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特点及表现退出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03
水、钠平衡失调的特点及护理诊断水和钠代谢紊乱,由于造成脱水的原因不同,因此临床上分为高渗性脱水(以失水为主)、低渗性脱水(以失钠为主)和等渗性脱水(失水失钠相当)三种。
排水障碍或补水过多引起水潴留和水中毒。
类型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诊断高渗性缺水1.失水﹥失钠2.血清钠高于145mmol/L,渗透压升高1.失水过多:呼吸深快、高烧、大量应用渗透性利尿剂。
2.水分摄入不足:长期禁食、上消化道梗阻、昏迷未补充液体。
1.临床表现:随着水分丧失的增加,口渴表现越明显且伴少尿,尿比重增加,眼窝凹陷,严重的出现精神症状,烦躁不安、躁动、昏迷、惊厥;2.治疗原则:处理病因;能饮水的尽量饮水,或输5%葡萄糖1.体液不足:与体液过度流失或不适当的液体摄入有关2.口腔黏膜改变:与脱水、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有关低渗性脱水1. 失钠﹥失水2.血清钠低于正常﹤135mmol/L,渗透压下降1.消化液丢失钠过多:反复呕吐、胃肠减压、肠瘘或大面积烧伤等2.大量饮水或静脉输入葡萄糖未补充电解质者1.临床表现:早期轻度常有头晕,乏力,无口渴。
中度脉搏细弱,站立性晕倒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尿比重低,重度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抽搐,昏迷、休克2.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轻者静脉补等渗盐水;重者先输含盐溶液,后输胶体溶液,再给高渗溶液。
同高渗性缺水等渗性脱水1.外科最常见,又称急性脱水,水钠成比例丢失。
3.血清Na+,细胞渗透压在正常范围(135-150mmol/L)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
2.感染:急性腹膜炎、肠梗阻、大面积烧伤。
1.临床表现:既有脱水症状又有缺钠症状,口渴、尿少、头晕,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和血压下降。
血Na+大致正常。
2.治疗:处理病因,补充等渗盐水和平衡液。
1.体液不足:与呕吐、肠瘘、出血等有关2.有受伤的危险:与血容量减少致体位性低血压有关3.心输出量减少:与血容量减少有关4.排尿异常:与肾血流量减少有关5.潜在并发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水中毒临床少见,主要是水排出障碍或入水总量过多,水在体内潴1. 水排出障碍,肾衰竭2.补液过多,忽略1.急性:发病急,主要是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躁动、昏迷。
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体液平衡:成年男性的体液量约为体重的60%,女性为50%,细胞内液大部分在于骨骼肌,细胞外液分为血浆(5%)和组织间液,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主要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
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则是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
血容量比渗透压更重要。
酸碱平衡的维持:HCO3-/H2CO3缓冲对。
肾调节酸碱平衡:钠氢交换;HCO3-重吸收;NH3+与H+结合排出;尿的酸化概念体液失衡失调:容量失调,浓度失调和成分失调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等渗性缺水(急性):病理生理: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并不会代偿性向细胞外间隙转移。
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但不口渴,舌干燥,皮肤干燥松弛。
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即细胞外液的25%,出现血容量不足症状,达到6%-7%,出现休克,常伴发代谢性酸中毒,如果丢失为胃液,伴发代谢性碱中毒诊断及防治: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比较理想。
一般血容量补充使尿量达到40ml/h后,补钾即开始低渗性缺水(慢性):病理生理:细胞外液减少,细胞间液减少临床表现:无口渴,常见有恶心,呕吐,头晕。
诊断及防治:尿比重在1.010以下。
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补充钠量:(血钠正常值-血钠测得值)*体重*0.6(或0.5)高渗性缺水:病理生理:细胞内液转移向细胞外间隙,导致细胞内,外液量都有减少临床表现:口渴,乏力,尿少,尿比重增高,躁狂,幻觉,谵妄诊断及防治:高渗性缺水实际上也有缺钠,只是缺水更多。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各个系统兴奋性减低表现,心电图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和U波。
诊断: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输入钾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
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及调节技巧一、酸碱平衡概述酸碱平衡是人体内部重要的生理稳态之一,指维持体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微弱碱性环境。
当身体无法维持适当的酸碱平衡时,就会发生酸碱平衡失调。
这种失调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并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1. 呼吸系统问题高酸中毒时呼吸加快和呼气深度增加,以提高二氧化碳排出量;低酸中毒时,则反应相反,视乎肺泡通气度是否有效。
2. 皮肤问题长期存在于乾濕溫差大之环境講究多保湿滋味,若乾燥不當则会影响肌肤角质质地或柔软程度而起到促使虚火生於面容上表现出额头上現暗無光感又伴有长青春87而没有及早被更汛展现在我们;酸中毒的“气味”,这是由于代谢废物通过呼吸排出、透过皮肤散发出来。
3. 消化系统问题高酸中毒时,人体会分泌大量碱性唾液和胃液,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低酸中毒时,则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稍微偏好造成患者有口腔泛苦感并显示为口臭,总让简单头皮屑而遗聚集在表面之种种问题。
4. 神经系统问题酸碱平衡失调会影响神经传导速度和正常细胞功能。
高酸中毒时,神经兴奋性增加,出现焦虑、抽搐等症状;低酸中毒时,则神經性與情緒性的纖嬉示徵是大家可能因为廁所藏冰冻非熊控制得恰到安静贏得时间;此時表现為手脚倦怠、反应迟钝以及肌无力等。
三、酸碱平衡失调的调节技巧1. 调整饮食饮食是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重要因素。
增加蔬果摄入量,尤其是富含碱性负荷的绿叶蔬菜和柠檬等水果可以帮助提升体内碱性环境,减少酸性负荷对身体的影响。
2. 增加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取有助于稀释体内代谢产物,促进排尿,从而维持酸碱平衡。
因此,每天饮用足夠的水以及淋浴时最好都遵循采用温暖会舒适不造成肌肤给洗澡水供应大量细胞防护由来两个以上样分泌出来。
3. 规律运动适度的规律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呼吸率和深度,并促进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余酸性物质排出体外。
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跑步等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背景介绍外科手术是指针对各种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性手术。
手术过程中,病人会经历各种生理反应,包括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
失衡的体液和酸碱平衡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影响,适当的调控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体液失衡体液失衡是指体内水分的相对增多或相对减少,出现一系列症状的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容量过多或过少的输液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体液过多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严重时可能引起肺水肿、心衰等情况;而体液缺乏则会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升高和血压下降,甚至诱发休克。
因此,在外科手术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
酸碱平衡失调人体内部的酸碱度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是必要的。
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此时体内的代谢产物积累,会导致身体不适,并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昏迷等。
而手术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酸碱平衡的紊乱,因此掌握恰当的处理方法,及时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因呼吸系统异常而引起的酸碱平衡失调。
手术中可能因为肺不张、神经肌肉疾患等原因导致呼吸较慢或肺功能受损,呼气的二氧化碳难以排除,因而导致血液中碳酸盐含量增加,引起酸中毒。
此时,需要通过呼气辅助设备减轻患者肺部的压力,增加氯化钠、碳酸钠等药物的输液量,恢复血液中酸碱平衡。
新陈代谢性酸中毒新陈代谢性酸中毒是指因体内代谢物质的生成或清除失常而引起的酸碱平衡失调。
术中可能因电解质不平衡导致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呕吐、腹泻、肾功能障碍等现象。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增强剩余肾脏的代偿功能,调节尿液的酸度等手段,为病人补充生理盐水、碱性盐水等药物,维持酸碱平衡。
外科手术中涉及到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问题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效果,如何通过控制输液量、输液速度,及时调整酸碱平衡,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是关键之一。
为病人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快速恢复病情,减轻病人痛苦,使康复治疗更高效。
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与失衡症状人体内部环境的酸碱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pH值应该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确保生物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并保持细胞功能的正常运作。
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来维护酸碱平衡,当这些机制失效时就会导致酸碱失衡。
本文将讨论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和失衡症状。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1. 呼吸系统调节呼吸系统通过控制二氧化碳(CO2)水平,影响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并进而影响身体的酸碱状态。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系统会增加呼出CO2 的速率,从而减少其在组织中产生过多H+离子;反之亦然。
2. 肾脏调节肾脏在维持酸碱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酸性离子(如硫酸根、磷酸根)和碱性物质(如HCO3-)的排泄,来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
当血液偏酸时,肾脏会增加酸性物质的排泄,并促进碱性物质(如HCO3-)的重吸收,以提高血液pH值;反之亦然。
3. 缓冲系统缓冲系统由人体内部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能够迅速平衡和中和多余或缺乏的H+离子,从而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主要的缓冲系统包括碳酸氢盐/二氧化碳系统、磷酸盐系统和蛋白质缓冲系统等。
二、酸碱失衡的类型与症状1. 酸中毒酸中毒指体内pH值低于正常范围。
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深度呼吸、倦怠感、恶心、呕吐等。
2. 碱中毒碱中毒指体内pH值高于正常范围。
产生碱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等。
碱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肌肉抽搐、恶心、呕吐、手指或脚趾的震颤,甚至可导致昏迷。
3. 呼吸性失衡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可引起酸碱失衡。
例如,当人体无法有效排出二氧化碳时,就会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相反,过度排出CO2则可引发呼吸性碱中毒。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心悸、胸闷等。
4. 代谢性失衡代谢性酸碱失衡是由于其他身体系统问题引起的。
其中最常见的是代谢性酸中毒,通常由肾功能异常(如肾小管酸中毒)或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