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53.10 KB
- 文档页数:16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一、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45.76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6)肿瘤标记物检查。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一、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45.76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6)肿瘤标记物检查。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1. 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结肠癌临床诊疗的指导,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2. 诊断方法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临床症状评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询问和记录。
- 影像学检查:采用结肠镜、超声波、CT扫描等检查方法,以观察结肠内部情况、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情况。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 分期和分级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结肠癌可以进行分期和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包括TNM分期系统和Duke分期系统。
4. 治疗方案治疗结肠癌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手术治疗:通过肿瘤切除术、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方法,将肿瘤彻底切除。
-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杀死癌细胞。
-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肿瘤区域,杀死癌细胞。
- 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5. 随访和预后评估结肠癌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预后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进行二次治疗。
6. 结论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结肠癌的指导,旨在提高结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本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医生在实践中应遵循并实施这些指南。
参考文献:[1] XXX等. 结肠癌诊疗进展. 中国消化外科杂志, 20XX, XX(X):X-X.[2] XXX等. 结肠癌分期与预后评估. 中华肿瘤杂志, 20XX, XX(XX):X-X.。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2.肝肾阴虚3.气血两亏4.痰湿内停5.瘀毒内结(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艾灸、超声波治疗等外治法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九)随诊计划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直肠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一、直肠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下段直肠癌(ICD-10:C20伴Z51.0,Z51.0伴Z85.007,C78.501伴Z51.0),行放射治疗。
1.对保肛困难、临床分期T3-4N0或者T1-4N1-2的直肠癌,应推荐行术前同步放化疗。
2.对术后病理分期T3N0或者T1-3N1-2的病例,应推荐行术后同步放化疗。
3.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放化疗综合治疗。
4.复发/转移性肿瘤局部放疗。
5.晚期直肠癌姑息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分、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
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
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
可使用乙状结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
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细胞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男性前列腺癌累及直肠。
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临床路径一、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2.可Ro切除的结肠癌(1期、11期和部分H1期)。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和Ne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贫血,腹部肿块等。
2.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分、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3)直肠指诊: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粪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
(2)胸部X线检查排除肿瘤肺转移。
全腹部CT,排除其他脏器转移。
5•鉴别诊断:与胃肠道间质瘤(G1ST)、炎性肠疾病、淋巴瘤、肠结核、阑尾炎、寄生虫感染、息肉等常见的结肠疾病,以及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结肠等鉴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和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
2.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47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18.900结肠恶性肿瘤,行17.35001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17.36002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一、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伴Z51.1,Z51.1伴Z85.006),符合以下情形:1.II期-III期需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
2.结肠癌肝转移和/或肺转移,可切除及潜在可切除的患者可行围手术期化疗。
3.晚期/转移性结肠癌需行化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和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贫血,腹部肿块等。
2.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态评分、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3.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及粪便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三)选择化疗方案。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伴Z51.1,Z51.1伴Z85.006结肠癌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粪便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必须检测CEA、CA19-9;建议检测CA242、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P;有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3)心电图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结肠镜检查和/或钡剂灌肠造影。
(2)B超检查。
(3)提示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MRI。
(4)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
3.签署化疗及其他相关同意书。
临床路径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2023年版一、背景介绍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结肠癌的治疗,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为了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临床路径在结肠癌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2023年版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的内容和要求。
二、化疗临床路径的目的化疗临床路径的目的是规范化疗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提高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临床路径的制定是通过系统性的指导来提供结肠癌化疗患者的全程护理,以实现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目标。
三、2023年版结肠癌化疗临床路径的内容1. 评估和筛查阶段a. 对疑似结肠癌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b. 确认结肠癌诊断,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c. 确定患者分期,确定是否适合化疗,评估化疗风险和预后。
2. 治疗阶段a. 根据患者的分期和化疗风险,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常用的方案包括FOLFOX方案、CAPOX方案等。
b. 进行化疗前的准备,包括静脉通路建立、抗恶心和呕吐药物预防等。
c. 进行化疗治疗周期,根据方案执行适当的次数,记录化疗反应和不良事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d. 化疗后的观察和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事件,进行支持护理和药物管理等。
3. 完善的团队协作a. 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合作,确保化疗过程中的全面关怀。
b. 定期召开多学科讨论会议,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调整治疗计划。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1. 临床路径的实施a. 临床路径应由相关专业医生制定,经医院内药学委员会或抗癌药物使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执行。
b. 患者在化疗前应详细了解临床路径的内容和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始治疗。
c. 化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化疗情况。
2. 临床路径的管理与评估a. 护士要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评估,及时记录并上报相关数据。
(一)合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编码: C18.902)。
行大肠癌切除术后不愿放化疗者或者不能放化疗者,行大肠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者,大肠癌晚期未行手术且不愿放化疗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五分册·大肠癌2、证候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大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热毒雍滞型、 (2)痰瘀互结型、 (3)脾虚湿盛型、 (4)气血两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编码: C18.902)。
2、患者符合合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编码: C18.902)的患者。
2、患者符合合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采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片,必要时肺部 CT (肺转移患者)(6)腹部 B 超或者腹部 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血型、配血、超声心动图、 PET-CT 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雍滞型主症:腹部疼痛阵作,大便次数增多,下脓血和粘便,里急后重,寒热腹胀,舌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化滞方药:龙葵30g、石见穿30g、舌蛇草30g、半枝莲30g、莪术10g、川楝子10g、木香10g、土茯苓30g、米仁20g、红藤30g、败酱草30g、地榆10g、藤梨根30g、马齿苋30g(2)痰瘀互结型主症:胸闷膈满,面黄虚胖,呕吐痰延,腹胀便溏,腹部可扪及包块,质地坚硬,固定不移,舌边暗紫,或者质紫,或者见瘀斑,脉细涩。
甲状腺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甲状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癌(ICD-10:C73 ,D09.301)行腺叶及峡部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同期颈淋巴结清除术(ICD-9-CM-3:06.2-06.4)(二)诊断依据。
根据《UI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AJ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NCCN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8年第一版)1.症状及体征:声音嘶哑,体格检查有甲状腺结节,有或无颈部肿大淋巴结;2.影像学:主要依靠彩超诊断,其他如CT、MRI及SPECT 等可提供参考;3.病理:组织病理诊断或术中冰冻活检诊断,有条件者提倡针吸细胞学检查(滤泡癌除外)。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UI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AJ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NCCN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8年第一版)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癌(PTC)、滤泡癌(FTC)、髓样癌(MTC)和未分化癌(ATC),根据不同类型实施治疗方案:1.原发灶处理:(1)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及同侧V1区探查,清扫转移淋巴结;(2)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V1区清扫(双侧有癌灶,或高危病例)。
2.颈部淋巴结处理:颈淋巴结证实有转移者行同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II—V1区),N0者可以观察。
3.姑息性手术和/或气管造瘘术:适用于肿瘤晚期无法彻底切除者。
4.其他术式:如具备手术条件,对累及周围组织、器官的患者,行扩大切除及修复术。
5.其他治疗:(1)131I治疗:适用于全甲状腺或近全甲状腺切除后的PTC及FTC,大多用于已有肺转移及骨转移者。
(2)TSH抑制治疗:TSH应控制在0.1μIu/L以下。
(3)骨转移者可用:双磷酸盐。
(四)标准住院日为15-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3 ,D09.301甲状腺癌疾病编码。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模板尊敬的患者: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医院就诊。
为了能够给您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制定了针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路径。
在本次治疗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并致力于减轻您的病痛,恢复健康。
以下是关于结肠癌临床路径的详细说明:一、临床路径的概念和意义:临床路径是指一系列关联性强、全面、系统的医疗活动和护理方案,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您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将按照既定的路径,根据个体差异为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在疾病治疗中能够更好地维护您的权益和提高疗效。
二、临床路径的目标:1.确保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2.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3.关注并预防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4.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风险。
三、结肠癌临床路径治疗流程:1.门诊就诊及初步评估:在门诊,您将接受医生的基本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检查(如肠镜、血液检查等)。
医生将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结肠癌的可能,并初步确定治疗计划。
2.术前准备:如果您需要手术治疗,我们会对您进行术前检查和评估,包括全身检查、心电图、胸片、肝功能检查等,确保您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并提前准备术中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3.手术治疗: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我们将为您规划手术方案,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
手术后,您将进入恢复期,在此期间我们将提供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4.术后随访和治疗维护:手术治疗后,您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我们会为您定制标准化的随访计划,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及必要的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5.康复护理:在您接受治疗的同时,我们将注重康复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术后护理知识的教育等,以帮助您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补充事项:1.治疗过程中,请您积极与医生和护士合作,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
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结肠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
行结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或结肠曲段切除)、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早期结肠癌。
2.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3.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4.姑息手术(结肠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条件不允许,但合并梗阻、出血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血脂、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造影、腹盆腔CT;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肺功能、PET-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7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2.手术耗材:吻合器和闭合器(肠道重建用)。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术中病理:冰冻(必要时)。
5.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0天。
1.术后病理: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切缘、脉管侵犯、淋巴结数目);(2)免疫组化;(3)分子生物学指标。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
3.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或门诊可以处理)。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结肠癌根治术中,结肠的切除范围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程度等决定,可分为右半结肠切除、横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全结肠切除、联合脏器切除术等。
二、结肠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行结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或结肠曲段切除)、姑息切除术+短
路(或造口术)(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