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更新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解读(精)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更新解读作者:张燚|沈成兴日期:2012-12-25 11:32:25 点击:5814 第112期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张燚沈成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1979年WHO制定了心肌梗死定义(表1)。
随后的几十年在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和机制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继2000年、2007年两个版本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于2012年10月19日在Circulation(循环杂志)上联合颁布了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本文将对心肌梗死新定义的主要内容和更新点作一个简单解读。
心肌梗死定义的更新和比较心肌梗死定义是临床上存在心肌缺血并有心肌坏死证据(由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
新版定义的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和(或)降低,至少一次超过99%参考值上限(URL),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①缺血症状;②新发生的缺血性ECG 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③ECG病理性Q波形成;④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⑤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表1.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对比因为肌钙蛋白(cTnI、cTnT)具有心肌组织的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是目前评价心肌坏死的首选标志物(表1)。
2012年新版定义再次将心肌酶标志物升高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表明肌钙蛋白水平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
新版定义中强调,如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升高提示有心肌损伤,但不能简单地据此做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如临床无心肌缺血证据,应考虑并排除其他引起心肌损伤的病因(表2),如主动脉夹层、心肌炎、肺栓塞、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等。
2012年第三次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中译全文)2013-07-08 05:58:24| 分类:冠心病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ESC/ACC/HAH/WHF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工作组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胡世红教授译自: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33, 2551–2567内容表缩略语和词头语心肌梗死的定义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既往心肌梗死的定义引言心肌缺血和梗死的病理特征心肌损伤伴坏死的生物标志物的检出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自发性心肌梗死(1型心肌梗死)继发于氧供需不平衡的心肌梗死(2型心肌梗死)由于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脏死亡(3型心肌梗死)与血运重建术相关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检出既往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相混淆的情况成像技术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像应用于心肌梗死晚期表现的成像伴随PCI的心肌梗死诊断的诊断标准(4型心肌梗死)伴随CABG的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5型心肌梗死)对拟行其它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梗死的评估与非心脏手术相关的心肌梗死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心脏梗死再发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在临床试验中心肌梗死的应用和质量保证方案调整心肌梗死定义的公共政策意义心肌梗死定义的全球看法利益冲突致谢参考文献缩略语和词头语ACCF 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AHA 美国心脏病协会CAD 冠心病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KMB 肌酸激酶MB同工酶cTn 心肌肌钙蛋白CT 计算机体层摄影CV 变异系数ECG 心电图FDG 氟脱氧葡萄糖HF 心力衰竭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LV 左心室LVH 左心室肥厚MI 心肌梗死mIBG 间碘苯甲胍MONICA 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的多国监测MPS 心肌灌注闪烁扫描术MRI 磁共振成像mV 毫伏Non-Q MI 无Q波型心肌梗死NSTEMI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Q wave MI Q波型心肌梗死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的闭塞;或(3)有活力的心肌新的丢失或新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证据。
·学术进展·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解读杨跃进,杨进刚 在欧洲心脏病协会(ESC)2012年学术年会举办期间,ESC、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世界心脏联盟公布了第三版的全球心肌梗死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1年公布了第一版心肌梗死标准定义(standardized defini⁃tion)。
2000年第一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universal definition)公布,并随之在2007年予以修订。
其实,2000年公布的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就引入了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坏死均被标定为心肌梗死,其原因不一定都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长时间的心绞痛或贫血、心动过速时的心肌坏死也是心肌梗死。
并开始对心肌梗死病理生理状态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如梗死面积的确定、导致心肌梗死的原因(自发性或与介入相关),以及心肌梗死的分期(进展期和愈合期等)。
2007年全球定义进一步将心肌梗死按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和病因分为5型(1型~5型)。
此次,由于近年来对心肌坏死的标志物的认识进展迅速,国际主要心血管学会认为有必要对心肌坏死的定义进行进一步修订,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对不同临床情况下,尤其是在重症患者和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中,所出现的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的意义进行了阐述[1]。
1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1+1策略”第三版定义延续了以往综合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特点,即诊断心肌梗死需要考虑临床、心电图、影像、生化和病理学证据。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1+1策略”,第一个“1”是心脏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和(或)降低超过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为基础;第二个“1”是至少合并1项下列指标:①缺血症状;②新发ST⁃T改变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③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④存活心肌的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⑤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
一文详解最新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过去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测定,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随着更为敏感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出现,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在2000年首次使用生物化学和临床方法对心肌梗死做出了统一定义;2007年上述组织联合发布了专家共识文件《心肌梗死的全球统一定义》。
2008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也推荐我国使用该“全球定义”。
2012年8月ESC年会上发布了“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对2007年的第2版定义进行了修订。
2018年8月25日,ESC年会上发布了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并同期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
现简介如下:01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新内容本次新版(第4版)定义开门见山地阐明了本次更新的要点:提出了5个新概念,更新了多项概念并新增了5项新疾病章节(表1)。
02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区别在临床上心肌损伤并不少见,而且和预后不良有关。
正确理解心肌损伤的概念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治非常重要。
因此,新定义首先明确区分了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概念。
尽管心肌损伤是心肌梗死诊断的先决条件,但其本身也是一个完整概念。
1.心肌损伤标准:心肌肌钙蛋白(cTn)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URL)的第99百分位数时,定义为心肌损伤。
若心肌肌钙蛋白值有上升和/或下降,则考虑为急性心肌损伤。
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心肌损伤,继而出现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包括感染、脓毒血症、肾疾病、心脏手术及剧烈运动。
对于此类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治疗的第一步是明确潜在的原因。
2.心肌梗死临床标准:心肌梗死的临床定义为异常心脏生物标志物证实急性心肌受损,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
本次新定义特别制定了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鉴别流程(图1)。
03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区别1.心脏手术(1)心肌损伤术前基线cTn水平正常的患者,术后心肌肌钙蛋白升高(URL第99百分位数),或术前值超上限但处于稳定或下降趋势者,术后值较术前值升高幅度>20%。
第三次⼼肌梗死全球通⽤定义(中译全⽂)2012年第三次⼼肌梗死全球通⽤定义(中译全⽂)2013-07-08 05:58:24| 分类:冠⼼病 | 标签: |举报 |字号⼤中⼩订阅ESC/ACC/HAH/WHF⼼肌梗死全球通⽤定义⼯作组柳州市⼈民医院⼼内科胡世红教授译⾃: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33, 2551–2567内容表缩略语和词头语⼼肌梗死的定义急性⼼肌梗死的定义既往⼼肌梗死的定义引⾔⼼肌缺⾎和梗死的病理特征⼼肌损伤伴坏死的⽣物标志物的检出⼼肌缺⾎和⼼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肌梗死的临床分型⾃发性⼼肌梗死(1型⼼肌梗死)继发于氧供需不平衡的⼼肌梗死(2型⼼肌梗死)由于⼼肌梗死所致的⼼脏死亡(3型⼼肌梗死)与⾎运重建术相关的⼼肌梗死⼼肌梗死的⼼电图检出既往⼼肌梗死⽆症状性⼼肌梗死与⼼肌梗死⼼电图诊断相混淆的情况成像技术超声⼼动图放射性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应⽤于急性⼼肌梗死的成像应⽤于⼼肌梗死晚期表现的成像伴随PCI的⼼肌梗死诊断的诊断标准(4型⼼肌梗死)伴随CABG的⼼肌梗死的诊断标准(5型⼼肌梗死)对拟⾏其它⼼脏⼿术患者⼼肌梗死的评估与⾮⼼脏⼿术相关的⼼肌梗死在重症监护病房的⼼脏梗死再发⼼肌梗死与⼼⼒衰竭相关的⼼肌损伤或⼼肌梗死在临床试验中⼼肌梗死的应⽤和质量保证⽅案调整⼼肌梗死定义的公共政策意义⼼肌梗死定义的全球看法利益冲突致谢参考⽂献缩略语和词头语ACCF 美国⼼脏病学院基⾦会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AHA 美国⼼脏病协会CAD 冠⼼病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KMB 肌酸激酶MB同⼯酶cTn ⼼肌肌钙蛋⽩CT 计算机体层摄影CV 变异系数ECG ⼼电图FDG 氟脱氧葡萄糖HF ⼼⼒衰竭LBBB 左束⽀传导阻滞LV 左⼼室LVH 左⼼室肥厚MI ⼼肌梗死mIBG 间碘苯甲胍MONICA ⼼⾎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的多国监测MPS ⼼肌灌注闪烁扫描术MRI 磁共振成像mV 毫伏Non-Q MI ⽆Q波型⼼肌梗死NSTEMI ⾮ST-段抬⾼型⼼肌梗死PCI 经⽪冠状动脉介⼊治疗PET 正电⼦发射断层摄影Q wave MI Q波型⼼肌梗死RBBB 右束⽀传导阻滞SPECT 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的闭塞;或(3)有活⼒的⼼肌新的丢失或新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证据。
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心肌梗死的全球统一定义是指心肌区域发生缺血性坏死,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心绞痛相似症状,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2. 心电图(ECG)改变:ECG表现为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旧的Q波。
3.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升高:血清肌钙蛋白(cTn)或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在48小时内升高。
同时,心肌梗死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所致的胸痛,如胸膜炎、肺栓塞等。
这一统一定义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心肌梗死的诊断一致性,使临床研究和治疗能够更加准确和可比较。
心肌梗死的全球统一定义日期:目录•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的症状与诊断•心肌梗死的治疗•心肌梗死的预防•全球范围内心肌梗死的趋势与挑战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供血血管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心肌细胞死亡心功能受损当心肌细胞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细胞死亡。
心肌细胞死亡会降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运作。
03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02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冠状动脉病变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高血压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吸烟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和心肌病变,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病因学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
发病率死亡率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较高。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心肌梗死,但女性在绝经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不同种族之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心肌梗死的症状与诊断心肌梗死的症状其他症状心肌梗死还可能表现为其他症状,如出汗、乏力、气促、头晕等。
眩晕和晕厥心肌梗死可能导致眩晕和晕厥,尤其是在疼痛发生后。
恶心和呕吐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疼痛发生后。
胸痛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通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疼痛,程度可能不同。
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心肌梗死时,心肌酶学检查如肌酸激酶(CK-MB)和肌钙蛋白(T或I)会升高。
心肌酶学异常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会出现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
心电图异常心肌梗死时,患者会出现持续的胸痛或其他症状。
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医生会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和异常。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一般状况。
2012年8月45-29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ESC大会上公布了第三版更新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现就更新版的主要内容和更新点作一个简单解读。
1 有关心肌梗死定义的更新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
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缺血症状;
(2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ECG病理性Q波形成;
(4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5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新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职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
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
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I型和II型心肌梗死,但仅仅是心肌缺血而没有坏死时,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没有多大改变。
新版中强调,如果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以确诊为心肌梗死,因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标志着缺血的心肌开始死亡。
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我们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很有帮助。
2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
新版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1型: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自发性心肌梗死;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如冠脉痉挛、心律失常、贫血、呼衰、高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3型:疑似为心肌缺血的突发心源性死亡,或怀疑为新发生的ECG缺血变化或新的LBBB 的心源性死亡。
由于死亡已经发生,患者来不及采集血样进行心肌标志测定。
4型(4a和4b: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其中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
5型: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1型和2型心肌梗死的区别在于:1型心梗患者的冠脉内膜是不稳定的,血栓形成是心梗发生的主要原因,需要进行溶栓、抗栓和抗血小板等积极治疗;2型心梗则没有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肌供氧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4型心肌梗死与PCI相关,现在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
4a型心梗定义为PCI 过程所致的心肌梗死,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过程,标准是:术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过99%参考值上限的5倍,并且有其中之一:心肌缺血症状、新的ECG缺血变化、造影所见血管缺失、有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新的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
4b型心梗定义为支架血栓形成的心肌梗死,标准是:冠脉造影或尸检所见有缺血相关血管有血栓形成,血清心肌标志物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
5型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肌梗死与CABG有关,患者的肌钙蛋白要超过99%参考值上限10倍,并伴有一下之一:ECG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或LBBB、造影证实新的桥(静脉桥或动脉桥内堵塞、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3 诊断定义与技术指标
新版心肌梗死诊断的技术指标和标准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心电图标准和超声心动图标准都没有变化。
沿用的定义还有:
再梗(Reinfarction:心梗后28天内再次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复发(Recurrent MI:急性心梗28天后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
静息性心梗(Silent MI:病人的ECG出现了符合心梗诊断的病理性Q波或影像学证实为心梗,但无临床症状。
但是,在新版中增加了以下定义: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心梗,如TA VI(经皮穿刺瓣膜成形术手术所致的心梗、二尖瓣抓捕(Mitral clip术所致的心梗、心律失常射频治疗所致的心梗;非心脏手术所致的心梗;ICU内发生的心梗;心衰相关的心肌缺血或心梗。
这些心梗都冠以了导致心梗发生的原因的名字,提醒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发生心梗,在诊断和处理心梗时一定要弄清诱发心梗的原因,才能达到正确治疗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