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644-2012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准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51.14 KB
- 文档页数:10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试行)2013-12-25发布2014-0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技术要求 (2)5计算方法 (3)前言本试行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节约能源处提出。
本试行由云南省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试行起草单位:云南省节能技术开发经营公司、华电云南公司、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本试行主要起草人:李平、颜芳、杨富林、李跃波、刘春生、周尧冲、杨兴勇、罗光景、付炳林。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试行)1 范围本试行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以下简称供电标煤耗)限额的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
本试行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纯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计算与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试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试行。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试行。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DL/T 904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试行。
3.1发电生产界区从原煤、燃油等能源进入发电流程开始,到向电网和企业非生产单元供出电能的整个生产过程。
由电力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设施组成。
企业公用系统厂用电按接线方式或按机组发电量分摊到机组后计入机组生产界区。
3.2标准煤量在统计期内及发电生产全部过程中,用于生产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折算的标准煤耗量。
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设施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不包括非生产使用的、基建和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副产品综合利用使用的和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3.3供电量在统计期内机组向电网和电厂非生产用电提供的电能量。
3.4厂用电率统计期内发电厂正常发电时所消耗的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1.1.1.1.1.3ICS 27.010 F 10DB33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al consumption for generating station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言本标准第2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浙江省能源集团、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勤、张云雷、徐晓村、张明、牟文彪、吴煜忠、屠小宝。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的限额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计算和评价。
2 供电煤耗指标限额供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本标准所指供电煤耗均为年度(自然年)统计值。
供电煤耗指标限额= 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修正系数即 B = K × B J (1)式中:B——机组供电煤耗指标限额;B J——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见表1)K——修正系数,K = 1 + K L× (0.85 – X)其中:K L为负荷修正系数,X为负荷系数。
当X > 0.85 时,K L =0;当0.85 ≥ X > 0.70 时,K L =0.20;当0.70 ≥ X > 0.60 时,K L =0.25;当0.60 ≥ X 时,K L =0.30;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见表1。
3 耗用标准煤量技术经济指标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
计算公式为:B b = B h – B kc (2)式中:B b ——统计期内耗用标准煤量, t ;B h ——统计期内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B kc ——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ISC 27.010F01DB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046.31-2008火力发电供热煤耗计算方法及限额Calculation method and stipulation of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norm for per unit product of power plant heat supply2008-01-21发布 2008-03-01实施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2/046.31-2008前言本标准的第5章是强制性条款,其余是推荐性条款。
DB12/046.31-2008火力发电厂供热煤耗计算方法及其限额为《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系列标准的第31项。
本系列的其它标准见DB12/046.01-2008附录A。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同时符合DB12/046.01-2008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制定总则的规定。
本标准由天津市经济委员会资源环保处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市节能协会检测与标准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市电力行业协会天津市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虹、郭连兴、马克文、何少聪、韩瑞国、梅国栋、王景良、朱天利、李志。
136DB12/046.31-2008火力发电供热煤耗计算方法及限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供热煤耗计算方法及其限额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发电及热电联产的火电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B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DB12/046.01-2008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制定总则。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资料三、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一、主要指标介绍1、供电煤耗:指火力发电机组每供出单位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他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用电率水平的消耗指标。
因此,供电标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
供电煤耗=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供电量(千瓦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发电量X(1-发电厂用电率)(千瓦时)2、影响供电煤耗的主要指标1)锅炉效率:锅炉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热量与燃料带入炉内热量的百分比。
2)空预器漏风率:是指漏入空气预热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比。
3)主汽温度:主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温度。
4)主汽压力:主汽压力也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压力。
5)再热汽温:再热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再热蒸汽温度。
6)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是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
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7)飞灰可燃物:是指锅炉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
8)汽轮机热耗率:是指汽轮机发电机组每发出一千瓦时电量所消耗的热量。
以机组定期或修后热力试验数据为准。
9)真空度: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气端真空占当地大气压的百分数。
10)凝汽器端差: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11)高加投入率:是指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运行时间与机组运行时间的比值。
12)给水温度:是指机组高压给水加热器系统出口的温度值(℃)。
13)发电补给水率:是指统计期内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注:以上指标偏离设计值对煤耗的影响见附表3、综合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即:综合厂用电率=(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100%。
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热电专委会燿东一、热电厂能耗计算公式符号说明IkCal=4. 1868KJ=4. 1868X10 UJ二4. 1868 ×10 6GJIkWh=3600KJ=3. 6MJ=3. 6×10 3GJ2、标准煤、原煤与低位热值:Ikg原煤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扣去生成水份带走热量,即为原煤低位热值。
Q y=5000kcal∕kg=20934KJ∕kgIkg 标准煤热值 Q v=7000kcal∕kβ=29. 3XlO3KJ=O. 0293GJ∕kg当原煤热值为5000大卡时,IT原煤=0.714吨标煤,则IT标煤= 1.4T原煤3、每GJ墓汽需要多少标煤:b r=B∕Q= l∕Qγη = 1/0. 0293 η =34. 12/ η其中:Tl = TlAxTU =锅炉效率X管道效率当 TlA=O・ 89, Iu=O・ 958 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 b.=34. 12/0. 89×0. 958=40kg∕GJ当 TU=O・ 80, Iu=O.994 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 b l=34. 12/0. 80×0. 994=42. 9kg∕GJ二、热电厂热电比和总热效率计算热电专委会骆稽坤一、热电比(R):1、根据DB33《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2. 2定义:热电比为'‘统计期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比”。
R=供热量/供电⅛×100%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IkWh = 360OKJ (千焦) 1 万kwh=3600×10l KJ=36GJ (吉焦)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热电比计算公式为:R= (Q./Eκ×36) ×100%式中:Q「一一供热量GJ E K——供电量万kwh4、示例: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其热电比为:R= (16X 107634×36) ×100%=701%二、综合热效率(no)1、根据省地方标准DB33定义,综合热效率为'‘统计期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和与总标准煤耗量的热量之比”ηo=(供热量+供电量)/(供热标煤量+供电标煤量)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1 万 kwh = 36GJIkCaI = 4. 1868KJIkg标煤热值=700OkCaIIkg 标煤热值=7×103×4. 1868=29. 3× IO3KJ = O. 0293GJ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综合热效率计算公式为ηo=[ (Q l+36E ff) /(B×29. 3) ]×100%式中:Q I——供热量GJE ti--- 供电量万kwhB——总标煤耗量t4、示例: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vh,供热量16万GJ,供热耗标煤6442吨,供电耗标煤2596 吨,该厂总热效率为:ηo=[(16×10,+36×634)/ (6442÷2596) ×29. 3]×100%=69%热电厂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1.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针。
火力发电厂发电标煤耗指标限额与计算方法一、 总 则1-1 为了加强火力发电厂(发下简称火电厂)发供电煤耗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火电厂经济效益。
根据部颁《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制订本方法。
1-2 火电厂发供电煤耗统一以入炉煤计量煤量和入炉煤机械取样分析的低位发热量按正平衡计算。
并以此数据上报及考核。
1-3 对125MW 及以上纯凝汽式与供热式大型火电机组在计算发供电煤耗时,应逐步实现单台机组进行。
同时按其配置的制粉系统及燃煤计量方式作如下分类:(详见附录一)1-5 本《方法》适用于50MW 及以上容量的火电厂。
二、 纯凝汽式机组按入炉煤量正平衡计算发供电煤耗的方法2-1 单台纯凝汽式机组日发供电煤耗的计算 2-1-1 日标准煤耗用量B rb =B rj -Brkt式中:B rj -日计量入炉标准燃煤量(即日生产用能,包括燃煤、燃油与燃用其它燃料之和)。
tB rj =292711(B rm Q rm +B ro Q r o+B rq Q r q)t其中:B rm 、B ro 、B rq -分别有日入炉煤计量装置的燃煤耗用量,日入炉的燃油耗用量与日入炉的其它燃料耗用量; kJ/kgQ rm 、Q ro 、Q rq -分别为燃煤、燃油与其它燃料当日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tB rk -当日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即符合6-1条规定并通过入炉燃料计量点后取用的燃料量,同时应按上述公式换算至标准热值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T2-1-2 日发电煤耗b Rf =rFrb N B ×106g/(Kw ·h) 式中:N rF -日发电量。
kW ·hN rF =N rF -N r kkW ·h其中:N rF -日计量的发电量。
kW ·hN rK -当日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电量。
即符合6-1条规定,并通过厂用电计量点后取用的用电量。
kW ·h2-1-3 日供电煤耗:b Rg =rGrb N B ×106g/(Kw ·h)式中:N rG -日供电量。
ICS 27.010 F 10DB33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al consumption for generating station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言本标准第2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浙江省能源集团、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勤、张云雷、徐晓村、张明、牟文彪、吴煜忠、屠小宝。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的限额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计算和评价。
2 供电煤耗指标限额供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本标准所指供电煤耗均为年度(自然年)统计值。
供电煤耗指标限额= 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修正系数即 B = K × B(1)J式中:B——机组供电煤耗指标限额;——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见表1)BJ× (0.85 – X)K——修正系数,K = 1 + KL其中:为负荷修正系数,X为负荷系数。
KL当X > 0.85 时,K=0;L=0.20;当0.85 ≥ X > 0.70 时,KL当0.70 ≥ X > 0.60 时,K=0.25;L当0.60 ≥ X 时,K=0.30;L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见表1。
表1 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3 耗用标准煤量技术经济指标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
计算公式为:B b = B h – B kc (2)式中:B b ——统计期内耗用标准煤量, t ;B h ——统计期内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B kc ——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三、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一、主要指标介绍1、供电煤耗:指火力发电机组每供出单位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他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用电率水平的消耗指标。
因此,供电标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
供电煤耗=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供电量(千瓦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发电量X(1-发电厂用电率)(千瓦时)2、影响供电煤耗的主要指标1)锅炉效率:锅炉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热量与燃料带入炉内热量的百分比。
2)空预器漏风率:是指漏入空气预热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比。
3)主汽温度:主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温度。
4)主汽压力:主汽压力也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压力。
5)再热汽温:再热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再热蒸汽温度。
6)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是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
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7)飞灰可燃物 :是指锅炉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
8)汽轮机热耗率:是指汽轮机发电机组每发出一千瓦时电量所消耗的热量。
以机组定期或修后热力试验数据为准。
9)真空度 :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气端真空占当地大气压的百分数。
10)凝汽器端差 :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11)高加投入率 :是指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运行时间与机组运行时间的比值。
12)给水温度:是指机组高压给水加热器系统出口的温度值(℃)。
13)发电补给水率:是指统计期内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注:以上指标偏离设计值对煤耗的影响见附表3、综合厂用电率 :是指统计期内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即:综合厂用电率=(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100%。
指标计算方法1、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厂(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亿千瓦时、万千瓦时、千千瓦时(兆瓦时)、千瓦时相关指标(1)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率,是反映发电设备时间利用水平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发电量(千瓦时)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瓦)(2)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与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3)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与。
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4)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
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如发电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拆迁、退役、报废)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组容量发电机⨯∑ 计算时可采用下列比较简便的方法:(5) 机组负荷发电机负荷就是指它的输出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称:有功负荷)与无功功率(称:无功负荷)。
输出功率达到铭牌功率时称为“满负荷”,超出铭牌称为“过负荷”。
一般我们所说机组负荷指发电机有功功率,也就是每小时的发电量最高负荷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月、1至当月)内,每小时(或15分钟或30分钟)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
综合最高负荷,应按同一时间的负荷总与数值中,取最大的一个。
如发电厂取每台发电机组在同一时间的发电负荷总与中,数值最大的一个,为该厂的发电最高负荷。
供热最高负荷亦如此计算。
发电最低负荷发电最低负荷是指报告期(日、月、季、年)内,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小的一个。
供电标准煤耗限额一、术语及定义1、总耗热量:统计报告期内汽轮机进口侧、向外供热的减温减压器进口侧及锅炉向外直供的总热量2、供热量:用于供热的热量3、发电量:机组总发电量4、供电量:向外提供的电量二、计算方法1、热电比%=(供热量GJ×1000000)/(3600×供电量kW.h)×1002、供热比%=(供热量GJ/总耗热量GJ)×1003、发电厂用电量kW.h=(用于发电、供热和其它生产的电能消耗量kW.h-纯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kW.h-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如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等只与发电有关的设备用电量kW.h-按规定应扣除的电量kW.h)×(1-供热比%/100)+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如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等只与发电有关的设备用电量kW.h4、供热厂用电量kW.h=(用于发电、供热和其它生产的电能消耗量kW.h-纯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kW.h-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如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等只与发电有关的设备用电量kW.h-按规定应扣除的电量kW.h)×供热比%/100+纯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kW.h5、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量kW.h/机组的发电量kW.h*1006、供热厂用电率%=(3600×供热厂用电量kW.h)/(供热量GJ×1000000)×1007、生产用标准煤量tce(吨标准煤)=耗用燃料总量(折至标准煤)tce-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折至标准煤)tce8、供热标准煤耗量tce=生产用标准煤量tce×供热比%/1009、发电标准煤耗量tce=生产用标准煤量tce-供热标准煤耗量tce10、发电标准煤耗gce/(kw.h)(克标准煤每千瓦时)=生产用标准煤量tce×(1-供热比%/100)/机组的发电量kW.h×1000000 11、供电标准煤耗gce/(kw.h)= 发电标准煤耗gce/(kw.h)/(1-发电厂用电率%/100)12、供热标准煤耗gce/(kw.h)=(生产用标准煤量tce×1000/供热量GJ)×(供热比%/100)13、总热效率%={(100×供热量GJ)+(0.36×供电量kW.h)}/(29.3076×生产用标准煤量tce)三、供电标准煤耗限额(机组容量100MW以下)供电标准煤耗gce/(kw.h):2008<466、2010<426、2012<408。
厂供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能过程中,每发一千瓦时的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
它是考核发电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一定时期内发电耗标准煤量/ 该段时间内的发电量。
影响厂供电标准煤耗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 设备性能: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煤耗率,高效的设备可以降低煤耗。
2. 燃料性质:不同发热量的煤炭或其他燃料的燃烧特性不同,会影响煤耗率。
3. 运行负荷率:机组运行负荷的高低会影响煤耗率,负荷率高时,煤耗率通常会降低。
4. 环境温度:气温对煤耗率有一定影响,低温环境下,煤耗率可能会有所上升。
5. 燃料供应情况:燃料的供应稳定性、质量等都会影响煤耗率。
6. 管理水平:发电厂的管理水平,如设备维护、运行调度等,也会对煤耗率产生影响。
火力发电厂如何降低供电煤耗一、供电煤耗率是供电标准煤耗率的简称,供电煤耗率是指火电厂向厂外每供出1kW.h电量所消耗的标准煤量[g/(kW.h)],计算公式为:供电煤耗率=发电煤耗率/(1-厂用电率)=标准煤耗量/供电量1、下列用电量和燃料不计入发电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1)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力;2)新设备在未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3)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力;4)发电机作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电力;5)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力;6)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电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力;7)修配车间、车库、副业、综合利用、集体企业、外供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等)的电力。
2、供电量是指在报告期内机组向电网和电厂非生产用电提供的电能。
供电量=发电量-发电(供热)厂用电量-电网购入电量购入电量是指电厂为生产所需,从其他独立发电企业、其他电网经营企业、自备电厂购入的电量,一般通过厂内高压备用变压器输入。
非生产用电量是指生活用电、机组大修用电、技改工程施工用电和新建机组启动用电等。
上网电量是指电厂在报告期内输送给电网的电量,即厂、网间协议确定的电厂并网点计量关口有功电能表计抄见电量。
上网电量=发电量-发电(供热)厂用电量-非生产用电量-主变压器和线路损失电量-电网购入电量(4)机组负荷率修正系数按表1选取。
表1 机组负荷率修正系数报告期机组负荷率修正系数86%及以上 1.085%~75% 1.0175%~60%每降5%,修正系数为前值基础上乘1.01(5)机组启停调峰修正系数按表2选取。
表2 机组启停调峰修正系数报告期机组启停调峰次数修正系数≤18次 1.0>18次1+0.0003×(N-18)注:N 为报告期机组启停调峰次数,其中机组因调峰而停机和启动的全过程计为启停调峰一次。
二、影响供电煤耗率的主要因素1、蒸汽压力和温度越高,机组容量越大,发电煤耗率越小, 见表5(数据包括脱硫设施)表5 不同参数下机组设计和运行供电煤耗率供电煤耗(g/kWh)机组类型容量(MW)主汽压MPa 主汽温℃厂用电率%设计值运行值限定值高压机组1008.835359.2403.1415.0395超高压循环机组13512.7535/5358.2350.8367.0375超高压机组20012.7535/5358.8365.1377.0375亚临界空冷机组30016.67538/538 6.6325.5347.0350亚临界机组30016.67538/538 6.0309.6335.0340亚临界空冷机组60016.67538/538 6.0320.2341.0340亚临界机组60016.67538/538 5.7305.4325.0330超临界机组60024.2566/566 5.7298.0313.0320超超临界机组100025600/600 5.2287.0300.03002、管道效率。
发电标煤耗的具体计算方法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271千焦(或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煤。
所以,标准煤是指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 (7000大卡/千克)的煤。
不同发热量情况下的耗煤量(即原煤耗量)均可以折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为: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热电厂发电标煤耗率的计算热电厂发电标煤耗率(g/kWh)=发电标准煤耗量(T)×1000000/发电量(kWh)发电标准煤耗量= 发电耗原煤量×原煤低位发热量÷标煤低位发热量(29271)发电标准煤耗率 = 发电标准煤耗量÷ 发电量供电标准煤耗率 = 发电标准煤耗量÷ 供电量抽凝机组的标煤耗算式1:供热原煤耗=(耗煤量×1000/锅炉产汽量)×1.0807274发电原煤耗=(耗煤量×1000-供热原煤耗×抽汽量)/发电量/100003:发电标煤耗(kg/kwh)=发电原煤耗×发热量/70004:供热标煤耗(kg/T)=供热原煤耗×发热量/70005:供电标煤耗(kg/kwh)=发电标煤耗×发电量/供电量耗煤量---实际入炉的原煤消耗量,单位:吨(T).锅炉产汽量,单位:吨(T).发热量即指入炉的原煤热值,单位:kCal/kg.抽汽量仅计热电厂供出的工业热负荷用汽,单位:吨(T)。
发供电量在这里以<万KWh>为单位计。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录前言 (1)1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2)2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3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5)4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7)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7)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8)4.3 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8)4.4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9)5 指标解释 (9)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火电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火电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常规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包括纯凝机组和供热机组两类,其它类型火电企业可参照执行。
2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标准及计算方法ICS27.010F 10DB33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nsumption forco-generation(报批稿)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 ××××—2007 前言本标准第3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热电专业委员会、浙江长和热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军、徐晓村、陈耀东、顾政强、周纯珊、蔡明灯。
IDB33/ ××××—2007 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标准及计算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热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能量消耗的限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投产两年后的热电厂。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综合热效率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和与总标准煤耗量的热量之比。
2.2热电比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比。
2.3单位供热标准煤耗统计期内向外供热的单位供热量的标准煤消耗量。
2.4单位供电标准煤耗统计期内向外供电的单位电能的标准煤消耗量。
2.5发电量统计期内总发电量。
2.6供电量统计期内向外提供的电量。
2.7总厂用电量统计期内用于发电、供热和其它的电能消耗量。
2.8发电厂用电量统计期内用于发电的电能消耗量。
2.9供热厂用电量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电能消耗量。
2.10其它厂用电量统计期内用于热网和其它的厂用电量。
2.11总耗热量1DB33/ ××××—2007统计期内汽轮机蒸汽进口侧、向外供热的减温减压器蒸汽进口侧及锅炉向外直供蒸汽的总热量。
2.12供热量统计期内向外提供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