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元素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3 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元素第一课时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
例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请你想一想:氧分子里的氧原子,跟水分子里的氧原子,还有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汞等分子里的氧原子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元素(一)元素概念活动1[设疑]相对原子质量中的”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提示]碳12原子。
【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介绍几种原子碳质子数6 中子数6 氧质子数8 中子数8原质子数6 中子数7 原质子数8 中子数9子质子数6 中子数8 子质子数8 中子数10【设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归纳】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活动3碳质子数6 中子数6 碳氧质子数8 中子数8 氧原质子数6 中子数7 元原质子数8 中子数9 元子质子数6 中子数8 素子质子数8 中子数10 素【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做元素)【归纳】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课题3元素【基础主干落实】一、元素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3.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含量在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4.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
二、元素符号1.书写:“一大二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如“N”表示氮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C”表示1个碳原子。
3.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上,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2)单元格信息【漫画辨析】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与该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妙法指引】(1)元素的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该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
(2)每个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典题1】(2023·绥化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7和15的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O2-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3)铝、硅、磷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是因为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典题2】(2023·湘潭中考改编)2023全球6G技术大会3月22日在南京召开。
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课题3元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三元素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课题3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运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重点:1. 理解课题3元素的定义和概念。
2. 运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题3元素的相关知识资料和案例分析。
2. 学生准备:纸笔、小组合作的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课题3元素有什么了解?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讨论。
步骤二: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题3元素的定义和概念,例如:主题、目标和内容。
2.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题3元素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步骤三:小组合作任务(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
2. 学生根据选择的课题或问题,利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讨论和分析。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记录下他们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步骤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2. 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和总结,总结课题3元素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题3元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下解决方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运用课题3元素进行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题3元素。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
2. 教师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运用课题3元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3_《元素》导学案一、课题概述本课题主要围绕着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组成物质,元素展开,通过对元素的研究,可以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结构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基本性质;3.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4.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与元素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周期性;2.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以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元素的兴趣:“你们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样的存在形式?”(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后,引导他们复习或了解有关元素的知识。
可以鼓励他们使用工具书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
2.学习元素的定义(1)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关于元素的定义,并进行解读。
(2)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元素的定义中是否提到了原子、质量和符号等。
3.探究元素的基本性质(1)根据教材或其他资料,设计一些小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发现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颜色、状态、导电性等。
可以结合图表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常见性质。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认识常见元素(1)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基本性质。
(2)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不同元素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5.学习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引导学生回顾或了解有关元素的原子结构,如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2)了解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如周期、族和阶等。
可以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6.总结并解答问题(1)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解答他们对元素的疑惑。
五、课堂练习1.请回答以下问题:(1)元素是什么?(2)常见元素有哪些?(3)元素的特点有哪些?(4)周期表是如何组成的?2.请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并记录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1)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即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原子与该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属于统一元素。
如:钠原子与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Ca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1.(2023秋·全国·九年级随堂练习)菠菜是含铁量很高的一种蔬菜,据分析,每100g菠菜中含铁左右。
这里的“铁”指的是A.原子B.物质C.元素D.分子【答案】C【详解】这里的“铁”不是以原子、物质、分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指表示宏观概念的元素而不是微观概念的粒子,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1.(2023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元素符号为D,常用于特种灯泡、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氘原子的中子数为0B.氘原子是金属元素原子C.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D.氘原子与氢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答案】C【详解】A、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序数=质子数,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则氘的质子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氘原子的中子数为21=1。
不符合题意;B、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则氘原子是非金属元素原子。
不符合题意;C、根据A分析,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
符合题意;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被称为同位素,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所以氘原子与氢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3秋·湖南株洲·九年级统考期末)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
课题三元素
【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微粒与物质之间关系的回顾,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定义。
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对比学习,辨析组成和构成的区别,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的认识统一、知道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布。
3、通过对元素进行分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学会分类思想
4、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的分类及意义
难点:元素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辨析,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题三元素教案教案标题:课题三元素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和掌握课题三元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课题三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熟悉选择教学内容的准则和技巧;- 理解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能够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题三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2.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 教学内容的选择准则和技巧;4. 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三元素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教案重要性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介绍教学内容的选择准则和技巧;- 解释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具体学科的案例,让学生根据课题三元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设计一节课的教案,要求考虑课题三元素的要求。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设计的教案,并进行其他小组的评价和讨论。
6. 总结(5分钟):-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课题三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2. 合作学习法: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与评价环节;3. 提问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能够列举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
2. 教学难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记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元素周期表卡片、常见元素的实物图片(如铁、铜、氢气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包含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3. 准备学生用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元素周期表卡片,便于记忆和练习。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列举几种常见元素名称。
2. 展示元素周期表,请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3. 引出课题:元素(二)新课教学1. 介绍元素定义,了解元素种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存在形式和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定义。
2.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元素符号,并讲解其书写规则和读法。
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读法。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等观点,并诠释周期表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教室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之间干系的理解。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了解元素周期表。
(能力培养):通过对元素概念及元素符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概念,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提问)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
学生相互讨论: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3.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引出新课)课题三元素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看下表分析回答问题:(资料)以下是不同氢原子、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由学生讨论分析答出:(1)不同的氢原子数相同,数不同;(2)不同的碳原子数相同,数不同;(3)对所有的氢原子或碳原子而言,数一定相同。
学生结合上表资料不难得出:质子数。
(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关系(讲述)元素的特征:① 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地壳中氧、硅、铝、铁含量较多。
(问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那么水会变汽油吗?(讲述)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有什么意义?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问题)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学生看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分析元素符号的特点,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适用 同,或者说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中子数和电子数可能不同;
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比较,原子和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应用:石蜡燃烧的表达式为:石蜡 + O
2CO 2 + H 2
O 推断石蜡的组成
石蜡组成: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定义: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2、表示方法: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即一大二小)
3、意义:①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
②微观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失去宏观意义只有微观意义。
表示多少个原子。
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微观构成关系
物质 元素 组成 原子 构成 分子 构成 离子 构成 构成 金属 离子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介绍
○1、格的含义
○2、周期和族 (1)横行称为周期,有7行,即7个周期(周期数=电子层数)
(2)纵行称为族,有18列,共16个族(7个主族—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7个副族,1个Ⅷ族,1个0族)
2、元素周期律
○
1、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氟为最活泼非金属;
同一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故钒为最活泼金属。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原子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