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6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字1.《会计信息与信息技术关系的研究综述》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会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作者从会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出发,综述了会计信息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文章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会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会计职业带来的影响,如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培训和发展方向等。
作者指出,信息技术在会计职业中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也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应对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要求。
本篇综述提供了会计信息和信息技术关系的基本概述,对于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2.《会计国际化发展研究综述》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会计领域国际化发展的研究现状。
文章从国际会计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际会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进展。
作者指出,国际会计标准是实现国际会计领域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其在国际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立和发展也推动了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此外,随着国际化背景下企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加,会计教育和培训也趋向于国际化,为国际会计领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持。
文章的重点在于介绍国际会计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于会计个人或企业在国际领域开展业务和合作时的相关准备和考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会计伦理研究综述》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会计伦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标准、会计师公共利益观念等方面。
文章从会计伦理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出发,综述了会计伦理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同时,文章也对会计伦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文献综述引言:20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再到后来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等,说明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
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应用。
本文在此对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下就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信息化特征及变化刘国辉(2009)认为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①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②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蒿俊晓(2011)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进步,财务信息数字化、财务信息交换与公布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下财务会计工作的主流,网络财务系统的建立,为计算机财会全面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软件保障。
二、两种不同的信息系统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刘丽、胡艳(2007)指出ERP系统中,通过设置大量的信息首先由业务部门或生产部门整理,核算并录入完成。
ERP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最后再肘打印的凭证正进行审核。
另外ERP中会计模块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原有数据向新系统的转移。
在现有的ERP环境下,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即企业制造费用按照车间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各产品直接人工、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作为标准进行分配。
比较便利。
王莹(2010)ISCA模型:杨周南(2003)提出ISCA模型,一是建立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AIS);二是为了确保AIS安全有效地运作,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度;三是为了确保和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开展对AIS及其内控制度的审计,以最终达到对AIS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地应用。
会计文献综述会计作为商业活动的记录、分类和摘要,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会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推进,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综述会计领域的文献研究,探讨其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一、会计准则与规范会计准则和规范是会计领域的基础,其制定与推进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合作和协调,推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普及。
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越来越符合国际化趋势。
会计准则和规范的研究,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财务报告质量财务报告是公司对外披露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决策。
财务报告质量研究是会计领域的热点话题,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方面。
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的数字化和数据挖掘分析也成为了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公司的财务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领域的研究关注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会计职责和作用,探讨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和监管能力。
同时,与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领域也包括公司治理、董事会结构、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
四、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关注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全球化趋势下的会计规范和标准。
同时,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也涉及到不同国家会计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为跨国公司的财务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会计领域的文献研究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其发展趋势和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会计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践探索,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和创新,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管理会计定义文献综述作者:于选萍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1期摘要:"管理会计"这个名词于1922年诞生于美国,出自著名会计学家奎因坦斯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
此后,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和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众说纷纭,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定义;文献综述一、西方会计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58年专门成立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就将管理会计定义为“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处理和分析企业历史的或预测的经济资料,以帮助经营管理人员制定经营目标,编制计划,做出一系列决策,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1966年,AAA在其重要文献《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中,又对上述定义做了修正:“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加工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这两个定义的内涵相差不大,其实质都是将管理会计理解为通过对历史和未来的资料或信息的分析处理,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目标及做出恰当的决策而使用的一种技术或概念。
但是无论是从管理会计基础理论,还是实务等其他方面都比1958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为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与方法。
美国会计师协会(NAA,即现在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MAP)于1986年发布的第1A号《管理会计的定义》中,认为“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并将编制供外部使用者使用的财务报告的工作也包含在管理会计活动的范畴之中。
这是一种广义的管理会计观,把管理会计职能扩大到企业整个管理过程,并且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和一门综合的边缘学科,扩大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会计组织的结构重建思考电力企业想达到自身经营效益和外部社会效益的双赢,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还需要改革自身的组织结构,以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重建后的组织模式围绕着会计的业务流程而展开,职能单元则是为业务流程的有效运行提供服务支持。
因此,基于会计业务流程而重构的会计组织其实是一种二维的组织结构———流程维和职能维,一方面需要建立与会计业务流程相适应的流程小组;另一方面,各个会计业务流程小组统归于会计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实现相关的职能。
流程小组目的在于满足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录入、处理和控制等相关工作,服务中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和提供有关的会计专业人员并参与解决流程上的执行问题,在纵向上保证组织内进行核算与管理的系统性。
图2显示的是在ERP环境下,基本财务数据的采集工作由各个业务部门自身所设的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故需要在每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下设立数据录入员,数据审核记账员和数据文档管理员这三个职位,分别负责部门数据的录入、审核记账和存档等基础财务工作。
图3显示的是会计部门在以流程为中心重组后只需要设立AIS 系统部(主要负责ERP系统财务模块的使用和数据库的维护及管理)及财务小组(主要负责对有关要素进行管理和监督等职能)。
重建后会计组织的结构特征(1)以流程为中心。
会计组织的传统分工有两个基本的假设:其一,相对于组织任务的多样复杂性,雇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被视为是不能匹配的;其二,组织中的管理层被视为控制中心,对部门业务活动行使管理职能,对应到会计部门,部门内的分工越是详细其相互牵制力就越大,从而内控就越强。
这两种假设强调对员工的控制,均将员工视作低能、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管理者的作用就是监督和控制员工。
建立在这两项职能基础上传统会计组织模式所获得的利益远远低于所花费的费用,而违规的风险依然存在。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会计制度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计划经济为主。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以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为主要任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
此阶段,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财务报告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3-2008年)199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4.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时期(2009年至今)2009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三、我国会计制度现状1.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准确,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3.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我国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
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文章。
本文将对会计专业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一、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方面。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领域,主要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和分析。
管理会计是指在企业内部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会计领域,主要研究成本控制、绩效评估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的过程,主要研究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会计专业的研究方法会计专业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某种假设或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分析和实证模型等工具。
理论研究是通过对已有理论和假设的分析和归纳,来提出新的理论或改进现有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推理等工具。
三、会计专业的研究成果会计专业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专著等形式上。
学术论文是会计专业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来传播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会计专业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通过向企业或政府等机构提供研究报告来解决实际问题。
专著是会计专业研究成果的综合总结,通过出版专著来系统地介绍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主要围绕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展开。
在会计专业的研究内容方面,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是其核心领域;在研究方法方面,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是常用的方法;在研究成果方面,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专著是主要的形式。
通过对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可以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会计文献综述模板会计文献综述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对某一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以下是会计文献综述的模板:一、引言本文旨在对会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接着,本文重点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伦理、会计审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最后,本文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二、会计的定义和作用会计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收集、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财务信息,以便于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出决策。
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决策者所需的财务信息,并为其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会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会计领域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但现代会计的起源可追溯至15世纪的意大利,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目前,会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伦理、会计审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
四、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成果和现状会计信息质量是指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决策者而言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用性。
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等方面。
五、会计伦理的研究成果和现状会计伦理是指会计师在从事会计活动时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当前,会计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的建立和维护、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和职业道德的监管和惩戒等方面。
六、会计审计的研究成果和现状会计审计是指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进行审查和验证的过程。
当前,会计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质量的提升、审计规范的制定和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七、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国际会计准则是指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和规范。
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等方面。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范文英文文档:Title: Management Accounting Literature Review SampleIntroduct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The review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cluding its role, practices, and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objective is to identify key trends, theories, and findings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Body:1.Rol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within organizations.It provides relevant and timely information to managers, enabling them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Several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strategic planning, budge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2.Practices and Technique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s that various practices and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such as cost accounting, budgeting,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practices ofmanagement accounting.3.Impac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ffective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can lea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Studies have also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relevant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4.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Despite the numerous benefit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everal challenges exist.These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with other business functions and the need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accounting practic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enabling sustainable growth and addressing emerging challenges in the field.Conclus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It highlights the role, practices, and impac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review also identifies key challenges and suggests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the field.。
关于管理会计定义理论的文献综述作者:许雪彤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9期管理会计被认为是企业总体战略、业务单位、财务一体化职能最有效的工具。
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脉络进行描述与总结,并且探讨了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发展,最后以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基础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发源于19世纪西方纺织业和钢铁重工业的管理会计理论,在这些大型制造企业里面,标准成本、机会成本和利润中心等概念纷纷涌现,这宣布伟大的管理会计产生于世。
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根据文献资料,在1922年H.W.Quaintance首先出版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并且Quaintance在文中阐述到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而对于“管理会计”定义最先较完整的表示出来,是在1952年由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会议中。
管理会计从产生到现在有区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进程,对管理会计定义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改进当中,直到当前管理会计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套国内外都公认的理论体系。
一、国外文献综述说起管理会计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们和学术机构各抒己见。
国外学术界,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委员会的定义为:“管理会计就是使用比较恰当的技术和理论基础,对企业过去和预测期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加工,从而有利于高层管理者编制能达到预期经营管理和财务目标的计划,并且制定出实现新目标应该走的路径。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提到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被定义为,采取比较合理的技术和思想理论基础,对历史和预测期的经济信息实行处理,确定为实现经济管理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来使管理部门实现其经营目标。
”从这些定义出发,管理会计被认为是一种技术方法,其中还包括一些思想基础,特别是突出管理会计不只是加工处理历史期的数据信息,而且要加工预测期的信息。
在1988年,国际会计师联会(IFAC)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也对管理会计定义提出了见解:“管理会计是存在于组织内部之间,对管理当局用来进行计划、评估以及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累计、挖掘分析、处理、解释和输导的过程,使资源得到合理的保证,并对其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一.问题的提出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
目前,不论是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是我国国内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
首先,要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不得不先提到管理会计这一概念。
管理会计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22年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提到的,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会计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概念。
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或会计学者认识各有差异。
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58年对管理会计是这样下定义的: “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订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明智的决策”。
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82 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制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 股东等) 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88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 财务和经营) 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97年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 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1997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等合著的《管理会计( 第2版) 》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 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
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会计分支。
”(汪家佑,1987)李天民认为,之前的西方关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只停留在事物的层面,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所以他提出:“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李天民,1999)而余绪缨则提出了“管理会计由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组成的广义管理会计体系。
”(余绪缨,2004)不论机构和学者对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认识如何的不同,被大家一致认可的是管理会计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演变过来,经历了从探索到风靡全球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断地为企业创造着价值。
许多实践事实都证明了,在管理会计各项实践的背后一定蕴藏着其独特的理论基础,不然管理会计是站不住脚的,而从这些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出的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由来。
“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严密的概念框架,用来指导和发展管理会计实践”。
(李天民,1992)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艾哈默德·贝尔考依(Ahamad Belkaoui)教授在《管理会计概念基础》(1980年版)中提出,“管理会计理论可定义为运用来自其它相关学科的一套基本假设和原则的观点来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
然而,李天民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中提出这一定义将管理会计看成是一门边缘学科,会让人误解管理会计本身并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前后一致的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对其理论的目的只是“评价管理会计的技术”,似乎是不全面的。
因此,他提出管理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职能、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管理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开拓和完善管理会计实务”(李天民,1992)。
目前对管理会计理论应包括的内容不同的学者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并且每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含义也没有达成一致看法,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至今仍未建立。
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包含的具体内容的探索将在之后的几个专题中分别作出。
目前,西方与国内的学者一直致力于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尤其是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
三.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是指管理会计理论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 是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总体说明。
在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中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不同学者的看法有所不同,由其形成的结构也就有所不同。
(一).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成第一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包括 : 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2.管理会计的本质。
3.管理会计的目标。
4 .管理会计的对象。
5 .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量等。
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宋献中,1995) 第二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包括 : 1 .起点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对象理论。
2.基础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
3.管理会计核心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
4.管理会计实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 ,管理会计具体实践。
(劳秦汉,1995 )第三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包括 : 1 .管理会计的目标。
2.管理会计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
3.管理会计原则。
4.管理会计技术。
(陈今池,1989)第四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 1.管理会计的本质,即管理会计概念。
2.管理会计对象。
3.管理会计职能。
4.管理会计目标。
5.管理会计任务。
6.管理会计环境。
7.管理会计假设。
8.管理会计原则。
9. 管理会计道德。
10.管理会计哲学。
11.管理会计文化。
12.管理会计程序。
13.管理会计方法。
14.管理会计行为。
(王棣华,1999 )第五种,孟焰在其《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按照演绎法构建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他认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包括 : 1.管理会计目标。
2.管理会计对象。
3.管理会计假设。
4.管理会计的本质。
5.管理会计要素。
6.管理会计原则。
7.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孟焰,1997)第六种看法,孙茂竹在其《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中,他认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包括 :1 .管理会计假设。
2.管理会计的对象。
3.管理会计的目标。
4.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5.管理会计的职责。
6.管理会计的重要活动。
(孙茂竹,2002)同时,全美会计师协会( NAA) 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在其《管理会计公告: 管理会计的目标》中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作了基本描述,其中包括的内容有:1.管理会计目标。
2.管理会计职责。
3.管理会计重要活动。
4.管理会计的过程。
(二).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结构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具体的结构,不同机构和学者的看法也是各有差异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结构如下:1.全美会计师协会( NAA) 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结构如(图1),其中管理会计目标在最高层,决定着管理会计理论的其他方面。
图1 NAA管理会计理论框架2. 孟焰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如(图2), 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决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要素与方法的基础。
图2 孟焰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3. 孙茂竹的观点主要立足于管理会计向管理者提供哪方面的信息, 其内容是什么, 试图区分管理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的不同。
他认为确定了对象之后,在基本假设的作用下就会对管理会计的目标产生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反映。
(如图3)图3 孙茂竹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4. 颉茂华则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 即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与管理会计应用理论(如图4)。
他还提出管理会计环境虽然不属于管理会计理论范畴, 应将其列在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之外, 但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的建立受管理会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管理会计理论又通过管理会计实践作用于管理会计环境。
图4颉茂华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现状的评价如前述,管理会计在发展的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实践上的不断突破使得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强烈需求。
只有实践没有理论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前后一致、逻辑严谨的学科,最后也不利于实务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深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对基本概念、内容和概念框架的探索,以指导实务界发展。
然而通过上述论证,可以看出,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争端,尤其是还没有完成对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这是需要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们所共同努力的。
而对我国而言,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更是只有数十载,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可行的管理会计准则来指导实务,这种“理论落后与实践”的形势是对于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不利因素。
同时,也要注意对我国特殊经济发展形势的考虑,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先行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借鉴的同时也要有思考。
最后,不只是单纯依靠外在政策导向和行政措施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更要充分调动企业本身的意愿和需求,这样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李天民:《论管理会计的定义与会计工作的“转轨变型”问题》,《财务与会计》1986年01期李天民:《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1992年01期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颉茂华:《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 《财会通讯》(学术)2005年第5期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1995年11期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会计研究》2008年09期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10期杨公遂:《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陈今池:《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9 年10月第1版,第302 - 303页孙茂竹:《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