题的求解5.3.3 多个摩擦面问题的处理5.4 滚动摩阻的概念5.4.1 滚动摩阻力偶5.4.2 最大滚动摩阻力偶矩5.4.3 滚动摩阻定律及滚动摩阻系数点的运动学6.★点的运动学6.1 点的运动方程6.1.1 参考体、参照系及坐标系6.1.2 点的轨迹6.1.3 点的运动方程6.1.4 点的相对运动方程6.2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6.2.1 点的速度6.2.2 点的加速度6.2.3 绝对导数6.2.4 ★相对导数6.3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笛卡尔坐标轴上的投影 6.3.1 速度的投影6.3.2 加速度的投影6.4△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自然坐标轴上的投影 6.4.1 自然坐标系6.4.2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6.5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其它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 6.5.1 ★柱坐标系6.5.2 极坐标系6.5.3 球坐标系刚体简单运动7.刚体简单运动7.1 刚体的平行移动7.1.1 平动定义7.1.2 平行移动的判别7.1.3 平行移动的简化7.1.4 △平行移动的性质7.2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7.2.1 定轴转动的定义7.2.2 转动方程7.2.3 角速度7.2.4 角加速度7.2.5 加速转动与减速转动的判别7.3 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7.3.1 速度的大小、方向7.3.2 加速度的大小、方向7.3.3 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布图7.4 轮系的传动比7.4.1 两个定轴啮合齿轮的角速度与齿数的关系 7.4.2 传动比7.4.3 皮带轮传动中两轮角速度与其半径的关系 7.5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矢量表示7.5.1 角速度用矢量表示7.5.2 角加速度用矢量表示7.5.3 速度用角速度与矢径的矢量积表示7.5.4 加速度用角加速度与矢径的矢量积表示△★点的合成运动8.△★点的合成运动点的合成运动8.1 △★相对运动、绝对运动、牵连运动8.1.1 点的绝对运动8.1.2 点的相对运动8.1.3 牵连运动8.1.4 牵连点8.1.5 绝对轨迹、速度、加速度8.1.6 相对轨迹、速度、加速度8.1.7 牵连轨迹、速度、加速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8.1.8 △★动点,动系的选取8.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8.2.1 速度合成定理8.2.2 △定理的应用8.3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8.3.1 △牵连运动是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8.3.2 ★牵连运动是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8.3.3 科氏加速度8.3.4 科氏加速度的意义8.3.5 △★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9.△★△★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9.1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9.1.1 平面运动的定义9.1.2 平面运动的简化9.1.3 平面图形的运动方程9.1.4 平面运动的分解9.1.5 分解后的运动与基点的关系9.2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9.2.1 基点法的速度合成定理9.2.2 基点法的应用9.2.3 速度投影定理9.3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9.3.1 速度瞬心9.3.2 速度瞬心的存在性、唯一性9.3.3 速度瞬心的求法9.3.4 瞬心法的应用9.4 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9.4.1 基点法的加速度合成定理9.4.2 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1010.. 刚体定点运动基础刚体定点运动基础、、自由刚体运动及刚体运动合成自由刚体运动及刚体运动合成((选学选学)) 10.1 刚体定点运动基础10.1.1 欧拉角10.1.2 欧拉运动方程10.1.3 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10.2 自由刚体运动10.2.1自由刚体运动的描述10.2.2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10.3 刚体运动合成10.3.1 平行轴转动的合成10.3.2 相交轴转动的合成1111..质点动力学质点动力学11.1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11.1.1 惯性定律11.1.2 惯性11.1.3 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定律11.1.4 质量11.1.5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11.1.6 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1.2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11.2.1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在笛卡尔坐标轴上的投影 11.2.2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在自然坐标轴上的投影 11.3 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1.3.1 求作用力11.3.2 求运动规律11.4★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11.4.1 牵连惯性力11.4.2 科氏惯性力11.4.3 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11.4.4 几种特殊情况下相对运动的动力学特性 11.4.5 相对动能11.4.6 质点相对运动动能定理1212..动量定理动量定理12.1 质点的动量定理12.1.1 质点的动量12.1.2 冲量12.1.3 质点的动量定理12.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12.2.1 质点系的动量12.2.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12.2.3 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12.3 △质心运动定理12.3.1 质心与重心的关系12.3.2 质心运动定理12.3.3 质心运动守恒定理12.3.4 △动量定理的应用12.4 动量定理的专门应用12.4.1 流体管道动反力12.4.2 ★变质量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12.4.3 反推力12.4.4 变质量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应用1313..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定理13.1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13.1.1 质点的动量矩计算13.1.2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13.1.3 质点动量矩守恒定律13.1.4 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运动的面积速度定理 13.2 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13.2.1 质点系的动量矩计算13.2.2 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13.2.3 质点系的动量矩守恒13.3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13.3.1 转动惯量的意义13.3.2 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13.3.3 微分方程的应用13.4 △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13.4.1 转动惯量13.4.2 转动惯量的计算13.4.3 回转半径13.4.4 平行轴定理13.4.5 计算刚体转动惯量的组合法13.4.6 惯性积与惯性张量13.4.7 任意轴转动惯量的计算13.4.8 惯性主轴的概念13.5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13.5.1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动量矩的计算 13.5.2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13.6 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13.6.1 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13.6.2 微分方程的应用1414..△动能定理动能定理14.1 力的功14.1.1 元功14.1.2 功的解析表达式14.1.3 常见力的功14.1.4 不计其做功的力14.2 质点的动能定理14.2.1 质点的动能14.2.2 质点动能定理14.3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14.3.1 质点系动能的计算14.3.2 柯尼西定理14.3.3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14.3.4 动能定理的应用14.3.5 动能定理的其它形式14.4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14.4.1 力场和有势力14.4.2 势能14.4.3 势能的计算14.4.4 机械能守恒14.5 △★牛顿理论的综合应用1515..碰撞碰撞15.1 碰撞现象、碰撞力15.1.1 碰撞现象及其分类15.1.2 碰撞力15.1.3 △碰撞特点15.1.4 △碰撞问题的简化15.2 用于碰撞过程的基本定理15.2.1 冲量定理15.2.2 冲量矩定理15.3 质点对固定面的碰撞、恢复系数15.3.1 碰撞过程的两个阶段15.3.2 恢复系数15.3.3 弹性碰撞15.3.4 塑性碰撞15.3.5 ★斜碰弹15.3.6 碰撞问题的求解15.4 碰撞冲量对绕定轴转动刚体的作用、撞击中心 15.4.1 支座的反碰撞冲量15.4.2 撞击中心1616..△★△★达朗伯原理达朗伯原理达朗伯原理16.1 惯性力、质点的达朗伯原理16.1.1 质点的惯性力16.1.2 惯性力的性质16.1.3 质点达朗伯原理16.2 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16.2.1 质点系的惯性力系16.2.2 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16.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16.3.1 刚体作平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16.3.2 刚体作定轴转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16.3.3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16.4 动静法及其应用16.4.1达朗伯原理与动静法16.4.2 △动静法应用16.5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16.5.1 动压力16.5.2 动反力为零的条件16.5.3 惯性主轴16.5.4 中心惯性主轴16.5.5 静平衡16.5.6 动平衡1717..△★△★虚位虚位虚位移原理移原理移原理17.1 约束的分类17.1.1 约束的数学性质及约束方程17.1.2 几何约束与运动约束17.1.3 定常约束与非定常约束17.1.4 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17.1.5 双面约束与单面约束17.2 虚位移和虚功17.2.1 非自由质点系17.2.2 实位移与可能位移17.2.3 虚位移17.2.4 虚功17.2.5 理想约束17.3 虚位移原理17.3.1 虚位移原理17.3.2 虚位移原理的应用17.3.3 找虚位移之间关系的解析法17.3.4 找虚位移之间关系的虚速度法17.4 自由度和广义坐标17.4.1 自由度17.4.2 广义坐标17.4.3 广义虚位移17.4.4 广义速度与广义加速度17.5 以广义坐标表示的质点系平衡条件17.5.1 广义力17.5.2 平衡条件17.5.3 广义力的计算方法17.5.4 平衡及其稳定性1818..△★△★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18.1 动力学普遍方程18.1.1 矢量表达式18.1.2 分析表达式18.2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18.2.1 两个恒等式18.2.2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18.2.3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的应用18.3 第Ⅱ类拉格朗日方程的性质18.3.1 广义能量守恒18.3.2 广义质量18.3.3 循环坐标18.3.4 广义动量18.3.5 广义动量守恒1919..机械振动的基本理论机械振动的基本理论19.1 引言19.1.1 机械振动19.1.2 弹性元件19.1.3 惯性元件19.2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19.2.1 自由振动19.2.2 恢复力19.2.3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19.2.4 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特点19.2.5 周期19.2.6 固有频率19.2.7 振幅19.2.8 相位19.2.9 振幅相位与初始条件的关系19.2.10 系统在常力作用下的自由振动19.2.11 弹簧的等效刚度19.3 计算固有频率的能量法19.3.1 自由振动中动能与势能的计算19.3.2 用能量法求固有频率19.4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19.4.1 阻尼19.4.2 微分方程的建立19.4.3 小阻尼19.4.4 衰减振动19.4.5 阻尼比19.4.6 振幅减缩率19.4.7 对数减缩率19.4.8 临界阻尼19.4.9 过阻尼19.4.10 临界阻尼和过阻尼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19.5 单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受迫振动19.5.1 受迫振动19.5.2 受迫振动的微分方程19.5.3 振幅表达式19.5.4 共振19.6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受迫振动19.6.1 振动的微分方程19.6.2 稳态过程的振动19.6.3 阻尼对振幅的影响19.6.4 共振19.7 转子的临界转速19.7.1 临界转速19.7.2 临界角速度19.8 隔振19.8.1 隔振19.8.2 主动隔振19.8.3 被动隔振参考教材参考教材::公开出版的多学时:《理论力学》,目前我们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编的第五版。
南京理工大学
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60 科目名称:材料结构与相变满分:150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袋中交回!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0分):
1、多滑移系
2、加工强化
3、(微观)粗糙界面
4、非晶体
5、马氏体相变
6、间隙扩散
7、枝晶偏析8螺位错长大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是Hall-petch关系?分析其影响材料强度的机理?
2、共晶合金凝固时,界面呈现胞状的机理分析?
3、请对区域熔炼(区域提纯)的原理进行分析?
4、分析滞弹性产生的机理?对比滞弹性与胡克弹性的差异?
5、请对刃位错应力场的特点进行综合介绍,并分析原因?
三、计算题(30分,各15分):
1、计算Fe-C相图中,含碳1.6%的合金凝固到室温后,各组织的相对量。
2、已知Fe的密度为7.8。
计算Fe的点阵常数。
(Fe的摩尔质量是56)
四、画图题(20分,各10分):
1、画出Cu-Pb相图的自由能成分曲线。
2、画出伪共晶区示意图,画出伪共晶区偏转示意图。
五、综合论述题(20分,各10分):
1、请从成分、结构、制备、性能等方面介绍高分子材料。
2、谈谈你对纳米材料的认识。
在考场上做完卷子后抄下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s:南理工之前说的要给2012年真题,可最后不守信没给,所以我就把13年的真题给弄出来了!!。
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精品资料说明:本套考研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0年考研初试首选资料。
一、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真题汇编1.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2004-2013、2014-2015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说明: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可以把握出题脉络,了解考题难度、风格,侧重点等,为考研复习指明方向。
二、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资料2.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考研相关资料(1)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笔记+课件+提纲]①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之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之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之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2)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②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计算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3)龙驭球《结构力学教程》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
共六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4结构力学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精品资料说明:本套考研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0年考研初试首选资料。
一、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真题汇编1.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2007-2011、2014-2015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说明: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可以把握出题脉络,了解考题难度、风格,侧重点等,为考研复习指明方向。
二、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资料2.刘鸿文《材料力学》考研相关资料(1)刘鸿文《材料力学》[笔记+课件+提纲]①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之刘鸿文《材料力学》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之刘鸿文《材料力学》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之刘鸿文《材料力学》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2)刘鸿文《材料力学》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②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计算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3)刘鸿文《材料力学》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
共六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846材料力学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
南京理工大学2004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数据结构(共35分)一、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确切的(每小题1分,共10分)1. 设单循环链表中结点的结构为(data,next),且rear是指向非空的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的尾结点的指针。
若要删除链表的第一个结点,正确的操作是。
A) s=rear;rear=rear->next; free(s);B) rear=rear->next; free(s);C) rear=rear->next->next; free(s);D) s=rear->next->next; rear->next->next=s->next; free(s)2. 设输入序列为{20,11,12,……},构造一棵平衡二叉树,当在树中插入值12时发生不平衡,则应进行的平衡旋转是。
A)LL B)LR C)RL D)RR3. 设有1000个无序的元素,希望用最快的方法选出前10个最小的数据,下面四种方法中最好的是。
A)冒泡 B)快速 C)堆 D)选择4. 下面程序的时间复杂性为。
for (int i=0; i<m; i++) for (int j=0;j<n; j++) a[i][j]=i*j;A)0(n2) B)0(n*m) C) 0(m2) D)0(m+n)5. 关于下面的程序段,不正确的说法是。
pb=pc=-1;for(int k=0; k<n; k++)if (A[k]>0) B[++pb]=A[k]; elseC[++pc]=A[k];A)其时间复杂性为0(n/2)B)它将数组A中的正数放到数组B中,将负数放在数组C中C)如果数组A中没有负数,程序执行后pc=-1D)如果数组A中没有正数,程序执行后pc=-16. 有三个数字1,2,3,将它们构成二叉树,中序遍历序列为1,2,3的不同二叉树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