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61.21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

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

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

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3、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

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

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

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

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4、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5、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5dB内。

6、平车运送病人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

7、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的患者

8、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

者(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9、端坐位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

10、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时注意事项(1)颅脑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2)颈椎、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3)

各种导管和输液装置应安置妥当,防止翻身时导管连接处脱落或扭

曲受压(4)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5)操作时使患者尽量靠近护士,以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11、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

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

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减

少组织的压力;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膏、

绷带及夹板固定。(2)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3)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全范围的关节运动、按摩受压部位(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12、何谓医院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

并出现症状。

WHO提出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13、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

宿主。

14、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微生物。

消毒: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

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是指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的作用原理: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

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

菌的作用。

15、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

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

区域。非无菌区域是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又称非无菌区。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人群流动少,在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和换床单(2)无菌操作前,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衣帽穿戴好,必要时穿戴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

气中,应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消

毒灭菌日期、失效期,保存期以一周为宜(4)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明确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的划分(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要面向无菌区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操作台或腰部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和接触无菌物品(6)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钳(或镊);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不可再使用,应重新灭菌(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16、清洁区:是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是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17、隔离原则的一般消毒隔离(1)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

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

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3)护理人员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的物品,并集中执行各种护理操作

计划(4)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

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入公共下水道;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污物袋内,袋外应有明

显标记(5)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在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6)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以取得信任和合作(7)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

自卑等心理反应。(8)解除隔离需在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后,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停止隔离。

18、紫外线的杀菌机制(1)促进微生物的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

亡(2)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3)降

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氧化能力丧失(4)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19、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时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

使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

体征。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温度的正常范围:口腔温度 36.3~37.2℃;肛门温度 36.5~37.7℃;腋下温度 36.0~37.℃

体温过高或发热: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的发热热型有:(1)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

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39℃以上,24h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