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8
音韵学基础知识讲稿上编汉语语音史第一章语音韵学基本术语一、音韵学概说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结构系统及古今语音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们所说的音韵学指的是汉语音韵学。
在传统的语文学中,音韵学与文字学、训诂学同列,均属“小学”(即为传统语言文字学)。
音韵学在五四以后,已经被列入了历史语言学的范畴,沦为我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研究汉语的一门关键的学科。
音韵学就是一门源远流长,文献多样、成就非常大的历史科学。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罗常培先生在《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中指出:“音韵学就是分析汉字或汉语里所含的‘声’、‘韵’、‘调’三种元素,而讲明它们的发音和类别,并推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古今流变的。
”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即为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
第一就是上古音时期,即为周秦两汉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年)的语音系则1复;第二就是中古音时期,即为魏晋唐宋时期(公元200年至公元1200年)的语音系统;第三就是近代和现代音时期,即为元明清至当代将近七百年间的北方话的语音系统。
音韵学研究的就是每一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是什么一种状况,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规律。
传统的音韵学包含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几个门类。
古音事功甲骨文、金文中的韵文以及《诗经》的用韵人与自然声字为主要材料,考据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语音面貌。
等韵学就是做成若干图表,着重于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释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
北音学就是现代学者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材料,创建起至了研究近代(元明清)语音系统的北音学。
汉语音韵学比较难学的原因是: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我们从方块汉字中去寻找古代的读音是困难的。
古人在研究音韵学时,往往使用一些难懂的术语,而2且术语不统一。
有些学者套用阴阳五行等神秘思想来解释音韵学原理。
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音韻學的基礎知識● *現代語音學對母音輔音的分析(P15);國際音標 (P26) 声母21个,韵母37个塞音、塞擦音、鼻音、擦音、边音普通話韻母四呼配合表● 早期注音法:譬況(打比方)、 讀如讀若(读得像某字,多用于破通假或异文)、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反切注音法:基本原則、出現時間、局限。
基本原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出现时间:东汉后期(佛教传入)局限性:1.同一个声母有很多反切上字,同一个韵母又很多反切下字 2.方言问题和古今音问题 (“反”和“切”意义相同)● 雙聲、疊韻联绵字: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母相同(一般) 反切就是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创造出来的一般的叠韵词则只要求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介音可以不考虑;而反切要求切下字和被切字韵母完全相同辅音分类:1.发声方法(1)成阻和除阻:塞音、鼻音、塞擦音(闭塞辅音)擦音、边音(间隙辅音)颤音、闪音(2)送气与否:清音、浊音(鼻音边音都属于浊音)2.发音部位(P25)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叶音舌面前音(j、q、x)、舌面中音、舌面后音(g、k、h)小舌音、喉音、喉塞音●*聲/紐/声纽:声母声类:一般指反切上字的分类(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字母: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及擬音(P28)五音:音韵学上法声母的发声部位分析为喉、牙、舌、齿、唇五音七音:五音+半舌、半齿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牙音:舌根音/舌面后音舌头音:舌尖中音的塞音、鼻音和边音舌上音:舌面前音的塞音和鼻音齿音(包括正齿和齿头):舌尖前和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半舌音:边音半齿音清濁1.声带颤动(浊音)/不颤动(清音)全清(可单称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可单称浊):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又称“清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2.送气(送气声)/不送气(初发声)●*韻、韻母、韻部、韻類、韻目、韻攝韻母:介音+韻腹+韻尾韻:韻腹+韻尾+聲調韻部:韻腹+韻尾韻類:介音+韻腹+韻尾+聲調;反切下字的分類,是關於韻的最小的一個概念。
音韵学的复习提纲一、音韵学的基础知识●現代語音學對母音輔音的分析;國際音標●现代汉语语音结构基本原则、特点:1.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2.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3.声母、韵头、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必有的成分。
没有声母也算一个单位,称作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对照)15—16页●现代语言学分析汉语的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音方法:1.成阻和除阻方式(鼻音,塞音,塞擦音,擦音,边音,颤音,闪音)2.带音与否(声带颤动与否决定浊清,边音和鼻音属于浊音)3.送气与否发音部位: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中后音,舌叶音,舌面前中后音,小舌音,喉音,喉塞音)●国际音标表:第26页早期注音法:1. “譬況”:急氣、緩氣;內言、外言。
(打比方)2. “讀如”“讀若”:单纯注音(“读为”“读曰”:破通假或异文。
也有很多是用读如读若來說明通假的和解釋詞義的。
)《说文解字》用的比较多。
段玉裁:字書但言其本字本音,故有讀若,無讀為也3.直音等注音法。
用一个同音字给某字注音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现代有些辞书还沿用●反切注音法:基本原則、出現時間、局限。
●基本原則: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包括介音)和聲調相同。
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讀音。
(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即切上字或上字。
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即切下字或下字。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出現時間:大约在东汉后期(公元二世纪末三世纪初)有人認為受了梵文拼音方法的啟發。
●局限:1.一聲母用很多反切上字,同一韻母也用很多反切下字。
2.由於語音的變化,古代的反切,現在照一般的反切原理,切不出正確的字音。
要想正确地将反切拼切出正确的读音,必须掌握古今音的演变规律。
Eg:蕭,蘇雕反陳,直珍反展,知演反六,力竹(古代是去声)反砂,所加反排,步皆反古代平声不分阴阳——由上字的清浊来决定现代普通话里,古代的gkh的读音在齐齿呼或撮口呼的前边变成jqx的读音【古奚切鸡】宋人改成【坚奚切鸡】(本呼)●反切的改良:1.明吕坤《交泰韻》、清潘耒《類音》主要意见:反切上下字要用本呼(四呼一致)的字。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③传统三十六字母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㈠、声、声纽、纽这一组术语指声母。
“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塞音:[p][ph][t][th][k][kh]塞擦音:[ts][tsh][t?][t?h][t?][t?h]擦音:[f][s][x][?]鼻音:[m][n][?]边音:[l]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不送气:[p][t][k][ts] [t?][t?]送气:[ph][th][kh] [tsh][t?h][t?h]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清音:[p][t][k][ph][th][kh]浊音:[m][n][l][?]⑴清、浊指清音、浊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
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
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
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音韵学复习提纲1.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分支?音韵学(historical phonology),又叫声韵学,或者历史语音学。
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的学科。
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是“小学”的一个门类,是“经学”的附庸。
音韵学可以分为四个门类: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爲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这里的“今”是传统意义上的。
(中古音)古音学:是相对“今音学”来说的,以《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爲主要材料,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上古音)等韵学:得名于等韵图。
用字母、等、呼等概念分析反切原理和发音方法,并以韵图的形式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北音学:对象是近代反映北方语音的韵书、韵图。
(近代音)2.关于声母的概念(1)声母聲母(initial consonant)是指音節開頭的輔音。
在音節開頭没有輔音的情况下,也可以認爲存在一個“零聲母”。
而實際上普通話中真正的零聲母是非常少的。
實際發音中往往帶有一个喉塞音或同部位的半元音。
聲母由輔音構成,但是輔音並不一定是聲母。
輔音還可以充當韻尾。
(-m, -n, -ŋ, -p, -t, -k, -l, -ʔ)。
有些輔音(一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呣m(北京),五ŋ、唔m(廣州)。
甚至跟聲母相拚成一个音節:湯thŋ,鋼kŋ,郎nŋ,桑sŋ(廈門)。
(2)声类反切上字的分类,由反切上字系联、归纳而来。
《广韵》中452个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析为52声类。
(3)字母在音韵学上,古代学者称呼声母的别名,指字音的开头部分。
字母的產生與佛教的傳播有關。
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人們接觸到一種跟漢語、漢字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即梵語文。
梵文是一種拚音文字,以輔音字母爲中心,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
受梵文的啟發,中國的音韻學家創立了字母。
最早創制字母的人一般認爲是唐末的和尚守温。
他的字母有三十個,見於敦煌發現的《守温韻學殘卷》。
现在音韵学上流传的三十六字母是经后人曾补过的,它大致代表了唐、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三十六个声母。
古代汉语音韵第三讲通论音韵(上)传统语言学称语音为音韵或声韵。
音韵是汉语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
研究音韵的学问称为音韵学,音韵学是古代汉语领域里的一门重要学科。
学习一些音韵知识,对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和研究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章太炎在《国语学草创·序》中锐:“音以表言,言以达意,捨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音韵知识苛细丰繁,有关著述浩如烟海,这里只讲与阅读古文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汉语的古音系统一、音韵系统的构成人们说话时是按一个个的音节排成序列而进行的。
汉语的每个音节又可分解为声和韵两部分,韵包括声调在内。
这样,声、韵、调就是汉语语音的三个要素。
将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归纳起来,就够成了汉语的音韵系统,所有的汉语音节,都包括在这一系统之内。
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称为古音系统。
这一系统历时久远,流传广泛,为了便于认识和掌握,学者们又按时间对其进行了分期,一般分为上古音系、中古音系和近古音系。
对每一时期的音系又按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分别加以研究和说明。
(一)声母系统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称声母,音韵学上称“声”、“纽”、“字母”等。
古人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声母进行了分类,这就有了“五音”(喉、牙、舌、齿、唇)、“七音”(五音加上半舌和半齿)、“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等诸多的术语。
古代没有音标,归纳出声母系统后,就给每个声母用一个同声母的汉字命名,这个汉字就是声母的标目。
如说“帮母”或“帮纽”,就是指声母为“b”的字。
唐代守温和尚参照梵文字母创制了三十个标目字,宋初的音韵学家又增加了六个,共三十六个,这就是所说的“三十六字母”。
因是守温首创,故又称“守温字母”。
三十六字母大体代表了中古时期汉语的声母系统,也是称说上古声母和近古声母所用的标目字,只是因时代和地域的音系不同,或各家研究的结论不同而有所增减。
所以三十六字母是认识古汉语声母的必备工具。
现将其分类和拟音(用《国际音标》)列表如后(见下页)。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③传统三十六字母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㈠、声、声纽、纽这一组术语指声母。
“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就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这组术语就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与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与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就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塞音:[p][ph][t][th][k][kh]塞擦音:[ts][tsh][tʂ][tʂh][tɕ][tɕh]擦音:[f][s][x][ʂ]鼻音:[m][n][ŋ]边音:[l]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不送气:[p][t][k][ts] [tʂ][tɕ]送气:[ph][th][kh] [tsh][tʂh][tɕh]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清音:[p][t][k][ph][th][kh]浊音:[m][n][l][ʐ]⑴清、浊指清音、浊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就是清音。
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就是浊音。
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与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与sh。
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第一节音韵学概述一、音韵学的内容(1)什么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古人己经作古,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大致可为四个时期:a、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称为古音学。
b、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陆书只存残卷,现存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保存了它的原貌,称为今音学。
c、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d、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在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的形式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
如《韵镜》、《七音略》等。
(4)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不同点,一是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二是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
三是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5)音韵学的功用笫一、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例如:“家、见、间、解”等字在有些方言中读“g”声母,古代的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为何不同?第二、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例如:异读词审音问题,缔(di)(ti)二音,《广韵》属霁韵,与弟、第、递同,故读(di);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于匣母,齐齿呼,应读细音;疾有阳平、去声二音,《广韵》秦悉切,属于全浊从母,入声当读阳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韵学复习要点⾳韵学复习要点1、汉语⾳节结构的分析⽅法,⼀⽿光⾳节的构成成分答:⾳韵学对⾳节的切分分为两层,第⼀层把整个⾳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第⼆层只对韵母进⾏再切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声母和韵母是由⾳质⾳位组成,结合⽅式是线性组合;声调是⾮⾳质⾳位组成,结合⽅式不是线性组合。
2、普通话辅⾳、元⾳和声调的⾳位。
答:普通话辅⾳⾳位:塞⾳不送⽓塞⾳送⽓⿐⾳擦⾳边⾳唇⾳ p p’ m f⾆尖中⾳ t t’ n l⾆根⾳ k k’? x塞擦⾳不送⽓塞擦⾳送⽓擦⾳通⾳⾆尖前⾳?? s⾆尖后⾳ t? t?? r⾆⾯前⾳普通话元⾳⾳位:⾼元⾳:? I u y中元⾳:?低元⾳:a各个⾳位变体如下:/?/的变体有:[?]:只出现在/?/ /?’/ /s/后⾯[?]:只出现在/t?/ /t?’/ /?/后⾯[?r]:出现在零声母⾳节不与辅⾳配合/i/的变体是/i/ 、/j/,后者⽤作零声母韵头/u/的变体是/u/、/w/,后者⽤作零声母韵头/y/的变体是/y/、/?/,后者⽤作零声母韵头/a/的变体有:/?/:⽤于零韵尾之前/?/:⽤于/i/、/y/和/n/之间/ɑ/:⽤于韵尾/n/、/?/之前/a/:分布在其他语⾳环境/?/的变体有://:⽤于单独做韵母/e/:⽤于韵尾/i/之前/o/:⽤于韵头/u/和唇⾳声母之后/?/:⽤于其它语⾳环普通话声调⾳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35】【211】去声【51】【53】3、反切的基本原理。
答: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两者结合成另外⼀个⾳节,就是被切字的读⾳。
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但是介⾳不⼀定和被切字⼀致,被切字的介⾳决定于反切下字。
4、名词解释答:五⾳:三⼗六声母按照发⾳部位来分,可以划分为唇⾳、⾆⾳、齿⾳、⽛⾳、喉⾳五个种类,合成“五⾳”。
七⾳:五⾳之外,还有半⾆⾳、半齿⾳,因⽽有了七⾳的称号。
另外,唇⾳分为重唇⾳和轻唇⾳,齿⾳分为齿头⾳和正齿⾳,⾆⾳分为⾆头⾳和⾆上⾳,因⽽有⼗⾳之说。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③传统三十六字母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㈠、声、声纽、纽这一组术语指声母。
“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塞音:[p][ph][t][th][k][kh]塞擦音:[ts][tsh][tʂ][tʂh][tɕ][tɕh]擦音:[f][s][x][ʂ]鼻音:[m][n][ŋ]边音:[l]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不送气:[p][t][k][ts] [tʂ][tɕ]送气:[ph][th][kh] [tsh][tʂh][tɕh]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清音:[p][t][k][ph][th][kh]浊音:[m][n][l][ʐ]⑴清、浊指清音、浊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
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
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
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③全浊:指发音时声母颤动、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全浊声母。
但在南方方言里如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都有全浊声母存在。
④次浊:指鼻音、边音、半元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m、n、l和零声母中的y w。
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浊。
㈣、字母。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
古代没有音标,古代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称作字母。
王力先生曾给普通话的声母系统编了一首词叫《太平歌》:子z夜y久j难n明m,喜x报b东d方f亮l。
此c日r笙sh歌g颂s太t平p,众zh口kh齐q欢h唱ch。
㈤双声: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⑹声类:指反切上字的分类。
二、与韵母有关的概念术语韵母包括介音、韵腹、韵尾三个部分,如iang,介音(韵头)为i、韵腹(主要元音)为a,韵尾为ng。
古代音韵学对三个构成要素也有分析,因此在古代音韵学中也有一套分析韵母及构成成分的术语。
㈠韵、韵目、韵部、韵类、韵摄、叠韵⑴韵:古人根据主要元音、韵尾、声调相同的标准将汉字归并成若干大类,分出的类称作韵。
如:《山行》押“斜”ia“家”ia“花”ua属于诗韵的家麻韵。
《出塞》押“关”uan“还”uan“山”an属于诗韵中的寒山韵。
⑵韵目:韵目是韵的代表字。
如《广韵》中的“东”“冬”“钟”“鱼”“虞”“模”都是韵目。
⑶韵部:古人根据主要元音、韵尾相同的标准将汉字归并为若干大类,分出的类称作韵部。
如王力将《诗经》押韵的字分为三十部,指的就是三十个韵部。
⑷韵类:韵类是古人对反切下字的归类。
⑸韵摄:古人根据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的标准将韵分成若干大类,分出的类叫韵摄。
⑹叠韵:音韵学上所讲的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即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
韵、韵摄、韵母几个概念的异同㈡呼这是与介音有关在一个术语。
现代汉语分开、齐、合、撮四呼;古代汉语只分开合两呼。
开口呼:古人的开口呼指没有[u]介音的韵母。
合口呼:古人的合口呼指韵母u和含有介音[u]的韵母。
㈢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这是跟韵尾有关的一组术语;古人根据韵尾将韵母分为三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⑴阴声韵:指韵尾为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母。
按古人的标准,普通话中a、o、e、ao、ei、ia、ua、ie 一类的韵母都是阴声韵。
⑵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 [-ŋ]收尾的韵母。
按古人的标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八个前鼻音和八个后鼻音韵母都是阳声韵。
⑶入声韵: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母。
梅州话“一”[it] 、“六”[liuk]、“十”[sep]。
㈣舒声韵、促声韵这一组术语也是根据韵尾给韵母分的类。
舒声韵:阴声韵、阳声韵发音上要舒缓一些,合称为舒声韵。
促声韵:入声韵由于有塞音韵尾,发音比较短促,称为促声韵。
㈤曲韵六部清代戈载著《词林正韵》根据韵尾将韵母分为“穿鼻”“展唇”“敛唇”“抵腭”“直喉”“闭口”六类,称为曲韵六部。
展唇:收[i]尾的韵母。
敛唇:收[u]尾的韵母。
穿鼻:收[-ŋ] [-k]尾的韵母。
闭口:收[-m] [-p]尾的韵母叫闭口。
抵腭:收[-n] [-t]尾的韵母。
直喉:没有韵尾的韵母。
闭口韵:指阳声韵中以鼻辅音[-m][-p]收尾的韵母。
如:广州话“三” [sa:m],“谈”[t'a:m],“音”[jam],“甘”[ka:m],“甜”[dim]。
㈥小韵指古代韵书中的同音字组。
《广韵》等韵书将同一个韵中的字按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同音字组,称为小韵。
三、与声调有关的术语调类(略)调值(略)四声(略)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仄:(略)四、与注音有关的术语㈠譬况:最早的注音方法。
是用打比方和描写发音状况来描写字音。
如《释名.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xian]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than]也。
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氾[phiwam]也。
青徐言风,足叔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piwaŋ]也。
”㈡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如:服虔《汉书注》:“栩音詡”“駣音桃”。
㈡反切、音和切、类隔切⑴反切(略)⑵音和切:指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能够拼出准确读音的反切。
如《广韵》“冻,都贡切”“毛,莫袍切”。
⑶类隔切:指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或声调不相同,拼不出准确读音的反切。
如“鸡,古溪切”。
㈢读若、如字、叶音(略)第四讲、三十六字母唐朝守温三十字母:不芬并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来疑、精清从、审穿禅照、心邪晓、匣喻影三十六字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牙音见[k] 溪[k h] 群[g] 疑[ŋ]舌头端[t] 透[th] 定[d] 泥[n]舌上知[ ] 彻[ h] 澄[ ] 娘[ ]重唇帮[p] 滂[ph] 並[b] 明[m]轻唇非[pf] 敷[pfh]奉[bv]微[ ]齿头精[ts] 清[tsh] 从[dz] 心[s]邪[z] 正齿照[t ]穿[t h] 床[d ] 审[ ]禅[ ] 喉音影[t ]喻[j] 晓[x]匣[ ]半舌来[l]半齿日[n ]牙音:舌根塞音和鼻音。
舌头音:舌尖中的塞音和鼻音。
舌上音:舌面前的塞音和鼻音。
重唇音:双唇塞音和鼻音。
轻唇音:就是唇齿塞擦音和鼻音。
齿头音:舌尖前音。
正齿音: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
喉音:零声母、半元音和舌根擦音。
半舌音:边音。
半齿音:古人将“日”母称作半齿音,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是舌面鼻音;二是高本汉,他认为是舌面鼻音加摩擦;三是王力,他认为是一个闪音。
第一讲练习一,填空: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语言发展观是明代陈第提出来的*。
⑵音韵学分为,,和北音学四个分支。
⑶古音学以音系作为研究对象;今音学以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音韵学中以古代语音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
二,名词解释音韵学三,简单介绍音韵学及其分支。
第二讲练习一,填空*唐宋三十六字母中次浊声母是。
*二,将三十六字母按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的标准分为四类。
*三,默写三十六字母及其拟音。
四,名词五音、韵、韵部、韵目、音和切、类隔切、譬况、阴阳入、舒促、曲韵六部五,问答题⑴分析“韵”和“韵母”两个概念的异同。
⑵古人所说的“轻唇音”“重唇音”“舌头音”“齿头音”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现代语音学理论加以分析。
⑶古人所说的“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现代语音学理论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