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简单分馏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4
分馏的实验报告引言:分馏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某种混合物进行了分馏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对分馏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馏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两种液体组分分离出来,并观察它们的沸点差异以及馏出液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分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来实现分离的过程。
一般而言,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成分会先蒸发,而沸点较高的成分则会滞留在容器中。
通过将蒸汽冷凝后收集,我们可以得到两种沸点不同的纯净液体。
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分馏烧瓶、冷却水槽、热源等。
同时,将混合物倒入分馏烧瓶中。
2. 开始分馏:将预热的加热器放入烧瓶中,并将冷却水槽连接到烧瓶的冷凝管上。
开始加热,并进行观察。
3. 馏程曲线的观察:在分馏过程中,我们记录下温度与时间的变化,以便后续分析。
4. 馏出液观察:随着实验的进行,我们观察到在冷凝管中出现了两种液体,分别收集并进行标记。
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蒸发出的液体为A液体,具备较低的沸点,而滞留在容器中的为B液体,具备较高的沸点。
通过连续分馏过程,我们逐渐分离了两种液体,并测量了它们的沸点。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馏程曲线,并进一步了解两种液体的沸点差异。
通过观察曲线形状,我们可以判断该混合物是否具有可分馏性,即沸点差异是否足够大。
在实验结果中,我们观察到曲线逐渐上升,表示实验进行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随着温度升高,A液体先于B液体蒸发,经过冷凝后我们得到较纯净的A液体。
而B液体则在温度升高到达其沸点时才开始蒸发,随后在冷凝后得到较纯净的B液体。
通过对馏程曲线的分析,我们发现两种液体的沸点差异较大,说明此混合物具备较好的可分馏性,并且分馏过程非常有效。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馏方法的原理,学会了如何进行分馏实验。
实验四乙醇-水混合物的分馏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馏的原理和意义2.学习简单分馏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分馏原理简单蒸馏只能使液体混合物得到初步的分离。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产品,理论上采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方法,即将简单蒸馏得到的馏出液,再次部分汽化冷凝,以得到纯度更高的馏出液。
而将简单蒸馏剩余的混合液再次部分汽化,则得到易挥发组分更低、难挥发组分更高的混合液。
只要上面这一过程足够多,就可以将两种沸点相机溶液分离成纯度很高的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的两种产品。
简言之,分馏即为反复多次的简单蒸馏。
在实验室常采用分馏柱来实现,而工业上采用精馏塔。
分馏装置分馏装置与简单蒸馏装置类似,不同之处是在蒸馏瓶与蒸馏头之间加了一根分馏柱。
分馏柱的种类很多,实验室常用韦氏分馏柱。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请学生自己罗列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1、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0ml乙醇和20ml水,混匀,加入几粒沸石,装配好实验仪器。
2、先通冷凝水,然后开始加热。
当出现第一滴馏出液时,调整加热的功率,控制馏出液馏出的速度,以1d/2~3s为宜。
3、分段收集馏分,记录各馏分的体积。
4、拆除蒸馏装置.测量各馏分的醇含量八、思考题1什么叫共沸物?为什么不能用分馏法分离共沸混合物?答:当某两种或三种液体以一定比例混合,可组成具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将这种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时,在气液平衡体系中,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一样,故不能使用分馏法将其分离出来,只能得到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
2. 为什么控制馏出液速度是1滴/2~3s,而不是1~2d/s?答:因为加热太快,馏出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交换(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致使水银球周围液滴和蒸气未达平衡,一部分难挥发组分也被气化上升而冷凝,来不及分离就一道被蒸出,导致分离效果下降。
注:1.本次实验回收乙醇,请在瓶上标乙醇的浓度。
2.乙醇密度计请老师注意保管使用。
分馏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分馏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分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原油的分馏工艺和设备;3.了解各种馏分的性质和用途。
二、实验原理分馏是将混合液体按照不同的沸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分馏过程中,将混合液体加热到各个组分的沸点,然后通过冷却和凝结,使得各个组分分离开来。
由于各个组分的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不同组分的纯净物质。
实验使用的原油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碳链长度的烃。
在分馏塔中,原油被加热,达到不同温度时产生蒸气,然后经过冷却和凝结,生成不同的馏分。
较重的大分子烃会在分馏塔底部凝结,并被收集;轻质的小分子烃则会上升至分馏塔顶部,再通过冷凝塔冷却凝结后被收集。
三、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原油样品,放置于分馏塔中;2.加热分馏塔,使其内部温度升高,逐渐将原油加热至不同温度;3.随着温度升高,观察并记录各个沸点组分的收集情况;4.收集底部的沉淀物以及顶部的馏分,分别进行性质测试。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沸点的馏分。
根据实验条件,我们收集到了重油、柴油、汽油和液化气四种馏分。
接下来进行这些馏分的性质测试。
1.重油:颜色较深,密度较大,粘度较高,燃点较高。
2.柴油:颜色较浅,密度适中,粘度适中,燃点适中。
3.汽油:颜色较浅,密度较小,粘度较小,燃点较低。
4.液化气:无色透明,密度极小,易挥发,燃点极低。
五、讨论与分析1.通过分馏实验,我们成功将原油分离成不同组分的馏分。
这些馏分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在石化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随着温度的升高,馏分的沸点也会增高。
因为沸点是烃的分子量的一种表现。
分子量较大的烃有较高的沸点,分子量较小的烃有较低的沸点。
3.通过分馏实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温度,将重油、柴油、汽油和液化气进行分离,可以有效提高各种燃料的纯度和质量。
六、结论通过分馏实验,我们成功地将原油分离成重油、柴油、汽油和液化气四种馏分。
这些馏分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简单分馏及折光率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背景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简单分馏和折光率测定两种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简单分馏是指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将其逐一蒸发并收集,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折光率则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所遇到的阻力程度,通过测定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折射率差异,可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不同种类的物质。
二、实验器材及试剂1. 简单分馏装置:包括加热器、冷却器、采样瓶等;2. 折光仪;3. 水银温度计;4. 乙醇-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1)。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简单分馏法(1)将乙醇-水混合液倒入简单分馏装置中,并加热至沸腾状态;(2)收集第一滴蒸发出来的液体,并记录其温度为80℃;(3)继续收集第二滴蒸发出来的液体,并记录其温度为85℃;(4)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收集到全部液体。
通过简单分馏法,我们成功地将乙醇-水混合液分离成了两个部分。
在温度为80℃时,我们收集到了第一滴蒸发出来的液体,其成分为乙醇;在温度为85℃时,我们收集到了第二滴蒸发出来的液体,其成分为水。
这说明乙醇和水在不同温度下存在着不同的沸点,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分馏法进行有效地分离。
2. 折光率测定法(1)将折光仪调整至室温下稳定;(2)向折光仪中注入少量乙醇-水混合液,并记录其折射率;(3)继续向折光仪中注入少量水,并记录其折射率;(4)计算出两种液体的折射率差值。
通过折光率测定法,我们得到了乙醇和水在室温下的折射率差值。
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乙醇和水的折射率分别为1.361和1.333,因此两者的折射率差值为0.028。
四、实验结论及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简单分馏法和折光率测定法对乙醇-水混合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简单分馏法的原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温度下逐一蒸发并收集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将乙醇和水分离开来,并确定了它们各自的沸点。
分馏的实验报告分馏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分馏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分离技术,通过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乙醇和水的分馏实验,探究分馏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分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乙醇和水的分馏实验技术。
3. 分析乙醇和水的分馏结果,并讨论其中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分馏装置、恒温水浴、热力学计算仪器等。
2. 试剂:乙醇、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分馏装置洗净并安装好,准备好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2. 装填混合物:将混合物倒入分馏装置的蒸馏烧瓶中,注意不要超过容量的一半。
3. 开始分馏:将蒸馏烧瓶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至混合物开始沸腾。
4. 收集馏出液:将馏出液收集于试管或烧杯中,同时记录收集的时间和温度。
5. 分析结果:对收集到的馏出液进行分析,观察其中乙醇和水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馏出液中乙醇的含量逐渐增加,水的含量逐渐减少。
2.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馏出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达到乙醇和水的沸点。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乙醇和水的沸点差异较小,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分离。
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分馏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具有不同沸点的混合物组分。
2. 分馏过程中,加热时间和温度是影响分馏效果的重要因素。
3. 对于沸点差异较小的混合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完全分离。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实验结果。
分馏技术在化学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纯和分离混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分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准确性。
七、参考文献(无)以上为本次分馏实验的报告内容,通过实验我们对分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分馏的化学实验报告分馏的化学实验报告一、引言分馏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馏的方法,将酒精和水这一常见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以了解分馏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分馏设备:分馏烧瓶、冷凝管、接收烧瓶等- 温度计2. 实验方法:1) 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倒入分馏烧瓶中,装好冷凝管和接收烧瓶。
2) 加热分馏烧瓶,使混合物开始沸腾。
3)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 当温度计读数稳定在78°C时,收集接收烧瓶中的液体。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不同的液体:一个是酒精,另一个是水。
2.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酒精的沸点约为78°C,而水的沸点约为100°C。
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先达到沸点,开始汽化。
- 冷凝管的作用是将酒精汽化后的蒸汽冷却成液体,并滴入接收烧瓶中。
由于酒精的沸点较低,它会先被冷凝成液体,而水则会继续保持在蒸汽状态。
- 当温度计读数稳定在78°C时,说明接收烧瓶中已经收集到了纯酒精。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将酒精和水这一混合物进行了分馏,得到了纯酒精。
实验结果验证了分馏的原理:根据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和冷凝的过程,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五、实验总结分馏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分馏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分馏操作。
分馏不仅可以用于酒精和水的分离,还可以用于其他混合物的分离,如石油中的不同组分的提取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物质的分馏条件和效果,以及优化分馏操作的方法。
分馏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一实验方法。
实验四丙酮和水分馏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馏的原理及意义;分馏柱的种类和选用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实验室常用分馏的操作方法。
二、操作要点(一)、装置与安装实验室中简单分馏的装置包括:热源、蒸馏器(或蒸馏瓶)、分馏柱、冷凝管和接收管五部分。
其中热源、蒸馏器(或蒸馏瓶)、冷凝管和接收管与普通蒸馏中使用的装置相同。
分馏柱:普通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馏柱是刺型分馏柱,又称韦氏(Vigreux)分馏柱。
它是一根分馏管,中间一段每隔一定距离向内伸入三根向下倾斜的刺状物(该刺状物在分馏柱内部分是封闭的,在分馏柱壁上是开放的,和大气相通。
),在柱中相交,每堆刺状物间排列成螺旋状。
管内也可以装入合适的填料。
此分馏柱的分馏效率不高,仅相当于两次普通蒸馏。
此外,还有球型分馏柱、赫姆柏(Hempel)分馏柱等。
分馏装置的安装与普通蒸馏相似,不同的是用分馏柱替换蒸馏头。
安装时要注意使整个装置的高度适中。
(二)、分馏的过程分馏就是利用分馏柱使原先需要多次重复的普通蒸馏,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
该过程与普通蒸馏相似,其用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也一样。
所不同的是采用分馏柱,使冷凝、蒸发过程由一次变成多次,大大提高了蒸馏的效率。
因此,也可以说分馏就是多次的蒸馏。
加热使混合液沸腾,沸腾的混合液蒸气进入分馏柱时,因为沸点较高的组分易被冷凝,所以冷凝液中含有较多的沸点较高的组分,而上升的蒸气中低沸点的成分就相对较多。
冷凝液向下流动时又与上升的蒸气接触,二者之间进行热交换,使上升的蒸气中沸点较高物质又被冷凝下来,低沸点物质的蒸气继续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点的物质则受热气化,高沸点的仍是液态。
如此经过多次的气相和液相的热交换和物质交换,使得低沸点的物质不断上升,最后被蒸馏出来。
高沸点的物质则不断流回受热容器中,从而将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简单分馏操作与蒸馏大致相同。
将待分馏的液体混合物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装上韦氏分馏柱,插上温度计。
分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馏技术,分离混合液中的两种或多种组分,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探讨分馏技术的应用和原理。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分馏设备:分馏装置、冷凝器、蒸馏容器等。
2. 实验试剂:A液(低沸点液体)、B液(高沸点液体)。
三、实验步骤1. 将A液和B液按照一定体积比例混合,并加入分馏装置。
2. 连接好冷凝器,并调整适当的冷却水流速。
3. 开启加热器,加热混合液体,使其开始汽化。
4. 汽化的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却,形成液态,进一步分离出馏分液。
5. 当液滴开始聚集并滴落时,收集馏分液,并记录时间和体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A液在开始加热后较快开始汽化,其馏程集中在较低部分。
- B液在A液基本分馏完之后才开始汽化,其馏程集中在较高部分。
- 随着时间的推移,馏程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减少。
根据我们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分馏技术是一种可靠的物质分离方法,适用于不同沸点的液体混合物。
2. 混合液体中的低沸点组分先汽化,高沸点组分后汽化,实现了分馏效果。
3. 随着时间推移,馏程逐渐增加,说明分馏过程中分离效果不断提高。
4. 理论上,通过调节分馏设备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分离效果。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避免干扰。
2. 使用分馏装置时,要注意连接的紧密性,避免气体泄漏。
3. 加热时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加热速率,避免产生爆炸等意外情况。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工作区域。
六、实验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分馏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馏技术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提纯化合物等。
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工业生产中,分馏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分馏技术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于沸点相近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效果不佳,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行辅助分离。
氯化钠的提纯思考题答案【篇一: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减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答: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减量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操作速度很慢,适用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减量法: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可运用此法。
2. 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答:否灵敏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太长,不便于称量。
3. 减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答:不能样品会沾到小勺上,影响称量准确度。
实验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溶液前需用此溶液润洗内壁2~3次,为什么?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为什么?答:由于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涤过程中,会有残留水液,需用标准溶液润洗内壁2~3次以消除标准溶液因残留水液而浓度降低引入的误差。
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不需要干燥,更不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因为水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无影响,而标准溶液润洗则会带来误差。
2. 用hcl溶液滴定na2co3时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测定?为什么?答:不需要准确。
因为naco3质量已经确定,所以水的体积对测定无影响。
3. 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的hcl溶液时,能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吗?答:不能。
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此滴定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co3h2co3部分电离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终点溶液ph值为3.9,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0~10.0.4. 若na2co3溶解不完全,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若na2co3溶解不完全,测出的vhcl偏小,则chcl偏大。
5. 每一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满至滴定管零刻度再进行下一次滴定?答:为了避免滴定管粗细和刻度不均匀造成的误差。
简单分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简单分馏实验,了解和掌握分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对混合液物质的分离和提取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馏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通常使用酒精灯或电热器作为加热源。
在分馏过程中,液体会被加热,其中沸点低的组分先蒸发,然后被冷凝收集,而沸点高的组分则在液体中继续保持液态状态。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玻璃仪器,确认无残留物。
选择适合的分馏装置,如酒精灯和玻璃制品。
2. 收集实验所需的混合液,确保液体比例和成分准确。
3. 将混合液倒入准备好的分馏烧瓶中,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
4. 将分馏烧瓶与冷凝管、收集瓶等装置连接好,确保密封。
5. 点燃酒精灯并加热分馏烧瓶底部,适当调节加热强度,使液体缓慢升温。
6. 观察液体是否开始蒸发,待蒸汽通过冷凝管冷凝后,落入收集瓶中。
7. 继续加热,并保持温度适中,使蒸气的分选间距较大。
8. 较高沸点的组分将逐渐沉积,直到液体完全分离。
9. 关闭酒精灯,停止加热,等待装置冷却。
10. 对收集到的沉淀液进行分析与检测,判断分馏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进行了简单分馏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观察到蒸汽的生成和冷凝,随后收集到了分离后的沉淀液。
对收集的沉淀液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其中有两个易挥发性成分,分别是X和Y。
经过仔细检测和测试,我们确定X的沸点较低,约为A℃,而Y的沸点较高,约为B℃。
通过这次分馏实验,我们成功将X和Y两种物质进行了简单分离,得到了具有较高纯度的两个组分。
五、实验误差与改进方案1. 温度控制不准确:在实验中,温度的控制对分馏结果有较大影响。
我们应该注意加热强度的调节,避免温度变化过大,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2. 稳定剂添加不当:稳定剂的添加可以帮助降低沸点,提高分离效果。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添加不同类型的稳定剂,并找到合适的比例,以获得更好的分离结果。
3. 分馏装置选择:分馏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分馏装置对分离效果也有影响。
实验四简单蒸馏一、实验目的1、学习蒸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掌握简单蒸馏的实验操作技术二、预习要求理解蒸馏的定义;了解沸程的定义;了解简单蒸馏的用途;什么样的组分的分离才能采用蒸馏的方法;了解冷凝管的种类和使用范围;掌握什么是止爆剂及其止爆原因;掌握有机实验装置搭配顺序和标准;思考在本实验中如何防止火灾、玻璃仪器炸裂、倒吸等实验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原理蒸馏就是将液体混合物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汽化,然后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通过蒸馏可以使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得到部分或全部分离,所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纯化和分离、溶剂的回收,经常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完成。
通常蒸馏是用来分离两组分液态有机混合物,但是采用此方法并不能使所有的两组分液态有机混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当两组分的沸点相差比较大(一般差20~30℃以上)时,才可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另外,如果两种物质能够形成恒沸混合物也不能采用蒸馏法来分离。
利用蒸馏法还可以来测定较纯液态化合物沸点。
在蒸馏过程中,馏出第一滴馏分时的温度与馏出最后一滴馏分的温度之差叫做沸程。
纯液态化合物的沸程较小、较稳定,一般不超过0.5~1℃。
沸程可以代表液态化合物的纯度,一般说来纯度越高,沸程较小。
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叫常量法,此法用量较大,一般要消耗样品10ml 以上。
四、仪器和试剂铁架台(铁夹、铁圈)、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温度计、温度计套管(或单孔橡皮塞)、尾接管、接液瓶、量筒、橡皮管、沸石;无水乙醇、蒸馏水、工业酒精五、实验内容(一)蒸馏装置简介实验室的蒸馏装置如图4-1所示。
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部分:1、蒸馏部分主要包括铁架台、热源(如酒精灯等)、蒸馏烧瓶(带支管和不带支管两种)、蒸馏头、温度计等仪器。
蒸馏过程中,液体在蒸馏烧瓶内受热气化、蒸气经支管进入冷凝管。
支管与冷凝管靠单孔橡皮塞相连(若使不带支管的蒸馏烧瓶则是用蒸馏头),支管伸出塞子外约2~3 cm。
乙醇分馏实验报告实验四乙醇的分馏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馏的原理和意义2.学习简单分馏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分馏原理简单蒸馏只能使液体混合物得到初步的分离。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产品,理论上采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的方法,即将简单蒸馏得到的馏出液,再次部分汽化冷凝,以得到纯度更高的馏出液。
而将简单蒸馏剩余的混合液再次部分汽化,则得到易挥发组分更低、难挥发组分更高的混合液。
只要上面这一过程足够多,就可以将两种沸点相机溶液分离成纯度很高的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的两种产品。
简言之,分馏即为反复多次的简单蒸馏。
在实验室常采用分馏柱来实现,而工业上采用精馏塔。
分馏装置分馏装置与简单蒸馏装置类似,不同之处是在蒸馏瓶与蒸馏头之间加了一根分馏柱。
分馏柱的种类很多,实验室常用韦氏分馏柱。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请学生自己罗列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1、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0ml乙醇和20ml水,混匀,加入几粒沸石,装配好实验仪器。
2、先通冷凝水,然后开始加热。
当出现第一滴馏出液时,调整加热的功率,控制馏出液馏出的速度,以1d/2~3s为宜。
3、分段收集馏分,记录各馏分的体积。
4、拆除蒸馏装置.测量各馏分的醇含量八、思考题1什么叫共沸物?为什么不能用分馏法分离共沸混合物?答:当某两种或三种液体以一定比例混合,可组成具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将这种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时,在气液平衡体系中,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一样,故不能使用分馏法将其分离出来,只能得到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
2.为什么控制馏出液速度是1滴/2~3s,而不是1~2d/s?答:因为加热太快,馏出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交换,致使水银球周围液滴和蒸气未达平衡,一部分难挥发组分也被气化上升而冷凝,来不及分离就一道被蒸出,导致分离效果下降。
注:本次实验回收乙醇广东工业大学学院专业班组、学号姓名协作者教师评定实验题目分馏一、实验目的了解分馏的原理与意义,分馏柱的种类和选用方法。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要点: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影响熔点测定的因素、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熔点管封口2、样品干燥、研细3、样品填装(实、高度)4、升温速率(开始一开始5℃/min,当达到熔点下约15℃时,以1-2℃/min 升温,接近熔点时,以0.2-0.3℃/min升温,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和有湿润现象,出现下滴液体时,表明样品已开始熔化,为始熔,记下温度,继续微热,至成透明液体,记下温度为全熔.一般测熔点至少要两次:粗测和精测)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问题将产生什么结果:1、熔点壁太厚2、熔点管不洁净3、试料研的不细或装的不实4、加热太快5、第一次测熔点后热浴不冷却立即测第二次6、温度计歪斜或与熔点管不附贴7、测A、B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1)测得混合物的熔点有下降现象且熔程增宽;(2)混合物的熔点与原子A、B物质的熔点相同。
试分析以上情况合说明什么1、熔点壁厚,影响传热,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2、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样品中掺入杂质,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3、这样试料颗粒间空隙较大,其空隙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测得的熔距加大,测得熔点数值偏高。
4、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体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5、连续测几次熔点时,第一次完成后需将热浴冷却原熔点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测第二次导致测得熔点偏高。
6、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测得的数值会产生不同程度偏差。
7、(1)A、B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一种物质在此充当另一种物质的杂质,故混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增宽。
(2)降少数情况(如形成固熔体)外,一般可认为这两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三、蒸馏及沸点的测定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安装(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竖直横平,水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2、冷凝管循环水下进上出,让管充满水3、蒸馏瓶中液体的量4、升温速率(先水火加热,使爱热均匀,再调大,当有液体滴出时,控制馏出液的速率1~2滴/秒。
实验四分馏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馏的原理和意义,蒸馏与分馏的区别,分馏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分馏柱的工作原理和常压下的简单分馏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基本原理应用分馏柱将由几种沸点相近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馏。
它在化学工业和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
现在最精密的分馏设备已能将沸点相差仅1~2 ℃的混合物分开,利用蒸馏或分馏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分馏就是在一个装置中实现多次蒸馏。
如果将几种具有不同沸点而又可以完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加热,当其总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开始沸腾汽化,蒸气中易挥发液体的成分较在原混合液中为多。
这可从下面的分析中看出,为了简化,我们仅讨论混合物是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情况。
所谓理想溶液即是指在这种溶液中,相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一样的,也就是各组分在混合时无热效应产生,体积没有改变,只有理想溶液才遵守拉乌尔定律。
这时,溶液中每一组分的蒸气压等于此纯物质的蒸气压和它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的乘积。
亦即:P A=P A o x A;P B= P B o x BP A、P B分别为溶液中A和B组分的分压。
P A o、P B o分别为纯A和纯B的蒸气压,x A 和x B分别为A和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溶液的总蒸气压:P = P A + P B。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气相中每一组分的蒸气压和它的摩尔分数成正比,在气相中各组分蒸气的成分为:由上式推知,组分B在气相和溶液中的相对浓度为:因为在溶液中x A+x B= 1,所以若P A o=P B o,则x B气/x B = 1,表明这时液相的成分和气相的成分完全相同,这样的A和B就不能用蒸馏(或分馏)来分离。
如果P B o>P A o则x B气/x B>1,表明沸点较低的B在气相中的浓度较在液相中为大(在P B o<P A o时,也可作类似的讨论)。
在将此蒸气冷凝后得到的液体中,B的组分比在原来的液体中多(这种气体冷凝的过程就相当于蒸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