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线技术要求

天线技术要求

天线技术要求
天线技术要求

天线的基本参数

1.1天线得基本参数 从左侧得传输线得角度瞧,天线就是一个阻抗(impedance)为Z得2终端电路单元(2-terminal circuit element),其中Z包含得电阻部分(resistiv eponent)被称为辐射电阻(radiationresistance,Rr);从右侧得自由空间角度来瞧,天线得特征可以用辐射方向图(radiation pattern)或者包含场量得不等于天线材料自己得电阻,而就是天线、天线所处得环境(比如温度)方向图。R r 与天线终端得综合结果。 影响辐射电阻Rr得还包括天线温度(antennatemperature,T A)。对于 与天线材料本身得温度一点都没有关系,而就是与自无损天线来说,天线温度T A 由空间得温度有关。确切地说,天线温度与其说就是天线得固有属性,还不如说就是一个取决于天线“瞧到”得区域得参数。从这个角度瞧,一个接收天线可以被视作能遥感测温设备。 辐射电阻Rr与天线温度T A都就是标量。另一方面,辐射方向图包括场变量或者功率变量(功率变量与场变量得平方成正比),这两个变量都就是球体坐标θ与Φ得函数。 1.2天线得方向性(D,Directivity)与增益(G,Gain) D=4π/ΩA,其中ΩA就是总波束范围(或者波束立体角)、ΩA由主瓣范围(立+副瓣范围(立体角)Ωm。 体角)Ω M 如果就是各向同性得(isotropic)天线,则ΩA=4π,因此D=1。各向同性天线具有最低得方向性,所有实际得天线得方向性都大于1。 如果一个天线只对上半空间辐射,则其波束范围ΩA=2π,因此D=4π/2π=2=3.01dBi、 简单短偶极子具有波束范围ΩA=2.67πsr,与定向性D=1、5(1、76dBi)。 如果一个天线得主瓣在θ平面与Φ平面得半功率波束宽度HPBW都就是20度,则D=4πsr/ΩA sr=41000deg2/(20deg)*(20 deg) ≈103≈20dBi(dB over isotropic)。这意味着,当输入功率相同时,该天线在主瓣方向得辐射功率就是各向同性天线得103倍。 天线增益G既考虑天线得方向性,又考虑天线得效率。G=kD。只要天线不就是100%损耗,那么G就小于D。k就是天线得效率因子(0≤k≤1)。天线效率只与天线得欧姆电阻损耗有关、在发射状态时,这些电阻损耗使得收到得能量没有被

GPS天线安装规范

GPS天线安装规范 1.1 GPS天线的安装 图 1.1GPS天线安装示意图 1)GPS天线固定位置必须放置在避雷针45 o角保护范围内,距离TD天 线抱杆2-3米之间;

2)GPS天线不锈钢管的两侧需要进行防水处理,需要在防水处用黑色扎 带固定并涂抹硅胶; 3)GPS馈线出馈线窗前后都必须接地,自馈线窗每20cm长加一处接地。 当GPS抱杆附近有金属物、避雷等存在时,GPS蘑菇头下方馈线要接地。 1.2 馈缆安装 馈线必须正确安装,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尽可能小,基站与天馈线接电缆比较多,比较容易错接,所以在连接馈缆和跳线时要正确按照相对应的关系连接。 1.3 避雷器的安装 雷电除了对直接被击中的对象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外,还会给落雷点附近 较大的一片区域里的微电子设备带来严重影响。它是通过在馈缆、电源 线、信号数据线及其它导体中感应生成的瞬间强电压使设备损坏。良好 的避雷方案可以杜绝雷电从线缆上入侵,保护设备不受雷电产生的瞬态 电流的损坏。常用的避雷方式是使用避雷器,具体做法是从基站天线引 入机房的所有电缆都要串联避雷器,避雷器接至地线。避雷器根据使用 不同可分为:射频避雷器、电源避雷器以及信号线避雷器几种。ZXWR TB10系统使用的是馈电方式,其使用的防雷器主要包括馈电防雷器及信 号防雷器。 1.4 接地卡的安装 GPS天线天馈安装过程中室外单元都必须良好接地;基站工作接地应组 成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5Ω。良好的接地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

工作的前提,通常我们使用接地卡进行设备的良好接地。接地卡用来连接馈缆外导体和塔架或单独的导线柱,在遭遇雷电的情况下,提供电流到地的通道。一般要求在靠近天线的馈缆顶部、靠近塔底的馈缆末端、馈缆进入机房前须安装接地卡。对高于60m的馈缆,馈缆中间须接接地卡;对于长于30m的馈缆,自馈线窗每20cm长加一处接地,接地卡示意图如图 1.4所示。 主馈缆 接地卡抱环 接地卡 接地端 A B 图 1.4 接地卡示意图

天线简介

天线一般理论简介 为了有效斯将能量从发射机馈送到天线,需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1、有效地进行能量转换,提高辐射功率或提高天线系统的信噪比,天线作为传输线的终端负载,要求天线与传输线匹配;2、天线作为一种辐射或接受器件,应具有向所需方向辐射无线电波的能力;3、天线作为一种极化器件,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在同一系统中收发天线应具有相同的极化形式。天线一般都是可逆的,即同一副天线即可用做接收天线,也可用作发射天线。天线按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导线,金属棒或金属板构成的天线,称为线天线;另一类是似声学或光学设备,由金属面或介质面构成的面天线。 一、基本元的辐射: 1、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给出在球坐标原点沿z 轴放置的电基本振子在各向同性理想均匀无限大自由空间的表达式: 3202 32022 cos 41sin 41 sin 40 jkr A r jkr A jkr A r I l j k E e r r I l j k jk E e r r r I l jk H e r r H H E θ?θ?θπωεθπωεθπ---? ?= -+ ?????=-+- ?????= + ??? ===注:9 02 2 000 010 362/E 120H k k θ? εεπ πλωεμηπ-== === =相移常数;波阻抗(远区场) (1)近区场

当kr<<1时称为近区场,此时 2 3 3 sin 42 cos 41 sin 40 A A r A r I l H r I l E j r I l E j r H H E ?θθ?θ πθωεπθ ωεπ= =-=-=== 不难看出,上述表达式和稳态场的公式完全相符,因此,近区场又称为似稳区。场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少。电场滞后于磁场90度,因此复坡印延矢量是虚数(12S E H =?),每周平均 辐射的功率为零。这种没有能量向外辐射的场称之为“感应场”。 (2)远区场 当kr>>1时称为远区场,此时60sin e sin e 20 jkr A jkr A r r I l E j r I l H j r E H H E θ? θ?πθλθλ--==≈=== 此时,有电场和磁场两个分量在空间相互垂直且与r 矢径方向垂直,三者构成右手螺旋系统。电场、磁场在时间上同相,其复坡印延矢量* 12S E H =?是实数,为有功功率且指向r 增加的 方向上。二者比值为一实数0 120η π =,所以仅需讨论二者之一。 且电基本振子远区场是沿着径向向外传播的横电磁波TEM 。在0180 o o θ =、方向上辐射为0,在90 o θ =方向辐射最强。方向图: E 面(包含振子轴)为一个8字形,H 面(垂直振子轴)为一个圆。 (3)辐射功率

GPS天线安装规范

G P S天线安装规范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GPS天线安装规范 1.1GPS天线的安装 图 GPS天线安装示意图 1)GPS天线固定位置必须放置在避雷针45?o角保护范围内,距离TD天线抱杆2-3米之间; 2)GPS天线不锈钢管的两侧需要进行防水处理,需要在防水处用黑色扎带固定并涂抹硅胶; 3)GPS馈线出馈线窗前后都必须接地,自馈线窗每20cm长加一处接地。当GPS抱杆附近有金属物、避雷等存在时,GPS蘑菇头下方馈线要接地。

1.2馈缆安装 馈线必须正确安装,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尽可能小,基站与天馈线接电缆比较多,比较容易错接,所以在连接馈缆和跳线时要正确按照相对应的关系连接。 1.3避雷器的安装 雷电除了对直接被击中的对象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外,还会给落雷点附近较大的一片区域里的微电子设备带来严重影响。它是通过在馈缆、电源线、信号数据线及其它导体中感应生成的瞬间强电压使设备损坏。良好的避雷方案可以杜绝雷电从线缆上入侵,保护设备不受雷电产生的瞬态电流的损坏。常用的避雷方式是使用避雷器,具体做法是从基站天线引入机房的所有电缆都要串联避雷器,避雷器接至地线。避雷器根据使用不同可分为:射频避雷器、电源避雷器以及信号线避雷器几种。ZXWR TB10系统使用的是馈电方式,其使用的防雷器主要包括馈电防雷器及信号防雷器。 1.4接地卡的安装 GPS天线天馈安装过程中室外单元都必须良好接地;基站工作接地应组成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5Ω。良好的接地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工作的前提,通常我们使用接地卡进行设备的良好接地。接地卡用来连接馈缆外导体和塔架或单独的导线柱,在遭遇雷电的情况下,提供电流到地的通道。一般要求在靠近天线的馈缆顶部、靠近塔底的馈缆末端、馈缆进入机房前须安装接地卡。对高于60m的馈缆,馈缆中间须接接地

MIMO技术详解

MIMO技术详解 1.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充分发展,语音业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高速数据业务的要求。提供网页浏览、多媒体数据传输以及其他类型的数据业务是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和服务的一个重要目的。特别是,基于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虽然已经提出多种利用现有无线资源(诸如码道、时隙、频率等)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建议,但是其只不过是以语音容量换取数据容量的方法。随着MIMO的技术的出现,一种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多个接收天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方法已经被提出,并成为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最早提出MIMO概念的是Telatar和Foschini,其中Foschini等人提出的BLAST结构是典型的利用MIMO技术进行空间多路复用的技术。已经证明,具有M个发射天线以及P 个接收天线的MIMO系统,在P≥M的情况下几乎可以使得信道容量提高到原来的M倍。 传统的MIMO系统均是非扩频的系统,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CDMA技术的扩频系统。可以采用码复用(Code-Reuse)方式把MIMO技术与CDMA系统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其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总体数据速率。同样,TD-SCDMA系统也可以采用码复用的方式来应用MIMO技术,本文给出了一种TD-SCDMA系统的MIMO技术解决方案。这样,TD-SCDMA系统将既可以应用智能天线技术,也可以应用MIMO天线技术,本文将初步分析应用MIMO技术之后对智能天线技术的影响。 2.MIMO技术概述 MIMO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发射/接收分集和空间复用。传统的多天线被用来增加分集度从而克服信道衰落。具有相同信息的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被发送出去,在接收机端可以获得数据符号多个独立衰落的复制品,从而获得更高的接收可靠性。举例来说,在慢瑞利衰落信道中,使用1根发射天线n根接收天线,发送信号通过n个不同的路径。如果各个天线之间的衰落是独立的,可以获得最大的分集增益为n,平均误差概率可以减小到,单天线衰落信道的平均误差概率为。对于发射分集技术来说,同样是利用多条路径的增益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一个具有m根发射天线n根接收天线的系统中,如果天线对之间的路径增益是独立均匀分布的瑞利衰落,可以获得的最大分集增益为mn。智能天线技术也是通过不同的发射天线来发送相同的数据,形成指向某些用户的赋形波束,从而有效的提高天线增益,降低用户间的干扰。广义上来说,智能天线技术也可以算一种天线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主要用来对抗信道衰落。相反,MIMO信道中的衰落特性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来增加通信中的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从本质上来讲,如果每对发送接收天线之间的衰落是独立的,那么可以产生多个并行的子信道。如果在这些并行的子信道上传输不同的信息流,可以提供传输数据速率,这被成为空间复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SNR 的情况下,传输速率是自由度受限的,此时对于m根发射天线n根接收天线,并且天线对之间是独立均匀分布的瑞利衰落的。 根据子数据流与天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空间多路复用系统大致分为三种模式:D-BLAST、V-BLAST以及T-BLAST。 D-BLAST最先由贝尔实验室的Gerard J. Foschini提出。原始数据被分为若干子流,每个子流之间分别进行编码,但子流之间不共享信息比特,每一个子流与一根天线相对应,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周期性改变,如图1.b所示,它的每一层在时间与空间上均呈对角线形状,称为D-BLAST(Diagonally- BLAST)。D-BLAST的好处是,使得所有层的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发送到接收机端,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其主要缺点是,由于符号在空间与时间上呈对角线形状,使得一部分空时单元被浪费,或者增加了传输数据的冗余。如图1.b所示,在数据发送开始时,有一部分空时单元未被填入符号(对应图中右下角空白部分),为了保证D-BLAST的空时结构,在发送结束肯定也有一部分空时单元被浪费。如果采用burst模式的数字通信,并且一个burst的长度大于M(发送天线数目)个发送时间间隔,那么burst的长度越小,这种浪费越严重。它的数据检测需要一层一层的进行,如图1.b所示:先检测c0、c1和c2,然后a0、a1和a2,接着b0、b1和b2…… 另外一种简化了的BLAST结构同样最先由贝尔实验室提出。它采用一种直接的天线与层的对应关系,即编码后的第k个子流直接送到第k根天线,不进行数据流与天线之间对应关系的周期改变。如图1.c所示,它的数据流在时间与空间上为连续的垂直列向量,称为V-BLAST(Vertical-BLAST)。由于V-BLAST中数据子流与天线之间只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只要知道数据来自哪根天线即可以判断其是哪一层的数据,检测过程简单。 考虑到D-BLAST以及V-BALST模式的优缺点,一种不同于D-DBLAST与V-BLAST的空时编码结构被提出:T-BLAST。等文献分别提及这种结构。它的层在空间与时间上呈螺纹(Threaded)状分布,如图2所示。原始数据流被多路分解为若干子流之后,每个子流被对应的天线发送出去,并且这种对应关系周期性改变,与D-BLAST系统不同的是,在发送的初始阶段并不是只有一根天线进行发送,而是所有天线均进行发送,使得单从一个发送时间间隔来看,它的空时分布很像V-BALST,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中,子数据流与天线的对应关系周期性改变。更普通的T-BLAST结构是这种对应关系不是周期性改变,而是随机改变。这样T-BLAST不仅可以使得所有子流共享空间信道,而且没有空时单元的浪费,并且可以使用V-BLAST检测算法进行检测。

天线的几个重要参数介绍

一、天线的几个重要参数介绍 1.天线的输入阻抗 天线的输入阻抗是天线馈电端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比值。天线与馈线的连接,最佳情形是天线输入阻抗是纯电阻且等于馈线的特性阻抗,这时馈线终端没有功率反射,馈线上没有驻波,天线的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平缓。天线的匹配工作就是消除天线输入阻抗中的电抗分量,使电阻分量尽可能地接近馈线的特性阻抗。匹配的优劣一般用四个参数来衡量,即反射系数,行波系数,驻波比和回波损耗,四个参数之间有固定的数值关系,使用那一个纯出于习惯。在我们日常维护中,用的较多的是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xx: 它是行波系数的倒数,其值在1到无穷大之间。驻波比为1,表示完全匹配;驻波比为无穷大表示全反射,完全失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驻波比小于 1.5。回波损耗: 它是反射系数绝对值的倒数,以分贝值表示。回波损耗的值在0dB的到无穷大之间,回波损耗越大表示匹配越差,回波损耗越大表示匹配越好。0表示全反射,无穷大表示完全匹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要求回波损耗大于 14dB。 2.天线的极化方式 所谓天线的极化,就是指天线辐射时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当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时,此电波就称为垂直极化波;当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地面时,此电波就称为水平极化波。由于电波的特性,决定了水平极化传播的信号在贴近地面时会在大地表面产生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因受大地阻抗影响产生热能而使电场信号迅速衰减,而垂直极化方式则不易产生极化电流,从而避免了能量的大幅衰减,保证了信号的有效传播。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均采用垂直极化的传播方式。另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最近又出现了一种双极化天线。就其设计思路而言,一般分为垂直与水平极化和±45°极化两种方式,性能

基站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总体概况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站数量不断增多,天线星罗密布,对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以满足对环境美观的要求;同时群众对天线辐射的普遍抗拒心理也导致基站选址建设相当困难,这就要求对天线的安装方案进行特别设计,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美化天线是在尽量不增加传播损耗的情况下,通过一些美学、工艺技术的手段对天线进行伪装,来达到隐蔽的目的。通过采用美化天线,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避免了居民对无线辐射恐惧和抵触,保证通信的覆盖和质量。 经过几年的积累,在美化天线的规范、分类、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化美化天线体系和定价模式。本手册对美化天线的技术标准、安装验收规范、采购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供各分公司参考。 1 建设总体要求 美化天线在满足通信基站工程建设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同时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技术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首先必须满足无线覆盖的要求,无线信号衰减尽量低,衰减增加不超过1dB。 由于天线需要±30°内的方位角,15°内俯仰角(电调+机械角度)可调整,美化天线的材料和结构对天线调整后的发射性能应没有影响,在天线安装位置的垂直面的正前方不能有金属阻挡。 (2)经济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尽量选用通用型强、结构简单的隐蔽方案,以节省隐蔽费用。 (3)维护性原则:天线有时需要调整下倾角和方位角以及维护等,天馈线隐蔽方案需要考虑天馈线的维护和扩容的方便。 (4)安全性原则:美化天线要求结构牢固,满足各地风压设计要求。产品应适应全天侯使用,在雨、雪天气及-40℃~70℃温度均可保持良好物理特性;天线罩材料阻燃性好,达到GB8624-1997难燃Ⅰ级。 (5)耐用性原则:要求隐蔽材料经久耐用,耐高温和耐腐蚀,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

多天线与MIMO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多天线与MIMO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杨杉杉 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天线技术的概念和核心技术,并重点介绍了MIMO技术的特点,在现有通信网种的应用。 关键词:多天线;MIMO;LTE

目录 一、引言 (3) 二、概述 (3) 1 多天线技术的定义 (3) 2 多天线技术的分类 (3) 2.2.1.天线分集技术 (3) 2.2.2.波束赋型技术 (4) 2.2.3.空分复用技术 (4) 三、MIMO技术 (4) 1MIMO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4) 3.1.1.MIMO技术的定义 (4) 3.1.2.MIMO技术的原理 (5) 2MIMO技术的优点 (5) 3.2.1.提高信道容量 (5) 3.2.2.提高信道的可靠性 (5) 3MIMO技术的缺点 (6) 四、MIMO系统的分类 (6) 1按照收发天线的数目进行分类 (6) 4.1.1.SISO (6) 4.1.2.MISO (6) 4.1.3.SIMO (7) 4.1.4.MIMO (7) 2按照实现方式进行分类 (7) 4.3.1.空间复用 (7) 4.3.2.空间分集 (7) 4.3.3.波束赋型 (8) 4.3.4.开环传输 (8) 4.3.5.闭环传输 (8) 五、MIMO技术的应用 (8) 1MIMO技术在3G中的应用 (8) 2MIMO技术在WIMAX中的应用 (9) 3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 (9) 5.3.1.LTE的MIMO模式协议 (9) 5.3.2.LTE主要支持的多天线类型 (10) 六、小结 (10)

一、引言 2004年12月在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在多伦多会议上正式启动了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其中MIMO(Multi-Input &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作为其关键技术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联通对MIMO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LTE-FDD商用网的大规模建设,要求我们无线通信设计人员必须清楚MIMO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以便于频谱资源和网络配置的规划。本文将逐步介绍多天线技术的概念、MIMO技术特点,以及MIMO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概述 1多天线技术的定义 多天线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多个天线,区别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多天线技术是在无线链路的发射端或者接收端采用多个天线或者天线矩阵,也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事采用多个天线或者天线矩阵,以实现频率复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2多天线技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实现方式分为天线分集,波束赋型和空分复用三种技术。 2.2.1.天线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通过两个或更多的天线来实现。同均衡器一样,它在不增加传输功率和带宽的前提下,而改善无线通信信道的传输质量。在移动通信中,基站和移动台的接收机都可以采用分集技术。目前常用的分集方式主要有两种:宏分集和微分集。 天线分集是指利用多天线间较低的无线信道的相关性,提供额外的(发射或接收)分集来对抗无线信道的衰落,是一种被用以恢复信号完整度的技术。按天线类型可有空间分集,

(完整版)GPS天线安装位置查勘及安装规范

一.GPS系统组件 GPS系统组件包括:GPS天线、避雷器(设备侧)、天线支架、馈线及接头、 避雷器(天线侧,GPS上塔安装时使用)、放大器(馈线长度超过150米时使用)、 分路器(两个及以上基站集中安装时使用)。 GPS安装结构图如下(图中虚线框中组件为选装组件): BBU 图1 GPS安装结构图 二.GPS天线安装位置要求 1.GPS天线应安装在较开阔的位置上,保证周围较大的遮挡物(如树木,铁塔,楼房等)对天线的遮挡不超过30度,天线竖直向上的视角应大于90度,在条件许可时尽量大于 120度。 2.为避免反射波的影响,GPS天线尽量远离周围尺寸大于200mm的金属物1.5m以上,在条件许可时尽量大于2m。 3.由于卫星出现在赤道的概率大于其他地点,对于北半球,应尽量将GPS天线安装在安装地点的南边。 4.不要将GPS天线安装在其他发射和接收设备附近,不要安装在微波天线的下方,高压线缆下方,避免其他发射天线的辐射方向对准GPS天线。 5.两个或多个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2m以上的间距,建议将多个GPS天线安装在不同地点,防止同时受到干扰。 6.在满足位置的情况下,GPS天线馈线应尽量短,以降低线缆对信号的衰减。 7.GPS授时天线安装时其信号接收面应平行于地面,以达到最佳接收效果。同时应考虑周边环境适当调整安装的角度。 8.由于卫星出现在赤道的概率大于其他地点,对于北半球,应尽量将GPS天线安装在安装地点的南边。

9.电缆线铺设时应远离高压线,电源线,电话线等;电缆线长度多出时不要盘起,应拉直,以免产生电磁场引致信号衰减;电缆线铺设时不应受力压迫。如图1所示: 图2天线安装位置示意图 三.GPS天线馈线的选择和连接 1.在满足位置的情况下,GPS天线馈线应尽量短,以降低线缆对信号的衰减。 2.TD-SCDMA系统GPS馈线选择的馈线类型以及布放方案如下: ①GPS天线距离设备70米以内:选用厂商安装材料中自带的GPS线缆; ②GPS天线距离设备70米至120米:选用1/2”馈线; ③GPS天线距离设备120米至200米:选用7/8”馈线; ④GPS天线距离设备200米以上:使用增益大于25dB的GPS信号放大器。

各种天线参数和分类

汽车天线 汽车天线又叫车载天线,一般汽车上的天线用于车上的收音机和电台,可分汽车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但根据不同用途的汽车也有安装其他的天线。如公交车有DVB-T天线,车载TV天线。物流及出租车还装有GSM天线、GPS卫星天线。收音机和电台天线主要就是AM/FM天线、软PCB数字天线、AM/FM/TV天线等。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所用的天线的频率也不同。 目录 名词释义: 又叫车载天线,是指设计安装在车辆上的移动通讯天线。最常见就是吸盘天线。由于吸盘天线安装摆放容易,所以在一些简易设台场合常常用吸盘天线代替基地天线。 结构分类: 车载天线结构上有缩短型、四分之一波长、中部加感型、八分之五波长、双二分之一波长等形式的天线,理论上它们的效率依次增加,同样工作频段的天线的长度也依次增加。 缩短型: 由于车辆本身有限高,加上过长的天线在车辆高速行进时形成的风阻,过桥洞、进入地下车库都是问题,所以车载天线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要求轿车天线不超过70厘米,面包车类要求天线更短。缩短型天线体积小巧,虽然增益不高,但适合使用于需要隐蔽天线的场合。 八分之五波长和中部加感型

一般的警用车辆建议安装高增天线,尤其是在活动区域范围比较大的车辆,350MHZ高增益天线多分为八分之五波长加感的形式,在距天线顶部二分之一波长距离处有一个加感线圈。400MHZ频段双二分之一波长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它的外观特征是天线的振子上有两个加感线圈。八分之五波长和中部加感型也有较高的增益,且价格比较便宜,因此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作为临时固定台天线使用的场合可以考虑选用增益高的吸盘天线,天线的长度不必有过多限制。由于吸盘天线是根据汽车使用环境而设计所以在作为固定使用时在其下吸一块半径大于1米的金属板(如铁皮)会有更好的使用效果。由于进口原装的车载天线价格非常昂贵且优势不突出,所以一般都选用国产车载天线。在天线选型阶段主要参考天线的外型和增益。建议选用大厂家的名牌产品,他们提供的参数真实性比较高,制造工艺也有保证。如果是批量采购完全可以到专业天线制造厂家按使用频段定制,以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汽车天线(8张) 频率分类: GSM天线 1. 工作频率:900MHZ/1800MHZ 900MHZ增益:3dBi 1800MHZ 增益:3dBi 2. VSWR:GSM〈1.8 DCS 〈1.8 3.线长:RG174线,3米/5米 4.安装方式:磁铁吸附 5.适用接头:SMA/SMB/GT5/BNC/MCX/MMCX 6.工作温度:-20℃~+85℃ 7.贮藏温度:-40℃~+90℃ TV天线 1.电源电压DC 10.5∽16.5V 2.电源60∽100MA 3.工作频率48∽860MHZ 4.增益15±3DB 5.噪声系数≤7DB 6.输出阻抗 75Ω 7.输出驻波≤3 8.环境温度 -20℃∽+70℃

天馈安装规范及注意事项

天馈系统工程安装规范(GSM/CDMA) 北京华通天畅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0年4月

目录 一、天支安装 (2) 二、天线安装 (2) 三、馈线安装 (3) 四、跳线安装 (4) 五、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4) 六、避雷器的安装 (5) 七、胶泥、胶带的使用 (5) 八、方位角的调整 (5) 九、俯仰角的调整 (6) 十、安装测试 (6) 十一、安全注意事项 (6) 十二、天馈线安装规范的制订依据 (7) 附件、天馈系统安装工具清单 (8)

天馈系统工程安装规范文件 一、天支安装 1.1 天支的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1.2 天支应保证施工人员安装天线时的安全和方便。 1.3 天支安装必须垂直。(允许误差0.5°) 1.4 全向站天支到塔身的距离应大于3米。 1.5 定向站天支应符合定向天线安装距离要求。 1.6单极化天线天支必须符合安装标准,同一扇区两个支架的水平间距必须保持在3.5m 以上,相邻的两个扇区支架之间的水间距必须保持在1.0m以上。 二、天线安装 2.1 全向天线 2.1.1 铁塔顶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2.1.2 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2.1.3 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2.5m。 2.1.4 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如果上平台天线为(GSM:900MHz)下 平台天线为(CDMA:800MHz)时上下平台天线的垂直间距应≥5m 2.1.5 天线的固定底座上平面应与天支的顶端平行。(允许误差±5cm) 2.1.6 全向天线安装时必须保证天线垂直。(允许误差±0.5°) 2.2 定向天线 2.2.0 天线的空间隔离度按照如下的原则: 2.2.1 同系统共站的天线 a. 同扇区天线:GSM900系统水平隔离度 3.5米以上;DCS1800系统水平隔离度 1.5米以上 b. 不同扇区的天线:GSM900系统水平隔离度2.5米以上;DCS1800系统水平隔离 度2米以上

多天线与MIMO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多天线与MIMO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杉杉 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普洱665000摘要;本文介绍了多天线技术的概念和核心技术,并重点介绍了MIMO技术的特点,在现有通信网种的应用。 关键词:多天线;MIMO ; LTE

目录 一、弓丨言 (3) 二、概述 (3) 1 多天线技术的定义 (3) 2 多天线技术的分类 (3) 2.2.1. 天线分集技术 (3) 222.波束赋型技术 (4) 2.2.3. 空分复用技术 (4) 三、MIMO技术 (4) 1 MIMO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4) 3.1.1. MIMO 技术的定义 (4) 3.1.2. MIMO技术的原理 (5) 2 MIMO技术的优点 (5) 3.2.1. 提高信道容量 (5) 3.2.2. 提高信道的可靠性 (6) 3 MIMO技术的缺点 (6) 四、MIMO 系统的分类 (6) 1 按照收发天线的数目进行分类 (6) 4.1.1. SISO (6) 4.1.2. MISO (6) 4.1.3. SIMO (7) 4.1.4. MIMO (7) 2 按照实现方式进行分类 (7) 4.3.1. 空间复用 (7) 4.3.2. 空间分集 (8) 4.3.3. 波束赋型 (8) 4.3.4. 开环传输 (8) 4.3.5. 闭环传输 (8) 五、MIMO技术的应用 (8) 1 MIMO技术在3G中的应用 (8) 2 MIMO 技术在WIMAX中的应用 (9) 3 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 (9) 5.3.1. LTE的MIMO 模式协议 (9) 5.3.2. LTE主要支持的多天线类型.......................................... 10...... 六、小结........................................................................ 10 ..........

天线介绍

介紹 在過去的十年,網路技術有著爆炸性的進步。我們可以在網路的世界裡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料且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變得更依賴他了。大部分的人其生活作息已經與網路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無線的網路連接變成一個必要的方式,亦就是所有攜帶式裝置都要有無線通訊的能力。更進一步,物聯網勢必變成科技業發展的一個焦點。最終,每一個物件將會透過無線通訊裝置連接在一起。在無線產業的競爭環境裡,一個微型天線技術可使得攜帶式裝置更薄、更小與更輕,讓您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也讓您的產品在這個廣大的市場中獲得勝利。 觀察過去電子產品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知道,如何依新世代產品的需求先期開發關鍵元件,即時推出新產品所需要的元件,或提供性能優越的替代元件,將能使該新產品在市場上佔有相對優勢及增加競爭力。就無線通訊產品而言,天線產品或技術,就是佔有重要地位的關鍵零組件。為了能有穩定的上網能力與資料下載速度,個人行動裝置都需要效能優越的天線裝置,來強化其訊號收發能力,以便能隨時輕輕鬆鬆上網無障礙。而詠業科技獨特的專利晶片天線(Chip Antenna)技術,能提供給客戶高收訊效率的微小型晶片天線,提高客戶無線通訊產品的效能。 以網路連線相當重要的無線路由器(WiFi AP Router)為例,大多數市售機種還是採用外置雙極(Dipole)棒狀天線,不但影響外觀設計、佔用很大的體積、使用不方便,材料與組裝成本也都很高。尤其是商務人士用的口袋型路由器,如果還要外掛一支棒狀天線,更是不搭調。 以平板電腦當例子,FPC天線仍被廣泛的使用。但要使用FPC天線,必須先將FPC天線用人工組裝的方式黏貼到平板電腦的外殼上,並在主板上焊接兩個彈片,以便讓FPC天線與主板做電性連接。這樣的做法不只是總成本高,而且人工組裝之FPC天線的穩定性不佳。但以詠業的晶片天線而言,只需將晶片天線利用SMT製程打件在主板上,即可完成,具有方便性、穩定性與總成本低等特點。 如何設計一個內建型的天線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手持式裝置等產品的天線,主要仍以內建型天線為主。想要將天線設計為內置,目前主要有幾種形式可供選擇,包括:金屬片沖壓成型天線、印刷電路板(PCB)或軟板(FPC)天線、LDS天線以及晶片天線。模具沖壓成型金屬天線,在生產上都需要開發金屬加工成型模具,開模具不但貴而且時程長,對於新產品開發的成本與時程控制甚為不利。而且不論是使用印刷電路板製成的天線、模具沖壓成型金屬天線或LDS天線,最後都需要用人工組裝於行動裝置內,不僅人工成本高昂,而且人工組裝的良率較不穩,對品質的管控較困難。而且,不管是金屬沖壓天線或是LDS天線,其尺寸都相當大,並不符合個人可攜式產品輕薄短小的趨勢需求。所以,具有輕薄短小優勢的晶片天線,便成為另一種頗具吸引力之選擇,晶片天線之設計方式,主要以單極(Monopole或PIFA)天線與迴路(Loop)天線為主。 而內建型的天線在實際應用上會遭遇哪些主要問題呢?我們例舉如下: 1.人體靠近時對天線特性的影響 2.天線尺寸與效率的關係 3.輻射場型對有效訊號傳輸能力的影響 4.是否需針對每一機型製作客製化天線 5.生產成本 而詠業的專利晶片天線,採用改良的迴路天線設計原理,在上述的幾個問題領域,都有優越的表現。詠業的晶片天線如何克服以上的問題,並與其他類型的天線做一比較,敘述如下:

基站天线安装规范..

常规基站天线安装规范 ?离开铁塔平台距离: >1M ?天线间距: 同一小区分集接收天线:>3M 全向天线水平间距:>4M 定向天线水平间距:>2.5M 不同平台天线垂直间距:>1M ?收发天线除说明书特别指明不可倒置安置。 ?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内。 ?天线方位:对于定向天线,第一扇区XX度,第二扇区XX度, 第三扇区XX度(根据SE设计要求设定调整)。 ?天线倾角:保证天线实际倾角符合SE设计要求,误差小于2度。 ?天线垂直度:除有天线倾角的基站外,保证天线的垂直度不大于2度

用螺栓、平垫、螺母将U 型槽夹板安装在角臂座上。 ? 安装支架至天线 用螺栓、平垫、螺母将上支架、下支架安装在天线安装板上。 U 型槽夹板 角臂座 上支架 角臂座 下支架

、安装天线 装天线至抱杆 使上支架\下支架的夹板和U型槽夹板抱住抱杆,将螺栓穿过上述夹板的安装孔,然后套入平垫和螺母并锁紧螺母。 安装天线至抱杆时,暂不要 把上、下支架的螺丝拧紧, 以便于调整天线方位角度。 但也不能过松,要保证天线 不会向下滑落。 天线方位角调整好后,再拧 紧上下支架的螺丝。

?调整天线下倾角 根据上支架上的角度标签,将天线调整至所需的下倾角。 ?天线安装结束 下倾角调节好之后,旋紧节点处的螺母(如图中标A处),天线安装结束。

A ●使用6根定长跳线。 ●(可选)若现场无定长跳线,则需裁剪合适长度的跳线,并在跳线两端制作DIN公型 接头。 可选

? 粘贴色环 ● 缠绕色环应方向一致,不能错位,每道缠绕2~3层,相邻两道色环间距为10mm ~15mm 。 ● 在距跳线接头200mm 处粘贴对应扇区的色环。 ? 密封接头 ● 缠绕胶带时,须保证上一层胶带覆盖下一层的50%以上。 ● 缠绕防水胶带时,均匀拉伸防水胶带,使其宽度为原宽度的1/2后再缠绕。每缠一层都要拉紧压实。 绝缘胶带 跳线 天线 缠绕三层防水胶带 缠绕三层绝缘胶带 绑扎线扣 天线 防水胶带 跳线

天线简介

天线介绍

版本历史 版本/状态责任人发布日期备注V1.0 张鑫2010年7月天线简介第一版

目录 一、基础知识 (4) 1.1天线的定义 (4) 1.2天线的原理 (4) 1.3天线的基本参数 (5) 1.3.1 谐振频率 (5) 1.3.2 增益 (5) 1.3.3 驻波比 (6) 1.3.4 极化 (7) 1.3.5 辐射方向图 (8) 1.3.6 波瓣宽度 (9) 1.3.7 天线类型 (9) 二、天线的类型与选购 (11) 2.1 全向天线 (11) 2.1.1 普通全向天线 (11) 2.1.2 室内吸顶天线 (11) 2.2 定向天线 (12) 2.2.1 平板定向天线(Patch Antenna) (12) 2.2.2 八木天线(Yagi Antenna) (14) 2.2.3 抛物面栅状天线(Grid Antenna) (15) 2.3 天线配件 (15) 2.3.1 接头 (16) 注解:如何辨别天线接头的公母类型 (19) 2.3.2 射频电缆 (20) 2.3.3 其他配件 (21) 2.4 法律法规 (22) 三、无线传输 (23) 3.1影响室内无线传输的因素 (23) 3.2 室外传输和增益选择 (24) 3.2.1 视距传输(Line of Sight Propagation) (24) 3.2.2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与传输距离 (25) 3.2.3 衰落余量和距离计算 (25) 3.2.4 Fresnel Zone (26) 3.2.5 计算举例 (26)

一、基础知识 1.1天线的定义 天线(Antenna)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 天线是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同一天线作为发射或接收的基本特性参数是相同的。这就是天线的互易定理。 1.2天线的原理 当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就可以发生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度和形状有关。如图a所示,若两导线的距离很近,电场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因而辐射很微弱;将两导线张开,如图b、c所示,电场就散播在周围空间,因而辐射增强。必须指出,当导线的长度L远小于波长λ时,辐射很微弱;导线的长度L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无线网络天线安装规范

基站天线、直放站天线与室内天线 板状天线天线的基本知识 无论是GSM 还是CDMA,板状天线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类极为重要的基站天线。这种天线的优点是:增益高、扇形区方向图好、后瓣小、垂直面方向图俯角控制方便、密封性能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 板状天线也常常被用作为直放站的用户天线,根据作用扇形区的范围大小,应选择相应的天线型号。 基站板状天线基本技术指标示例 板状天线高增益的形成 A. 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才垂直放置的直线阵

B. 在直线阵的一侧加一块反射板(以带反射板的二半波振子垂直阵为例) C.为提高板状天线的增益,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八个半波振子排阵 前面已指出,四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的增益约为 8 dB;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四元式直线阵,即常规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4 ~ 17 dB 。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八元式直线阵,即加长型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6 ~ 19 dB . 不言而喻,加长型板状天线的长度,为常规板状天线的一倍,达 2.4 m 左右。 高增益栅状抛物面天线 从性能价格比出发,人们常常选用栅状抛物面天线作为直放站施主天线。由于抛物面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以抛物面天线集射能力强,直径为 1.5 m 的栅状抛物面天线,在900兆频段,其增益即可达 G = 20 dB . 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常常被选用为直放站的施主天线。 抛物面采用栅状结构,一是为了减轻天线的重量,二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 抛物面天线一般都能给出不低于 30 dB 的前后比,这也正是直放站系统防

自激而对接收天线所提出的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 八木定向天线 八木定向天线,具有增益较高、结构轻巧、架设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接收天线的首选天线类型。 八木定向天线的单元数越多,其增益越高,通常采用 6 ~ 12 单元的八木定向天线,其增益可达 10~15 dB 。 室内吸顶天线 室内吸顶天线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 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吸顶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购造几乎都是一样的。这种吸顶天线的内部结构,虽然尺寸很小,但由于是在天线宽带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很好地满足在非常宽的工作频带内的驻波比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在很宽的频带内工作的天线其驻波比指标为VSWR ≤ 2 。当然,能达到VSWR ≤ 1.5 更好。顺便指出,室内吸顶天线属于低增益天线, 一般为 G = 2 dB 。

GPS天线安装规范和相关要求

GPS天线安装规范与相关要求 一、一、GPS天线安装规范 上图为一个典型的GPS天线安装的示意图,GPS天线通过馈线与室内基站设备连接,当高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需要安装天线头避雷器;馈线长度过长时,需要增加信号放大器;GPS信号需要供2个或多个基站设备使用时,需要增加信号分配器(功分器)。 1、GPS天线在安装及选址要求 1、GPS天线应安装在较开阔的位置上:由于卫星出现在赤道的概率大于其她地点,对于北半球,应尽量将GPS天线安装在安装地点的南边。南北方向就是GPS卫星信号接收的理想方向,选取GPS安装位置时,首先要确保南北方向至少其中一面在GPS天线45°范围内没有阻挡; 2、GPS天线安装必须保持垂直,安装时远离如电梯、空调等电子设备或其电器,天线位置应当至少远离大的金属物体2米,并且与基站天线垂直距离大于3米,与墙壁距离大于3米,如果扇区天线之间的位置相隔较大时,GPS天线安装在3个扇区天线的中间位置,如此可以避免反射波的影响; 3、不要将GPS天线安装在其她发射与接收设备附近,如:微波天线、高压电缆、射频天线的正面、电视发射塔下等;避免其她发射天线的辐射方向对准GPS天线或把GPS天线至于发射源的强辐射区内。 4、两个或多个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2m以上的间距,建议将多个GPS天线安装在不同地点,防止同时受到干扰。 5、GPS天线应在避雷针保护区域,避雷针保护区域为避雷针顶点下倾45°范围内,避雷针

与GPS天线的水平距离在2~3米为宜。 6、在位置满足要求的情况下,GPS馈线长度要求尽量短,当馈线长度较长时,需要增加RF 放大器(具体根据主设备厂家建议)。 2、GPS天线安装规范 1、GPS天线馈线的选择与连接:在满足位置的情况下,GPS天线馈线应尽量短,以降低线缆对信号的衰减。 2、为避免线缆晃动导致接头松动,应该用胶带将线缆与支撑管的下端固定,并将线缆固定于抱杆上,如下图所示。线缆与抱杆的固定应该留有一定余量(可以取10cm或更长),以防止在冬季,线缆因温度降低而有限收缩。 3、馈线与天线连接处要做防水处理。 4、GPS天线与馈线的安装与更换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天线的安装: a、将馈线的一端穿过支撑管,拧到GPS天线的N型头上,再把支撑管拧到GPS天线内,并拧紧; b、将支撑管固定于抱杆上; c、用胶带将线缆与支撑管下端固定; d、将线缆固定于抱杆上,线缆与抱杆的固定应该留有一定余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