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路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新香维公路第二合同段施工总承包部
生态、植被情况简介
1.生态环境情况
新香维公路第二合同段施工总承包部在云南植被区划中,地处高寒坝区,地形北稍高南稍低。
硕多岗河从北往南贯穿全境,驻地海拔3400-3900米,年平均气温5.8℃,年降雨量849.8毫米,无霜期120天。
原生代表植被为云杉。
2.植被情况
新香维公路第二合同段施工总承包部处于扎拉咱、咱追地处云南西北部亚热带北部地带,深受青藏高原气候区的影响。
《中国植被》区划将滇西北归于亚热带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和高原山地寒温性、温性针叶林区域,包括前区域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南松( Pinus yunnansis)林区和川滇山地、峡谷云南松林,以及后区域的高原山地、温性针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地带,含横断山南部云杉、冷杉林、硬叶常绿栎林区。
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是指在公路、乡村道路、工矿企业道路等道路工程上,采用生态素土作为路面材料,结合植物生态,达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面工程。
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路面工程,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降低能耗、提高路面性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工程施工方案1. 施工前准备(1)技术准备在进行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准备,包括路面设计、路基处理、素土制备等工作。
要对素土的来源、采集方式、加工方法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设计,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材料准备在进行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施工前,要对相关材料进行准备,包括生态素土材料、植物种子、施工设备、劳动力等。
生态素土材料要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抗压、抗裂能力,植物种子要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适合生长。
2. 路基处理(1)路面基层在进行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施工前,要对路面基层进行处理。
要对原有路面进行清理和修复,确保基层平整、坚实。
(2)素土铺设将经过处理的生态素土材料铺设在路面基层上,并进行压实处理。
要保证素土的均匀铺设,良好的压实效果,确保路面的平整和稳固。
3. 种植植被(1)种植方法在素土铺设完毕后,要进行植被种植。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子进行播种。
要合理布局植被,确保良好的生长状态。
(2)养护管理种植植被后,要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保护等工作。
要及时进行维护,确保植被的生长良好,保持路面的生态特性。
4. 施工验收在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对工程进行验收。
要对路面的平整度、压实效果、生态植被的生长状况等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5. 安全防护在进行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划分,设置警示标志,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6. 环保措施在进行生态素土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环保措施。
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G REEN TRANSPORTATION绿色交通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只局限在公路路面和公路边界对自然环境的侵占,还表现在公路运营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小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的改变对整个景观的影响,进而导致较大尺度的自然生态质量下降。
公路建设还会加强大型动物的驱散和植物群落的隔离,把原有生态环境分割为更小的、更孤立的缀块,致使生态环境破碎化。
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就是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公路路面和公路边界对土地的占用,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减少,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如林地、草地和湿地)转化成为人工裸地;间接影响是由于噪声、大气和水污染以及人工灯光造成生态环境破碎化和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根据交通部门提出“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公路环保新理念,公路设计中应力求创造出一个绿色的生态走廊,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把“师法自然”的生态设计理念很好地贯彻到规划、设计、建设中。
故此,建设生态景观公路已成为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生态景观公路的好处想建设生态景观公路就必须了解生态景观公路的好处。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下建设生态景观公路的好处。
养护的角度留住路肩草,可以固土,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使留在公路两边的路肩小草给公路带来美感,象一条绿地毯,养路工不需要采取“三光”政策把路肩草铲去,减轻了劳动强度,一至二个月用打草机将草打平一寸左右即可,提高了公路养护的园林机械作业程度,使公路养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起到了跨进代的意义。
美学的角度公路得到了进一步的绿化、美化和园林化,公路两边的路肩象绿地毯一样,绿化带设立二坡平面增加了公路立体感觉,配合边坡的几何图或雕塑,路肩上配合栽种一些小柏树、红继木及绿化带的人物、动物、几何图、文化石雕塑或装饰,使公路成为了一条美丽的风景。
环保的角度绿草、风景树和路树交织,成为了美丽的三度空间,而且绿草、绿树可以吸音、吸尘、造氧和散热,改善了空气和自然的质量,车辆和行人在公路上感觉空气清新,减轻视觉疲劳,改造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植被覆盖,既美化了公路,又保护了公路周边的生态环境。
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是湖北省边沿山区重点扶贫公路项目之一,位于湖北东南部,幕阜山山区北坡。
下面是下面对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的基本信息介绍。
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是咸宁市幕阜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已列入《湖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公路规划》,幕阜山片区特色旅游公路全长323公里,贯通阳新、通山、崇阳、通城四县,路线呈一主、一支布局,其中:主线265公里、支线58公里,均为国省干线公路。
计划于2015年底全线竣工通车。
概述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是咸宁市幕阜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已列入《湖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公路规划》,幕阜山片区特色旅游公路全长323公里,贯通阳新、通山、崇阳、通城四县,路线呈一主、一支布局,其中:主线265公里、支线58公里,均为国省干线公路。
2013年,通城要么武汉统一要么和统一只有两个这珍两项选择熊胆才能说老说的是真话实话要发展,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沿路经过通山县的慈口乡、大畈镇、通羊镇、厦铺镇、杨芳林乡以及崇阳县的港口乡、金塘镇、高枧乡、通城县塘湖镇、麦市镇。
崇阳境内路线为一横一纵两线布局:横线界头塘至白埚公路,东起通山与崇阳县分界点界头塘,途经港口乡、金塘镇、高枧乡,西至崇阳与通城县分界点白埚,长46.9公里,纵线铜钟至小山界公路,南起江西省修水县全丰镇与崇阳县高枧乡接壤处小山界,途经高枧乡、青山国家湿地公园、崇阳百泉地质公园、大泉洞3A级风景区、人工平湖青山水库,北至铜钟乡集镇,平交省道S246,抵崇阳县天城镇,连接陆水湖、浪口温泉度假村、星星竹海等风景区,长39.5公里。
两线路建设总里程86.4公里,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工程估算总投资7亿元,力争2015年建成通车。
途经乡镇及里程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是湖北省幕阜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已列入《湖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公路规划》,该路路段贯通阳新、通山、崇阳、通城四县,全长323公里。
生态环保理念的绿色公路设计思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0300摘要:在现阶段进行生态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其关键点是为了能够保障在其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保障全生命周期当中的环境要素,可以得到全面测评。
进行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则是一种将生态道路当作重要的前提,以此让其公路生命周期可以在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绿色公路设计。
关键词:环保理念;绿色公路;设计一、生态绿色公路与环保理念概述1.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就是说以环境保护为中心进行的设计理念。
现如今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全世界全人类的广泛关注。
所以生态自然环境也是现在人们应该关注的话题。
现如今大规模的土建工程,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环境的污染,因为大肆修路,可能会造成很多地方的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所以我们现在设计的公路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
真正做到不破坏生态平衡,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生活。
2.生态绿色公路设计生态公路设计就是在涉及公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公路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在当前资源枯竭,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背景下,生态公路其实就是一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和我们国家当前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也符合我国先贤古圣所提倡的与自然和谐和平共处的理念。
因此,我们所说的生态公路设计其实就是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是在保证公路运输功能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公路周边的环境不被破坏。
因此,在生态公路设计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考虑公路的运输问题,还要考虑到环境,应该在结合土面断层,地质结构,环境自然等学说上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使公路运输和生态环保完美结合。
3.环保理念环保理念就是利用科技与自然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适的的生活。
这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环保理念在生态公路设计上而言就是在建设公路的同时做到不破坏周边环境,并利用周边环境使公路更加的美观,比如说一个自然风景区,一个风力发电,或者一片花,一片大山,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有效的安排到公路中。
生态公路概述摘要:生态公路是生态学与公路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区域公路的发展要求。
本文从生态公路的概念、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生态公路的特征与生态公路工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生态公路;生态破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是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公路发展只注重公路的技术指标,强调公路运输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效益。
公路施工期间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注重工期的长短,而对施工活动过程挖方填土、改移河道、开采料场等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常常被忽视【1】。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业发展迅猛,公路里程(特别是高等级公路)有了明显的增加。
然而公路发展的非生态性产生了严重的公路生态负效应,如气候热岛、环境污染、能量耗散、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公路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的重视不够,对公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估计不足。
公路的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而其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因此建设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发展模式应运而生【2】。
1生态公路概念和内涵生态公路是指建设者在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自然、人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入了生态设计方法,不会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进行开发和建设,不仅考虑到人的活动和公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也特别注重维护人们与生存的自然条件相互融洽和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保护自然的可持续的公路发展模式。
从宏观角度来讲,生态公路是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建设技术等多种构成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公路领域的具体体现,与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从微观(公路实体)角度来讲,生态公路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建造形式。
从实施过程来讲,生态公路是指在公路的设计、施工运营中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3】。
2国内外生态公路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2.1国外生态公路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当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公路生态保护方面做得很好,充分体现了自然的观念,很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和学习,比如说“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在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就是非常重视公路生态环境的恢复,在路域绿化的生态工程实施方面,依靠高新技术,形成了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有限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配套完善的持续整治及集约化发展经营的技术和管理体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公路环境保护与生态维护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l)线路布设尽力避开环境敏感区域,随地形地势布设,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加大投入,增大桥隧比例,避免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基。
(3)被破坏的植被,尽快予以恢复。
(4)顾及到野生动物栖息地,按动物习性布设迁移通道。
(5)加强立法,树立全民自然保护意识。
2.2国内生态公路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1987年引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来,对公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关注起来,如在公路建设中加强公路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
近年来,许多地区将建设“生态公路”作为建设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
罗澎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深圳滨海大道工程中的生态环境损失及生态补偿进行分析;王华等对公路建设生态工程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
从上述国内研究现状和工程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特点:(1)公路建设的生态保护问题已受到相当关注,但“生态公路”建设才刚刚起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盲从性,生态公路概念尚无定论。
(2)全国已开展了一定数量的生态公路项目,但却缺乏针对生态公路特性制定的建设标准、规范,缺乏衡量“生态公路”的科学尺度,因此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建设局面。
(3)学术界对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和公路项目评价研究的较多,但在生态公路评价体系研究方面仍是空白。
(4)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评价部分缺乏可量化的指标【4】。
3生态公路特征3.1效益最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公路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物。
因此,在它的理论体系中不再盲目地割裂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将人类纳入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之中。
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对自然的改造必须是以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为前提的。
此外,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
生态公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最大化,必须把研究对象放在地球环境、生物、资源、污染等诸要素构成的“公路一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中进行全面考虑,把性质不同的生态环境系统与公路经济系统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3.2对生态环境最小破坏和最大恢复公路建设受到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到现有生产力水平等技术条件制约,还受到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使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态公路就是要在现存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将公路建设的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到最小程度。
而对于已造成的破坏采取最大可能的恢复措施,重建新的生态系统,使新建群落尽快达到顶级群落,并对占用土地进行补偿。
3.3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生态公路在景观层面上的特征是最直观,最易被人感知的特征。
生态公路要营造的是“脚下是路,周围是景”的行车环境。
通过科学的绿化美化来改善公路景观。
一方面给行者带来美的感受,另一方面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3.4安全、高效性生态公路要求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
生态公路基础设施为货流、客流、能源流、信息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种流的有序运动过程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污染【1】。
4生态公路工程设计生态公路工程是针对公路建设引发的环境影响,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实现公路工程对环境的最小破坏和最大恢复。
下面将从影响对象出发分析生态工程设计。
4.1动物移动路径的考虑道路建设因采用路堤或路堑等构造形式,阻碍原有动物移动路径时,应设计替代路径加以补偿。
替代路径设计要依据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生活圈范围、诱导设施、栖地环境特点及可能的环境干扰来确定。
采用形式一般依据其对于道路主体位置可分为穿越型,如涵洞、箱涵、管道、鱼道;跨越型,如桥梁、假隧道顶部;及其他手法,如植物诱导等。
4.2对水资源的保护公路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体水文条件的改变和对地下水水位线的影响。
后者可以通过调整主体工程设计加以避免,而前者常常由于用地限制而无法回避。
因此需要采取生态工程设计,对改移河道分析水体流量、流速及水生生物等因素谨慎确定, 对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可恢复的河道要及时恢复并作相应的设计方案。
公路施工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土、灰、渣等悬浮物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的阶段应做好施工期排水设计,如设置沉淀池等。
4.3水土保持设计水土保持处理方法很多,迄今并无一个统一分类的规则,依照其性质的不同按照重要性大致可分为水土保持农艺法、水土保持植生法、水土保持工程法、定砂及防风四类。
功用上来说,上述四种方法都可增进土壤本身的抗蚀力、阻截雨点的冲击力、控制地表径流对土壤的推移,但各自还是有其特殊的性质与功能,故在水土保持实施前应先做好该地自然因素及人文、社会、经济状况、土壤性质等调查,再依据土地的需求来搭配使用上述方法,才能达成最大效益。
4.4对植被的恢复设计公路工程由于大面积的开挖作业破坏了原有的植物群落,因此生态工程设计中主要考虑如何最大可能地恢复植被。
植被恢复一方面考虑可绿化面积,如边坡的生态防护、中央分隔带绿化、隔离设施绿化、地界其它空地绿化等,另一方面要研究绿化种的选用,一般情况下绿化种选用应以当地优势种为对象,以加速演替进程,减少人为干扰达到顶级群落,此外还要考虑物种多样性避免形成单一群落.4.5栖地补偿设计对于通过或占用重要栖地的公路应该进行栖地改移和营造的补偿设计。
针对目标物种生活史及栖地环境的地形、日照条件、植物种类、水资源条件等进行设计,改移后的栖地要与原栖地类似,面积应大于原面积两倍,并且应考虑生活圈与行动圈的距离,及其与其他栖地的连通性,避免形成生态孤岛。
栖地改移应避免于繁殖季节或幼年期进行,避免干扰种群的繁衍与数量【5】。
5结语生态公路唤起公路建设中新的生态意识,即把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视为同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同等重要。
从公路角度看,单纯人为的一个线形良好、美观的公路环境是完全可以创造出来的,这也正是公路建设追求的目标。
但从生态学的环境系统观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以牺牲较大的环境为代价的。
因此,公路建设生态观要从生态意识到环保法规;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从评价指标体系到技术保障措施;从技术经济分析到项目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出发,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公路工程项目中来,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6】。
参考文献【1】王梅.谈生态公路的意义与设计原则.实践与探索,321.【2】梁立杰.生态公路理念及其评价体系研究,2004,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陈斌.公路工程建设生态研究,2008,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杨彩侠.生态公路设计理念与实现研究,2004,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王华,彭于华.公路生态工程设计研究.青海交通科技,2000,2,1-3.【6】陈红,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长安大学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