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几张邢台地震老照片
- 格式:pdf
- 大小:360.97 KB
- 文档页数:1
追忆1966年邢台地震
卞吉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邢台大地震波及60多个县。
受灾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毁坏房屋500余万间,8064人丧生。
3.8万余人受伤。
仅邢台地区不完全统计,损失就高达10亿多元。
这个数额在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下,已是天文数字。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卞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河北隆尧现今地裂缝与1966年邢台地震关系 [J], 郭慧;王鑫
2.运用"密集—平静—大震"特点成功预测1966年邢台MS6.2强余震——纪念1966年邢台地震50周年 [J], 林邦慧
3.1966年邢台地震考察队分析组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回忆 [J], 林邦慧
4.突出政治:1966年邢台地震新闻报道的时代特征 [J], 王晶
5.1966年邢台地震——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的里程碑 [J], 黄辅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8)1976年唐山大地震老照片现场惨烈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
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
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
蓟运河、滦河上的两座大型公路桥梁塌落,切断了唐山与天津和关外的公路交通。
解放军战士在救治老百姓。
解放军战士合力抬起建筑石头。
在国家发生灾难的时候,军人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我们向他们致敬!。
历史老照片: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后的真实写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12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1976年7月28日,被地震破坏的开滦唐山矿东门外民房区
1976年7月28日,被震毁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全景
1976年7月28日,被地震破坏的小山商业区
1976年7月28日,唐山轻工机械厂夷为废墟
1976年7月28日,震后的开滦唐山煤矿一号井
1976年7月28日,震后坍塌的桥梁
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后弯曲的铁路
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时的地缝
1976年7月28日,前往救援的解放军
1976年7月28日,空军航调室同志在机场跑道上,指挥飞机起落三千余架次
1976年7月28日,解放军和医务人员,抢救出在开滦总医院楼下,被埋八天七夜的矿工王树斌
1976年7月28日,在没有大型起重工具的情况下,解放军战士用双手拨开重物救出了一万六千多人
1976年7月28日,等待救援的群众。
追忆唐山那时的唐山,你还记得多少震前,那个让人不能忘怀的唐山,究竟是何样面貌?这是一九七五年拍摄的"唐山市中心凤凰山景区鸟瞰图"。
唐山地震的亲历者们,还能找出当年自己家的方位吗?照片中那露天会场,你可曾在那儿参加过会?看过演出?那时的你家,也许就在凤凰山下附近的某个地方吧⋯第一部分:街景、公路、商场、医院、市容市貌、本地特色食品等:夏日,唐山市里的一街景。
姑娘们的裙子五颜六色,小伙子的衬衫平整洁白。
人们看似那么悠闲、惬意,天空好像也很清透。
那时,肯定没有雾霾。
这幅照片看似没啥稀奇,但小山(毗邻大世界)可是那时唐山最繁华、热闹、新潮的地方。
街上的人们摩肩接踵(有些路段可谓前拥后挤,一旦失散彼此很难找寻),街道两旁百货商店林立,对孩子们而言,内噶的有许多好吃、好玩的。
上幅照片取景与本张照片的一部分(右侧房门)相同。
哪张拍摄的年代更久远些,难以确定。
从这幅"小山大世界"(个人感觉"小山大世界"位置毗邻,笼统概念就是一个地方)的照片下文字得知:这幅照片拍摄于1942年。
那时这里百货商场、各种食品店、风味小吃、电影院、戏剧院、皮影院等,吃、穿、用、玩,一应俱全。
难怪一年四季那里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幅照片似小山大世界,说不准拍摄的的具体年代。
似乎较上幅,离现在更近一些。
照片中虽已显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往来人员较多,但远未达到震前那里繁华热闹的景象。
根据读者晓明留言:本照片应为粮市街(现建国路),拍摄于1948,场景为欢庆唐山解放。
这里也曾是唐山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地方。
商业、娱乐场所,同处交通要道附近。
照片中百货商场(当时叫“转角楼”)的对面(街口的东南角),就是当年号称“不管演啥人都满罐”的长城影剧院。
从这街口向西,不足几百米,便进入了唐山最著名的小山、大世界商业街区。
照片里的西山口百货大楼,唐山人曾叫它“老黄楼”(也许因为楼体颜色是黄的)。
唐山大地震真实情况,50张照片细说故事由于当时我国发展情况落后很多人都不清楚当时地震的情况胖大白今天我们用50张图片还原最真实的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7日早上唐山还是那个平静安详的唐山人来人往的常青百货商店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唐山图书馆门前市区的邮电大楼然而这一切都在7月28号清晨永远消失城市瞬间变成废墟:这张图片上的钟表定格在3点42分正是地震发生之时:大量裂开的公路阻挡救援人员救援车辆不能开进灾区解放军战士只能徒步进城滦河公路桥被震断:铁轨也变形了救援物资更难到达灾区:部分物资只能空降但是数量远远不够:灾民只能收到有限的救灾物资:没有大型机器帮助救援人员需要徒手清除废墟:医院人满为患搭起帐篷就是一个简单的医疗室:受伤严重的甚至需要动用直升机转移伤员:那个年代能用多少直升机??你还说对了当时本来直升机少而且还有严重的政治斗争难道还有什么内幕故事?小兵哥快说老规矩,先关注后讲故事点我关注想必大家也知道1976年9月份是毛泽东逝世日子:而地震发生的7月份正是毛泽东病危期间传闻毛泽东生前有意识阅读的最后一份文件就是救灾通报当时也是四人帮活跃的年代本来当时地震如果接受国际援助死亡人数应该会减少但是四人帮之一的姚文元拒绝国际援助他说“唐山大地震才死几十万人有什么了不起,批邓是八亿人的事。
”竟然置国民安危于不顾!一定要把这个转发出去还好最后四人帮垮台了说回唐山大地震虽然救援人员及时奔赴灾区:虽然瓦砾中救出不少伤员:也及时处理的伤者:日以继夜的救灾:却敌不过死神最后统计的死亡数字:242,769但是,有国外媒体发表了研究估计这次地震的死亡数字达60万为什么相差这么远?这次地震导致了很多家庭直接灭门,统计上出现偏差:而且,当时灾后的疫情死亡人数没算进去下图是第五天的救灾救援人员已经带起防疫装备:救援单位得知疫情立刻安排消除疫情工作首先是处理好遇难人员的尸体:安排飞机在灾区喷洒消毒药剂防疫人员对街道进行消毒:对最容易传播疫情的坟堆进行喷洒出动了喷洒车对居民区重点消毒灾后的防疫人员浩荡的队伍:还有科研人员对饮用水进行质量检测:把一切救灾措施后安置受灾区民在临时帐篷里栖身:人民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社会秩序良好:当时的领导人华国锋也到了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灾难给国民带来痛苦:但也代表着新生下面的照片是地震后第二天第一位新生儿:现在唐山已经繁荣起来:昔日废墟已被重建:让我们为灾区人民送上祝福祝愿他们早日度过灾难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
老照片:1972年的河北唐山,看唐山大地震前这座城市的样子这是一组1972年河北省唐山市的老照片,拍摄者是当时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威尔斯利学院教授William Joseph。
这组老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唐山社会风貌,是了解唐山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图片。
如今说起河北唐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几乎在瞬间被夷为平地,许多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了。
这组老照片可以说是大地震前夕唐山的留影,通过这组老照片去看地震前唐山的市容市貌。
图为当时唐山西山口。
西山口的叫法来源于开平矿务局的开发,西山指的是凤凰山。
西山口是唐山最早的十字路口,往南去往唐山火车站、南厂、交大;往北去往启新、兴国寺;往西去往凤凰山别墅区;往东去往广东街、粮食街、财神庙街、小山等商业区。
图为当时唐山邮电局周边的景象。
当时打电话、发电报都是在这里,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电报大楼的电报、电话等业务是最为繁忙的。
图为那时唐山新华道东头附近,那时的这里有个大坡。
这里最早叫广东街,在二十世纪初前后,随着开平矿务局的开发,一大批广东人来到唐山,他们就住在现在的新华道、建国路附近,慢慢地人们开始将他们居住的一条挨着唐山矿的东西走向的街道称为了广东街。
图为当时正在上语文课的唐山第十中学,老师正在讲授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
唐山十中在1976年地震后搬到了凤凰山西南面,原唐山第十中学校园为唐山市现存的地震遗址。
图为当时的唐山火车站。
唐山站始建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原址在唐山市路南区车站路。
唐山大地震中由于原站房倒塌,1978年在原址重建唐山站(今唐山南站)。
图为当时唐山市工人文化宫,在大门前还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有“非本宫自行车禁止入内”。
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文化宫内大部分设施遭到毁坏,但展览馆建筑基本没有被破坏,这里成了救灾的临时指挥部。
图为当时的唐山凤凰道。
老照片中的这条道路就是现在凤凰山公园与工人医院之间的那条上坡路。
难忘的邢台地震经历--纪念邢台抗震救灾40周年
李志永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 40年前的3月8日, 我国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6.8级的强烈地震.那时, 我们还是一群刚刚参加工作的热血青年, 虽然我们刚刚学会对地震仪器的操作, 懂得的地震知识还很肤浅, 但是我们仍然勇敢地面对现实, 纷纷向党组织请战, 要求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组织上接受了我们的请缨, 我当天随地震观测仪器车奔赴地震现场.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李志永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邢台地震现场的几件事--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 [J], 陈颙
2.河北省40年防震减灾工作回顾与展望--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 [J], 河北省地震局
3.邢台地震40周年纪念活动简况 [J], 李志永
4.对地震监测预报几个问题之管见——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和唐山地震30周年随笔 [J], 杨军
5.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记忆中的邢台地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近年发生的地震回顾中国近年发生的地震回顾1、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
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2、1974年云南大关地震1974年5月11日,大关发生7.1级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
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
3、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
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总数为29579人,其中死亡2041人。
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4、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
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
5、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
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区。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6、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地震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
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
7、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老照片】历史影像:河北百年老照片(下)
▲1970年代,河北,邢台老火车站。
▲1970年,河北秦
皇岛,文化路。
▲1972年,河北唐
山,建国路北端。
▲1974年11月1
日,河北赵县杨家
郭,三对新婚夫
妇。
▲1975年,河北唐
山市,复兴路转角
楼商店。
▲1975年,沧州市
地区中心医院。
▲1975年,河北唐
山市,西山口百货
大楼。
▲1975年,赵县农机厂的民兵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练习刺杀操练。
▲1976年,石家庄拖拉机制造厂为试制成功了的第一台拖拉机举办竣工仪式。
▲1976年,河北廊坊市,地区大礼堂。
▲1980年代,石家庄火车站。
▲1980年代,河北雄安县,县委、县政府大门。
▲1981年,石家庄燕春饭店。
这是石家庄第一座高楼,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
▲1982年,河北邢台,清风楼。
▲1983年,秦皇岛第一家酒吧。
▲1980年代,河北乐亭县,第一中学大门。
▲1980年代,河北乐亭县,一中印刷厂。
▲1980年代,唐山电视机厂,地址在新华道与学院路交叉口东北角,生产的凤凰牌电视机。
▲1980年代,石家庄红旗大街。
▲1983年夏,河北衡水市,站在地区老邮电局楼顶(今和平路),面向西面的革命路小学(今实验小学)方向取景拍摄的照片。
邢台的老照片,对于年岁大的人来说,满满都是回忆!▼1945年邢台北大街街景
▼1945年邢台东门里街景
▼1966年的邢台眼科医院
▼1988年的狗头泉
▼90年代的马路街
▼老达活泉大门
▼邢台老街区
▼已被烧掉的人民公园内塔楼
▼被毁掉的邢台塔林
▼邢台的老公交
▼邢台步行街一景
▼70年代邢台的老火车站
▼刚成立时的军需学校
▼邢台老书店
▼邢台百泉旧照
▼邢台百泉泉眼
▼邢台顺兴商场
▼西关旅馆
▼昔日的隆尧一中
▼昔日达活泉公园—划船
▼郭守敬路口的三女塑像
▼老军需大门
▼1994年的军需学院大门
▼郭守敬铜像
▼1966年-震后的邢台
▼邢台桐泰祥开业
▼邢台拖拉机厂——今日的天一城
▼邢台的标志——卧牛雕塑
▼邢台古城图
▼邢台的大碗茶
▼拆后的肉市街
▼1986年达活泉公园的小火车
▼1980年雪后的达活泉公园
▼1966年3月10日,敬爱的周总理在邢台灾区!
▼06年大雨中兴桥
▼邢台火车站
▼最早的邢台体育馆,现在的新世纪
▼解放前的清风楼
▼古城墙
▼ 邢台的标志——卧牛
▼ 豫让桥市场。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地震天象
57年前的3月,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一场始于三月初,持续一月之久的邢台强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6.8级地震,3月22日又发生7.2级强烈地震。
当年周恩来总理不顾余震曾三赴震区。
这场地震袭击了河北省邢台、石家庄、衡水、邯郸、保定、沧州6个地区,80个县市,1639个乡镇,17633个村庄,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8064人死亡,3.8万多人受伤,倒塌房屋500多万余间。
在地震发生前,隆尧县当地就有了很多怪事。
以井水为例,地震3天前,乡下村里多口水井的井水突然暴涨2到3米,有的水甚至漫到井口。
其中有些水井已经用了上百年,从没有过这种情况,当地乡民颇为惊讶。
大地震前,刑台的一些农村动物开始出现异常,鸡飞上墙去了,飞向树上去不回去了,猪跑出猪棚跑向野外去了。
3月7日晚上异常安静农村一些狗叫情况,在地震前一二天,很多水井的水出现了怪味道,难以入口。
地震前几个小时,很多水井的水竟然溢出,空气中有明显的硫磺味。
地震前几分钟,少数水井突然发生喷射现象,喷射出几米高的水柱。
在3月8日隆尧6.8级地震前宁晋县小刘庄公社白木村一口新打的机井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出地面,上升幅度大于2米。
邢台地震时天象是,3月初水星和木星合一线,天王星在赤道附近,土星在春分点附近镜相对应赤道,土星地球土王星一线,3月中旬水星进入在赤道线下合,3月下旬土星天王星地球水星一线。
邢台抗震的故事《邢台抗震的那些事儿》提到邢台抗震,可能很多年轻人不太熟悉,但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那可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邢台抗震,但小时候可没少听长辈们提起。
他们跟我讲起当时的情景,感觉就像是在讲一部惊险刺激的大片。
据说那时候,地动山摇,房子晃得跟筛子似的。
人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往哪儿跑。
有人鞋都跑丢了,有人抱着被子就往外冲,那场面,真是又惊险又好笑。
不过,咱可不能光笑,那可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啊!在抗震的过程中,人们可展现出了超强的勇气和团结精神。
大家互帮互助,一起搭帐篷,一起分享食物。
隔壁的王大爷说,那时候谁要是有点吃的,都得分给大家尝尝,一点也不自私。
这种互助的精神,真是让人感动。
还有那些救援人员,一个个都跟超人似的。
不管多危险的地方,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冲进去救人。
有个人跟我说,他亲眼看见一个救援人员从废墟里扒拉出一个小孩,那小孩哭得哇哇叫,救援人员却笑得跟朵花儿似的。
你瞅瞅,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啊!邢台抗震也是一次科技和经验的积累。
从那以后,咱们国家对于抗震的研究更加深入了,房屋的建造标准也提高了。
所以说,这也算是从苦难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吧。
现在回想起来,那场地震虽然带来了很多痛苦和损失,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坚韧和顽强。
咱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也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里。
得像那些经历过地震的长辈们一样,乐观地面对生活,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感觉自己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人了。
不过这就是我对邢台抗震的真实感受,充满了对过去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希望。
希望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灾难发生,但如果真有,咱也不怕,因为咱们有勇气,有团结,还有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哈哈,就这么着吧!。
历史上的今天:1966年河北邢台宁晋县东南6.7级地震和7.2级地震1966年3月2日河北邢台宁晋县东南6.7级地震和7.2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1分在河北省邢台宁晋县东南发生6.7级地震,3月22日16时19分在河北省邢台宁晋县东南再次发生7.2级地震。
这2次强震震感波及河北,山西,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第一次6.7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9度,第二次7.2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0度。
这两次强震属于1966年3月河北邢台强震群序列的主震,这组地震序列由至少3次主震组成,分别是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隆尧县东部6.8级地震,3月22日邢台宁晋县东南6.7级地震,3月22日邢台宁晋东南7.2级地震。
1966年河北邢台强震群总共造成8064人死亡,约3.8万余人受伤,约508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
邢台震群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3月1日至3月7日邢台强震震群的前震序列,最大前震为1966年3月6日宁晋县南部5.2级地震。
第二阶段是1966年3月8日至3月22日邢台强震震群的主震序列,期间先后发生了3次主震,分别是3月8日隆尧6.8级地震,3月22日宁晋6.7级地震,3月22日宁晋7.2级地震。
第三阶段是1966年3月22日至今邢台震群的余震序列,期间先后发生了数以万计的有感余震活动,余震活动主要以0.1级至6.2级之间为主。
邢台震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发生在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发生的强震震群活动,震前前兆非常多,主要地震前兆如下:1、在1966年3月8日邢台震群第一次主震6.8级地震之前1周震中附近发生了多次前震活动,震前至少发生了8次4级至4.9级地震和1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为3月6日宁晋南部5.2级地震。
2、震前出现过明显的动物异常表现,主要表现在猪在圈里闹,鸡飞狗也叫,牲口不进棚,老鼠先跑掉。
3、在3月8日隆尧6.8级地震前宁晋县小刘庄公社白木村一口新打的机井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出地面,上升幅度大于2米。
雪夜奇灾——记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
夏明方;康沛竹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1966年3月7日.已是初春的华北平原.一场并不多见的大雪悄然而至,枯旱已久的大地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银白.一切那么的静谧、安详。
许多庄稼人一面盘算着“瑞雪兆丰年”.一面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突然,一阵令人心悸的异常响动。
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
一时间,天摇地动.房倒屋塌,人声鼎沸。
此时正是1966年3月8日晨5时29分14秒黎明破晓之时。
以河北省邢台专区所属隆尧、巨鹿、宁晋3县为中心.发生了6.5-6.75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夏明方;康沛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炼得彩焰当空舞赤子拳拳奥运心——记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庆典活动焰火燃放指挥长钟自奇先生
2.30年的防灾坚守“在广西重大地灾点肯定见到他”——记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王举平
3.三十年记专访——麦奇杰:中-药
业全面质量管理30年4.施华洛世奇百年人造石头记5.43年坚守只为那片绿——记“第三届甘肃省最美护林员”吴奇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