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散文的语言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散步》答辩问题及解析一、谈谈你对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解。
【参考答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认为要想使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就需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念上来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要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因此,学习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生是学习的承载者。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来说,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地位,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采用能够突出学生特点的、发挥学生个性的一些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反过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突出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散文鉴赏应该注意几点?【参考答案】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
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品味散文的语言。
2022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重点笔记知识点+例题解析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
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考点41品味散文的语言品味散文语言主要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就是分析、理解那些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把握它们对形象刻画、事件叙述、结构安排、表达主旨产生的作用。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
高考散文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句(重要词语、句子)进行理解。
鉴赏语言特色类题型,其命题角度多为局部的,也有从整体上考查的。
局部语言赏析题也是从词语选用(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文言语,是使用成语还是引用古诗文)、句式选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修辞手法(主要角度)、语言特色四个角度切入的。
不过,还有一个角度虽不常见,但须关注,即语言之美。
可考虑汉字声调的平仄相间,双声叠韵词的使用,叠词、单音词的妙用及押韵等问题。
当做到以声传情时,语言就具有了声韵美和情韵美。
文章整体语言的赏析虽也从上述方面切入,但更多的是从语言风格角度切入的,如生动形象、质朴平易等。
考点1理解词语含义和赏析词语【考点精讲】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三种:(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
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
如“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放在具体语境中,就不再是它的概括义了。
如“他骑车来”中的“车”指自行车等,“他坐车来”中的“车”指公交车等。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是相近的。
它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
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
如“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这里的“吞咽”,本义是“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如成语“狼吞虎咽”。
但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囫囵吞下去的,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
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
写景散文品味语言答题技巧和方法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写景散文的线索前面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3、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和“以神驭景”,通过“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以景传神的意境需要循景察情。
写景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景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景,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以神驭景的意境需要追问背景。
散文创设意境方法之二——“以神驭景”,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
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
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
5、品味散文的语言。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附和(héhè)结实(jiējié)沉着(zhezhuó)喝彩(hèhē)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目不转精不知所错惊心动破坐无虚席3、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头两次表演失败后表现如何?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读:我家的小院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
初中语文散文(通用5篇)初中语文散文(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阅读散文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神”。
“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
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散文学案(一)——标题的考查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
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中考中,往往会从标题上出题,考查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一、常见主要考法: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二、方法指导:1.明确题目的一般性作用: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散步》、《紫藤萝瀑布》②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秋天的怀念》。
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我的老师》、《济南的冬天》④标明文章行文线索,如《羚羊木雕》。
⑤还有的题目内涵丰富,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作用。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既交代文章的时间“冬天”,又交代了地点:“济南”,还概括了文章内容:文章描写的是济南冬天的情景和特点。
再如《冬季里落寞的糖葫芦》。
⑥最后,看题目是否新颖、生动、形象,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起读者的关注思考,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如《再塑生命的人》2.切记答题思路:①分析并概括文章大意中心②解释题目(看修辞或题目本身的意义)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的好处作用。
四、实战演习:(一)爸爸不只是用来做裁缝的①那是个雨季,天似乎被谁砸了个缺口,天上的河水被倾倒在山上,洪水从山上汹涌地冲下来。
②那时我5岁,母亲不知有什么事没在家。
出乎意料,父亲却在,但父亲要到裁缝铺去领取他的工资,只好带着我上路。
③父亲是裁缝,在另一个镇上的裁缝铺里替人裁剪缝制衣服。
每天星星还没散场,父亲已经出门;月亮升起,父亲才回到家里。
父亲出场的时段,我总在安稳地睡着。
④我和父亲一人披着一件农家的自制的蓑衣,戴着斗笠,在暴风雨中艰难地跋涉。
虽然我的蓑衣是母亲特意请蓑衣匠为我量身打造的,但那厚重的蓑衣浸了雨水,披挂在我身上,就像一副沉重的铠甲。
⑤父亲大踏步往前走,似乎遗忘了他身后这个小人儿。
我背着“铠甲”,喘着粗气,跟在父亲后面,不敢哭闹,甚至不敢开口请求父亲停一停。
散文鉴赏(一)散文的基本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概念十分宽泛,是指除韵文(诗词曲赋)以外的一切文体,包括奏疏、书信、策论等实用文体。
现代意义的散文是指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指的就是后者。
散文根据内容性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1. 叙事散文。
这类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等。
叙事性散文要求必须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情节和人物描写。
叙事散文所描写的主人公既是真实的人物,又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2. 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以咏物言志、借景抒情为主要特色,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锤炼。
如朱自清的《春》,张晓风的《敬畏生命》等。
3. 哲理散文。
偏重于说理,但它不是单纯抽象的论证,而是借助文学的联想、比喻,利用文学形象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哲理,把深刻的理性思辨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就是外国哲理小品中的名篇。
(二)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尤其是它的选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想象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
以想象、联想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是散文常见的表达技巧。
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是散文表现主题的常见形式。
(三)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1. 把握散文的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结构特点的集中体现。
理解这个特点不要被它材料上“松散”的表象所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
要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这种写法,还能收到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效果。
为了便于迅速快捷的把握散文的结构,欣赏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1)抓“文眼”。
“文眼”,顾名思义,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的精要所在,像人的眼睛一样,能传达、透视人的心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系列训练:散文阅读之散文的语言特色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竹影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
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
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
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
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
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及语言风格“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走进了散文。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赏析散文语言的重要性。
赏析散文语言,自然涉及散文的艺术手法及语言风格,这也是在读懂散文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对此的明确要求,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及语言风格也就成为散文阅读考查的热点。
答题思路①记牢知识,明确具体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技巧及其作用,具体内容如下:③重点分析鉴赏在表达情感、主题等方面的效果(作用)。
④组织答案,注意条理性,分点阐述。
常见语言风格平实自然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清新明快洗练简洁绚丽飘逸婉约细腻旷达豪放华丽典雅幽默讽刺整散结合音韵和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字的故乡故乡是一篇干脆的散文。
故乡里最长最长的一个字是等,最深最深的一个字也是等。
等太阳爬上树梢,等月亮落到水里。
等油菜开了花,等稻子抽了穗。
等黑发染成白发,等背脊弯成弓犁。
你看,八太婆不还在村口那棵树下等吗?一棵小小的桃树等成枝繁叶茂的一棵老树。
八太婆被抓了“壮丁”的崽还没有回来。
有人劝她,不要等了。
她说:“等!等着等着就回来了。
我常常看见村口的路尽头,有木娃欢蹦乱跳的身影……”有人替八太婆伤心,要是真等不着呢?八太婆先是一怔,继而喃喃自语:“等,就一定等得到!等过了,也算等到了。
”等到了,是一种胜利和满足;等过了,是一种踏实和美丽。
等,不单单是等一个人,不仅仅是等一种结果,更重要的是用整个心在等。
心与心的等待,超越时空,超越语言,比什么都重要。
故乡里最美最美的一个字是怀,最暖最暖的一个字也是怀。
高兴了,汉子们就开怀大笑,在火塘边,大碗大碗地喝着苞谷烧,咬着猪头肉。
嫌不过瘾,干脆伸出手去抓,肉肥汪着哩,也把手弄肥滑了,晶亮晶亮地流着油,脑门上的汗一线一线地,从满脸的黑土地上流下来。
火塘里的火,旺旺地,开怀地呼呼呼地笑。
就是有个鸡零狗碎的事,乡里乡亲谁也不放在心上,袒露胸怀,总是检讨自家的不是。
第31期参考答案《散文阅读之品味语
言特色》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17年第08期
阅读训练
1.①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②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一段以四个“那些……”描绘了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③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有创造性。
④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點,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2.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
效果:沈从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
3.①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文艺性。
运用比喻、拟人,将日子形象化为一个个“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老的、少的……”能变戏法般地长高能开会的人;运用对仗、排比的句式,使语言富于音韵美感,如“你不会听不见……你不会看不到……”“有时会泥土飞扬,有时会泥泞满路,有时会冰雪地冻”。
②善用口语,语言朴实而自然。
如“哎呀呀,这么多的日子,怕还在开会呢”“几多的美妙”“要哭,你就是小狗狗”,质朴亲切。
③以对话式行文,语言亲切。
“孩子,听我讲,真的不是那么回事”“孩子,你笑起来了,笑起来好”。
④语言富含哲理,韵味无穷。
“眼睛睁开了,你就什么都看见了?眼睛瞎了,我就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吗?”“挑在肩上的还有日子,好沉好沉”“路,只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温暖”。
1/ 1。
散文阅读解题技巧之品味语言特色作者:郭金荣傅杨懿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1年第03期解题技巧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有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方式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二、答题思路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1.从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词(如:动词、形容词);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原则上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断文中常式句或变式句。
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判断有无使用长句与短句。
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
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
判断有无使用整句与散句。
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用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
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合叙述说明,整句适合抒情。
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有度、张弛有致。
判定有无其他多次使用的句式。
如:(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强烈表达……(思想、态度、认识、观点、谴责);(4)感叹句:强烈抒发……情感。
3.从手法的使用角度。
观察文(段)中有无多次使用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2)夸张,突出特点,烘托气氛,丰富联想;(3)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富于节奏;(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5)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品味散文的语言参考答案1.蓊郁(wěngyù)袅娜( niǎonuó)霎时(shà)脉脉( mò)梵婀玲(fàn )媛女(yuàn)敛裾(jū)仓颉(jié)滂沱(pāngtuó)氤氲(yīnyūn )羯鼓( jié)舐(shì)啾啾(jiū)麂皮(jǐ)鳏夫(guān )2.惊zhé(蛰) liàoqiào(料峭) cén寂(岑)逻ji (辑) tiào米(粜)雾(霭)米fú(市)惊jì(悸)寒lài(濑)三、品味语言之美1.“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一连串的叠词,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香2.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一个“浮”字又以动写静,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
“洗”“笼”描摹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
3.排比句式,长短句交错,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势。
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几个叠音动词分别诉诸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且从逻辑上来讲,“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构成一种递进关系,作者一点一点地去亲近冷雨,同时也表达出急于亲近故土、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情。
4.五个叠音词语间隔使用,调动触觉、视觉和听觉,依次写风、大雨、小雨、湿气,点明春寒料峭的季节特点,把“冷雨”之状,天地混沌之态,简笔勾勒而出,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入耳动心。
且凄凉、凄清、凄迷、凄楚之意境在开头就由几个叠音词点染而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字干净,极富表现力。
“梦里”“有把伞撑着”既是虚写,也是实写,虚实相衬,扩大了深邃的意境。
五、连接高考1.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
(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2. 答案:(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
(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3.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鹭鸶优雅大度的姿态。
4.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感情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她们日益衰老的感叹。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比作爷爷奶奶的一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美文赏析一、黄昏扑棱扑棱在水里奔跑,那是田鸡。
芦苇丛里有个东西探头探脑地想出来,那是野鸭子。
成群的麻雀从头顶轰地一声飞过,动静大得让人忍不住抬起头看它们。
西天是一片说不出的绚烂,红,紫,黄,灰,淡蓝……颜色纠结在一起。
太阳没有了,从河滩里望回去,村庄开始有黄昏的暗。
我坐在河滩上,把节节草含在嘴里,西天轰轰烈烈的颜色让人感觉很奇怪。
远处有女人拖长了声音清脆地在喊叫:“哎——”有男人简短粗壮有些霸道地回答:“知道了!”我坐在河滩的草堆里,无所事事,割了一下午的草正发出甜丝丝的味道。
我有点搞不明白,天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那些奇形怪状的彩色云彩,想什么像什么。
牛哞,驴叫,马在嘶鸣,空旷的漫河滩里十分嘈杂,声音此起彼伏。
它们知道该到圈棚里去了,它们需要休息,干了一天活它们要吃草料,它们知道黄昏一来夜就要来了,夜一来它们就不用再干活了。
它们在跟人打招呼,收工了,该收工啦!这些牛马驴比平时叫得欢,可能跟黄昏的颜色有关,太诡异了,它们也觉得不能无动于衷。
我坐在漫河滩的黄昏里,想一个孩子的心事。
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田二家的走过我身旁,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我没搭理她。
我已经上学了难道她不知道吗?她不会写字,也不会算账,她只知道出工干活挣工分,顺便偷点东西回家。
可我都已经会写天安门了。
她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又好占便宜。
上次扒队里的红芋,她一个大人掺和进来,事后硬是比我们每个人都多吃一块,魏骡子那么大饭量也就吃了两块,她一口气就吃了三块,把她噎得躬着腰乱转圈子都没舍得把剩下的半块给我们。
她在跟我打趣:“哟——想娶媳妇啊!”我依然没理她。
大雁叫着往南飞去,风开始变得有些凉意,泥土开始变得凉悠悠的,整个漫河滩都凉意十足。
西天无声地燃烧,非常非常灿烂,我坐在河边的泥土沟里看田鸡快乐地奔跑,野鸭子到底没敢出来。
炊烟袅袅升起来,一个村庄渐渐淹没在淡淡的烟雾和斑斓的黄昏里。
从我坐的地方看过去,西天正在村庄的屁股后头燃烧。
有不知名的虫子开始叽叽地折腾出动静来,先是一种,后来有不一样的声音。
我坐在那里,口含节节草,不想回家。
这个念头非常强烈。
我在想把自己割了一个下午的草交给谁更可靠些,让他或她带到我家里去,然后我走掉,沿着河滩往东北走。
往东北走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是河水是往东北方向流的,这条被黄河扔掉几百年的废旧的古道如今水清草肥,行走缓慢。
我把含了很长时间的节节草扔到水里,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漂走,往东北方向漂去。
我站起来,极力往那个方向望过去,在黄昏里前方渐暗,让人觉得有些茫然。
我沿着河岸走了十几米远,又不知不觉地回到我的草堆前,叹了口气,有些闷闷不乐地坐下。
我看到有颗星星拱出来,天色更加暗淡,西天的灿烂变成一抹绛紫红,但余晖依然把村子上空的那块天衬亮着,村庄倒是更暗了,看不见了炊烟,一个庄子就几乎成了一团的幽暗。
田鸭子今天在课堂上被老师揍了,因为学了好几天了,他仍然只会一块糖加两块糖是三块糖,一旦变成1加2就不知道等于几。
老师手握教鞭,脸色铁青,青筋暴跳,毫不留情,一下就敲在了田鸭子头上,当一声。
他不解恨地狠拧田鸭子的耳朵,直着嗓子吼叫:“你就不会掰着手指头数数?!”我当即就在课堂上尿湿了裤子。
我很难为情,两腿夹着湿漉漉的裤裆,极力抬起头来看黑板,但实际上只看到坐在我右前方的田鸭子额头上慢慢鼓起一个大疙瘩。
下课后,田鸭子摸着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鼻涕老长地挂在嘴边,我恶心地别过脸去,两腿紧夹着,不愿站起来。
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了,那个时候我已经把裤子暖干,又习惯性地到漫河滩里来割草。
割草我知道是填坑沤积肥为家里挣工分,可会写天安门能做啥呢?似乎有用。
但到底有啥用?我无法回答自己。
我一会儿想读书识字,一会儿又想尿湿的裤子,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矛盾万分。
终于又心灰意冷起来,再次抬起头四望望,河水开始变黑,芦苇丛在风里沙沙作响,西天没有了一抹红,天上开始挂更多的星星,周围各种小东西弄出的声音杂乱无章。
我最后犹豫着是否现在就沿着河沿儿走掉,不打招呼与所有的人告别。
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个悠长熟悉的声音对着漫河滩呼喊我的名字,让我回家吃饭。
我难过地拖长声调高声回应,鼻子发酸。
又叹一口气,我弯腰背起一大捆草,拖着书包往家走。
周围杂乱无章的虫鸣因为我的动静一下子停止了,但很快又轰然响起,歌唱被意外打断后每个虫子似乎格外卖力,听起来争先恐后,声嘶力竭。
西天再没有黄昏的一丝迹象,一个村庄站在远处,黑呼呼地等着我。
那是我此生第一次思考求知路上的无趣。
现在想起来,我之所以没有在那个黄昏走掉,似乎一直在苦盼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似乎想用那个声音告诉心里的另一个自己,瞧,我没法走,我得回家。
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没谁看得见,只能藏在自己心里,偶尔拿出来,摸一下。
二、汪国真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
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
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
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
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三、毕淑敏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
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以缩的很小很小。
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
一丝雨,就把他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