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胰腺、脾脏2008
- 格式:ppt
- 大小:16.72 MB
- 文档页数:146
人体腹部器官图人体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区域之一,内部包含了多个重要的器官。
了解人体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腹部器官图进行详细的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器官。
一、胃(Stomach)胃是腹部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中央偏左上方。
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进食物并分解为营养物质,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胃可以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三个部分,形状呈半圆形,容量可扩大。
二、肝脏(Liver)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腹部器官,位于腹膜腔内,主要位于右上腹部。
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如制造胆汁、代谢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肝脏还有解毒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排除有害物质和代谢废物。
三、胆囊(Gallbladder)胆囊是人体的附属器官,位于肝脏下方,形状像梨子一样。
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释放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四、脾脏(Spleen)脾脏是人体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胃的左上方。
脾脏起着过滤血液、储存血液、免疫功能等多种重要的作用。
脾脏对于身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五、胰腺(Pancreas)胰腺是一个复杂的腺体,位于胃的后方。
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此外,胰腺还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六、小肠(Small Intestine)小肠是连接胃和大肠的消化道的一部分,主要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表面有丰富的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七、大肠(Large Intestine)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
大肠吸收小肠中未被吸收的水分和电解质,并形成和储存粪便,完成排除体内废物的功能。
八、膀胱(Bladder)膀胱是人体的储存器官,用于暂时存储尿液。
肝胆胰脾报告单一、肝胆胰脾报告单1、胆总管实性占位病变超声所见 :肝脏轻度肿大,左肝上下径 6.6cm 前后径7.2cm 右肝斜径 154.4m.包膜完整,肝缘正常,内光点稍增粗,分布欠均匀,左右肝内胆管扩张,LBD 0.6cm,RBD 0.7cm,血管纹理清晰,走行正常,门静脉内径正常.胆囊增大,大小8.4x4.1x5.1cm,囊壁欠光滑,胆囊内见胆泥沉积,范围4.1x2.2cm,随体位移动,胆总管轻度扩张,宽约0.8cm.于胆总管内见二个圆形实性光团,大小分别为1.8x1.2cm 1.2x1.4cm,境界清,内光点欠均匀后无声影。
CDFI:胆总管内实性光团内部见少量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PV内径:1.2cm Vmax 16.7cm/s超声诊断:1.胆总管实性占位.左右肝内胆管扩张.2.胆囊舯大伴胆泥沉积.3.肝回声增粗,考虑胆汁性肝炎.2、胆囊息肉超声所见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左肝上下径 7.7cm 前后径 4.8cm,右肝斜径 10.7cm.包膜完整,肝缘正常,内回声光点细小,分布均匀,肝内血管纹理清晰,走行正常,门静脉内径1.2cm.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大小7.0x3.1cm,胆囊内见大小不一的多个小光斑,最大0.4x0.3cm,后无声影,不随体位移动.肝内胆管,胆总管未见扩张.CDFI: 彩色血流显示好.PV内径;1.2cm,Vmax 17.0cm/s.超声诊断:1.多发性胆囊小息肉.2.肝脏未见异常.3、肝胆胰脾未见异常正常,门静脉内径正常.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光滑,内透声好,胆总管无扩张.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光滑,内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光点均匀,主胰管无扩张.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光滑,肾实质回声光点均匀,集合部未见分离.贲门形态规整,显像剂通过顺利,胃底充盈隹,周壁光渭,胃体窦壁层次结构尚清晰, 透声欠隹,粘膜皱壁无殊,胃蠕动正常,凼门通过好.十二指肠球部充盈良好,周壁光渭.双侧输尿管无扩张.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渭,延续性好,未见占位性病变.前列腺轮廓清,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光渭,内回声光点均匀.子宫大小 cm,轮廓清,形态正常,宫壁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 双侧附件未见占位性病变.CDFI: 彩色血流显示好. 超声诊断: 肝胆胰脾未见异常浅表性胄炎左肾结石左肾积水右肾结石右肾积水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前列腺未见异常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4、胆道蛔虫超声切面显像所见:肝左叶长径: mm,厚径: mm,剑下: mm,子宫: mm3.肝右叶斜径: mm,厚径: mm,肋下: mm,左肾: mm2.胆囊: mm2,壁: mm,胆总管: mm,右肾: mm2.胰头: mm,体: mm,尾: mm,脾厚: mm.门径脉主干: mm.肝脏未见明显异常,胆囊常大,无变形,壁无增厚,光滑,囊内透声好,未见结石。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报告时应注意描述:1.肝脏大小,形态,肝脏各叶比例及肝脏改变,肝门结构及肝内血管,肝内外胆管改变,肝内各结构密度及强化程度,类型和方式,胆囊大小,形态,密度及胆囊壁改变和增强后表现,肝周结构包括血管和淋巴结的改变;2.脾脏形态,大小,数目和位置,脾脏密度改变,强化后表现及强化程度和类型,脾脏血管改变;3.胰腺大小,形态大小,边缘,位置改变,胰管是否显示,增粗,胆总管表现,胰腺有无病变及其密度及强化表现,胰腺周围脂肪改变,渗出,积液,胰腺周血管改变,增强后表现,胰腺周围淋巴结改变;4.同时注意所显示其余结构有无异常。
肝脏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由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我国是世界上高发地区之一,每年约10万人死于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发现时多进入晚期,广泛应用血中甲胎蛋白测定和影象检查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肝癌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HCC),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细胞癌和同时包括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混合型肝癌三种类型。
肝癌的大体病理分类沿用Eggel分类,分成三个类型:1.结节型,最常见,占全部HCC的64.4%,多起源于肝硬化结节,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界清楚,可见包膜,2.巨块型,占23%,肿块≥10cm,边界不清,常侵犯门脉形成癌栓,以及在肝内转移;3.弥漫性,最少,占12.4%。
弥漫分布的小结节遍部整个叶,段甚至全肝。
此型最易形成门脉癌栓。
肝硬化的程度也最重,另外,单个瘤结节直径或2个相临的瘤结节直径之和≤3cm的HCC,又称为小肝癌,镜下一般分化较,对肝脏结构的破坏轻微,早期发现并治疗,预后较好。
肝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稍低到中等低密度肿块,合并有各种肝硬化的表现,如肝叶比例失调,肝脏体积缩小,肝裂与肝门增宽,肝表面及实质内结节样改变,脾脏大以及门脉高压的各种征象,一般认为,平扫时肝表面的不规则隆起,肿瘤内镶嵌样表现以及肿瘤周低密度环影是肝癌较具特异性的表现,增强后肝癌呈不均匀强化。