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技术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35.37 KB
- 文档页数:6
lte cat0 cat 1 cat 4 cat7 对接受天线要求题目:“研究LTE Cat0、Cat1、Cat4和Cat7对接受天线的要求”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LTE(Long Term Evolution)已经成为4G网络的主要标准,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更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
在LTE 网络中,使用不同的物理层类别(Category)可以实现不同的数据速率和性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LTE Cat0、Cat1、Cat4和Cat7对接受天线的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LTE类别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一、LTE Cat0对接受天线的要求LTE Cat0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物理层类别,适用于物联网设备和低成本的移动设备。
它需要一种简单的天线设计,旨在实现较短的覆盖范围和高度可靠的连接。
对于LTE Cat0,主要的天线要求包括:1. 高增益天线:LTE Cat0通常使用高增益天线,以提供较强的信号接收能力,以补偿低功率传输和较短的传输距离。
2. 宽频段支持:LTE Cat0所需的天线应支持更宽的频段范围,以适应其所处的频谱资源。
3. 较低的噪音系数:LTE Cat0使用低信号功率,对天线的噪音系数要求较低,以提高信号接收的灵敏度和性能。
4. 多天线技术:为了提高接收灵敏度和降低干扰,LTE Cat0通常需要支持SIMO(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或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多天线系统。
二、LTE Cat1对接收天线的要求LTE Cat1是一种中等数据速率的物理层类别,适用于智能手机等对数据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它需要相对复杂的天线设计,以实现更长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数据吞吐量。
对于LTE Cat1,主要的天线要求包括:1. 大功率天线:LTE Cat1需要使用大功率天线,以提供较高的信号传输功率和更长的覆盖范围。
天线交换矩阵技术要求一:功能要求要求短波交换矩阵能够串接在天线和一组接收机之间,用放大接收信号功率,使一副天线接收的信号无损耗的提供给多部接收机工作。
要求一部天线交换矩阵具有16路输入、32路天线输出功能,即16X32路天线交换矩阵实现天线和接收机之间的切换,使用外接市电220V,同时要求能够提供接口的通信协议,以及实现终端工控机的软件控制。
二:技术性能2.1.1 频率范围: 1.5MHz~30MHz2.1.2 输入出驻波:≤22.1.3输出驻波:≤22.1.4 增益: 1.5dB±2dB2.1.5 噪声系数:≤7.5dB2.1.6 输入1dB压缩点:≥7.5dBm2.1.7 二阶截点IP2:≥68dBm2.1.8 三阶截点IP3:≥30dBm2.1.9 输出端口路间隔离度:≥35dB(同输入)≥60dB(不同输入)2.1.10 切换速度:≤20ms2.1.11 控制接口:控制接口RJ45/RS232C2.1.12 高频信号接口输入:BNC型、输出:BNC型2.1.13 MTBF:≥2000h2.2 环境条件2.2.1工作环境温度 +5℃~+55℃相对湿度≤95%大气压力 96~104KPa2.2.2 机械性能振动、冲击符合GJB2225.2-94要求。
2.2.3 外形尺寸(单位mm)标准4U机箱,外形尺寸为:482.6×177×550。
三:维护要求该设备要求于北京监测站短波监测机房进行试用一年,以保证产品性能可靠。
四: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和培训要求1 根据投标方向招标方所提供的硬件设备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以及招标方的需求,投标方向招标方提供全方位的、有效的、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 投标方必须具备履行招标方的服务要求及长期合作的能力,具有完备的技术支持体系,应为招标方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依托投标方售后服务体系建立项目的本地化服务,以及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稳定、长期的专业技术支持队伍。
天线工艺技术要求天线工艺技术是指与天线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相关的工艺技术。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起到接收和发射信号的重要组件,因此对于天线工艺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
下面将就天线工艺技术的要求进行介绍。
首先是天线的设计要求。
天线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的通信系统需求进行,要考虑到频率范围、增益、方向性、天线尺寸和重量等因素。
设计时需要使用专业的电磁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以确保天线的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其次是天线的制造要求。
天线的制造要求包括天线材料的选择、天线结构的加工和组装等。
天线通常使用导电材料制造,例如铜、铝或者合金等。
在制造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
天线结构的加工需要精密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以保证天线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的精度。
此外,天线的组装也需要工艺上的精细处理,以确保各个天线元件之间的匹配和连接的可靠性。
再次是天线的安装要求。
天线的安装要求涉及到天线的位置、姿态和安装方式等。
天线的位置要选择在离干扰源较远的地方,并且要考虑到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的要求。
天线的姿态要根据天线的基本特性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天线的安装方式有很多种,有固定安装、可调型安装和可旋转型安装等。
不同的安装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是天线的测试要求。
天线的测试要求包括天线参数的测试和天线性能的测试。
天线参数的测试主要包括频率响应、增益、驻波比、方向图等测试。
天线性能的测试主要包括接收性能和发射性能等测试。
这些测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测试设备进行,以确保天线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天线工艺技术的要求涉及到天线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测试等方面。
在天线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通信系统的需求,使用专业的仿真软件进行优化。
在天线的制造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使用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在天线的安装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姿态和安装方式。
最后在天线的测试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测试设备进行各项参数和性能的测试。
微波通信天线的技术要求
微波通信天线的技术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频率范围:微波通信天线需要适应特定的频率范围,例如,5G通信天线应能工作于3.5GHz到6GHz的频段。
2. 增益和方向性:天线的增益决定了其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强度,方向性表示天线辐射信号的方向性能。
微波通信天线通常要具备较高的增益和较好的方向性,以实现远距离传输和减少信号干扰。
3. 带宽:微波通信天线需要具备较宽的工作带宽,以适应不同频率的通信信号。
4. 阻抗匹配:天线的输入阻抗需要与通信系统的输出阻抗匹配,以最大限度地传递能量,并减少功率反射。
5. 尺寸和重量:微波通信天线需要尽可能小巧轻便,以适应各种应用场景,例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6. 效率和稳定性:天线的效率表示其辐射输出功率与接收到的电磁能量的比值,稳定性表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天线性能的稳定程度。
微波通信天线需要具备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传输质量。
7. 抗干扰能力:微波通信天线需要能够抵抗干扰信号的干扰,以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微波通信天线需要具备宽带、高增益、好方向性、较小的尺寸和重量、高效率、稳定性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等特性。
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通信需求进行调整。
T D -L T E 系统双极化天线技术要求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T D -L T E D u a l -p o l a r i z e d A n t e n n a 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 4.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QB-╳╳-╳╳╳-╳╳╳╳前言本标准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TD-LTE系统双极化天线设备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和网络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TD-LTE天线工作频段涵盖F频段(1880~1920MHz)、A频段(2010~2025MHz)以及D 频段(2575~2635MHz)。
天线类型包括FAD宽频智能天线、单D频段智能天线、FAD小型化智能天线、FAD可独立电调智能天线、单D频段电调智能天线以及FAD双通道天线。
TD-SCDMA天线工作频段为F频段(1880~1920MHz)和A频段(2010~2025MHz)。
天线类型包括FA窄带智能天线、FA电调智能天线以及FA双通道天线。
其指标皆可对应TD-LTE 天线指标相应列。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欣、王安娜、曹景阳、许灵军、金磊、程广辉、丁海煜、高峰、苏健、张晟※浅蓝色部分大多为概念、原理性的东西,可以加深对天线的了解※红色部分为重要的表格和信息,要熟练掌握。
※黄色部分为关键的尺寸要求,要牢记于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常用术语、定义、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条件、可靠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作频段为TD-LTE系统。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的结构、原理3.1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结构双极化智能天线是用一组双极化辐射单元代替原有单极化辐射单元,并且阵列数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以达到在保持端口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减小天线宽度的目的。
第三卷-天线技术规范书(电调)天线设备检验检测明细⽬录⼀、总则 (1)⼆、规范性引⽤⽂件 (6)三、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6)四、天线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7)五、供货及验收 (35)六、产品质量抽检 (36)七、售后服务 (37)⼋、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 (38)本技术规范书是中国联合⽹络通信有限公司就向其提供基站⽤电调天线设备的投标⼈提出的技术要求,作为投标⼈制定技术应答书的依据。
⼀、总则1.对于本规范书提出的有关要求,投标⼈应在技术应答书中逐项答复,应答要求为“满⾜并优于”、“满⾜”、“不满⾜”。
对于相关技术参数指标等内容,投标⼈应在性能要求表格中每⼀项指标下⽅的空格内做逐项应答,说明能否满⾜要求,并填写具体数值,要求以产品标称值应答,应答⽤蓝⾊粗体字,并填写附表⼀、点对点应答偏离表,同时应在投标⽂件中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或其他证明⽂件资料。
2.对于本规范书中未能提出的系统性能指标和不合理的功能配臵,投标⼈应在建议书中加以补充说明,并提供有关详细资料。
3.投标⼈应根据招标项⽬的要求提出完整的设备配备,如有缺漏,由投标⼈免费补⾜。
4.天线使⽤经验为本项⽬提供的天线类型必须是经过⼯程实际使⽤、同时必须是为两个以上电信运营商提供⼀年以上满意服务的天线类型。
5.投标⽅应如实、准确填写下表(表1和表2),招标⽅保留核实的权⼒。
表1:2008-2009年(对中国联通)电调天线供货记录表2:2008-2009年(对其它电信运营商)电调天线供货记录6.本技术规范书根据投标⼈的应答,经完善后将作为商务合同的附件之⼀。
7.采购清单表3:电调天线采购清单均以标称值应答,投标⽅应答某⼀型号的天线时,可以⽤⽐要求增益⼤0.5dBi的天线应标(个别型号可以⽤⽐要求增益⼤1dBi的天线应标),具体要求可见表5性能指标表中的“增益”列的数值。
8.对于本技术规范书中加★的条款为关键条款,卖⽅如不满⾜,将不能中标。
9.所有应答指标应根据产品性能进⾏实事求是的填写,应答指标将做为最终产品抽测的基础指标以进⾏评判。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V 0.1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V0.1 (2)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天线分类 (2)3.1 分类定义 (2)3.2 电调天线的种类求 (3)4 电气性能要求 (3)4.1 电性能指标判定依据 (3)4.2 全向天线电性能指标 (5)4.3 定向单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5)4.4 定向双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7)4.5 电调天线电性能指标 (10)5 械性能指标及环境条件要求 (14)5.1 一般结构要求 (14)5.2 天线支架要求 (14)5.3 重量 (14)5.4 风速要求 (14)5.5 温度 (14)5.6 摄冰 (14)5.7 防腐 (14)6 外观、包装及存储要求 (14)6.1 标志 (14)6.2 包装 (14)6.3 贮存 (14)附录:基站天线测试方法 (15)1.1概述 (15)1.2增益测量 (15)1.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16)1.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17)1.5驻波比测量 (17)1.6隔离度测量 (18)1.7交调测量 (18)1.8功率容限测量 (19)1.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19)1.10环境试验方法 (19)前言本规范旨在明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对GSM网络以及3G WCDMA无线网络子系统对天线的要求,从而能够对天线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为采购和网络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集团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健全、陈新明、陈赤航、杨军、路玮、仪鲁男、盛煜、吕召彪、李建宇本规范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主要包括天线分类、电性能要求、机械特性要求、安装环境要求、外观、包装及存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天线性能主要指标技术要求1.450MHz定向天线−频带范围:450MHz~470MHz−增益:≥8.5 dBi;11.5dBi;13.5dBi −输入阻抗:50Ω,不平衡−驻波比系数:≤1.4−功率容量: ≥50W−极化方式:垂直−接头类型:N型−垂直面波瓣宽度:30°−抗风强度:60m/s,防雨功能−冰负荷:冰厚100mm−工作环境温度:-40℃~60℃−夹码:U型,螺丝螺母材料不锈钢−抱杆直径(mm):Φ40~Φ502.450MHz玻璃钢全向天线−频带范围:450MHz~470MHz−增益:≥5.5dBi;8.5 dBi−阻抗:50Ω,不平衡−驻波比系数:≤1.4−功率容量: ≥50W−极化方式:垂直−接头类型:SL16座−抗风强度:60m/s,防雨功能−冰负荷:冰厚100mm−工作环境温度:-40℃~60℃−夹码:U型,螺丝螺母材料不锈钢−抱杆直径(mm):Φ40~Φ503.150MHz定向天线−频率范围:150~170MHz−增益:≥8.5dBi−阻抗:50Ω,不平衡−驻波比系数:≤1.4−功率容量:≥50W−极化方式:垂直/水平−接头类型:N型−垂直面波瓣宽度:30°−抗风强度:60m/s,防雨功能−冰负荷:冰厚100mm−工作环境温度:-40℃~60℃−夹码:U型,螺丝螺母材料不锈钢−抱杆直径(mm):Φ40~Φ504.150MHz玻璃钢全向天线−频带范围:150~166MHz−增益:≥3.5dBi−阻抗:50Ω,不平衡−驻波比系数:≤1.4−功率容量:≥50W−极化方式:垂直−接头型号:SL16座−抗风强度:60m/s,防雨功能−冰负荷:冰厚100mm−工作环境温度:-40℃~60℃−夹码:U型,螺丝螺母材料不锈钢−抱杆直径(mm):Φ40~Φ505.避雷器−频率范围:100MHz~1000MHz−阻抗:50Ω−电压驻波比: ≤1.2−回波损耗:≥15dB−插入损耗:≤1.0dB−避雷电压(8/20uS):10kV−雷电通流(8/20uS):5kA−承受射频功率:1kW拟制:朱元林审批:日期:2014-7-18。
警用天通卫星移动终端及应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警用天通卫星移动终端及应用设备是指用于公安、消防、交警等执法部门的移动通信设备。
它具备天线、终端机、应用软件和网络服务等功能模块,为执法人员提供语音通信、图像传输、定位导航等功能,并具备抗干扰、密钥管理、安全防护等特点,以保障执法行动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对警用天通卫星移动终端及应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技术要求1. 天线技术要求:应具备天线指向性好、辐射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以实现稳定可靠的信号连接。
2. 终端机技术要求:应具备紧凑轻便、易于携带、结构牢固、防尘防水等特点,以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
3. 应用软件技术要求:应具备终端机和公安系统平台之间的应用软件接口,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4.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应具备数据加密、身份验证、通信安全保密等功能,以保障执法行动信息的安全。
5. 抗干扰技术要求:应具备抗天气、抗干扰等能力,以保证通信质量不受环境干扰的影响。
二、测试方法1. 天线性能测试方法: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对天线的指向性、辐射功率等性能进行测试,比较测试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2. 终端机性能测试方法:将终端机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实地测试,测试终端机的结构牢固程度、防尘防水能力等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 应用软件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用户操作、传输数据等场景,测试应用软件的稳定性、数据传输速度等性能指标。
4. 安全防护性能测试方法:使用专业的测试工具对数据加密、身份验证、通信安全等功能进行测试,评估其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 抗干扰性能测试方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专业的测试工具对终端机和天通卫星通信进行测试,比较测试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评估,可以确保警用天通卫星移动终端及应用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从而满足执法人员在各种环境下的通信和数据传输需求,并保障执法行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对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对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主要技术要求I. 前言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逐渐成为了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大多只能在固定位置接收卫星信号,难以应对移动需求。
为了提高地面卫星接收的可靠性和精度,现代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需要满足一些主要技术要求。
II. 技术要求1. 频率范围和带宽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需要支持卫星信号的频率,并且可以支持较大的带宽。
频率范围通常需要覆盖整个卫星频带范围,大多数卫星的频率在Ku波段、X波段或Ka波段。
带宽的大小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动态调整,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达性。
2. 方向性和辐射图形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的方向性和辐射图形对信号的接收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需具备良好的方向性和辐射图形,以确保正确的接收卫星信号。
同时,系统需要支持多角度的接收。
3. 低噪声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的低噪声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器需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需要具备较高的增益;二是需要低噪声、低失真;三是需要支持多频、多天线、多通道的接收;四是需要具备强大的信号处理和分析能力。
4. 多址和多路径干扰抑制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来说,多址和多路径干扰抑制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求。
通过有效的多址和多路径干扰抑制,可以提高卫星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减少信号失真和误码率。
此外,采用多址和多路径干扰抑制技术还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接收卫星信号,提高系统的效率。
5. 多模式和多频段支持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需要支持多个频段的卫星信号接收,在不同的频段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接收。
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还需要支持多关键参数的用户自定义控制。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卫星信号接收的要求。
III. 总结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要技术要求包括频率范围和带宽、方向性和辐射图形、低噪声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多址和多路径干扰抑制、多模式和多频段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