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化学溶液浓度测定

常见化学溶液浓度测定

常见化学溶液浓度测定
常见化学溶液浓度测定

碱浓度测定: (1)NaOH 溶液 原理:H ++OH -→H 2O

试剂:H 2SO 4标准溶液(约为0.1mol/L)

混合指示剂(溴甲酚绿和甲基红混合指明示剂)

步骤:1)取VmL (一般为5mL )碱洗液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100mL 。

2)加2-3滴混合指示剂,用Mmol/L 的H 2SO 4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由绿变红。

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为V 1。

式中:40.0---NaOH 的分子量

M---硫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 1---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取碱液体积,ml

(2)溶液为两项混合液时 ● 溶液为NaOH 、Na 3PO 4等时

● 溶液为Na 3PO 4、Na 2HPO 4等时

式中:M---硫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取碱溶液体积,mL

a---第一次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b---第二次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溶液为NaOH、Na

CO3时

2

(3)溶液为三项混合时(混合液为NaOH、Na2CO3、Na3PO4)

步骤:移取VmL(一般为5mL)试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约100mL 水,加2-3滴酚酞指示剂(1%),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消失为终

点,记作V1(mL),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

(0.1%),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变为粉红色,记作V2

(mL)(不包括V1在内)在两次滴定后,将溶液煮沸5~10min,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1%),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玫瑰红色为终

点,记作V3(mL)。

计算:

式中:M1—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C—所测液浓度(质量体积百分比),%

V1—第一次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第二次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3—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酸浓度测定:

(1)盐酸浓度的测定

试剂:混合指示剂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Mmol/L

原理: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酸性较强,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即 HCl+NaOH→NaCl+H2O

因此加入混和指示剂后,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颜色由红变绿即为终点)

仪器: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量筒

步骤:

1)溶液VmL(一般为2mL),置于锥形瓶内稀释到100mL。

2)2-3滴混合指示剂。(此时溶液为红色)

3)用NaOH标准溶液(Mmol/L)滴定,当溶液颜色由红变绿时为止,

记下消耗碱溶液体积V1ml。

计算:

式中:36.5—HCl的分子量

M—Na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1—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所取酸洗液的体积,mL

注意:当所测溶液浓度过高时,应先将其稀释后测定。

(2)氢氟酸浓度测定

原理:氢氟酸呈酸性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HF+NaOH=NaF+H2O

因此,其浓度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测得

试剂:混合指示剂

饱和氯化钾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Mmol/L

仪器:

烧杯、量筒、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

步骤:

1)取酸溶液VmL(一般为1-2mL),放入锥形瓶内,加水至100mL。

2)加入15mL饱和氯化钾溶液及2滴混合指示剂。(此时溶液为红色)3)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变为绿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消耗NaOH的体积V1mL.

计算:

式中:20.0—HF的分子量

M—Na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1—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所取HF溶液的体积,mL

(3)硝酸浓度的测定

原理:硝酸呈强酸性,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后发生中和反应,可表示为:HNO3+NaOH=NaNO3+H2O

因此可以加入混合指示剂后用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试剂:标准NaOH溶液Mmol/L

混合指示剂

步骤:

1) 取酸溶液VmL(一般用移液管吸取5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

2) 将其稀释至体积为100mL左右,加入2-3滴混合指示剂。(此时溶液

为红色)

3) 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为止,记下此时NaOH溶

液消耗的体积V1mL。

计算:

式中:63.01—HNO3的分子量

M—Na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1—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取样量,mL

(4)柠檬酸浓度的测定

原理:游离柠檬酸浓度的测定,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并加入一定量的高氯酸镁,以减少试样中部分铁离子的影响。现场清洗中实际起作

用的是柠檬酸溶液,因此先制好柠檬酸溶液后,需用氨水调节PH值至

3—4,使之部分形成柠檬酸铵溶液,所以测得的酸度比实际的酸度

小,须修正其中所含柠檬酸铵溶液的浓度,修正系数(Fα)与溶液

PH值有关。

试剂:NaOH标准溶液Mmol/L(约为0.1mol/L)

5%Mg(ClO4)2溶液

混合指示剂(溴甲酚绿和甲基红混合指示剂)

仪器:移液管、量筒、烧杯、碱式滴定管、PH试纸、锥形瓶

步骤:

1) 取酸洗洗液VmL(一般为5mL),加入高氯酸镁溶液3—5 mL,用蒸

馏水稀释至100 mL。

2) 加入2混合指示剂(PH6—7.6),用Mmol/LNaOH滴定至溶液呈微

红色为止,记下消耗NaOH的毫升数V1。

式中:V1—所取H3C6H5O7溶液的体积,mL

V—消耗NaOH标淮溶液的体积,mL

M—Na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L

Fα—从PH- Fα中查得

如试样中含铁量高,终点不明显时

1.增加Mg(ClO4)2的剂量

2.减少试样的吸取量

PH—Fα的制作(从实测中求得):

在烧杯中配制的一系列3%H3C6H5O7溶液,并取未调好PH值的3%H3C6H5O7溶液各2 ml,用水稀释至100 ml,依次加入不同量的氨水,调节成不同PH值的NH4H2C6H5O7溶液,再实测其游离H3C6H5O7溶液浓度比值为Fα,即得到3%H3C6H5O7的PH—Fα表。

用氨水调PH值后的H3C6H5O7浓度见下表不同PH值的Fα值

备注:如试样中含铁量过大,会使终点不明显,解决办法:一方面增加Mg(ClO4)2溶液的剂量,另一方面减少试样的吸取量。

(5)硫酸浓度的测定

原理:硫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即

H2SO4+2NaOH=Na2SO4+2H2O

因此可以加入指示剂后,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试剂:混合指示剂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Mmol/L

仪器:锥形瓶、碱式滴定管、量筒、烧杯

步骤:

1)用量筒取VmL试样(一般为2mL),注入锥形瓶中,并稀释至

100mL。

2)加两滴混合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NaOH为M

mol/L)。

3)滴定至溶液呈绿色,记下NaOH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1mL。

计算:

式中: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1—氢氧钠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试样体积,mL

98.1—硫酸的分子量。

(6)氨基磺酸浓度的测定

(称取m实氨基磺酸,用100mL容量瓶进行定容;取样5mL加50mL水和混合指示剂,用0.9325mol/L 的NaOH进行标定。)

故氨基磺酸用NaOH滴定时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 NaOH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初中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根据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课题的重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课时分配】:2课时 【教材分析】 1.是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并讨论研究物质的方法以及较简单的化 学计算。在数学课上学过百分数、百分比,这有利于学生对质量分数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概念、重视学生思维过程。要特别强调没有溶解的溶质是不能计算在内、要强调化学计算不能脱离实际,否则没有意义。 2.本课题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配制的硫酸铜溶液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利用颜色不同区分浓度的大小。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的组成的含义。介绍一种溶液的组成方法,提出一个关系。通过计算、熟悉并巩固对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部分:在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要通过几种类型的题目来体现。 第三部分:将学习过的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加深两个概念的理解,最后练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生分析】 (1)学生现有的认知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知道溶液有浓、有稀。在实际生活中见过一些标有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认识障碍: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不理解,对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因不理解。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找准量的关系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t3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t3℃时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时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溶液浓度是指在一定质量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正确表示各种溶液浓度及正确书写标签内容是搞好检测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我国国家标准GB都作出相关规定.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作一介绍,以满足实验室认可对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书写格式的要求. 1 标准滴定溶液 standard volumetric solution 1.1 定义 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用的溶液. 1.2 浓度表示方法 1.2.1 物质的量浓度 a. 定义:单位体积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b.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 c.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mol/m3"及其倍数,实验室中常用的单位是"mol/L"或 1mol/dm3. d. 说明:物质的量的SI基本单位是摩尔 (单位符号为"mol"),其定义如下: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因此,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也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e. 实例 c(NaOH)=0.1015mol/L氢氧化钠溶液,小括号内的NaOH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基本单元,c(NaOH)是表示基本单元为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号右边的0.1015mol/L表示物质的量浓度数数值为0.101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分子量×0.1015克. c(1/2H2SO4)=0.2042mol/L硫酸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硫酸1/2×硫酸分子量×0.2042克. c(1/5KMnO4)=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5KMn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00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高锰酸钾1/5×高锰酸钾分子量×0.1000克. c(1/6K2Cr2O7)=1.0042mol/L重铬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6 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重铬酸钾1/6×重铬酸钾分子量×1.0042克. c(1/2Ca2+)=1.0035mol/L钙阳离子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3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钙阳离子1/2×钙原子量×1.0035克. 1.2.2 质量浓度 a. 质量浓度定义:作为溶质的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即溶液)体积. b. 质量浓度符号:ρB B代表作为溶质的物质. c. 质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kg/m3","kg/L"(1kg/L=103kg/ m3=1kg/d 实验室常用"g/L","mg/L","mg/mL","μg/mL"等. d. 质量浓度表示法实例: ρB表示法: ρ(Na2CO3)=0.5021mg/mL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表示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0.5021毫克每毫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 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溶液的配制教案.doc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案 贺德志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102 室 教学目标 知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基本技能,生物培室培养母液的配 制奠定操作基。 程与方法:掌握溶液物的量度的配制方法 情感度与价:重度与的形成,培养学生、求的科学作。 教学重点 定量分析及相的算;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算方法的掌握;各操作的精度配制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引入 展示片:是我在生活和生中常常用到的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祛痰 止咳?),我使用到的些溶液都是配制出来的。 10%NaCl 展示片:是初中我学的配制一定量分数溶液的流程。里以 溶液 100g 的配制例,复一下其配制步。(有3步,第一步是?) 展示片:要把些瓶里的品取出一些量来,是称取方便,是量取方便 生:量取方便(所以厂家已把刻度在些瓶子上刻上去了,我用只要量取 几小格就可,挺方便) :既然量取溶液更方便,所以我就需要一种跟溶液体有关的度表示方式 ——物的量度。 : 同学回写出物的量度算公式。 今天就由同学手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想不想 二、新 【任布置】培养室急需100mL mol/L的Na2CO3(相量:106)溶液。 【知准】PPT展示“配制程序例” 1. (黑板上演示)需称量多少克Na2CO3固体 n = cV = mol/L× L = mol m = nM = mol× 106 g/mol = 10.6 g 2.(提示)称好后在什么容器中溶解Na2CO3固体(杯量筒容量瓶) 3. 如何尽可能移溶(用蒸水洗杯和玻璃棒2-3 次) 4.用什么的器来定容溶液(杯量筒容量瓶) 5.如何确保溶液的最体 100mL(平,液体凹液面最低与刻度相切)教引学生察 容量瓶的构造、特点。 【技能准】①使用前要是否漏水,并用蒸水洗。②不能用作物反或溶 解或稀的容器,溶液需冷却后才能移到容量瓶中。③不能期存放溶液。 【学生操作】配制一定物的量度的溶液。 1.取任 分成 4 个小,每取一个任 2.清点所需器和品: 3.行任:照教材上的操作提示,操作体一次。 【操作后交流】

九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新人教版

九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 教案新人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溶液的浓度 本课题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部分内容在学生认识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要通过以下两种计算类型体现:1.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汁算,2.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三部分将学习过的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第二课时: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三课时: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溶液。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 4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比较三种CuSO 4 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完整版)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习题与答案

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 1、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_______。 A. 浓度 B. 密度 C. 溶解度 D. 溶解性 2、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不变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溶解度是S g/100g水。从数值上看,A与S的关系是A____S (填“>”、“=”或“<”=。 4、矿泉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按分散体系分类,矿泉水 属于_______。 A. 悬浊液 B. 溶液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5、某研究小组对本地区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取水样后先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 A. 除去水样中的其它物质 B. 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 C. 使水样变为纯净水 D. 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t℃时,90 g水中溶解10 g氯酸钾时达到饱和,所以氯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10 g/100 g水 B. 硝酸钾在60℃的溶解度是110 g/100g水,110 g硝酸钾溶解在90 g水里,可得到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00 g C. 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A物质36 g,则A物质的溶解度是36 g/100g水 D. 在10℃时,50 g水里溶解10.5 g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则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是21 g/100 g水 7、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 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8、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

溶液的浓度教案(定稿)

《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的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推理,归纳出有关的计算式; 通过对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等方面的意义; 养成仔细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的习惯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三、 教学难点: 有关计算式的归纳及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 [教学方法]探究、比较、练习、归纳等 [教具准备]仪器: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 试剂:硫酸铜溶液、NaCl 、水 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引出浓度,建立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1、 图片引入:①人不会下沉的海水说明什么? ②比较硫酸铜溶液的浓稀?颜色的深浅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活动结果 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溶液中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 学生活动:甜度(浓度)的思考? 教师提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示溶液的浓度? 思考1、计算九(7)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思考2、九(7)班男生平均体重120斤,女生平均体重100斤,男生平均体重占全班总体重的百分比是多少 思考3、计算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 教师提问:分析以上的计算式比较有什么共性? 溶剂溶质m m 溶液溶质m m 100%?=全班人数 男生人数男生人数%% 100??=全班总体重男生平均体重男生人数男生平均体重百分数%1004%4 ?=CH H H

学生活动:归纳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1、质量分数计算即是﹖局部占﹖整体的百分比的关系。 2、得出结论: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3、数学表达式 :%100%?= 溶液 溶质m m C 4、溶质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教师过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往往需要精确地知道一定量的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所以科学上规定了很多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方法。然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也可以说成是溶质质量分数) 1) 质量百分比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2) ppm 浓度(表示极稀溶液中溶质含量) 例如:H 2SO 4对鱼的致死浓度是0.000625% 人们常用ppm 浓度来表示这类极稀溶液中溶质含量。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表示(10-6)即6.25ppm 3) 体积比浓度(配制1:4的硫酸溶液,指1体积的硫酸和4体积的水混合配制而成) 4)摩尔浓度 教学环节(二):根据概念进行辨析并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 (一)概念辨析1、 计算这三种溶液形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都是多少? 图片展示:10%葡萄糖注射液 思考:10%是什么含义 能否从溶质、溶剂、溶液量的角度来分析 展示饼状图: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每100克的注射液中,10克是葡萄糖,而其余90克是水。 概念辨析2、某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190g 水中溶解了10g 氯化钠 B.在95g 水中溶解了5g 氯化钠 C.在100g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5g 氯化钠 D.在100ml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5g 氯化钠 概念辨析3、把20克食盐放到50克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20℃,SNaCl=36g/100g 水) 根据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剂 溶质 m m S =100 强调:形成的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完全溶解在水里的固体质量) (二)、完成不同质量的糖块放入不同质量的水中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求算 % 100%?+= 溶剂 溶质溶质m m m C % 100%?+=溶质 m m m C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溶液的浓度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即溶质的质量分数。 (2)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相关的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通过问题的解决,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的转化。 2.把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计算讨论 【教学媒体】实验仪器 【教具准备】无水硫酸铜,氯化钠,蒸馏水,天平,药匙,烧杯【授课教案】

质量分数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 g、0.5 g、2 g 无水硫酸铜,用玻璃棒搅拌,使硫酸铜全部 溶解,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并完成 下列表格。 【点拨】对于有色溶液而言,我们可以通过 溶液的颜色深浅判断溶液的浓稀程度。但是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粗略的表示溶液的浓度, 比如去医院打的点滴,所以我们需要准确地 知道溶液的浓度。 【讲解】表示溶液的浓度的方法有很多,这 里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 质量之比。 即: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并回答实验所提的 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思考溶质质量分数的 变形公式,并练习计 算出实验9-7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 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 能力 续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9-8 ,按照规定配制氯化钠溶液观 察现象,并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引导学生掌握配制一 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 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归 加深知识联系与应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兴化市适应性训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后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B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N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温蒸发溶剂或加溶质A的方法,D正确。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 2.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和蒸发均可使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B.N点和M点表示的甲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其浓度均保持不变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4 【来源】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初级中学2019届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不能得到其晶体,故错误; B、N点和M点表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浓度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2019年4月20日 (考试总分:3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 1、(4分)随着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的蒸馏②水的蒸发③水的电解④水的净化 (2)有媒体曝光过,有一辆某品牌大货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后轮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并用高压水枪喷射货车油箱和轮胎,才得以扑灭。请解释向轮胎喷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是常用的溶剂。若要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进行如下的操作:①计算(需要氯化钠2.5g);②用托盘天平称量2.5g 氯化钠;③用___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_______mL水(水的密度为1g/mL); 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且它们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均无明显变化。 (1)t3℃时,N点的丙溶液为_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 (3)t3℃时,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3℃时,M点对应的溶解度为50g,此点甲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水、生理盐水、白酒都是溶液。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盐酸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碘酒________

溶液的浓度的计算公式6篇

溶液的浓度的计算公式6篇 溶液的浓度的计算公式6篇 第一是,溶液百分比浓度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第二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第三是,摩尔浓度(mol/L)=溶质摩尔数/溶液体积(升)。第四是,当量浓度=溶质的克当量数/溶液体积(升)。第五是,质量-体积浓度=溶质的质量数(克或毫克)/溶液的体积(立方米或升)。第六是,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溶液浓度可分为质量浓度(如质量百分浓度)、体积浓度(如摩尔浓度、当量浓度)和质量-体积浓度三类。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叫质量百分浓度,用符号%表示。例如,25%的葡萄糖注射液就是指100克注射液中含葡萄糖25克。 体积浓度:(1)摩尔浓度: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叫摩尔浓度,用符号mol/L表示,例如1升浓硫酸中含18.4摩尔的硫酸,则浓度为18.4mol。(2)当量浓度(N):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质量-体积浓度:用单位体积(1立方米或1升)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以符号g/m或mg/L表示。例如,1升含铬废水中含六价铬质量为2毫克,则六价铬的浓度为2

毫克/升(mg/L)。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糖、盐巴、味精等物质,在水、酒等液体中能溶解,象白糖这样能溶于水或其它液体中的纯净物质叫做溶质;象水、酒这样能溶解物质的纯净(不含杂质)液体称为溶剂,溶质与溶剂的混和物(如糖水、盐水等)叫溶液,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百分比叫做浓度,又叫百分比浓度,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计算浓度时,所用的数量关系有: 例 1 把 50 克纯净白糖溶于 450 克水中得到浓度多大的糖水? 解溶液量 =50+450=500 (克), 答:糖水的浓度为 10 %。 例 2 小明家要配制浓度为 5 %的盐水 50 千克给水稻浸种,怎样配制? 解溶液中盐的含量为( 50 × 5 % = ) 2.5 (千克), 水的含量为( 50-2.5= ) 47.5 (千克)。 所以,把 2.5 千克盐放在 47.5 千克水中充分搅匀,就得到所需盐水了。 例 3 2 千克浓度为 5 %的葡萄糖溶液中含蒸馏水多少千克? 解溶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为 ( 2000 × 5 % = ) 100 (克), ∴蒸馏水的含量为( 2000-100= ) 1900 (克)。 答:含蒸馏水 1.9 千克。 例 4 要把浓度为 95 %的酒精 600 克,稀释成浓度为 75 %的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方案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郭艳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及其教学药品、仪器 药品:无水硫酸铜、NaCl 、H2O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 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举例说明)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0.5g、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 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教案 主要知识点归纳: 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1)学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学会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3)学会用体积、密度进行换算质量,学会读标签,并会使用。 (4)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1、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_______。 A. 浓度 B. 密度 C. 溶解度 D. 溶解性 2、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不变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溶解度是S g/100g水。从数值上看,A与S的关系是A____S(填“>”、“=”或“<”=。 4、矿泉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按分散体系分类,矿泉水属于_______。 A. 悬浊液 B. 溶液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5、某研究小组对本地区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取水样后先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 A. 除去水样中的其它物质 B. 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 C. 使水样变为纯净水 D. 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t℃时,90 g水中溶解10 g氯酸钾时达到饱和,所以氯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10 g/100 g水 B. 硝酸钾在60℃的溶解度是110 g/100g水,110 g硝酸钾溶解在90 g水里,可得到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0 g C. 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A物质36 g,则A物质的溶解度是36 g/100g水 D. 在10℃时,50 g水里溶解10.5 g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则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是21 g/100 g水 7、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8、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

中考化学 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是 A.B. C. D.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3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故选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的物质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有的物质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

B、凡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故B错; C、溶液的浓和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36g氯化钠溶于1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26.5%,故D错。 故选C。 3.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①②③④⑤ 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 固体的质量/g3060306090 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 下列关于①-⑤实验操作所得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液质量:190g 【来源】【市级联考】山东省齐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在水中,然后根据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详解】 A、30g氯化钠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质质量是30g,60g氯化钠不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溶质质量是36g,A选项正确; B、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溶液质量是136g,60g硝酸钠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质量是160g,B选项正确; C、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选项正确; D、100g水中溶解88g硝酸钠达到饱和,溶液质量为188g,D选项不正确。 故选D。 4.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材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许德聪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