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学期人教版化学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汇总第四章
- 格式:pdf
- 大小:197.64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教学重点: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硅、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一.硅1.相关反应Si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溶于水化学性质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氨的催化氧化4NH3 + 5O2错误! 4NO + 6H2O实验室制取原理NH4+ + OH-错误! NH3↑+ H2O2NH4Cl +Ca(OH )2错误! 2NH3↑+ CaCl2 + 2H2O5.实验室制取干燥NH3的方法:制取原理: 2NH4Cl +Ca(OH )2错误! 2NH3↑+ CaCl2 + 2H2O气体成分: NH3( H2O )除水用试剂:碱石灰(不用浓H2SO4 、CaCl2原因是:2NH3+ H2SO4= (NH4)2SO4 ; CaCl2 + 8NH3 =CaCl2·8NH3)6.受热易分解 NH3·H2O 错误! NH3↑+ H2O NH4HCO3 错误! NH3↑+ CO2↑+ H2O7.氨水中的微粒分子:H2O NH3·H2O NH3 离子:NH4+ H+ OH-四.硫1.SO2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1:40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化学性质与H2O SO2 + H2O = H2SO3与碱溶液先:SO2 +2NaOH = Na2SO3+H2O后:SO2 + Na2SO3 + H2O = 2NaHSO3 SO2过量时总反应:SO2 + NaOH = NaHSO3 与盐溶液SO2 + Na2CO3 = CO2+ Na2SO3 ( SO2不过量时 )与氯水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H2SO3 + Cl2 + H2O = H2SO4 + 2HCl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 (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但加热褪色后的无色溶液,又恢复为原来的红色(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分解复原)实验室制法Na2SO3 +H2SO4(浓) = Na2SO4 + SO2↑+ H2O2.H2S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剧毒、有臭鸡蛋气味、1:2.6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化学性质与浓H2SO4H2S + H2SO4(浓)= S↓+ SO2 + 2H2O与碱溶液先H2S + NaOH= NaHS + H2O; 后NaHS + NaOH = Na2S + H2O。
必修一化学第四章重点归纳[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高一必修一化学第四章重点知识:硅元素_。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SiF4↑+2H2OSiO2+CaO===(高温)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
一般不溶于水。
(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硅单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
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硅的化合物的转化H22SiO32H2Si03+2NaOH==Na2SiO3+2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2HClO==2HCl+O2↑3、氯气的性质4、二氧化硫的性质5、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6强酸制弱酸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2+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a++H2O+CO2↑Na2SiO3+2HCl==2NaCl+H2SiO3↓ SiO3+2H==H2SiO3↓-+Ca(ClO)2+2HCl== CaCl2+2HClO 2ClO+2H==2HClO 应用(1) Na2SiO3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SiO3+H2O+CO2==CO3+H2SiO3↓2--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SiO3+2H2O+2CO2==HCO3+H2SiO3↓ (2)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H2O+CO2== CaCO3↓+2HClO Ca+2ClO+H2O+CO2== CaCO3↓+2HClO (3) 实验室制SO22-+na2so3+2h2so4==na2so4+h2o+so2↑ so3+2h==h2o+so2↑ (3) 实验室制h2s_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2+FeS+H2SO4==FeSO4+H2S↑ FeS+2H==Fe+H2S↑ (4)除杂质CO2中混有SO2SO2+2NaHCO3=Na2SO3+H2O+2CO2↑ CO2中混有HClHCl+NaHCO3=NaCl+H2O+CO2↑ SO2中混有HClHCl+NaHSO3= NaCl+H2O+SO2↑2+-2-2-2-+7 、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_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归纳1.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在迄今为止发现和合成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16种。
(依据元素三分法)。
2.非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
(1)硅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2)氯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
(3)硫元素: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火山喷出物里含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它。
(4)氮元素:游离态主要存在于空气中,化合态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氮元素也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非金属单质种类与元素种类是两码事,因为存在同素异形体(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的缘故)。
(1)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形式。
(2)硫元素由单斜硫和斜方硫两种单质形式。
(3)氮元素有N2和N4两种单质形式。
(4)磷元素有红磷和白磷两种单质形式。
(5)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C60、C120等多种形式。
4.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种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主要是:铵盐NH4Cl 、NH4NO3(2)共价化合物有:非金属氢化物:CH4、NH3、H2O、HF非金属氧化物:CO 、CO2 、NO 、NO2非金属互化物:CS2、非金属含氧酸:H2CO3、H2SiO35.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推断方法:画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就是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减去8(或2)得到该元素的最低价态,最低价态和最高价态之间的所有化合价皆有可能形成。
6.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是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奇数价,最外层电子数是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偶数价。
氯元素的常见价态:-1 、+1 、+3 、+5 、+7,例外的有+4,例如:二氧化氯(ClO2)。
高一化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硅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1 碳、硅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征1.一般情况,非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低,硬度小,但硅、金刚石熔沸点高,硬度大,其中金刚石为硬度最大的物质。
2.一般情况,非金属元素单质为绝缘体,但硅为半导体,石墨为电的良导体。
3.一般情况,较强氧化剂+较强还原剂===较弱氧化剂+较弱还原剂,而碳却能还原出比它更强的还高温高温原剂: SiO2+2C=====Si+2CO↑,FeO+C=====Fe+CO↑。
4.硅为非金属,却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Si+2NaOH+H2O===Na2SiO3+2H2↑。
5.一般情况,较活泼金属+酸===盐+氢气,然而Si是非金属,却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 Si+4HF===SiF4↑+2H2↑。
6.一般情况,碱性氧化物+酸===盐+水,SiO2是酸性氧化物,却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 SiO2+4HF===SiF4↑+2H2O。
7.一般情况,较强酸+弱酸盐===较弱酸+较强酸盐。
虽然酸性: H2CO3>H2SiO3,却能发生如下反高温应: Na2CO3+SiO2=====Na2SiO3+CO2↑。
高温8.一般情况,非常活泼金属(Na、K等)才能够置换出水中的氢,但C+H2O(g)=====CO+H2。
9.一般情况,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O3+H2O===H2SO4,但SiO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题组训练1.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解析该短周期非金属元素为Si,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项正确;单质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B项错误;S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其可以与氢氟酸反应,C项错误;由于非金属性Si答案 A2.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见下图。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专题1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1)Si 、SiO 2均能与氢氟酸反应。
(2)氯水具有多种性质:酸性、漂白性、强氧化性。
(3)SO 2具有漂白性、较强的还原性,可被卤水、酸性KMnO 4氧化。
(4)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NH 3的水溶液呈碱性。
(6)稀硝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 2。
(7)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但可发生反应SiO 2+Na 2CO 3=====高温Na 2SiO 3+CO 2↑,SiO 2+CaCO 3=====高温CaSiO 3+CO 2↑。
2.特征反应(1)特征反应条件。
2KClO 3=====MnO 2△2KCl +3O 2↑;2H 2O 2=====MnO 22H 2O +O 2↑; 2SO 2+O 2催化剂△2SO 3;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N 2+O 2=====放电2NO 。
(2)同一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①浓度不同,产物不同如稀硝酸与Cu 反应生成NO ,浓硝酸与Cu 反应生成NO 2。
②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如Cl 2与冷的NaOH 溶液发生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与热的NaOH 溶液发生反应3Cl 2+6NaOH=====△5NaCl +NaClO 3+3H 2O 。
3.特征转化关系A ――→O 2B ――→O 2C ――→H 2O 酸或碱,符合此条件的常见A 物质有:NH 3、H 2S 、S 、CH 4、C 、Na 等,如NH 3――→O 2催化剂,△NO ――→O 2NO 2――→H 2O HNO 3;H 2S(S)――→O 2SO 2――→O 2催化剂,△SO 3――→H 2O H 2SO 4;CH 4(C)――→O 2不完全燃烧CO ――→O 2CO 2――→H 2O H 2CO 3;Na ――→O 2常温Na 2O ――→O 2△或点燃Na 2O 2――→H 2O NaOH 。
高一化学四章知识点归纳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的四个章节,分别是物性、化学反应、化学计算和化学动力学。
这四个章节分别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计算的方法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四个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性物性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在学习物性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形态。
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可以相互转变。
2. 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大小,物质可以分为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
3. 密度:物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可以用来表征物质的紧密程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很大的差异。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由于电子的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物质或生成物产生物质的变化量。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描述。
三、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物质的相关性质。
在学习化学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摩尔质量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摩尔体积是指一个摩尔物质所占据的体积。
2. 摩尔比和摩尔分数:摩尔比是指各组分的物质的摩尔数之比;摩尔分数是指一个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的摩尔比例。
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归纳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度量。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比如:电能、光能、热能等等。
能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专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这些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从能源的形成和来源角度看,可把能源分为来自太阳(如生物质能、风能、煤、石油、天然气等)、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等)、来自核反应(如裂变能和聚变能等)和来自天体间引力(如潮汐能等)等4种。
从能源利用状况角度看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的角度看,可分为自然界现存的一次能源和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
从能源是否能循环再生角度看,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能量的转化常常伴随着物质的变化。
人类常用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由太阳能转换而来的。
3.食物中产生能量对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它们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
4.固态冰变为液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变为液态水,需要放出热量。
所以,对于同一物质的三态所含的能量,E固<E液<E气。
固态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液态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气态5.溶液是由一种或以上的物质(称为“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溶剂”)里,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6.物质的溶解有两个过程(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这是一个物理过程。
(2)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叫水合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所以,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对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放热或7.也进行着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即溶解平衡,此时溶液定:达到平衡时,各种量不变(浓度、密度、质量百分含量)变:改变外界条件,平衡就会被打破8.晶态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
性质(Cl2与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与H2O反应Cl2的水溶液叫氯水,溶解的Cl2中有少量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与碱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与盐溶液反应Cl2 + Na2SO3 + H2O = 2HCl + Na2SO4Cl2 + 2KI = I2 + 2KCl实验室制取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Cl2↑+2H2O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NaCl O + 2HCl = NaCl + Cl2↑+ H2O ( 离子方程式: Cl O-+ 2H+ + Cl- = Cl2↑+ H2O )2.新制氯水成分分子:H2O HClO Cl2 离子:H+Cl-ClO-OH-久置氯水成分分子:H2O 离子:H+Cl-OH-3.实验室如何制取纯净的氯气制取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Cl2↑+2H2O 气体成分:Cl2 (HC l、H2O)操作顺序仪器中盛装的药品各试剂的作用应出现的现象①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HC l有晶体析出(NaCl)②再通入浓H2SO4除去H2O4.漂白粉①制法: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②有效成分:Ca(ClO)2 成分:CaCl2和Ca(ClO)2③漂白原理: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HClO (在溶液中)漂白慢Ca(ClO)2 + 2HCl = CaCl2 + 2HClO 漂白快④久置失效发生的反应: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HClO 2HClO光照或加热2HCl + O2↑5.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水苯或汽油四氯化碳Br2黄~橙橙~橙红橙~橙红I2深黄~褐淡紫~紫红紫~深紫6.置换反应Cl2 + 2NaBr = Br2+ 2NaCl Br2 + 2KI = I2 + 2KBr ∴氧化性Cl2 >Br2 >I27.I2遇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 I-氧化剂——————→I2三.氮1.氮的氧化物NO: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2NO + O2 = 2NO2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3NO2 + 2H2O = 2HNO3 + NO2.有关NO与O2或NO2与O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3O2 + 2H2O = 4HNO33.硝酸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强氧化性与金属氧化物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与金属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与非金属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不稳定性4HNO3光照或加热4NO2↑+ O2↑+ H2O4.氨( NH3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溶于水化学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