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迪斯尼失败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的东京迪斯尼乐园,依照美国迪斯尼乐园而修建,其面积为七百八十公顷。
1994年至1999年连续五年的游园人次比美国本土的迪斯尼乐园还要多。
从1983年4月15日开放以来已成为男女老少各享其乐的旅游胜地。
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成功经验:一、一切都是动态的东京迪斯尼乐园有五个主题乐园:维多利亚王朝时代式街景的世界市集、冒险和传奇的探险乐园、西部开拓时代的西部乐园、梦境和童话的梦幻乐园、未来、科学和宇宙的未来乐园。
这五大主题乐园中共有35 项精彩的表演,其共同特征是一切都是活动的,有声有色的。
奇怪、新颖、惊险、激烈的情景和人物,会使游客忘掉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
而使之成为可能的,是日本自己研制出来的“电子音响动作装置”。
在这种装置的驱动下,全园总数在2000个以上的人偶和动物个个惟妙惟肖,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使人如身临其境。
二、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乐园从开园到现在,东京迪斯尼乐园就实行了以不断添增新的游乐场所和器具及服务方式来吸引游客和让来过的游客重新再来的经营策略。
该乐园原建设投资为1500亿日元(约10亿美元)。
18年来,该乐园为建设超级音响设备和35个游乐场所又先后投资了1200亿日元。
据悉,今后五年内为建设新项目,该乐园再准备投资650亿日元。
这样,就可以使游客不断有新的乐趣和新的体验,从而使迪斯尼乐园不断保持巨大的魅力。
三、存在价值的情感式营销“让游园的所有人都感到幸福”是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基本经营理念。
这不仅针对游客,好包括游乐园的工作人员。
东京迪斯尼得以持之以恒的拥有数以亿万计的游客,关键在于其提供令人感动、难忘、快乐的服务。
东京迪斯尼乐园的巨大的成功使得迪斯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迈克·艾斯纳(Michael Eisner)决定在欧洲选址,再建一家新园。
法国由于地处欧洲中心,其他国家公民的入境手续简便,以及优厚的投资条件而最后中选。
然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利润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沃尔特•迪斯尼:决策之难,真的很难(2011-12-06 22:35:40)《决策之难:15个重大决策失误案例》也是一本研究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失败的书。
在我看来,它与保罗·卡罗尔和梅振家合著的《亿万美元的教训课》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堪称姊妹篇。
这本书的作者是保罗·纳特(Paul C.Nutt),俄亥俄州立大学费歇尔商业学院的管理学教授。
叙述成功的书很多,但分析失败的却很少,因此《决策之难》弥足珍贵。
要增加成功的几率,需要研究失败。
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那么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
实际上,一些错误和失败的决策完全有可能避免。
但研究表明,管理者们做出的商业决策,大约半数以失败告终。
跟据微软公司统计显示,超过74%的商业决策落后于预定计划或以失败告终,每年损失740多亿美元。
卡罗尔和梅振家曾经发现,失败通常不是源于执行不力,也不是时机不对或运气不好,而是策略错误。
纳特的结论与他们不谋而合。
纳特也发现所有的决策中有三分之二是建立在容易导致失败的策略基础上的。
但奇怪的是,决策者却总是忘却那些决策方法的斑斑劣迹——一次次地做相同的事情,却指望着有不同的结果。
决策者们或许也会想到在制定决策过程中所经历的无数成功与失败,然而他们却很少进行系统研究。
由于没有这种流行的分析,决策方法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就很容易被忽视。
于是他们就丢弃了许多更完美的决策方法,继续使用那些有着拙劣业绩的方法。
所以那些有着良好记录的决策方法,虽然被津津乐道,但却很少被采用。
纳特认为,当方案本身缺乏准确性时,不确定性就产生了。
而决策者忽视这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时就可能采取更糟糕的举措。
当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失控或出现冲突的时候,这种本来就难以做出的重要决策就很有可能转变为一场失败。
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就是这样的例子。
巴老曾经盛赞迪斯尼,他在迪斯尼上花了很多时间。
他的那个著名的“美丽的城堡”,以及“又深又险的护城河”的比喻指的就是迪斯尼。
法国迪士尼失败的原因_迪士尼发展的历程怎样全球闻名遐迩的迪士尼,全称为The Walt Disney Company,取名自其创始人华特·迪士尼。
但是美国迪士尼公司建造的巴黎迪士尼,却以失败告终。
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法国迪士尼失败的原因吧!法国迪士尼失败的原因为了欧洲人口味,迪士尼做出了许多努力和改变,不过他们做的好像还不够。
1992年乐园开放时,欧洲正处于经济衰退中(真不知道迪士尼怎么选的时间),去乐园的人的行为都倾向于节俭,所以想赚午餐和酒店费的迪士尼大概没赚到原本想赚的那么多。
另外的原因还包括入园费和迪士尼酒店都定价过高。
另外的文化错误还包括没供应酒,错误预测人数高峰期,不能供应充足的早餐,不能提供足够的司机休息室等(我第一次知道有这种东西)。
实际上游客人数不少,但是营业额和利润却没达到目标。
1993年亏损9亿多元,还要交很大一笔贷款利息,因为大部分投资是借款。
因此,在1994年,酒店降价,卖的纪念品种类也改了:卖珠宝改为卖T恤和蜡笔(汗……),较贵的餐馆改为自助式,非旺季的票价也下调了,等等。
可是欧洲人的消费行为和美国人似乎有很大不同,加上迪士尼公司没有跟欧洲的一些旅行社充分搞好关系,结果经营情况没有完全好转。
管理层还希望把迪士尼酒店卖出,但是由于入住率低和其他原因所以没人买。
这种无法有效带来利润的资产也加重了公司的负担。
后来,资金方面银行减轻了一些利息,乐园改了4次名(汗……),交通费用下降,另外迪士尼公司改善了园内设施,并开始开发乐园周边的土地,种种原因终于令1996年法国迪士尼开始盈利。
不过有法国评论员评论说公司的麻烦还没完,另外我看近年的新闻提到,法国迪士尼已经成为反面教材,可能是指营销方面。
迪士尼的经验教训迪士尼公司在考虑建法国乐园时态度比较自大,因为他们之前都是成功的,结果忽略了新环境可能存在的挑战。
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很看重,又不像日本人那样崇尚欧美。
借债过高很危险,因为利息太多。
巴黎迪士尼失败的原因_迪士尼乐园的经营理念怎样迪士尼乐园创造了很多奇迹,但是巴黎迪士尼的失败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惊讶。
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巴黎迪士尼失败的原因吧!巴黎迪士尼失败的原因2011年,巴黎迪士尼乐园有1560万人次的游客,是埃菲尔铁塔游客的两倍,2011年巴黎迪士尼乐园的年营业收入占法国旅游局总收人的6.2%。
但巴黎迪士尼最新的财报显示,上半财年(自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再度报亏1.2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为9950万欧元,累计负债已超过19亿欧元。
如果你是1992年巴黎迪士尼乐园开业时的投资者或者旁观者,你几乎没有可能想象到现在的这种结果。
当时迪士尼乐园在美国本土大获成功,而海外第一个分支东京迪士尼乐园更是获得了超出美国市场的成功。
以至于巴黎迪士尼乐园的管理层说出了一个著名的担心——担心生意太好了而无法招架。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大约1700万欧洲人居住在离巴黎不到两小时汽车旅程的地方,还有3亿人用不到两小时就可以飞到巴黎。
当时的法国政府向迪士尼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土地和贷款,甚至还免费修建了连接巴黎到迪士尼乐园的公路和高速铁路。
结果是,20年时间内,巴黎迪士尼乐园仅在有限的几个年份中盈利,其他时间都在与亏损搏斗。
迪斯尼在巴黎不惜血本,以44亿美元的高投入企图从欧洲文化市场抱回一个大金娃娃,然而,梦境与现实毕竟有一段距离。
究竟是什么使得原本很完美的设想变得糟糕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巴黎迪士尼。
我们说的巴黎迪士尼它的前身是欧洲迪士尼。
目前全球有5处迪斯尼乐园,分别是美国洛杉机迪斯尼乐园、美国奥兰多迪斯尼世界、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巴黎迪斯尼乐园和中国香港迪斯尼乐园。
而欧洲的巴黎迪斯尼是迪斯尼公司在本土与日本经营成功的基础上才决定建造的。
1992年4月,欧洲迪斯尼在巴黎市郊马恩河谷镇开放,该公司决策者对其前景充满了信心。
然而在开业后的当年只有40%的法国游客来此参观;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到欧洲旅行的日本人。
迪斯尼的案例问题分析1.什么因素造成了欧洲迪斯尼在第一年的运作期间表现不佳?(1)欧洲迪士尼乐园的开业还正好赶上了欧洲严重的经济衰退。
也正因如此,欧洲游客远比美国游客要节省得多。
(2)入园费和迪士尼酒店都定价过高。
欧洲迪士尼乐园成人门票的价格是美元——比在美国的还贵。
在乐园门口的迪士尼宾馆旗舰店,一个房间一晚就要花费340美元,这相当于巴黎顶级酒店的价格。
迪士尼公司很快发现,乐园宾馆的平均入住率降到了只有50%。
客人们不愿意停留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钱在这些昂贵的商品与服务上。
(3)其他的一些经营不当与预计错误也给迪士尼公司带来了伤害,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因素2.你认为这些因素在什么程度上是欧洲迪斯尼或其母公司迪斯尼(a)可预见的和(b)可控制的?●迪斯尼在法国是可预见的且可控的。
●来自美国的项目经理们在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过于迷信他们在美国和日本取得的管理经验,不顾法国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不重视法国员工的合理意见。
在输出美方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美方管理人员态度傲慢,常以“老大”自居,行事专横跋扈。
结果,只能是招致法国员工的怨恨,造成员工队伍士气低落,服务品质下降。
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最终难免会挫伤游客的来访热情,乐园的收入也就无法保证。
当然,建设指导思想的偏差或许才是导致欧洲迪斯尼乐园项目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
●同迪斯尼公司在开发佛州迪斯尼乐园时的规划思想类似,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兴建实际上是迪斯尼公司在该地实施的一项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部分。
根据迪斯尼公司的最初规划,一期除了该主题公园之外,还包括兴建若干座饭店,客房总计5200间。
这甚至超过当地原有的住宅总量。
后续各期的工程计划还包括修建大型商用写字楼、Shopping Mall高尔夫球场、公寓、度假别墅等。
从获利前景上看,后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显然比单纯观光性质的迪斯尼乐园更具优势。
从而,分散了迪斯尼公司对乐园本身经营管理的注意力。
迪士尼在欧洲失败的原因迪士尼乐园的经营一直很成功。
但是迪士尼却在欧洲失败了。
那么,下面就由店铺来告诉大家迪士尼在欧洲失败的原因吧!迪士尼在欧洲失败的原因一、文化差异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由于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必定会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摩擦和冲击。
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国企业的经营策略。
(一)法国人排斥美国文化迪斯尼公司决心建造欧洲迪斯尼的同时忽略了法国人有排斥美国文化的倾向。
从历史上看法国人具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性格较为自我崇高,自尊心甚重,对于美国产品接受度不高。
他们认为欧洲迪斯尼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害怕美国文化从此对他们的文化产生过大的冲击甚至取而代之,从心理上产生了排斥,以致公园开业时法国的左派示威者们用鸡蛋、番茄酱和写有 米老鼠回家去的标语来回敬远道而来的美国人。
一些知识阶层的人士甚至将刚刚诞生的米老鼠和米老鼠公司视为对欧洲文化的污染,他们称公园为可恶的美国文化。
主流新闻界对该公园也持反对态度,他们幸灾乐祸地描绘着迪斯尼的每一次失败。
(二)工作语言的选用最开始园内的工作语言是英语,而法国人一向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上等人的语言,英语则是下等阶层的语言,因此在园中要求必须使用英语,不仅导致员工和游客之间的沟通困难,同时引起员工和游客的不满。
后来加入了法语。
(三)饮食设施的设置欧洲迪斯尼在饮食方面的收人比其他迪斯尼公园低得多,这主要是由于错误认为欧洲人一般不注重早餐;而且园内不提供酒类及酒精类饮料。
实际上,大部分欧洲人寻求一顿合理丰盛的早餐,园内较少的餐厅及昂贵的快餐食品限制了这部分的市场需求。
法国人有以酒佐餐的饮食习惯,酒在欧洲被认为是日常生活进餐的必需品,这项在公园内不准饮酒的规定,引起了欧洲人的不满。
(四)其它欧洲迪斯尼的游客受季节性影响,夏天小孩子放假时是高峰期,在没有假日时则是低峰期。
他们喜欢较长的假期,而且不愿意总是带孩子出去度假。
迪士尼失败的原因迪斯尼公司在法国巴黎失败了,那么,迪士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迪士尼失败的原因吧!迪士尼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和定位,迪斯尼总部忽视了像法国这样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和普遍高姿态的国民,为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抵触态度。
而且在风俗习惯上,不是以欧洲人为服务的出发点,而是以美国人的心理去揣摩欧洲人,忽视了不同国度的不同习惯,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在管理上,美国人也犯了大忌,面对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傲慢的美国人没有任何收敛。
法国人敏感的心灵被迪斯尼管理者们的直接、急躁、高傲给伤害了。
迪斯尼管理者们好争斗的态度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疏远,使计划和管理变得越来越糟糕。
他们对于当地人疑问和建议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的,“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就此引发了法国本土和前来旅游的欧洲人抵制迪斯尼的心态。
而在定价策略上,迪斯尼公司在法国以自己的垄断地位实施了高价策略。
这种策略的优点十分明显,就是能很快取得高收益。
但前提是顾客们愿意并能够支付较高的价格,而且没有其他低价格的选择。
事实上欧洲的游客与那些来自美国本土和国外的游客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似乎对价格更加关心。
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钱白白花在迪斯尼的高档酒店,甚至宁愿自己携带食物。
这表明那些驾车2小时至4小时就可以到达欧洲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与那些远涉重洋的游客至少在消费能力和意愿上是不同的。
所以,当顾客们不能够或者不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并且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消费同样的商品和服务时,这种策略就是失败的。
此外,从迪斯尼自身经济状况来看,迪斯尼总部高度负债建设法国迪斯尼。
大量负债抬高了盈亏平衡点,尤其是在宏观环境不佳和经营没有达到计划目标。
更会引起失误和外界的猜测。
经营状况也会陷入泥潭。
迪斯尼乐园在法国的失败一个屡创辉煌、无与伦比的迪斯尼乐园创造了一个美国奇迹:20世纪60年代挨得美国民众的最高勋章一一自由勋章。
提起迪斯尼,人们自然会想起诡计多端的米老鼠和笨拙可爱的唐老鸭。
这些形象作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征服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儿童,甚至也吸引了不少成年观众。
1955年,占地30公顷的"迪斯尼乐园"在美国加里福尼亚洲开放;1972年,"迪斯尼世界"在佛罗里达州建成;1983年,迪斯尼又走出国门,把迪斯尼文化推向了日本,建成了占地200英亩的东京迪斯尼。
接二连三的成功,使迪斯尼公司的头脑膨胀了,他们企图把这些成功的套路再搬到欧洲,创造第四小奇迹。
然而,事与愿违,巴黎不是佛罗里达州,"唐老鸭"终于碰了个大钉子。
当初在寻找建设迪斯尼的场所时,迪斯尼的管理者们考察了欧洲200多个地方,最后选中了巴黎。
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了最后的决定因素。
调查表明,驱车2小时到达巴黎的人数为1700万人,4小时以内到达的为4100万人,6小时内到达的为1亿多人,乘飞机2小时以内到达的人口则为3亿多人。
况且,巴黎原本就是欧洲最大的旅游胜地。
法国政府也希望借助这个项目来提高就业率,巩固它作为欧洲旅游中心的地位。
法国政府期望这个项目至少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从外国游客中获取10亿美元的收入。
所以,给了这个项目以空前的支持。
美国人最善于理性思维,在决策阶段,他们的账算得精明到了极点。
公司的管理者最初预计第一年就会有1100万欧洲人光顾这一举世奇作。
因为,在此之前就有270万欧洲人光顾了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并消费了16亿美元。
公园距离的缩短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迪斯尼的管理者们甚至在进一步预测之后认为,原先对于1100万人的估计太保守了。
这是因为迪斯尼乐园在美国的2.5亿人口中,每年吸引游客4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6%。
那么,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欧洲迪斯尼每年的游客量应该达到6000万(西欧人口为3.7亿)。
巴黎迪斯尼失败的原因
迪斯尼为什么在法国巴黎失败了,巴黎迪斯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巴黎迪斯尼失败的原因吧!
巴黎迪斯尼失败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巴黎迪士尼。
我们说的巴黎迪士尼它的前身是欧洲迪士尼。
目前全球有5处迪斯尼乐园,分别是美国洛杉机迪斯尼乐园、美国奥兰多迪斯尼世界、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巴黎迪斯尼乐园和中国香港迪斯尼乐园。
而欧洲的巴黎迪斯尼是迪斯尼公司在本土与日本经营成功的基础上才决定建造的。
1992年4月,欧洲迪斯尼在巴黎市郊马恩河谷镇开放,该公司决策者对其前景充满了信心。
然而在开业后的当年只有40%的法国游客来此参观;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到欧洲旅行的日本人。
至1994年底,欧洲迪斯尼乐园共亏损20亿美元。
在经营的初次失败后,迪斯尼公司才决定将欧洲迪斯尼改巴黎迪斯尼。
早期的盲目乐观导致预算失控,从而彻底打乱了巴黎迪士尼乐园的节奏,也拖累了之后的经营支出。
由于在设计及建造方百做出许多改动,巴黎迪士尼乐园的建造成本从预计的10亿美元飙升至最后的50亿美元。
1995年巴黎迪士尼首次盈利,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利息成本从2.65亿美元降至0.93亿美元和迪士尼放弃征收管理费。
但2002年又在乐园旁修建迪士尼影城,这种连续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
预算导致公司再次连续亏损。
文化冲突是迪士尼早期最显著的问题之一,甚至当时的法国总统也拒绝参观巴黎迪士尼。
迪士尼用了很多年才改变了法国人在文化上的敌视状态。
而东京迪士尼则在一开始就进行本地化的改变,比如按照本地习俗入为青少年庆祝成年礼等。
实际上,迪士尼和法国有很深的文化联系,比如《白雪公主》和《灰姑娘》这些经典的故事情节都是来自法国作家Perrault的童话。
只是巴黎迪士尼在问题发生之后才意识到这些联系。
还有一个就是平均消费。
去年巴黎迪士尼游客每人每天平均花费200欧元,而东京迪士尼人均消费额近400欧元。
最近几年的金融危机也影响了欧洲游客的平均消费支出。
另一个问题在于,巴黎及法国可以选择的旅游项目太多了,迪士尼对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国际游客缺少吸引力,比如亚洲游客更愿意购物。
作为一个销售梦想的品牌,迪士尼乐园拥有特别的吸引力、用户体验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而这也能够保证与之相关的生意能够获得溢价,也能够提高生意成功的概率。
但这不等于迪士尼乐园就是成功的保证。
实际上在国际市场的三个迪士尼乐园中,只有东京迪士尼乐园盈利,巴黎和香港的迪士尼乐园都处在长期的亏损状态。
尤其是香港迪士尼乐园还有内地游客的支撑,2011年香港迪士尼594万入园游客中的45%来自于内地。
假如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始营业,恐怕香港迪士尼乐园将会陷人更大的亏损之中。
作为一种特殊的连锁经营,迪士尼乐园本身也需要创新和改变。
对于巴黎迪士尼来说,更是需要如此。
东京迪士尼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很强的动漫文化以及日本消费者对美国文化的认同。
巴黎迪士尼面对着更复杂的消费者。
根据法国旅游局的统计,法国迪士尼的游客中,法国人占49%,英国人占13%,西班牙入和葡萄牙人各占10%。
巴黎迪士尼目前的游客数量并不少,更关键的是提高游客的平均消费额,这需要更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
说到底,还是要真正了解消费者,才能让他们多掏钱,商业就是这样。
企业开展的国际市场开拓和营销活动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这些条件对企业活动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
在进入一个市场前,企业必须认证研究目标市场环境和特点,并作出相应的对策来适应他们的要求,只有在适应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不管一个企业实力有多强大,基础有多雄厚,也应该避免骄傲狂妄情绪的产生,否则再伟大的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