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
- 格式:pptx
- 大小:722.12 KB
- 文档页数:19
唐玄宗主要事迹唐玄宗,即李隆基,唐朝第六位皇帝,是唐朝盛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文艺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
以下是唐玄宗主要事迹的介绍。
一、政治改革唐玄宗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他废除了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建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同时,他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政府的官员更加专业化、高素质。
二、经济发展唐玄宗在位期间,积极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开发水利、修筑道路、兴修农田等措施,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时,他还鼓励商业贸易,开放了丝绸之路,使得唐朝的商业繁荣起来。
他还推行了均输法,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三、文艺繁荣唐玄宗在位期间,文艺繁荣。
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曾经写下了《长恨歌》、《古风》等著名诗篇。
他还招揽了一批文化名流,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人,在他的庇护下,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得唐朝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四、外交关系唐玄宗在位期间,积极推动外交关系的发展。
他派遣郑君列到波斯求取佛经,成功地获得了大量的佛经,丰富了唐朝的文化遗产。
他还派遣玄奘到印度取经,为唐朝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还与吐蕃、突厥、高句丽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维护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总之,唐玄宗是一位杰出的皇帝,他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艺繁荣和外交关系的推动,为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他的事迹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一句文言文评价唐玄宗
摘要:
一、唐玄宗简介
二、文言文评价唐玄宗
三、唐玄宗的功过分析
四、总结
正文:
一、唐玄宗简介
唐玄宗,名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
他的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疆域扩张,民族融合,文化繁荣。
然而,后期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
二、文言文评价唐玄宗
古文评价唐玄宗曰:“昔唐玄宗,英明神武,始则改元开元,终则马嵬之变。
虽有明君之资,不免乱世之讥。
”
三、唐玄宗的功过分析
1.政治改革:唐玄宗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使政治清明,国家繁荣。
2.经济发展:提倡农业,鼓励手工业,发展商业,使得国家财政充裕,百姓安居乐业。
3.文化繁荣: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家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外交扩张: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疆域扩张,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
5.宗教政策: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得到发展。
然而,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使国家陷入长达十年的战乱,疆域丧失,民生凋敝。
这成为了他统治生涯中最大的败笔。
四、总结
唐玄宗在位期间,既有辉煌的成就,又有痛苦的教训。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玄宗无疑是一位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皇帝。
尽管他犯过错误,但他的贡献不容忽视。
唐玄宗李隆基的简介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762年病逝。
评价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
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
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
路。
(5)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导语: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9岁时,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后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为愚暗之主,政权渐渐掌握在韦后之手.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后,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李隆基乘此机会,发动政变,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封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故而逐渐掌握朝政,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太平
生活常识分享。
唐明皇——唐⽞宗李隆基唐明皇——唐⽞宗唐⽞宗李隆基李隆基 唐⽞宗李隆基(685年9⽉8⽇-762年5⽉3⽇),亦称唐明皇。
712年⾄756年在位。
唐睿宗唐睿宗李李旦第三⼦,母窦德妃。
唐隆元年(710年)六⽉庚⼦⽇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统治权。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安禄⼭等侫⾂,导致了后来长达⼋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762年病逝。
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
因谥号为⾄道⼤圣⼤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
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治武功⿍盛,世称为「开元之治」。
天宝后,宠爱杨杨⽟环,封为贵妃,杨⽟环⽗兄均骤贵,势倾天下。
及安禄⼭反,⽞宗出奔,⾄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谓杨国忠通于胡⼈,⽽有安禄⼭之反,⽞宗乃令杀国忠。
六军⼜不肯前⾏,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
在位四⼗三年。
⽞宗喜爱歌舞⾳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之祖师爷。
死后庙号⽞宗。
李隆基简介 唐⽞宗⾄道⼤圣⼤明孝皇帝李隆基⽣平 唐⽞宗李隆基垂拱元年⼄⾣年⼋⽉五⽇戊寅⽇(685年9⽉8⽇)⽣于洛阳,属相鸡,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宗712年即位和改元,年号为先天,后改开元,再改天宝,756年退位,在位45年,上元⼆年四⽉五⽇甲寅⽇(762年5⽉3⽇),太上皇⽞宗崩殂于神龙殿,享年78岁,群⾂上谥⾄道⼤圣⼤明孝皇帝,庙号⽞宗,⼴德元年(763年)三⽉⼗⼋⽇⾟⾣⽇葬⽞宗于泰陵。
李隆基简介: 中⽂名:李隆基 别名:李三郎,阿瞒,唐明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地:洛阳 出⽣⽇期:685年 逝世⽇期:762年 职业:皇帝、政治家 主要成就:开元盛世 代表作品:《霓裳⽻⾐曲》 庙号:⽞宗 谥号:⾄道⼤圣⼤明孝皇帝 唐⽞宗和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是唐⽞宗的奶奶,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李旦是武则天第四⼦,武则天和李隆基是祖孙关系。
唐玄宗简介-唐玄宗简介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李隆基简介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其父登上帝位,使朝政大权重回李家人的手中。
唐玄宗简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唐玄宗李隆基的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李隆基生于685年,卒于762年,共在位四十四年,其父是唐睿宗李旦,其母被武则天秘密杀害。
唐玄宗简介李隆基虽然是李旦之子,但是却被其祖母要求,过继给了李旦之兄李弘。
其父李旦被迫让位给其母武则天,后来武则天让位给了李旦之兄李显,李显昏庸无能,朝政被韦后所把持。
李显死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于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李旦称帝。
李旦登基后,将李隆基册封为太子。
李隆基英明果断、学识渊博、通晓音律,深受李旦及大臣的赞赏,两年后,李隆基登基称帝。
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终于李隆基赐死了太平公主。
李隆基执政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开元盛世之象。
在其执政后期,李隆基迷恋杨贵妃,宠信奸佞,使朝政越来越昏暗,至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但是李隆基对唐朝的危急毫无所觉,施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最终更是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在灵武称帝。
757年,安史之乱平息后,李隆基回到长安,成为了太上皇。
762年,李隆基去世,享年78岁。
李隆基的父亲是谁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在他的一生中,曾两度称帝,两度禅位,称帝之路颇为坎坷。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李隆基之父,李旦的简介吧。
骆达华饰演的李旦剧照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曾两度让天下,第一次是让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
在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因还无力称帝,于是就将李旦立为帝。
但李旦即使称帝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他没有任何的权利,有的只是表面的皇帝的尊严。
等到时机成熟后,武则天就露出了改朝换代的意愿。
为了自保,于是李旦就主动请求母亲登位。
于是武则天改唐建周,而李旦也从皇帝成为了皇嗣。
唐玄宗的本名叫什么唐玄宗,名叫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
那么你知道唐玄宗的本名叫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唐玄宗的本名唐玄宗是李唐王朝的第七个皇帝,唐玄宗叫什么呢?他本名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民间多称之为唐明皇。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而也称他为李三郎。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685年,27岁登皇帝位,在位44年,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
一方面,唐玄宗从小就是个锋芒毕露的王子,史书中多次记载了小李隆基的聪慧和大气,以至于祖母武则天都非常喜爱和看重他。
成年后,李隆基更是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心智,与姑姑太平公主一起诛杀韦后,扶持睿宗李旦继承皇位。
后来,李隆基还凭借自身的实力脱颖而出成为太子,继承了皇位。
即位后的李隆基不仅赐死太平公主,坐稳皇位,更在不同的时期恰当的选择了能臣良相辅佐朝政,他加强边防,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另一方面,在李唐王朝走向极盛之时,李隆基又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沉溺女色,宠爱杨贵妃,估计当时连唐玄宗叫什么自己都不清楚,他的昏庸还体现在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史思明等一众奸佞之臣,甚至直接导致了为期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后来的李唐中衰埋下了伏笔。
唐玄宗是一个功过分明的封建君王,就他前半生的雄才大略和历史功绩而言,谥号明皇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但对于唐玄宗晚年的沉湎酒色,醉心风月,甚至宠信奸佞,荒废国政而言,明皇二字实在是一个讽刺,难怪最终,唐玄宗被迫退位,并被儿子幽禁,郁郁而终。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关系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有句话就叫叫做“后宫三千宠,三千宠爱在一身”说的就是杨贵妃与唐玄宗。
杨贵妃最开始是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帽,杨贵妃嫁给李帽五年,其恩爱之极,后来杨贵妃和唐玄宗见面后,唐玄宗就被杨贵妃的美貌所迷住,不顾一切的想办法将杨贵妃纳为了妃子,这个按伦理来说就是乱伦,也因为杨贵妃曾是李帽的妃子,所以也成了唐玄宗一直没有将杨贵妃立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的唐朝是以丰腴为美,杨贵妃虽然体态丰腴,但是却精通音律和舞蹈,唐玄宗也是个精通音律的人,得到杨贵妃这样一个通晓音乐的美人儿,更加是欢喜不得,再加上杨贵妃还很善于舞蹈,有人曾说杨贵妃在舞蹈的时候,姿态优美,身轻敏捷,翩翩起舞犹如彩蝶纷飞,这些也是唐玄宗为何痴迷杨贵妃的原因吧。
人物简介唐玄宗李隆基(公元 685—762年),又称唐明皇,垂拱元年 8 月5日生于洛阳。
他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武则天的孙子),母窦氏。
继睿宗后为唐朝皇帝,公元 712—756 年在位,计 45 年。
李隆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
李隆基 3 岁封为楚王。
9 岁改封临淄王。
公元 705 年(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
708 年(景龙二年)出任瀛州别驾。
李隆基仪表伟丽,聪明,多才艺,喜书法,知音律,善骑射、好天夕星辰之学,受到祖母武则天的宠爱。
公元710年,李隆基受到韦皇后的诬陷,被罢官,召回京城闲居。
但他有大志,当时韦皇后操纵朝政,王室多事。
李隆基预料韦后迟早要篡位,就私下积聚才勇之士,特别结交万骑中的豪杰猛将,准备密谋匡复社稷。
6 月,韦后与她女儿安乐公主—起毒死了唐中宗。
立温干李重茂(中宗幼子,后宫所生)为帝。
随后,中书令宗楚客与韦后策划,欲遵武后故事,除少帝和李旦(睿宗),革唐之命。
李降基在太平公主(李旦之妹,武则天女儿)支持下,杀韦后、安乐公主和宗楚客等人,迫少帝让位于李旦。
李隆基封为平王,由于他功大,被立为皇太子。
太平公主早在武则天当政时,就常参与谋划,她敏捷多权略,在诛杀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兄弟和韦后中立过大功。
太平公主在其兄李旦(睿宗)复位后日益专权,又结朋党,宰相七人中五出其门,文武大臣,大半附和她。
她嫉妒李隆基的英武,担心他当了皇帝后定会巩固其政权,于是散布流言蜚语:"太子不是长子,当太子不合适。
"为了进一步向李隆基夺权,她又安置耳目分布在李隆基周围,观察他一有小过失便奏报睿宗,多次阻止睿宗传位给李隆基,但她的一计又一计均未成功。
公元712年(先天元年)8 月李隆基在长安即帝位,改年号为"先天"(改元开元)。
太平公主不甘心他登位,她在中央的权力依然很大。
不久,她指使宫中爪牙毒死他未成,被李隆基察觉。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7月3日,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及宰相窦怀贞等将率羽林军于次日发动政变,于是李隆基先发制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唐玄宗的具体事例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唐玄宗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唐玄宗的具体事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唐玄宗的具体事例篇【1】李隆基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
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开元十三年十月(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据说,以前的帝王登封泰山,如果是顺承运,功绩显赫,则会出现诸多祥瑞之兆;如果是无德无能,不能顺应天时治理天下,则会出现诸多凶象。
而李隆基登封泰山时,虽有功于天下,天气却屡屡变化,给他带来了诸多的烦恼。
当时,李隆基东封泰山,单就仪仗队伍前的马队,就以每种颜色的马1000匹作为一个方队,交错排列,远远望去就像彩云绣锦,可见规模之大,盛况空前。
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人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支撑帐篷的柱子也被吹折。
官员们因此十分恐慌,乱作一团。
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使他手足无措。
为了稳定人心,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大家不要慌张,皇上是天子,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
”张说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及至来到泰山脚下,天果然变得丽日晴和。
但是,到了李隆基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风大作,寒气彻骨。
天气的再度变故,不禁使李隆基心神不宁。
他停止饮食,肃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
他虔诚地向苍天祷告:“我自即帝位以来,得到苍天的佐助,国家昌盛,万民安泰。
我来登封泰山,本欲为万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么过失,不配来泰山封禅,请上天来惩罚我本人;如果是随从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亦请上天降罪于我,随从的兵士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苍天暂停风寒吧。
唐朝的玄宗皇帝与安史之乱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而繁盛的朝代之一,而唐玄宗则是这个朝代中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
然而,唐玄宗统治时期却发生了一场被称为“安史之乱”的战乱,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本文将讨论唐玄宗皇帝与安史之乱的关系,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的影响。
唐玄宗皇帝,原名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使得唐朝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唐玄宗睿智聪慧,富有政治天赋,精通文学艺术,被尊为“文皇帝”,使得文化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巅峰。
然而,唐玄宗皇帝统治朝代的后期,却发生了一场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乱,被后人称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最为严重的战乱,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政局混乱。
安史之乱的原因有诸多方面。
首先,唐玄宗皇帝在位后期,由于放任纵欲,沉迷于后宫佳丽,导致朝政腐败,国家财政危机。
其次,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都是唐朝重要的将领,他们在唐玄宗皇帝心目中地位重要,被封为重要的陕西节度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最终背叛了唐朝政权,发动了这场规模庞大的叛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和史思明相继攻陷了多个重要的城市,威胁到了唐朝的中央政权。
在叛乱期间,唐玄宗皇帝表现得无能和优柔寡断,无力有效地对抗叛军。
为了保护自己的皇宫,他被迫迁至西安的骊山,这些举动加剧了唐朝政权的动荡。
安史之乱期间,唐朝政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社会秩序崩溃,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的人们四处逃窜。
乱军肆虐,杀戮无辜,土地被破坏,人口锐减。
唐朝的国力和地位受到了重创,边境防线失守,使得四方亡命之徒纷纷侵扰。
然而,唐朝政权并未因此灭亡。
在安史之乱后期,唐玄宗皇帝通过慎重的军事和政治手段,加强了对叛军的抵抗,协调了朝野力量,最终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
他恢复了国家的稳定,修复了被叛军摧毁的城市和设施。
然而,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这场叛乱导致唐朝国力减弱,防线消耗,损害了政权的威信和民众的信任。
唐玄宗李隆基是谁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共在为四十四年之久。
在他四十多年的帝王生涯里,是他将唐朝推向了鼎盛时期,也是他差点将唐朝推向那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唐玄宗李隆基,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
在武则天死后,由于当时的唐中宗软弱无能,韦皇后便开始效仿武则天的做法,将重要的朝廷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中宗被韦皇后害死之后,唐玄宗李隆基便与当时的太平公主联合,起兵发动政变将韦皇后杀死,使自己的父亲李旦,也就是唐睿宗得到了皇位。
由于李隆基小时候便机智伶俐,并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加上其下面有众多大臣的拥护,于是,唐玄宗作为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便被破格立为了太子。
在唐玄宗在位的那几年,他凭借自己远见卓识,选贤举能,为朝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给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宋璟,姚崇还有张九龄等等这些有名之人都是在唐玄宗在位时得以发现并重用的。
所以在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国家到处便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被称之为开元盛世。
这也是唐玄宗一生最为骄傲的杰作。
唐玄宗是谁?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之中,有两个女人是他的最爱,一个是武惠妃,陪伴他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在三十八岁时因身染疾病而去世。
另一个便是其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贵妃。
不过在唐玄宗统治的后期,由于国家安定,皇上本人也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之中,于是一股奢靡之风开始在朝堂上下流行起来,很多大臣为了自己的仕途,都纷纷讨好杨贵妃,也最终导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多少年李隆基称帝的过程十分艰难,他先是与韦后的势力团体斗智斗勇,后又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明争暗斗。
韦后专权时,他与太平公主合作,共同发动政变,诛杀韦后,铲除韦氏集团。
并助其父李旦复位。
李旦登基后,李隆基最大的对手就变成了太平公主。
为了稳定社稷,李旦于712年,禅位于李隆基。
至此,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矛盾加剧,终于引发先天政变。
唐朝皇帝李隆基真实死因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也是整个唐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
那么唐玄宗李隆基怎么死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玄宗李隆基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唐玄宗李隆基怎么死的李隆基在最后的岁月里颇为凄惨,他是郁郁寡欢而死的。
李隆基在铲除了最后一个对手太平公主之后,就专心治理朝政。
他选贤与能,任用贤才,使一大批人才涌现了出来。
李隆基不仅慧眼识相,还大幅度地整顿了吏治,使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就这样,在李隆基执政的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唐朝景象空前繁荣。
可惜,在盛世之相出现后,李隆基开始沉溺于享乐之中,丧失了励精图治的勤勉之心。
他开始亲小人、远贤臣,将贤相罢免,而任用小人。
他甚至不顾伦理纲常,将儿子的妃子杨玉环召进宫中。
有了杨玉环的李隆基奢靡之风更甚从前。
而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一门都获得了无上的尊荣。
杨父的权势一时更是无人可比,在他的作乱下,朝政局面开始混乱。
而李隆基对盛世里的危情丝毫未觉,甚至还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
而边境将领为了在战争中立功,更是肆意挑衅,使得边境十分混乱。
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趁机发动叛乱,叛军直抵长安。
李隆基与太子仓皇出逃,李隆基逃到了成都,而太子李亨则在灵武称帝。
757年,随着安禄山的死亡,安史之乱终于平息。
李隆基回到了长安,成为了太上皇。
但是奸佞李辅国挑拨李亨和李隆基的关系,使李隆基被软禁。
762年,一直郁郁寡欢的李隆基去世了,享年78岁。
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后在李隆基的女人中,获得了皇后封号的共有三人:王皇后、武惠妃和杨贵嫔。
在这三个女人中,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原配妻子。
王皇后的先祖乃是梁朝的王神念,其父乃是王仁皎。
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迎娶了王皇后。
王皇后在李隆基铲除韦氏的过程中,一直默默地支持和协助他。
等待李隆基登基后,就将其封后。
可惜的是,王皇后始终无法为李隆基生下子嗣,使得后位不稳。
于是,为了能够怀得龙裔,王皇后之兄就想到了符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