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实验目的】

1学习精密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2 ?观察等倾干涉条纹,加深对干涉理论的理解。

3.学习一种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实验原理】

干涉仪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制成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是近代许多干涉仪的典型,用它

可以来测量光波波长和微小长度,检查透镜和棱镜的光学性质,测量各种物镜的像差等。它

在近代物理和近代测量技术中应用甚为广泛。图4-14-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示意图。自光源发出的光线,被分光板G i后表面的半透膜分成光强近似相等的两束:反射光(1)和透射光(2)。由于G i与平面镜M i、M2均成45°角,所以,反射光(1)在近于垂直地入射到平面反光镜M i后,经反射又沿原路返回,透过G i到达E处。透射光(2)在透过补偿板G2后,近于垂直地入射到平面镜M2上,经反射又沿原路返回,在分光板后表面反射后向 E

处传播,与光线(i)相遇后形成干涉。

i.等倾干涉图样

当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两个平面镜M i和M2严格垂直,即当M i和M2 (M2经G i膜面反射的像)严格平行时,所得干涉为等倾干涉,其条纹在无限远处。若在E处放置凸透镜,则条纹成像在透镜焦平面上。当M i与M2相距为d,单色光波长为入,光对平面镜的入射角为i 时,等倾干涉图样中的第k级亮条纹满足

2dcoS k=k 入(4-i4-i)

等倾干涉条纹的形状决定于平面镜法线与观察方向的夹角。当此夹角为零时,干涉条纹是一组同心圆,如图4-i4-2所示。同一条纹上的不同点处所对应的入射角i相同,就是入射光线对平面镜的倾角相等,所以这样的干涉条纹叫做等倾干涉条纹。由公式(4-i4-i)可见,

i k

越大,即条纹角半径越大,条纹级次k越小。也就是说中央条纹的级次高于外围的条纹级次,中心条纹级次最高。

实验中当M i与M M2平行,M i与M M2的间隔d逐渐增大时,对于任一级干涉条纹,例如k 级,它必以减少其cosi k值来保证满足2dcosi k=k入,故该干涉条纹向i k变大(cosi k变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外扩展,中心条纹向外“涌出”。且每当间隔d增加入/2时,中心条纹向外“涌

出”一个。反之,当间隔d由大变小时,最靠近中心的条纹将一个一个地陷人中心,且每当陷入一个条纹,间隔的改变亦必为入/2。因而当数出“涌出”或“陷入”的中心条纹数目时,即可得到平面镜M i以半波长为单位移动的距离。显然,如果有N个条纹从中心“涌出”或“陷入”

时,贝U表明M i与M2的距离改变量△ d为

图4-i4-i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图图4-i4-2 等倾干涉条纹

△ d = N 入 / 2 (4-14-2)

反之若测量出M i 移动的距离d ,数出“涌出”或“陷入”的条纹数目N 就可测出波长入:

入=2 A d / N

(4-14-3)

2?等厚干涉图样 ,

在入射光为平行光的条件下,当 M i 和M 2两平面镜不完全垂直时,即由 M i 和M*的平 面构成一个楔形空气层时,可得到等厚干涉条纹。等厚干涉条纹呈现于所形成的空气层附近。 当空气层厚度不大时,等厚干涉条纹的图样是等距离的亮暗相间的直条纹,当厚度增大时, 干涉条纹逐渐变成弧形,并凸向 M i M 2的交线。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灯。

实验使用的干涉仪如图4-14-3所示,机械底座下面的三个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台面的水平,

台面上装有毫米刻度的精密丝杠,转动手轮或微动鼓轮可使丝杠转动,从而 带动丝杠上的反射镜-拖板1沿导轨前后移动,以改变两光束之间的光程差,反射镜 M i 的位置 及4移精距离可从台调节螺面,的毫米标尺、读数窗及微动鼓轮上的刻度读出,反射镜 M 2是固定 的6一活动反光镜两镜的后面反光有三个螺钉,可调节镜面的左右扭转和俯仰角度。更精细的调节是 由8M 调下方勺水平拉簧与垂直拉簧来实现的。调节这一对拉簧,可使M 2镜产生微小的“转动”, 从而—分光板?镜的空—水方拉位作更精细的调节。

(1) 等光程调节。旋转手轮,使M i 、M 2两平面镜到分束镜上反射膜的距离尽量相等。

(2) 粗调M 2平面镜,使M i 、M 2平面镜垂直。从E 处观察,能够看到光源在两平面 迈克尔逊干

涉镜中所形成的亮斑,由于多次反射,可观察到多个亮斑。调节两平面镜后面的螺钉,使两个 较亮的亮斑完全重合,此时,仔细观察即可看到细密的倾斜的干涉条纹。 调节时应特别注意, 切勿用力旋转螺钉,以免拧滑丝扣或把反射镜压坏。

(3) 继续调节两平面镜后的六个螺钉,使条纹变粗变圆,直到出现清晰圆条纹为止。如果

此过程中条纹不清楚,应慢慢旋转手轮,调节反射镜 M i 的位置,条纹的清晰度就会改变。

(4) 当看到圆干涉条纹后,若眼睛上下或左右移动时,圆环从中心冒出或缩进,表明 两平

面镜还不是严格垂直,此时只需调节反光镜 M 2下端的两个微动拉簧,使两平面镜严格

垂直。调节时应当一边调节,一边移动眼睛,直到圆条纹基本上不再冒出或缩进为止。最后 得到的应是圆心在视场中间的,清晰的同心圆环状干涉条纹。

2?观察等倾干涉图样

调出等倾干涉图样后,慢慢旋转鼓轮,使M i 和M 2’的间隔d 从较大的值逐渐变小,直 至为

零。按原方向继续移动 M i ,使d 由零再变大,观察等倾干涉图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 这种变化的原因。

在转动鼓轮的过程中,记录观察到的等倾干涉条纹的变化,并填写下表:

注意:在下图方框中描绘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的图样形状(注意区别)

;特征线上填写条

纹有无,涌出还是陷入,变粗还是变细。全部抄写在实验报告上。

3.测量钠光波长 转动手轮,观察条纹对比度的变化情况,选择条纹清晰度较高且干涉圆环疏密合适的区 域进行测量。测量之前,一定要先确定鼓轮的旋转方向和条纹的起始状态。测量时,沿同一 方向转动鼓轮来移动M i 镜,条纹每冒出或缩进50条记录一次M i 镜的位置,连续记录八次 利用逐差法计算d 的平均值,代入式(4-i4-3)计算出光波波长,并估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 度。

-3

i3-手轮,i4—鼓轮

【注意事项】

1.实验中,在读数和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手轮每转动一周,动镜M i移动1mm,其读数可从读数窗口读出,它共分为100 个小格,每小格为1/100mm。微动鼓轮每转动一周,动镜M i移动1/100mm,它又分为100 个小格,因此,它的每小格为10-4mm,这样最小读数可估计到10-5mm量级。

( 2)由于转动鼓轮时,手轮随着转动,但转动手轮,鼓轮不动,因此,读数前应先调整鼓轮的零点。具体方法如下:将鼓轮沿某一方向(顺、逆时针均可)旋转到零,然后,以相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它与某一刻度对齐。在这以后,只能以相同的方向转动鼓轮。

( 3)读数前,还必须消除空程。当零点调整完毕后,将鼓轮沿原方向转动,直到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为止,之后,方可开始读数测量。

2.实验过程中,不允许触摸仪器中所有的光学面。

3.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缓慢地沿一个方向旋转,不能倒转,否则将引起“空程”(螺纹在逆转时因螺距间隙而造成的空转) ,增大测量误差。

4.数条纹时,眼睛位置要保持基本固定,否则容易数错。

5.平面反光镜M 1、M 2背后的三个螺钉以及两个微动拉簧螺丝要十分爱护,只能轻微旋动,不得用力过大。

【思考题】

1.仪器的空程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怎样消除空程的影响?2.本实验中,干涉条纹的清晰度为何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针对这一情况,在具体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