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药研发的若干总结

新药研发的若干总结

新药研发的若干总结
新药研发的若干总结

新药研发的若干总结

搞新药开发立项前查询是很重要的一步,在一个项目立项前对相关信息调研清楚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调研工作做不好,以后的研发过程中将可能很被动。所以新药研发立项前查询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本人不是搞立项的,本人在工作中总结认为:立项前查询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相当必要,立项前查询中注意下面问题:

一、新药研发立项前需要注意的7个问题

一、了解对国内外医药市场发展。

二、复方制剂的组方考虑。

1.处方中的组分是否有配伍禁忌现象。

2.处方中是否存在毒性较大,不良反应明显的药物。

3.对作用机制相关性是否进行周密的考虑。

4.对“个体化给药”是否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剂型的选择依据是否全面。

四、药物作用机制的设计是否严格。

五、处方是否考察安全。

六、基础研究工作中是否科学,严肃。

七、新药类别的判断是否准确。

二、新药研发的思路汇总

——首先,根据调研选择好的药品品种或项目;其次,考虑政策上的可行性;再次,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最后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

1、药品研发项目的选择

通过国内外医药市场的调研,确立市场应用较好、风险较小、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项目。这些工作就要依赖于调研的程度了。

1.1 项目选择的调研内容

1、首研(或全球市场最大供应者)单位的查询,看该公司该品种的销售数据的增长趋势,由此一般可以判断该品种是处于发展中的那一个阶段,如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

2、适应症,整个适应症的用药,如该品种不是该适应症的主要用药,那它的作用机制是否独特?

3、发病人群,是否有区域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

4、剂型,针对适应症的那一个人群市场??剂型设计是否新颖有吸引力?

5、不良反应,针对不同适应症,不良反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显然,治疗感冒的药物和一个肿瘤用药的不良反应要求是不一样的。

6、应用潜力,仿制药物应关注外国大公司的临床研究动态,没有大型临床做后盾的药物是走不远的。

1.2 调研建议

1、针对适应证,选择临床应用较的品种,或本身处方有一定的优势的品种做为开发对象;

2、查找其质量标准;

3、注意服用剂量的问题,改成新的剂型后能否满足制剂要求;

4、专利查询,看你所要开发的产品是否在制剂、工艺上有保护;

5、工艺有无质的变化问题,质的变化不仅是指你在提取过程中工艺发生重大改变,使成分发生变化,同时也包括在改变剂型后吸收利用如有重大改变,也属质的变化,立项前一定要明确;

6、新该的剂型一定要有其优势或新颖性。

2、研发项目在政策上的可行性查询

2.1查询药品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拿到一个品种,我首先查询其功效与临床应用等说明书方面的信息,以了解这个品种在作用机制与临床功效上属于哪类药物,大体上判断一下这类药物是否值得做。当然,这需要你对这类药物的研发情况与市场前景有一定的把握。

比如:你拿到的是一个抗哮喘的药物,如果你对抗哮喘药研发情况有一定了解的话,这类的品种是属于拟皮质激素类,还是拟肾上腺素类,亦或是白三烯抑制剂类,你应该能判断出来。现在哮喘药研发方向是哪一类,哪一类比较有前途和市场等,这些你也应该有个大体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平常多注意积累新药研发动态方面的信息。

2.2 查询药品的注册分类

确定了其功效分类后,第二步我查询其国内上市情况和进口情况。进而大体判断其注册分类。

(1)若国内无国产亦无进口,则我会利用 Pharmaprojects、Ensemble 等数据库查询其研发研发动态及国外上市情况。以判断其为注册分类3,还是属于注册分类4。(分类1与2的情况很少,一般难得遇见一个这样的品种)

(2)若国内有上市,是国产还是进口,上市的剂型是何种剂型?标准是何标准?标准是否已经转正?若是进口标准,可否查到标准原文?

2.3 查询药品的专利、来源信息

确定其注册分类后,针对不同的分类进行详细的查询。如:专利情况、保护情况、原料药来源情况(注:若是做原料则可不考虑)。

2.4 药品的受审情况和审评进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还有该品种的收审情况及审评进度,若该品种第一家收审的即将拿到生产批件,那么你就要考虑做该品种存在的风险性了!

3、技术上的可行性查询

在确定政策上立项可行后再考虑的是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参考合成、制剂及分析人员的意见。

比如:合成与制剂工艺是否成熟,分析方法是否完备,药理毒理资料是否完整(如果你想做药理毒理实验的话,这部分可不考虑)等实际操作中常遇到的问题。

其实新药研发立项工作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这是一个需要各方面人员协作配合共同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若不从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盲目的从流跟进,将会使自己在研发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弄不好将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4、药品研发的项目建议书及内容

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调研,特别是查阅大量资料,通过政策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等分析,写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内容分为:概况调研及分项调研。

4.1 概况调研的内容

必须调研清楚以下内容:药物名称、开发厂家(国家)、开发状态(开发处于何种状态)、治疗适应症、药理作用及机理的简述、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制剂的处方组成、市场预测、国外研究速度、与同类药比较的优缺点、国内外同类药的市场容量、国内开发此药的动态等。

4.2 分项调研的内容

(1)合成和制剂工艺,合成路线的专利、制剂工艺的专利:可以委托北京华科查询,亦可以从其它方面获得。

(2)药理药效,主要为:动物药理、人体药代动力学、临床药效学

资料。

(3)药物安全性资料,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生殖毒性、致癌、致

畸等资料。

(4)药代动力学资料。

(5)质量分析研究资料,质量标准、质量稳定性等方面资料。

4.3 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4.3.1合成原料方面——

(1)分析合成路线:判断合成路线是难,还是容易,或是不可能的;

(2)分析合成原料的来源:判断起始原料或中间体是不容易获得,

还是易得,或是不可能得到;并对外联系各原料或中间体;

(3)对合成设备的分析:对每步骤所需的设备进行分析,若无此设备,则查询生产此设备的多个厂家,并联系;

(4)对合成成本的分析:判断合成该产品是否值得。

4.3.2 制剂方面——

(1)分析制剂处方工艺:判断处方工艺的难易,或是不可能制备;

(2)分析制剂工艺的各原辅料:判断原料及辅料是否可能获得,并

对外联系各原辅料;

(3)对制剂设备的分析:对该制剂所用的设备进行分析,对照现有

设备,不足的设备对外联系,对特殊设备则作详细考察后,再作决定;

(4)对制剂成本的分析:判断生产该产品的费用。

4.3.3 质量研究方面——

(1)对质量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2)对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购买新仪器;并对外进行联系;

(3)对质量研究所需的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判断所需的化学试剂是

否可以获得,并与各试剂商联系;

(4)对对照品进行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正式需要的对照品及6号资料所需的对照品;

最后,拟药品项目开发报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该产品是否可拟开发,结论为:建议该产品拟开发(或暂缓开发或不开发)。

5、项目调研跟踪

我认为目前较为关键但是有普遍被多数企业所忽视的一项工作:所谓立项调研决不应该是一个点上的工作,而应当成为一条线。我们这个行业研发风险高,不确定因素多,产品成熟期长。因此即使一个多次论证通过的“好项目”,在立项之处乃至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没有哪个敢拍着胸脯说,该项目100%没问题。因此,必须把项目调研贯穿于整个新药研发过程之中,要对最初的立项结论进行反复跟踪,不断考证。

5.1 调研跟踪内容

主要包括:

1、全新药物(国内外未上市)的最新药理研究进展;

2、国外已上市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的持续关注;

3、立项以后,是否可能出现的新授权专利的情况;

4、国内相关项目最新研发近况;

将项目调研延伸开去的必要性十分明显,可以使企业快速适应变化,有效规避风险,然而这一工作在国内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很明显,当初立项最后一般都是老板拍板,不拿出足够的理由,谁也没有胆子敢打老总的屁股。

5.2 药品销售的建议

就原有销售网络与销售模式部分再说两句。我们的产品最终是要卖出去的,而药品销售有特殊性,比如你的产品是处方药是不能进行针对

大众的广告宣传的。

首先要看你想做医院还是做OTC,比如你原来的药品走的是医院,进的是肿瘤科,现在你再做一个抗肿瘤的药品(或辅助药品),你本身具有一个成熟和固定的销售专家队伍可以帮助你,就比你以前是做心血管的要好做得多。如果不是,你可能会考虑OTC,可OTC的三大法宝——1、天上的飞机(电视广告)企业能承受吗?

2、地上的大炮(大量的宣传资料和促销品)企业能承受吗?

3、精干的销售人员队伍企业能承受吗?

如果要做广告,你的东西一定可以符合《广告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和《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吗?如果以上都不满足,你就只有做代理销售。药品的价格又是个问题,要知道销售人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没有好处是没有人做的,给企业做东西,一定是什么都要考虑。

5.3 不同药品调研的侧重点

不同的新药项目开发调研时考虑的侧重点不一样,原创的跟仿制的...原创的新药是高风险的,调研工作更应贯彻新药从立项到研发的各个过程。不同人员调研时考虑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研制的跟技术引进的,研究单位跟生产企业,技术人员跟市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侧重政策和技术的可行性,销售人员侧重市场可行性和卖点的挖掘……

5.4 项目调研的重要性

不管是谁,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立这个题??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能整合的资源是否能保证项目的实施??是否具备了承受项目失败的能力??项目立项需要整合各方观点,并取得一个平衡点...

三、制药企业立项的若干思考

我觉得一个制药企业立项,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比如我们是做心脑血管方面的,公司在这个领域内有成熟的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因为在建一个领域的销售网络和队伍,是需要很多资金的),同时考虑公司的生产范围(有那些剂型的车间)和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

对这个领域市场进行调研(除了查找资料外,医院实地调查是个很便捷的方法,利用本公司的销售人员进行),首先确定一些可研或仿的品种。其次考虑政策上的可行性,如果结论是可以做,最后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结合本公司的实验室研发情况,自己可以做最好,如果不行,还可以找其他小研究所合作。

先分清是中药、化药、还是生物药?因国家对其临床前、临床要求政策不同。其次,分析政策可行性。其实目前国内申报的新药基本以仿制、改剂型和三类新药为主,所以必须先对号入座。譬如仿制药一是必须是有国家正式标准二是无保护期和专利限制;而改剂型的药必须到药监局网站和药审中心网站查清楚有无厂家申报,如有,是否快拿到生产批件等,因为改剂型也属新药,国家有一个关门政策,即如果首家批生产了,而其他申报厂家未拿到临床批件的话,那前面的工作就等于白废了;三类新药必须查清楚国外是否上市,有无专利尤其是化合物专利问题、能否查到该药的药理毒理资料等,另外也必须关注国内首家申报的进度情况以防关在门外。最后,再分析市场的需求情况。

四、新药研发立项的意义

1:立项的目的:明确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立项的依据:专利保护、行政保护、新药监测期、市场需求、投资风险……;

2:立项的范围:短平快,长新难;

3:立项的调研:初步调研;详细调研。

由于药物研发面对的是市场瞬息万变,政策法规的变化,竞争对手的研发进度等等情况,使得我们在选择项目时不能缓慢行事,必须快字当先。当然,快不等于草率,既要快又要稳。因此,很多时候,立项前的调研应该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调研,主要调研内容:项目名称;项目背景(流行性病学调查为主,用以估算市场容量);项目专利、行保、监测期等保护情况(查清楚保护的范围);国内外上市、研发情况;国内同类品种市场大体情况;本公司有无该制剂生产线,如果增项,有无困难(研发单位勿需考

虑);项目SWOT分析;

初步调研的好处:多快好省。多,可同时调研多个项目;快,勿需深入,点到即止;省,省时省力;好,以上都是好处。如果该初步调研获得领导初步通过,则可进行下一步调研。一般情况下,无论调研报告写得多详细,领导必定会让再做深入调研。

第二阶段:详细调研,主要调研内容:项目专利、行保、新药监测期的具体保护情况,如化合物、工艺、制剂等等方面,如果有保护,可否另辟蹊径,改改酸根、碱基,如保护注射液,能否改改粉针。总之,要搞搞新意思。已发表的工艺、质量研究、毒理、药理、临床资料综述;确立项目方向,仅开发制剂,还是原料+制剂,确定剂型。项目大致费用,大致进度安排。等等,不一而足,调研越详尽获得通过的机会越大,投资风险越小!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 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 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 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 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 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 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 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 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 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 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 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 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 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精准医学时代下的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创新探索与研究

精准医学时代下的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创新探索与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医学高校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與存在问题,面对精准医学的机遇和挑战,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进,最终实现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oncology graduate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fac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recision medicine,use innovative education as a foundation,and us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a vehicle to promot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a whole.Ultimately,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nd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s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Precision medicine;Postgraduat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精准医学计划的提出对肿瘤学研究生来说如何更好的抓住机遇,进行医学创新,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法;探索建立肿瘤学研究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加强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管理,以培养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模式改革为切入点[1],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提升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达到创新创业型高端应用人才。 1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及现阶段发展的概况 简单来说,“精准医学”就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它是由“个性化医疗”联合最新的遗传检测技术发展而来。随着美国“精准医学计划”提出,引发了全球医学学术界及产业界的热切关注,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荷兰等国都启动了大型人群的队列研究。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当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2016年3月,精准医疗正式被纳入中国“十三五”规划。随后,政策层面规范与大力支持并举,技术层面前端诊断测序技术、基因芯片、细胞治疗、液体活检、抗体药物研发、大数据、生物样本库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精准医疗在中国步入发展快轨。随着精准医疗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精准医疗在中国有望发展成为万亿级市场。目前,精准医疗产业内的公司还相对年轻,多处于创业期。而A股上市公司多通过参股、并购以及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涉足精准医疗[2]。从世界范围看,“小公司研发+大公司并购”或将成为精准医疗主流商业模式。基因产业的发展还将经历爬坡向上的过程,资本的泡沫也会被挤压而有所回落。从行业发展来看,确实处于非常早期,行业还处于教育市场的阶段,决策者、投资者、公司从业人员、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教育。

新药研发与注册

新药研发流程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 二、模型的确立 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 (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 (标准: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稳定性试验等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赖于以上两步所确定的受体和模型)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获得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途径。 1.是广泛筛选(毫无依据但比较有效) 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 现有药物不良作用的改进、 药物合成心中间体的筛选等。 2.是根据已知的受体(或受体未知但有一系列配体的构效关系数据) 合理设计。 四、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专利申请) 在中国,专利申请分为三种: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0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0年)和发明专利(20年)申请。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填写《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书》连同外观设计简要说明,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申请文件。 一个星期左右可以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书》;

六个月左右专利局发出《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通知书》及《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 缴纳专利登记费及年费后,两个月左右发证。 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它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较发明专利低,但实用价值大,在专利权审批上采取简化审批程序、缩短保护期限、降低收费标准办法加以保护。实用新型专利证书①关于实用新型,有些国家并没有将其列为专利保护的独立对象,而是将其放在发明专利中予以保护。另外有些国家,实用新型则列为专利保护的独立客体,这种实用新型则主要是指小发明。 国家之所以保护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鼓励低成本、研制周期短的小发明的创造,更快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撰写好专利说明书,连同专利的申请书一同向国家专利局提交。 提交《请求提前公开声明》和《实质审查请求书》两份文件。 实用新型专利提交申请后,一个星期左右可以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书》;六至八个月左右专利局发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通知书》及《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缴纳专利登记费及年费后,两个月左右发证。 发明专利提交申请后,一个星期左右可以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书》;提交申请后,进行初步审查阶段,审查合格,按照提前公开声明公开所申请专利的说明书,即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实审合格即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及《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及时缴纳费用后,两个月左右即发证。发明专利申请流程需要三年左右。 以上三种专利如个人申请(仅限于中国大陆的个人),可以一同提交一份《费用减缓申请书》,请求减缓申请费用及前三次年费。) 第二十二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新药研发管理

新药研发管理 研发体系建设:研发体系主要划分为“选题立项与合作、药学研究、临床前评价与临床研究、项目注册和综合管理”四大功能体系。其中,选题立项与合作部门是研发的“七寸”,精准的选题立项和对项目的动态评估是控制研发风险的第一步。“选题立项与合作”功能板块,主要由信息、医学、项目拓展三大部门构成。 全民立项:医学部负责跟踪全球医学进展并提供创新项目,信息部主要以全球研发数据库为基础系统筛选仿制项目,各专业部门负责人亦会根据自身经验、知识和文献检索提出创新和仿制立项;在立项过程中医学部和信息部会充分评估所有项目立项成立与否的各项要素,并完成初步立项报告。初评通过之后,立项信息会反馈至公司领导决策,由其对项目做最后评价,有些项目可以直接决策,有些项目则还需与市场部、临床医学部联合做进一步评估。 项目拓展:组建了国际和国内商务拓展部,核心功能是与国内外制药公司、CRO公司、高等院校、科学家直接接触,发现新项目。一旦符合公司战略,就会纳入标准化的立项程序,进行立项决策。 风险管控:建立了研发项目的动态评估流程,根据原研药的新动态、国家法规变化等对已立项项目进行实时评估,还以确定下一步研发策略。 项目管理部:组建专职的以项目推进和综合管理为主的项目管理部,由研究院分管副院长负责,直接向院长汇报。当项目立项完成后,便会纳入项目管理部的全程管理,包括项目的整

体策划、集成管理、分级管理、关键节点管理等等,同时进入由分析中心、合成所、制剂中心、生物技术部、输液药物所、创新中心等多部门组成的仿制和创新药物的药学研究板块及与之交叉衔接的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评价板块,根据项目特性,确定具体研发方案,并快速推进。项目的管理和推动是科伦研究院的核心工作。定期的收到每个部门的项目进展报告,分管副院长会直接解决项目进展中的问题,而院长则是监察一些重大项目的进展,由此形成一个分工又合作的机制。 法规与研发质量合规部:为确保项目规范运行,建立专职的QA部门和法规部。QA部门检查各部门的项目研发工作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风险;法规部主要研究国内外专业法规,以便及时调整研发方案和策略。 知识产权部:突破国外专利垄断并为公司创新成果及未来市场化保驾护航,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引进了高端人才组建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部,让知识产权既是“盾”又是“矛”,防守的同时伺机寻找进攻机会。 人才战略:实施人才的精兵战略,持续从全球引进相关领域高端领军人才,着力构建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创新研发体系,尤其是在创新靶点的选择、成药性评价、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的有机衔接等关键技术平台,力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有效控制创新风险。 “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专项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构建百万级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和临床应用技术,建立大规模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形成重大疾病的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疗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设置了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5个主要任务。2016年,专项首批立项项目涉及“生命组学研究”、“大型队列建设”、“精准医学大数据”和“疾病精准防诊治方案”这4个重点任务,共立项61项。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立项情况,2017年将一方面重点支持为本专项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支撑、需长期持续开展的大平台、大队列和大数据等建设任务;另一方面,优先启动

平台类项目中急需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并在部分优势领域继续开展“从大数据获取到临床诊疗应用”的精准医学全过程研究,为中国精准医学计划长远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拟启动31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 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 的研发 1. 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的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能用于临床的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技术及临床用测序仪。研制第二代与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与测序技术配套的相关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 考核指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临床应用的第二代测序仪样机1-2种,具备可批量化生产的能力,研制配套的国产化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在序列读长、测序通量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具有与进口设备竞争的实力。搭建第三代测序仪实验室原理机1种并完成测试,达到生产样机的设计指标。研制出配套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申请发明专利10-20件,软件著作权10-20个。本项目研发的成果需向本专项所有项目进行技术推广。 支持年限:2017-2019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与企业合作,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

药物研发临床研究药品注册流程

1、药物的研发过程 法规要求 2、临床研究流程 一个新药的临床研究批件下来了。企业的中高层就要决定如何处理。下列章节针对自己做的过程 获得批件→起草方案与研究者手册→选择主要研究者→选择参加单位→与研究者与统计专家修订方案→组织研究者会→实施研究者会→确

定方案等试验材料→准备药物,同时报伦理→获得伦理批件→签署合同→准备中心文件夹→发送试验用药与试验材料 先说临床批件的获取。一般SFDA邮寄给各省局。有些牛的人可以直接去取,比正常稍微快点拿到批件。但总的来说,现在越来越正规,加快的环节不多,也仅仅就是各环节递交时间的加快。 拿了批件,一般老板会指示中层人员,“做一个预算吧,在两周内完成”。这时,您若就是个老手,您打打电话,了解了解同行,就可以得出一个预算,交差了事。在此,建议您预算稍微要宽余一点,以后实际的费用比预算少,您的老板会夸奖您。 但就是在有些企业,对于有些药,一拿到批件,由于就是非做不可的项目,或者认为费用大致有数的。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会命您马上组织实施项目。那就跳过这一个环节,进入下节。

接下来,科人团队认为,应该就是起草方案、设计CRF与知情同意书等。其中方案就是关键。如何写出一个好的方案?就这个问题,可以写出一本书。简单说来,写方案的人,应该具有雄厚的医学专业背景,并且最好能够跟踪某个临床专业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应该具备临床试验的相关知识;应该具备临床试验的实战经验;应该具备基本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正因为要写好一个方案需要上述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发达国家,方案就是有公司内的医学、统计等方面的学者专家共同完成,然后交给临床试验单位执行。在国内,由于没有一家企业具有如此高的水准,因此,一般就是企业与研究者一起完成方案的起草,甚至研究者独干。我国的GCP中也要求,方案由申办方与研究者共同完成。在SFDA对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的标准中,也要求机构应该有写方案的SOP。 在此,科人提醒各位,要充分了解各种方案的优点与缺点,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案。这方面,有经验的CRO无疑具有专长。 起草“研究者手册”也相当重要。因为它就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临床研究的设计的依据之一。“研究者手册”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如何写,请参考相关内容。 接下来就就是从临床试验机构(以前称“基地”),寻找组长单位。随便提及,从05 年3月1日开始,临床试验的参加单位,均要求有机构资格,且要求专业对口。目前,很多临床机构的资格认定正在实施过程中。2005年2月3号,SFDA已经公告了17 家军队医院的临床机构名单,估计4月、5月份会有更多的临床机构获得资格认定。请注意本网的相关内容更新。 更具科人团队多年的经验,选择“合适的”临床机构作为组长单位,对于项目的成功与顺利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就是,不要盲目去寻找名气最响的研究者。至于如何选择,说来太长,一个象科人一样的正规的CRO应该有详细的SOP规定。在此由于商业机密与行业机密就不述及了。 选定组长单位与主要研究者后,就应该修订方案等。具体操作上有很多技能。未完待续。 到此,方案大概已经改到第3版了,那么就要确定“研究者会议”的时间、地点。尽管要征求多数参加单位的意见,但组长单位的意见肯定就是最重要的了。具体操作上有很多技能。未完待续。 组织研究者会议。这应该多学学秘书的专业知识。比如,会场如何布置,什么“回”型、“U”型等等,应该按会场的人数、场地等决定。哪些人参加应该觉得清楚,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会出大乱的。每个与会者的前面应方置一个“名牌”,以便各方交流。位置如何安排,…… 会议后,应该在一周内完成定稿,否则研究者们会忘记,她们在会上的讨论内容。……

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 ----从美国到中国 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发表了一段讲话,综述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的必要性,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精准医学呢? 根据奥巴马的讲话,可以把精准医学概括为基于每个人个体的基因差异与环境差异而进行的个体化治疗,而其实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延续,通过对每个患者的基因的不同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从而使医学更加精细的手段。 而在中国,这种概念的提出应该追溯到1000年以前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同症异治”“异症同治”,他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在“2015年精准医学论坛”中,我国的科学家也提出了对精准医学的认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身,以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这两种认知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范围的不同,我国认为美国的精准医学其实与个体化治疗几乎一样,并且基因治疗只是精准医学的其中一个方面,而现代化的精准医学应该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而精准医学的必要性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的NTT(治疗的病例数)可已看出,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药物的治疗与预防效率很低。比如2000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而其中仅有1人成功预防,即治疗的病例数为2000;地中海饮食可以预防心脏病,结果61人中仅有1人在吃地中海食物4~5年才成功预防。这些都看出明明是针对某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仅仅在某些人身上有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基因的差异性使某种药物只对部分人群有效。这也就证明了精准医学提出的必要性。 精准医学的理论的提出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这种新型治疗方式的推广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 在美国:1.基因组的测序速度和经费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13年,花费30亿美元,但是第三代基因测序仅仅耗时2周,1000美元。 2.测序容易分析难,海量基因中找到致病基因是件很难的事,而最近一款软件“丘吉尔医生”的出现已经把基因的查找从几周时间缩短为90分钟。 3最难的是社会问题,因为每个人特定的基因组涉及到了医疗隐私问题。 在中国:1.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止,从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到精神类疾病挑战比较大。 2.要达到创新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3.深化科技改革,解决科技计划多项,资源分配分散,没有主要研究方向。 4.我国法律跟不上科研的发展。 相比而言,我国在精准医学方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是也说明这项新型医疗方式的推广从技术到道德法律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改进。但与此同时,在我国精准医学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截至2015年3月,童家鸿通过3D打印机成功进行了10例胆道癌症精准彻底根除手术。 由上可以看出,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方式,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远景,而其也有取代传统医学,成为医疗主流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在精准医疗方面也需要更加努力。

新药注册管理习题与答案(整理版)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注册管理一习题 ( ) B. 我国实验室 未研究过的药品 D.未在中 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E.未在中国境内外 上市销售的药品 2. 新的复方制剂属于新药 ( )类 A. 一 B.二 C.三 D.四 E.五 3. 现行药品注册分为 ( ) A. 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品 C. 中药、西药、生物制品 E.古代药、现代药、疫苗 B. 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 D. 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 4. 化学药品注册分 ( )类 A. 三 B.五 C.六 D.九 E.十五 5. 境内申请人仿 制境外上市但境内未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属于 ( ) A. 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E.五类 6. 境外上市的药品申请在境内上市 ,按新的注册分类属于 ( ) A. 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E.五类 7. 以下有关新药研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包括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 B.临床前研 究不包括毒理学研究 C. 药代动力学研究属于新药研究内容之一 D. 临床研究必须保障受试者安全 E.临床研究须报批 8.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包括的内容是 ( ) A. 生物等效性试验 B.制 备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药理毒理等研究 C. 不良反应考察 D.人体安全性评价 E.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9. 药品临床前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 A 、安全性评价 B 、药理学评价 C 、有效性评价 、单项选择 题 1.当前我国对新药的定义是 A.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C.首次纳入国家药典的药

D、毒理学研究 E.药代动力学研究 10. 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 ) A.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B.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C.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E. 药物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11.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 A. GAP B.GSP C.GLP D.GCP E.GMP 12.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该规范适用于( ) A. 为申请药品临床试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 B. 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 C. 为申请新药证书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 D. 为申请药品上市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 E. 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临床研究 13. GLP认证的程序是( ) A. 报送申请资料一现场检查通知一现场检查一末次会议 B. 报送申请资料一首次会议-现场检查一末次会议 C. 报送申请资料-现场检查一现场检查通知-末次会议 D. 报送申请资料-现场检查- 首次会议一末次会议 E. 首次会议-报送申请资料-现场检查- 末次会议 14. 药品的法定名称是( ) A.通用名 B.商品名 C.化学名 D. 汉语拼音名 E.拉丁名 15. 开展新药临床试验() A.可自主进行 B. 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C. 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D. 须经卫生部门审核批准卫生部 E. 完成非临床研究即可进行 16.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必须执行的规范是( ) A.GMP B.GCP C.GAP D.GSP E.GLP 17.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新药研发的特点 从以上对新药研发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药研发的工作除公认的周期长、投入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l)涉及学科领域广泛 新药研发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剂等十几门学科甚至更多。而且有些研究工作虽属同一学科,却属不同领域,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涉及到药效学,但临床前为体外药效学,为细胞层面的研究,而临床研究为体内药效学包括动物体内与人体内药效学研究,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即使是创新程度最低的改变剂型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 (2)某些研究环节需要特殊资质 因为临床试验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涉及到人身健康,所以临床试验必须经由国家认定的具有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完成。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以及发现阶段时 期某些试验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诸如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承担这些研究的单位必须持有《试验动物许可证》。 (3)存在不确定性 从整体上看,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同于仿制药物的开发,仿制药物的开发是一 种验证性行为,而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从阶段上看,发现阶段要合成大量的全新化合物,并设计出特殊的筛选模型筛选出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实现的是突破性的进展,其创新程度最高,不确定性也最高。发现阶段得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临床前研究阶段进行的安全、有效方面的测试,以及药代动力学、药学方面的研究改良其结构、改进其工艺并确定最佳给药途径,最后通过制剂研究确定合适的剂型,这一阶段与发现阶段相比,创新程度己大为降低,实现的已不是突破性的创新,而是改进创新,不确定性较发现阶段降低。临床前研究得到的制剂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的测试,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良其结构或者剂型后,最终确定为治疗药物上市,这一阶段大部分研

精准医学的现状和发展 (2)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一个生物医学医疗保健战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诊断,医疗决策,药物,治疗及预后,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2015年宣布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学倡议,“我发起一项新的精准医学计划使我们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给我们所有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人更加健康。”精准医学,又称为“个性化医疗”,是一种医疗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是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种定制医疗模式。该模式从对“症”下药改变为对“人”下药,贯穿于疾病预防、分析、诊断、治疗的各个阶段。 最早的个性化医疗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归功于医学领域的基因组学的突破。1999年12月初,英国的《Nature》杂志刊登了Dunham等216位科学家联合署名的人22号染色体DNA序列的学术论文。它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在DNA大规模测序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是最终完成人类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关于结合个体的基因信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成功案例逐渐增多。1997年,《Nature Biotechnology》载文称,基因组学的进展为“新一代个性化医疗”打下基础。自此,“个性化医疗”成为人类畅想医疗模式

从“对症下药”进入根据个体差异“量身定做”预测、诊断和治疗的方式。这个转变主要得力于基因组学、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对用户进行的医疗服务和产品营销。 2001年召开的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上,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升启教授描述了医学发展的美妙前景:每个患者都有一张“基因卡”,医生刷卡识别信息,对人对症。基因卡的核心技术就是生物基因芯片 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美国财政预算计划在2016年拨付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等机构共2.15亿美元用于资助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奥巴马“精准医疗”计划的第一步是希望招募100万名志愿者进行基因组测序。 说到精准医疗就必须提到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耗时长达10年之久、花费10亿美元、由来自全世界16个国家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庞大科学项目,起因是为了攻克癌症,而其最伟大的成果在于开启了测序技术研究的序幕。虽然耗时10年、耗资逾30亿美元,但奥巴马认为高投入是值得的,“在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中,我们每投入一美元,都获得了140美元的回报。”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肿瘤基因组计划等多个大型基因组研究计划,再到这次的精准医疗计划,美国在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向“精准医疗”迈进。基因组学的发展为现代医学走向精准医疗之路提供了基础。“对于传统医疗、现代医疗而言,以基因组学为特征的精准医疗可以被称作医疗的一次革命,是医疗的3.0版。” 奥巴马此次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的背景,主要有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的驱动因素。近几年来,美国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医疗资源浪费和过度医疗的现象严重,使美国医改陷入困境,奥巴马亟需采取措施扭转“医改失败”对公共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精准医学计划”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台的。这一计划将造就新的经济生长点,该计划的实施很大程度上

新药研发现状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作者:文章来源:CPhI制药在线发布时间:2014-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陈凯先院士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及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张江药谷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上针对新药研发和医药行业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与集成。根据陈凯先院士的讲话,全球新药研发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药物研发重心随着世界疾病谱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主要研发重心为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九十年代后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而如今因为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药物研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整个药物市场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占市场很大的份额,发展速度将趋向稳定。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快速发展; 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随着重磅炸药专利到期的高峰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份额比重预估将从2011年25%增加到2016年35%,仿制药在新兴市场中占的比重非常显著,而成熟市场中稳定在14%-18%。比如在2011年,Leva公司仍然是非专利药物市场的龙头,但是诺华正迎头赶上,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仿制药; 学术性、技术性的研究对新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化学药还是市场的主导,生物技术药比重上升的非常快; 药物开发风险增加。美国药物研究中心(CMR)分析表明新开发项目的药物Ⅱ期临床实验成功率已经从28%(2006-2007年)降到18%(2008-2009年)。近年来,新药Ⅲ期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的平均成功率已经降至5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性不好、有效性不够等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预估R&D投入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20.2%下降至2018年的16.9%。预计至2018年整个制药业的R%D投入将由2004年的879亿美元上升到1494亿美元。 由此可见,新药研发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发展变化,药物开发的成本正不断上升,因专利到期而失去独占市场权利的“重磅炸药”级产品,在带来很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审批程序多、时间长一直让药企非常头疼。对此,FDA已经加快审批程序,据陈凯先院士介绍,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申请,FDA接到申请后14日以内将给予答复。若同意,则书面回复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安排,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信息包,并确认会议议程,召开会议并记录,会议结束后

国内新药研发注册流程全解读(扫盲稿)

中国新药研发注册流程全解读 一个仿制药品的申请,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请、临床研究及生产注册申请等四个阶段。仿制药临床研究比较简单,只需要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2-4个月即能完成。但从申请仿制到生产上市,耗费时间需要2-3年。而这个时间只是一个预估,实际并没那么乐观。 新药申请的时间从研发到生产上市,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获批上市,而这几年的医药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非常之大,因此可以说,新药研发是一项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例如, 2013年中国十大重磅处方药之富马酸卢帕他定片,为3.1类新药. 2005年申报临床(受理号:CXHL0502449) 2006年11月获临床批文 临床后于2009年申报生产(受理号:CXHS0900311) 2013年5月获生产批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47) 该过程历经大约7-8年,这还不包括前期的临床前研究工作时间。 小贴士:上述的受理号,C代表国内注册,X代表新药,H代表化药,L申请临床,S申请生产。 CXHL0502449表示国内化药新药申请临床,05表示2005年申报临床,CXHS0900311表示09年国内化药新药申请生产。 小贴士:一个完整的批准文号由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所组成. 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国药准字有效期为5年。国药准字H20130047即化药2013 根据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共分为6类。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5类以上新药均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具体分类举例如下: 1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阿利沙坦酯片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非布司他片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马来酸恩替卡韦片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盐酸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新药研发过程

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制药行业的普遍经验是一个新化学实 体药物的开发周期在10年以上成本在10亿美元以上。从候选药物到最终 产品上市其成功率只有一成。 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医学、伦理等各个相关 学科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其过程受国家相关政策、人类社会健康卫生的需 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统计 数据显示,过去整个制药行业从临床Ⅱ期进入Ⅲ期的成 功率平均达到25%。即使被批准上市的药物中也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市场所接 受。因此只有克服及把握好新药研发中的难点与关键点,新药研发才有可 能取得包括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成功。而目前认为,新药研发过程不仅仅是 指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生产前研究,也包括药品在上市后的Ⅳ期 临床研究及临床再评价研究,现就其进行扼要的论述。 剂量探索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 其中又以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为重。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毒性, 即确定最大耐受剂量;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有效性,即确定剂 量效应关系和最小有效剂量。但目前国内对剂量探索试验重视程度不够,申 报的临床试验剂量往往在试验前已经由申办方或者相关研究人员确定,“剂 量探索”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剂量探索试验属于新药剂量的初步探 索,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往往未知,而该试验又需要设置多个剂量组,因此面 临了更多的伦理学考验;二是剂量探索试验往往需要较大样本量,国内的申 办单位难以承受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国内很少有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剂 量探索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除了上述实际应用中存在 的困难外,剂量探索试验对统计学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剂量探索试验属 于多臂试验,应用多重比较的方法进行最小有效剂量估计不可避免。应用多 重比较时,即要防止I类错误的膨胀又要保证足够的检验效能;在自适应设计, 除了多臂问题以外,进行期中分析时也要考虑I类错误膨胀的问题,因此选择 合适的多重比较方法是剂量探索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药物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新闻通稿:科技创新与精准医疗

科技创新与精准医疗 热烈祝贺精准医疗2016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6中国POCT年会隆重召开 为加快推进无锡市“十三五”规划中生命科技产业的战略重点发展步伐,加大无锡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力度,提升新吴区国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的影响力。6月3日至5日,在近邻美丽无锡太湖旁,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三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承办的“精准医疗2016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6中国POCT年会”在无锡铂尔曼大酒店隆重召开。国内外POCT、移动、可穿戴和互联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临床检验、生命科技与制药相关企业、CFDA相关领导及风险投资家约8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的国家一级协会,协会由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的使用者、管理者和技术专家及研发、生产、经营三部分人员组成。此次召开“精准医疗2016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POCT 年会”是权威专家的汇集,尖端技术的碰撞,也是国内范围规模最大的融学术性、科研性、技术性、展示性、普及性于一体的高级别学术盛会! 江苏三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十一五”“863”重大成果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八年磨一砺,砺得百合香。目前,已开发出的重大疾病检测的“全自动蛋白芯片分析系统”,检测项目涵盖肿瘤标志物、心肺功能、炎症、甲功、肾功、自身免疫、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等领域,产品上市后获得国内外专家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开幕仪式上,首先对三联生物承担的国家“863”重大成果“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平台”进行了发布,并由第二军医大学沈茜、北京医院徐迎春教授、首都医科大临床检验诊断专家康熙雄教授等专家进行了点评。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1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世界范围内,新药研发费用正逐年增加,上市新药数量却不断减少,新药研发效率正逐年降低。经济和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国公司是否在某个国家投资和进行新药研发。鉴于此,各个国家也在为各自的医药产业发展制订更合适的政策。涉及的方面综述如下: 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是医药行业快速成长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发生情况也发生了显著改变,研发工作也有相应调整。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药产品研发和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传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模式仍将继续,而IT技术与客户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的融合将带来医疗市场的革命,将对医药营销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以高通量筛选技术为基础,综合采用计算机处理、新型分析手段、先进设备和快捷的信息技术已经使新药先导物质的发现时间大大缩短。 制药业也是研发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美国有30%的新药研发工作在境外进行,而境内进行的研发活动有49%是由外国企业开展的。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研发网络,整合各国的智力资源,能获得强大的协同效应。 药品消费的变化:全球药品消费有85%以上集中于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药品消费不均衡,这为药品市场日后增长提供了机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其用药水平势必随之提高,这是制药业极大的市场机遇。但是,目前,各国医疗费用多由国家、保险公司和个人共担,政府为控制医疗费用,希望推广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便宜的非专利药物。这对制药企业来说又是一大挑战。新药研发也变得更具挑战性了。研发中心转移: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现有产业规模和人才资源等五大必要因素影响着新药研发工作的进行。随着新药研发成本增加,很多跨国公司把部分研发机构转向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与当地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的方式开展工作。此举既可以节约成本,又便于顺利打入当地市场。事实上,如今研发和技术创新日益趋于全球化的变化趋势在某些国家(如瑞典)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外资管理体制的自由化、外资政策中有关对外商研发活动的激励措施、允许外商股权参与、允许外商与东道国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强化均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在海外东道国的分散化。此外,国家建立科学园区之类的政策行动也对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活动安排在国外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诱导作用。2004年7月1日,国际制药企业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落成,成为继罗氏制药之后又一家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企业。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研发是企业的核心,一般制药企业都不在其母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但中国的研发成本低,有大量研发人才以及患者样本,使临床试验中的样本采集非常便捷,从而极大加速试验进程。外企研发中心开展项目研究势必带来产品开发技术,并训练一批研发人员,但对国内企业来说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使个性化药品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重点。目前, 每个成功上市的新药至少需要8亿美元研发费用, 整个生命周期的资金投入大约需要15亿美元, 但是进人1期临床试验的产品只有10%能够上市。即使成功上市, 只有30%的商业化上市产品能够盈利。FDA 在2002年批准的新药申请中, 只有2%是NMEs,绝大多数是产品线延伸及新剂型等,按照传统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开发药物已越来越困难,而药物基因组学为药物研发带来曙光。人类基因计划(HGP)研究结果预计有10万目标药物,人类的30万个基因, 50万单核苷酸可以有无穷的组合, 从而达到治疗个体疾病的目的。在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开发药物的临床前研究阶段, 跨国制药公司正投人高比例的R&D费用,这与以往小公司、科研单位从事这方面研究有明显的不同。目前重磅炸弹药品一般销售额为30-50亿美元,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个性化药物时代将是重磅炸弹药物的结束。比较成功的个性化药物的例子是Genentech 公司的Herceptin , 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 该药目标人群是年龄为25-30 岁的乳腺癌妇女。罗氏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