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知识点梳理ppt课件(含答案)
- 格式:pptx
- 大小:14.64 MB
- 文档页数:55
《藤野先生》一、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这些看来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都是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
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紧接《朝华夕拾》中的前篇《琐记》的。
在《琐记》中,作者写到在南京求学时一片“乌烟瘴气”,什么也学不到,“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本篇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描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描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描写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目的就是为寻找救国的道路。
总之,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见、相处、相别的过程,也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
他只身到仙台学医是出于爱国主义激情,后来也正是由于作者怀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才与藤野先生结成深厚的友谊,最后也正是由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他毅然离开了藤野先生。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二、结构分析三、中心思想《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难句解析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藤野先生1.写作背景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先入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鲁迅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散文,就是作者在离别了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
2.主题解说作者通过对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
3.考点链接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一条脉络,把所有的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作用】把记叙的人物和事件连在一起,使比较复杂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类别】(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时间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方法指导】(1)看标题。
很多以实物、人物做标题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线索。
(2)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3)找抒情、议论句。
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另一条感情线索。
(4)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3(2)。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教诲.(huì)绯.红(fēi)畸.形(jī)深恶.痛疾(wù)jié(诘)责yì(驿)站不xùn(逊) 油光可jiàn(鉴)wǎn(宛)如杳.无消息(yǎo)2.文学常识填空。
(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本散文集,以记事为主,多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2)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